贵州省铜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儒家思想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 2. 《汉书》中有章节强调这样几个重要信息:“七国之乱”“主父偃建言”“子弟分封”“王国势弱”,这一章节主要介绍(   )
    A、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B、汉景帝减免赋税 C、汉武帝实施“推恩令   ” D、汉文帝减轻刑罚
  • 3. 学会计算历史年代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称帝,是为光武帝。这一年是(   )
    A、公元一世纪 B、公元前一世纪 C、公元前二世纪 D、公元二世纪
  • 4.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全长两千八百多公里。隋朝大运河(下图)的中心是(   )

      

    A、长安 B、洛阳 C、余杭 D、涿郡
  • 5.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时期之一,两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上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并立和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6. 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依据。下列史料可以证明唐朝(   )

    文献

    天宝八年,全国各地存粮共有九千六百零六万二千二百二十石,各地“州县殷富,仓库积粟帛,动以万计”。

    图片资料


    唐朝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

      
    河南发掘唐朝时期的粮仓

    A、繁荣的商业 B、发达的手工业 C、进步的农业 D、多彩的文学
  • 7. 赵匡胤任命名位较低的将领担任军队的长官,各分管一部分军队,改变原先由重臣名将统领禁军的局面,而且管兵权、发兵权通常由文臣担任,出征作战则临时任命将领统率军队。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尚武轻文 D、重文轻武
  • 8. 对下表所示北宋时期赋粮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

    单位

    总计

    北方数

    南方数

    南方所占比例(%)

    贯、石、匹、两

    10018153

    4414841

    5603312

    55.93

    A、北方连年战乱 B、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中原人民南迁速度加快
  • 9.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也是疆域最大的王朝。建立元朝的少数民族是(   )
    A、女真族 B、契丹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
  • 10. 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台湾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省
  • 11. 根据以下某历史人物传记的目录可以判断,该书的主人翁是(   )

    第一章 将门虎子 第二章 初战成名 第三章 鸳鸯阵法 第四章 创建新军

    第五章 台州之战 第六章 平定倭寇 第七章 长城戍边 第八章 凄凉晚年

    A、戚继光 B、岳飞 C、郑成功 D、文天祥
  • 12. 雍正时设立的这一机构权力所及,均系朝廷军政大计,具有严格的保密性,即使王公大臣,没有皇帝特旨,也不准进入值房。甚至其帘前窗外、廊道阶下,均不许闲人窥视。材料中的“这一机构”是(   )
    A、议政王大臣会议 B、军机处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二、填空题

  • 13. 【人文初祖】中华文明五千年,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炎帝和被中华民族共同尊奉为“人文初祖”。
  • 14.  【稳定政局】王朝更替留给后世太多启示。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的政策,社会经济逐步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 15.  【商贸繁荣】货币是贸易交流的产物。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16.  【行政管理】对地方的管理措施,历朝历代各有不同。元朝时期,除大都周围地区和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外,将全国划分为十个行政区域进行有效管辖,这一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被称为 , 对后世影响深远。
  • 17.  【国粹艺术】艺术体现社会面貌。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繁荣时期,其中最有影响的剧种先有昆曲,后是被誉为“国剧”的

三、综合题

  • 18. 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中国古代文化成就”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收集的资料,请你参与完成。

    【文化符号】

    材料一: 

        

          图1                              图2

    【文艺作品】

    材料二:

      

    【四大发明】

    材料三:

      

    (1)、 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1所代表的文化符号名称和图2著作的作者。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指出其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中图3杜甫诗歌《无家别》内容和所学知识,写出造成诗中“世乱”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给唐朝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中图4的图文材料,说明《步辇图》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的理由。
    (4)、请参照示例,写一篇关于造纸术或指南针或印刷术的历史知识的介绍文章,字数60-80字。(要求:题目自拟。内容一般包括:发明产生的时代、可能涉及的历史人物、发明和应用过程以及产生的影响。要符合史实、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示例:

    文明“推进器”——火药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配方是硫磺、硝石与炭混合,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实践结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到了宋代,战争接连不断,促进火药武器的加速发展。南宋时造出了内装火药的突火枪;元代又出现铜铸火铳。这些以火药的爆炸为推动力的武器,在战争中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威力。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起了推动作用。

  • 19. 一部中华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交融汇聚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源起·汇聚】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交融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各族人民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床、胡饼……夷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朱绍候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交融·一体】

    材料二:唐代是我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唐太宗大量吸收了各民族的代表人物参加政权,密切了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族人民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唐朝与这些少数民族的地方政权有着密切的联系,汉族人民和各少数民族人民之间也都有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这种联系和交流,不仅对社会发展有利,而且加深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友谊,使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

    ——七年级《教师教学参考用书》

    【并立·发展】

    材料三:两宋时期,与汉族相比,少数民族在社会制度和生活水平等方面处于落后状态,但辽、西夏、金这几个政权自身内部统一,经济、军事的综合国力并不弱,因而两宋政府都未能完成全国的大一统……两宋政府对辽夏金多次用兵,均告失败,只好以“岁币”等方式换取和平。

    ——改编自王宗新《正确看待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1)、 结合所学,写出孝文帝改革的两项措施。概括材料一所体现的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概括材料二中“唐朝与这些少数民族的地方政权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影响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以‘岁币'等方式换取和平”的事例。如何评价这种“以‘岁币'等方式换取和平”?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什么?
  • 20.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开通后,各地的交流频繁。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良种马、香料、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歌舞等传到中原。

    ——摘编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下

    材料二:明初强大的国力足以支撑郑和的远航。郑和远航的成功,不仅与先进的造船技术有关,郑和下西洋时最大的宝船长150米,宽约61米,造船技术之高超,远超世界其他国家,而且与当时先进的航海技术也是分不开的,宝船上有导航工具、掌握航向和有效利用风力的技术手段,以及准确的针路记载和海图绘制等。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清朝根据《防范外夷条规》建立了由官方允许的商人组成的垄断性外贸组织“公行”。外国人来广州做买卖必须经由公行,其行动也由公行的行商负责约束。外国商人只准在每年的5月至10月间来广州进行贸易,期满必须离去。在广州期间他们只能住在由公行所设的“夷馆”内。

    ——白寿彝《中国通史》

    (1)、 写出材料一图中丝绸之路的起点名称(星号处)。材料一中右侧文字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往中怎样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总结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政府采取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和史实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