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期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B卷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17 类型:单元试卷

一、基础运用

  • 1. 看拼音,写词语。

    一次 ǒu rán的机会,我和妈妈来到家乡的小河边,我们欣赏河边美景,听树上qīng cuì的蝉鸣。妈妈凝视着水面,意味深长地说:“孔子真不愧为古代大教育家,他能从sī kōng jiàn guàn的流水中领悟出做人的道理,真是bù kě sī yì啊!”“是呀,智者的líng gǎn不是凭空得来的,他们jiàn wēi zhī zhù , 善于思考,所以能在自己的研究lǐng yù有所jiàn shù。”我说。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亮(hónɡ)  人(wánɡ)  清(cuì)  单(diào) B、实(zhènɡ)  蟋(shuài)  加(sù)  齿轮(chǐ) C、集(shōu)  段(jiē)  花(pǔ)  打(zhuàn) D、例(shì)  感(lín)  领(yù)  机(yù)
  • 3. 下面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通国之弈者也      多谋 B、及其日中如探      赴蹈火 C、弓缴而射之      孤立无 D、为是其智若与      自愧
  • 4. 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们边走路边看手机,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B、脾气如此古怪的顾客确实少见,不过我从前也见过一位,可算是无独有偶了。 C、辩论赛上,他思路清晰,语言组织能力极强,我们自愧弗如 D、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谆谆的教诲,使我们感动不已!
  • 5.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写的一篇科幻小说,幻想未来的上学方式。 B、《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具体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C、《表里的生物》一文中“我”知道表里并没有真正的生物,而是表里的零件在运动,“我”把它们当成了小蝎子、蟋蟀。 D、《两小儿辩日》中可以看出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治学态度。
  • 6.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创新决胜未来。创新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______;创新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______;创新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______;创新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______。

    ①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②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

    ③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      ④就只有一堆散乱的砖瓦

    A、②③④① B、④②①③ C、④②③① D、②③①④
  • 7.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名言警句。
    (1)、“。你们一定要加倍努力,相信以后你们一定会比老师更加优秀。”老师常常这样鼓励我们。
    (2)、事物一旦发展到极限就要改变它,正如《周易》中所说:
    (3)、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早在2500年前,《淮南子》中就提出:
    (4)、“。”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 8. 按要求写句子。
    (1)、我把它调慢了,已经适合大约十岁左右孩子们的水平了。(修改病句)
    (2)、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3)、他的脑子里还在想着她爷爷的爷爷是个小孩子的时候。(缩句)
    (4)、刚刚读过的那些字仍然停留在原地。(缩句)
    (5)、清楚整洁的作业本上,打着一个个红勾(改为比喻句)
  • 9. 口语交际。

    六(1)班的同学对“是否应该阅读经典名著”展开了辩论,如果你是正方,应如何反驳?

    反方: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进行的碎片化阅读可以让我们迅速获取海量信息,而经典名著与当代生活脱节,节奏拖沓,语言晦涩,已经没有阅读的必要了。

    正方:

二、古诗文阅读

  • 10. 列子①学射

    列子学射,中矣,请②于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③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④而习之。

    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⑤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⑥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⑦存亡⑧,而察其所以然。

    [注释]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②请:请教。③所以:……的原因。④退:回去。⑤守而勿失:牢牢记住,不要忘掉。⑥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⑦察:察看。⑧存亡:事物存亡成败的表面现象。

    (1)、下面括号中补充的部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列子学射,中(靶心)矣。 B、(尹子)退而习之。 C、(列子)请于关尹子。 D、(列子)对曰:“弗知也。”
    (2)、根据注释和所学知识,理解下面的句子。

    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3)、同学们阅读了古文并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们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A、小希:“古文主要讲了列子学射,请教关尹子,最终学有所悟的故事。” B、小欢:“关尹子让列子自己去探究射中的原因。” C、小顾:“这个故事不单在讲学射的道理,治理国家、为人处世也是一样的。” D、小李:“作为学生,列子虚心好学,尊重老师,这是他学有所成最重要的原因。”
    (4)、琳琳学习任何知识,都只是死记硬背,从不细究其原因。你要怎样引用古文的观点劝告琳琳?

三、现代文阅读

  • 11. 类文阅读

    功名难夺报国心

        在近代科学史上,有3位科学家功不可没。他们是:詹天佑、冯如、谭根。他们的一生是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一生。

        1903年,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艰巨工程面前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当他决定铁路要在尽是悬崖峭壁的关沟地区通过时,外国人惊奇地说:“中国修筑关沟铁路的工程师还没出生呢!”但是詹天佑终于用成功的事实回击了他们的嘲讽。

        勤杂工出身的冯如从小就胸怀大志,1910年,27岁的冯如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参加了国际比赛,战胜众多强手,荣获国际飞行协会颁发的优等证书。

        与冯如同时代的谭根于21岁时就自己制造了水上飞机,在万国飞机制造大会上赢得了金牌。有一次他驾机飞越菲律宾的一座著名火山,被公认为“执全世界飞行家之牛耳的人”。

        他们三人不畏艰险,登上了科学的高峰,他们用自己不凡的业绩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聪明智慧,使自命不凡的外国人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是有才能的。

        中国人不仅有才能,还很有志气,不仅爱科学,而且更爱自己的祖国。

        京张铁路建成后,美国某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领仪式。这时,詹天佑肩负着修建川粤汉铁路的重任,便毅然谢绝了那所大学的邀请。

        冯如在科学上获得成就后,外国人曾经以重金聘请他。可是冯如却说:“我衷心希望把自己菲薄的才能贡献给祖国。”为此,他在1911年将自己在美国创办的飞行器公司迁回广州。

        年轻的谭根也始终不为名利所诱。1915年,他抱着宏大的志向,从美国回到广州开办航空学校,只是由于政府的腐败无能,他才未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今天有些人所缺少的正是他们的这种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他们只看到国外的高薪和待遇,从未想过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有人虽然拥有某种知识和专长,却把它视为获得个人地位和物质享受的资本。在他们看来,与其在国内艰苦奋斗一辈子,还不如趁早到国外享受生活。

        詹天佑、冯如、谭根在我国科学史上是永远值得记载的先驱。他们那种“功名难夺报国心”的崇高品格,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自命不凡:

    先驱:

    (2)、【整体感知】默读课文,说说“功名难夺报国心”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它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3)、【句子理解】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引用的好处,并填空。

    ①当他决定铁路要在尽是悬崖峭壁的关沟地区通过时,外国人惊奇地说:“中国修筑关沟铁路的工程师还没出生呢!”

    引用外国人的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外国人对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轻蔑和 , 也说明了修筑关沟铁路的

    ②可是冯如却说:“我衷心希望把自己菲薄的才能贡献给祖国。”

          引用冯如的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决心。

    (4)、【议论方法】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又分别是按

    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

    论点一:献身科学的精神和专业领域内的才能

    列举事例:①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艰巨工程时勇挑重担,用成功的

    事实回击了外国人的嘲讽。

    论点二:

    列举事例:①为修建川粤汉铁路谢绝了美国某大学的博士学位授领邀请。

    介绍的顺序是(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四、写作题

  • 12. 写作(任选一个情境)
    (1)、情境一:如果你乘坐时光机来到了一千年以后,你会做些什么?那时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那时会有哪些新的科学技术?你会有哪些奇特经历?写下来。不少于450字。
    (2)、情境二: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也许在不远的将来,AI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将会普遍进入人类生活,成为我们的家庭成员、导师、同学或是伙伴。请设想一下,当人类和机器人一起生活时,会发生怎样不同寻常的故事呢?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