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用“昙花”来形容隋王朝,一下子就抓住隋朝的基本特征。这个存在30多年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A、百家争鸣 B、节俭盛行 C、兼容并包 D、短暂而繁荣2. 文物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如果文物会说话,青州博物馆馆藏状元卷会说( )A、带你学习造纸工艺 B、伴你领略魏晋书法 C、和你品味最美宋词 D、陪你探究科举考试3. 小明和妈妈都是历史迷。一天,小明让妈妈猜我国古代一位皇帝,他给出提示:玄武门之变、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贞观之治。妈妈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高宗4. 如图文物共同反映了唐代( )
A、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B、手工业发展水平 C、民族交融频繁 D、文化繁荣5. 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重。二人形成不同的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A、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 C、仕途不同 D、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6.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严重 B、唐朝后期爆发了黄巢起义 C、黄巢起义曾攻入长安 D、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7. 在历史学习中,要关注历史教科书的目录,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请你根据下面的目录( )第6课 北宋的政治……28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33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37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41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8. 下列选项中对如表反映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领域
措施
经济
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
农田水利法
军事
保甲法
A、该事件发生于宋高宗时期 B、表格反映的是王安石变法 C、该事件使北宋灭亡 D、该事件最终成功了9.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依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北宋与辽关系的第一手史料是( )A、《农政全书》译注本 B、澶渊之盟纪念馆里的“回銮碑” C、《岳飞抗金》历史剧 D、钱维城的《平定准噶尔图卷》10. 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下列城市名片可以唤醒南宋都城记忆的是( )A、秦俑故乡,丝路源头 B、繁华汴水,精彩开封 C、六朝古都,金陵风韵 D、千古宋城,梦回临安11. 南宋时期,一位商人去广州看望一个乡下的朋友,沿途他会看到的农作物是( )A、占城稻 B、向日葵 C、马铃薯 D、玉米12. 如图是李梅同学到泉州旅游时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所反映的这一机构在宋代的职能是( )
A、管理海外贸易 B、兴修水利工程 C、调节民族关系 D、负责发行货币13.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称“一代天骄”(如图)的主要事迹是( )
A、统一蒙古 B、统一全国 C、统一女真 D、建立元朝14. 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某班开展“走近传统节日•感受民族文化”的主题班会活动,以下是晓林同学对春节习俗探究的成果展示,这一成果所属的主题是( )自古不变的
祖先祭祀、辞旧迎新、重视家族、拜年、贴春联、压岁钱等
当今出现的
看央视春晚、电话拜年、微信拜年、城市禁限烟花爆竹、微信发红包等
A、传统节日习俗的娱乐性 B、传统节日习俗的传承与演变 C、传统节日习俗的道德观 D、传统节日习俗对社会的影响15. 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A、彰显历代王朝的文治武功 B、展示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C、总结经验教训供后人借鉴 D、开创编年体的叙史新形式16. 现代社会,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网购成为了时尚,如顺丰快递、圆通速递等。我国宋元时期为使臣和商旅往来提供食宿和交通工具方便的场所是( )A、驿站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都护府17. 小明同学善于用歌谣记忆法学习历史。如表是他创作的历史歌谣。该歌谣反映的是( )废除丞相相权分,六部职权都归君。
五军都督听兵部,锦衣卫士监官民。
A、明朝的建立 B、朱元璋强化皇权 C、军机处的建立 D、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8. 郭裴《广东通志》卷六九记载了一个故事:1553年,有一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得到允许后就此上岸。这伙殖民者上岸的结果是( )A、寇准力主抗敌,说服皇帝亲征 B、“岳家军”在郾城大败敌军主力 C、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D、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歼灭倭寇19. 1987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明清时期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建筑艺术的精髓。该建筑群是( )A、长安城 B、明长城 C、北京故宫 D、布达拉宫20. 明朝未年,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以上描述反映了明末农民起义发生的(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影响21. 今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某班同学开展了“缅怀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活动,并收集了以下诗句(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2.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唐朝时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时设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伊犁将军。根据这些史实可知( )A、西汉奠定了当今疆域版图的雏形 B、元朝时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开始建立 C、中央政府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 D、中央政府逐步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23. 清朝时,很多地方原始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迅速增长 B、经济发展停滞 C、战乱频繁发生 D、地方分裂割据24. 如图是某同学创作的漫画《军机木偶》,军机大臣办公时要跪受笔录。由此可见,军机处( )
A、办事严谨且保密 B、体现了神权迷信色彩 C、行使了宰相职权 D、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25. 2022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以我国经典名著为主题的第 五组邮票面世,邮票图案名称分别是:黛玉焚稿、金玉联姻、探春远嫁、宝玉却尘。此组邮票主题来源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
26.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某学校设计了下列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光辉的科技著作】
图1宋应星(邮票)
图2《本草纲目》中的药材插图
活动二:【伟大的发明创造】
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培根(英国)
活动三:【多彩的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诗词文赋争相辉映,璀璨夺目。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到明清时期,大体上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1)、活动一中图1这一人物写了哪一部著作?图2这一著作的作者是谁?(2)、活动二中所说的“在战争中”“在航行方面”改变世界的发明分别指的是什么?(3)、根据活动三指出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发生变化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7. 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迨至隋,一土宇……唐高祖,起义师。……辽与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太祖兴,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摘编自(宋朝)王应麟《三字经》
材料二: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不同朝代的疆域变迁是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
(1)、根据材料一,请你按照中国古代朝代更替顺序,将下列示意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朝代或政权名称补充完整。
(2)、观察材料二两个朝代疆域示意图,由图1信息可知,当时的朝代在地方实行什么行政制度?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3)、根据材料二中的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将这一时期我国疆域的“四至”补充完整。
(4)、对比材料二中两个朝代,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两个朝代的共同点。(提示:从政治、民族等角度回答)28. 一部中国史就是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七年级(1)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1 阎立本《步辇图》
641年,唐朝专使及随行人员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派遣掌握各种技能的工匠。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摘编自《中国民族史纲要》
材料三: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吾儿等族,互通婚姻,逐渐交融,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关的管理机构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摘编自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8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并归纳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民族关系的特点。(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时形成了哪一“新的民族”?并说说元朝在东南地区“因地制宜”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4)、结合材料四谈谈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可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些什么?29. 根据以下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627﹣645年
玄奘西行
630﹣838年
遣唐使来华
742﹣754年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
1405﹣1433年
郑和下西洋
1561﹣1563年
戚继光抗倭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757年
“广州十三行”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并说出“广州十三行”反映了清朝的什么对外政策?(2)、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