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 1.  如图图示中①处王朝的建立者是(  )

    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赵匡胤
  • 2.  下列对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科举制度重视考察人才的学识
    ②科举制度开创于唐朝
    ③科举制度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发展
    ④科举制度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  以下措施共同反映了统治者(  )

    唐太宗

    唐玄宗

    为了考察地方长官,命人把各地都督刺史的名字都写在屏风上,记录其功过行能,以备赏罚。

    亲自考察新任命的县令,遣返了德行较差的官员,并贬斥了主持县令选任的两位重要官员。

    A、发展农业生产 B、善于虚怀纳谏 C、关注人才选拔 D、重视整顿吏治
  • 4. 诗史互证。下面唐朝诗人杜甫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两首诗歌,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变化是(   )

    《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因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A、先南后北统一 B、经济重心南移 C、由开明到专制 D、由繁荣转衰落
  • 5.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6. 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    )
    A、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 B、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 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 7. 下图是哪一历史时期形势图( )
    A、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后周时期) D、金南宋西夏并立时期
  • 8.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  据学者统计“北宋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据此可知,宋代的国策是(  )
    A、重文轻武 B、休养生息 C、重农抑商 D、发展科举
  • 10.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官担任地方官
  • 11. 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

    唐诗

    宋词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马度阴山。

    《满江红》

    【作者】岳飞

    壮志饥餐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丛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A、匈奴、契丹 B、匈奴、女真 C、吐蕃、女真 D、吐蕃、契丹
  • 12. “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榷场的存在(   )
    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 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 13. 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唐朝不同的是,宋代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如瓦子和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这一变化(    )
    A、适应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 B、反映了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 C、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 D、表明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
  • 14.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古代货币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几次重要的演变。下列演变开始于北宋的是(   )
    A、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 B、由杂乱形状向统一货币演变 C、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 D、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演变
  • 15. 《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水密(意为“不透水”)隔仓,中国古代文献也提及过此技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却未见于实物。直到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中国古人这一造船技术上的创新才得以实证。这说明(    )
    A、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 B、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 C、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 D、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
  • 16. 下图为元代墓葬出土的杂剧陶俑。这些陶俑能够 ( )

    ①为研究元杂剧提供实物史料    ②反映出元朝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

    ③反映出元朝手工业发展水平     ④折射出元朝文娱生活的  发展状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  世界各民族早期知识传授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和辗转抄写,非常容易失传或出现讹误。它的发明改变了这种状况,使得人类文化成果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它指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 18. 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哪项属于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民族政权并立与经济重心南移
  • 19.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作者批评的是(    )

    A、秦朝的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明朝的八股取士 D、清朝的“文字狱”
  • 20.  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的客观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史实的看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明朝时,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的中心
    B、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作物
    C、李时珍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
    D、《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 21.  针对菲律宾等国家把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法庭,故意炒作企图浑水摸鱼,外交部多次声明“国际仲裁庭无权审理南海问题争端”。我国疆域南到南海诸岛的朝代是(  )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 22. 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一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这体现了长城是(    )
    A、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B、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 C、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D、商品贸易的主要场所
  • 23.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但当时士大夫不屑一顾,后来乾隆帝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更不敢印行。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造成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主要是(   )

    A、二人生活的时代不同  B、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C、二人科技成果的价值不同 D、二人的个人影响力不同
  • 24. 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B、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C、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 25.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 
    材料二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 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朝代的政治制度?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第一帝国”相比,“第二帝国”在选官制度方面有何新发展?
    (3)、 请用明清时期的各一例史实证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 如表是“对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请补充表格中的部分论据。 

    论点

    论据

    第一,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及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巩固国家的统一

    隋朝开凿①  ,明朝营造北京城、修筑明长城等

    第二,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清朝实行②  政策,使中国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

    2080万

    40%

    3120万

    60%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

    5500万

    65.5%

    2900万

    34.5%

    ——根据邹逸麟、谭其骡《中国历史时期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整理统计

    材料二(宋朝)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清初实施严厉的海禁,以隔离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并将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内迁,至台湾统一,始设四海关通商贸易。 1757年,清廷传谕外国商人,以广州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而且加以种种限制。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

    (1)、 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到北宋人口怎样的变化信息?人口的变化与当时经济格局的变化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2)、 根据材料二,与唐朝相比,宋朝在商业贸易方面有何进步之处?宋朝海外贸易发达,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治因素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回答,“清初实施严厉的海禁”的原因是什么?以上材料和问题反映出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 2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友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友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友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友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世祖至元二十五年( 1288年)十一月,以帝师领院事,掌全国释教僧徒,兼治吐蕃之境,下辖吐蕃三道宣慰司及僧录司、僧政司、都纲司等衙。 

    ——《元史》

    材料三清朝统一全国后,对西藏、新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海诸岛进行了有效的管辖,奠定了中国现在版图的基础。

    (1)、 请分别列举一例隋唐时期和宋元时期“阶段性的友好”的史实。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谈谈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2)、 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机构的职能?结合所学回答,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实现了对材料中“吐蕃之境”的直接管辖?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两种方式。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对其疆域的“有效的管辖”对现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28.  中国古代非常注重对外交往,在这过程中主要以和平交往为主,但也存在矛盾与冲突。请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 将上述人物像的序号填入对应的项目中:中外交往的和平使者:  ;反侵略斗争的民族英雄:  。
    (2)、 根据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以“中外交往的和平使者”或“反侵略的民族英雄”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