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24年高考物理一诊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16 类型:高考模拟

一、

  • 1. 一同学背越式跳高,不计空气阻力,从起跳脚离地到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的过程中,该同学( )
    A、重力势能逐渐增大到最大 B、动能逐渐减小为零
    C、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 2. 如图所示,从斜面顶端A和斜面中点B分别以初速度v1v2水平抛出两个相同小球,都直接落在了斜面底端C , 落地时重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v1v2P1P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v1=2v2 B、v1=2v2 C、P1=4P2 D、P1=2P2
  • 3. 三角形薄板ABC厚薄均匀、质量均匀分布,ADBE分别为BCAC边中线,过这两条中线的交点的竖直线lBC的延长线于O。两根轻绳分别系于AB , 轻绳BN固定在天花板某点,调节轻绳MA , 使NBC三点共线,且AB边保持水平,此时MANB长,如图所示。则三角形薄板静止时( )

    A、三点MAC一定共线 B、三点MAD一定共线 C、轻绳NB中拉力大于轻绳MA中拉力 D、轻绳NB中拉力小于轻绳MA中拉力
  • 4. 如图甲所示,用大小不同的水平向右恒力F将物体M从静止由P点拉动到Q点时速度为vFv2的变化关系如图乙中的a图线;相同的方法得到另一个物体NFv2的变化关系如图乙中的b图线,则( )

    A、M 的质量比N的质量大
    B、M的质量比N的质量小
    C、MN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D、M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比N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大
  • 5. 质量为mM的物体用轻绳相连,现将M用手按在光滑斜面上的A点,让轻绳跨过O点的一光滑微小定滑轮,OM水平,Om竖直,两物体均静止,如图所示。现松手释放MM沿斜面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m没有落地,OB垂直于斜面。在物体MAB的过程中( )

    A、m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B、m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m的动能一直增大 D、M的动能一直增大
  • 6. 在光滑的水平轨道左端固定一个弹簧发射器,在A处安装一微小角度器(高度可忽略,可调节速度的抛射角θ) , 现让弹簧发射器将质量为m的小球由静止弹出,落在轨道上B处。用EP表示弹簧最初储存的弹性势能,不计空气阻力。则( )

    A、从小球开始运动到落到B处之前过程中,小球机械能守恒 B、保持θ不变,若EP越大,则AB距离越大 C、保持EP不变,改变θ , 使θ越大,则小球运动到最高点离轨道高度越大 D、保持EP不变,改变θ , 使AB距离最大时,小球运动到最高度点时动能为0.25Ep
  • 7. 如图甲所示的等双翼式传输机,其两侧等长的传送带倾角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方便不同工况下的货物传送作业,工作时两传送带匀速转动且速度相同。图乙为等双翼式传输机工作示意图,M1M2代表两传送带。第一次调整M1倾角为30°M2倾角为45°;第二次调整M1倾角为45°M2倾角为30° , 两次分别将同一货物无初速放在M1的最低端,都能传到M2的最高端。货物与M1M2的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两次运输中货物均在M1上就已与传送带达共速,先后两次传输机运行速度相同,则( )

    A、两次运送货物经过的时间相等
    B、第一次运送货物的时间较短
    C、传输机因运送物件而多消耗的能量,两次相等
    D、传输机因运送物件而多消耗的能量,第二次较多
  • 8. 如图甲所示,质量为0.2kg的小球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圆环上,并在圆环最高点保持静止。受到轻微扰动后,小球由静止开始沿着圆环运动,一段时间后,小球与圆心的连线转过θ角度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vv2cosθ的关系如乙图所示,g10m/s2。则( )

    A、圆环半径为0.6m B、θ=π2时,小球所受合力为4N C、0θπ过程中,圆环对小球的作用力一直增大 D、0θπ过程中,圆环对小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
  • 9.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根细线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系的钢球静止A点,在A点正下方固定光电门;在钢球底部沿细线方向固定一宽为d的遮光条(d较小)。首先,测量点到钢球球心的距离L , 然后,将钢球拉至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测得每次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θ和光电门记录的对应时间t。空气阻力的影响可忽略,重力加速度为g。回答下列问题:
    (1)、钢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 (用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若等式成立,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用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由于实验存在系统误差,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重力势能变化量ΔEp和动能变化量ΔEk , 其真实大小关系是ΔEp ΔEk(选填“>”或“<)

  • 10. 用如图a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小车在长木板上,左端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右端通过轻细绳跨过定滑轮和动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动滑轮下方挂砝码盘和砝码。在砝码盘中放不同数量的砝码,小车运动,得到多条纸带,某条纸带的一部分及相关数据如图b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本实验的部分操作或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必须保证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B、与小车相连的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C、不需要进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
    D、不需要刻度尺也不需要天平
    (2)、已知打出图b中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均为0.1s , 则根据图中数据,打点6时所对应的小车的速度v6= m/s打这条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m/s2(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对同一辆实验小车,记录打每条纸带时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力传感器的读数F , 通过纸带计算小车运动对应的加速度a。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aFamg图线,其中符合实际的是;本实验应该由图线得到“加速度大小与物体所受合力大小成正比”的结论。
  • 11. 如图所示,不可伸长、长为L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在P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现将小球拉至细绳沿水平方向绷紧的状态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在竖直平面内运动,经过某位置Q点,已知PQ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求小球在位置Q点时细绳对小球拉力T的大小;
    (2)、若小球在位置Q点时小球竖直分速度最大,求sinθ的值。
  • 12.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木板AB上表面O点左侧粗糙、右侧光滑,质量为M=3kg , 以速度v0=1m/s在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P以相对地面速度为零轻放到木板上表面,并同时对小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0.5N;第一次,小物块P轻放到B端后,始终未通过O点,并再回到B端:第二次,小物块P轻放到OB间的某一位置。能通过O点,通过O点的速度大小v1=0.5m/s。小物块P与木板粗糙部分的动摩擦因数μ=0.03 ,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小物块P从轻放到B端再到回到B端通过的位移;
    (2)、求小物块P轻放到OB间的某一位置后,在O点左侧距O点的最远距离;
    (3)、通过计算判断:将小物块P轻放到OB间的某一位置,通过O点后是否能够再通过O点?
  • 13. 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等温过程AB、绝热过程BC、等温过程CD、绝热过程DA后,又回到状态A。其中,过程AB中气体会(选填“释放”或“吸收”)热量;若过程AB中气体的温度为T1、过程CD中气体的温度为T2 , 则T1 T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完成一次循环,气体回到状态A时内能是(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 14. 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T”型导热玻璃管中装有水银,竖直管中水银柱长为10cm , 水平管内的水银足够多,A段封闭气柱长为5cmB段封闭气柱长为10cm , 大气压强为75cmHg , 环境温度为300K。求:


    (1)、将玻璃管绕水平管缓慢转过90°至“T”型玻璃管水平,稳定时竖直管中水银液面移动的距离;
    (2)、若不转动,要使竖直管中的水银液面移动与(1)问中相同的距离,需将环境温度升到多少。
  • 15. 图甲为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x=5cm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的波长为10cm B、该波的传播速度为0.02m/s C、若这列波向右传播,图甲可能是 t=6s时刻的波形图 D、从图甲所示时刻起再过9sx=8cm处的质点运动的路程为20cm E、若这列波向左传播,从图甲所示时刻起再过3sx=1cm处质点的位移为532cm
  • 16. 如图所示,等腰梯形ABCD为某透明棱镜的横截面,已知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2A=B=75° , 且边AB=3L。一单色光从AD边上的E点沿某方向射入棱镜,其折射光照射到AB界面时,恰好发生全反射,并最终从BC界面射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 不考虑光在每个面上的多次反射,求:


    (1)、该单色光从AD面入射时的入射角;
    (2)、该单色光在棱镜中的传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