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4年中考化学适应性考试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15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20分。1-8题每小题1.5分,9-12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古诗词中有明显化学变化的是( )
    A、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 B、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C、七夕:卧看牵牛织女星 D、中秋节:月有阴晴圆缺
  • 2. 化学和环境、材料、生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霉变的大米煮熟后可食用 B、熟石灰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工业废水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排放 D、购物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属于“低碳生活”
  • 3. 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60个碳原子:C60 B、硝酸铵:NH3NO3 C、2个硫酸根离子:2SO42- D、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F+2eO
  • 4.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溶液pH 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取用粉末状固体
  • 5. 深圳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位居全国第一,首登“新能源汽车第一城”,镍在新能源电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图是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x=8 B、镍属于金属元素 C、镍原子的质子数是28 D、镍原子的质量是58.69
  • 6. 如图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奥林匹克烯”(Olympicene)单分子图像,化学式为C19H12 , 其宽度只有约1.2纳米,堪称世界上最小的五环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奥林匹克烯”是有机化合物 B、“奥林匹克烯”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高 C、“奥林匹克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9:2 D、“奥林匹克烯”是由19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构成的
  • 7. 化学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观念

    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B

    科学思维

    CO2、SO3、Fe2O3、C6H12O6都属于氧化物

    C

    科学探究与实践

    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D

    科学态度与责任

    实验后的废液集中回收处理,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A、A B、B C、C D、D
  • 8. 化学实验是我们应用化学知识、拓展化学思维和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水的组成
  • 9. 晶体硅是制作芯片的重要材料,如图是制取硅的微观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中硅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粒个数比为1:1
  • 10. 溶液的导电性主要取决于单位体积内的离子个数。其它条件相同时,单位体积内离子个数越多导电性越强。已知KCl溶于水能完全解离出K+和Cl- , 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和导电性实验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 B、t1℃时,KNO3溶液和K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向饱和KCl溶液中加入较稀的KCl溶液,灯泡亮度变大 D、将t2℃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11.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

    选项

    目的

    物质

    实验方案

    A

    鉴别

    硬水和软水

    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后观察现象

    B

    鉴别

    NaOH和NaCl固体

    分别溶于水,测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

    C

    除杂

    CO中混有少量的CO2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并干燥

    D

    除杂

    Cu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H2SO4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A、A B、B C、C D、D
  • 12. 某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该小组收集一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中的MN段、NP段、PQ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N段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MN和NP段比较,说明温度升高,氧分子的体积增大 C、NP和PQ段比较,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Q点的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 13. 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块状大理石、稀盐酸、稀硫酸,以及以下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I.基础实验:制取气体
    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O2 ,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从A-E中选填)。
    (3)、实验室常用(填药品名称)制取CO2 , 如用装置F干燥CO2 , CO2应从(填“a”或“b”)口通入。
    (4)、Ⅱ.跨学科实践:氧气的性质

    用G装置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来(如右图),其原因是

  • 14. 纯碱(Na2CO3)在工业生产中用途极广,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印染和洗涤剂生产等领域。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预习了纯碱的相关知识后,对纯碱的制备和部分化学性质展开项目式学习,并对部分实验废液进行了拓展探究。
    (1)、任务一:了解纯碱的制备——“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的主要过程是利用饱和食盐水先后吸收两种气体,生成碳酸氢钠(NaHCO3)和氯化铵(NH4Cl),再加热碳酸氢钠即可制得纯碱。
    “侯氏制碱法”的主要过程中需要吸收的两种气体是____(填字母编号)。
    A、NH3 B、Cl2 C、CO2 D、SO2
    (2)、加热碳酸氢钠可制得纯碱,同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任务二:探究纯碱与酸、碱、盐的反应

    向盛有一定量纯碱溶液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钡溶液,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试管编号

    1

    2

    3

    加入试剂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氯化钡溶液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4)、写出试管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任务三:对部分废液的拓展探究

    将上述实验后试管3中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滤液甲。

    【提出问题】滤液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氯化钠;猜想二:。猜想三:氯化钠和氯化钡。

    (6)、【实验探究】取少量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猜想三成立

  • 15.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青铜器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灿烂。铜制品长期露置在潮湿空气中会锈蚀,生成“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为从某锈蚀的铜样品中回收铜并制得硫酸锌,取该铜样品(除含有铜、锌和铜绿外,不含其它物质),进行如下操作:

    【查阅资料】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

    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青铜器主要是铜、锡、铅的合金,属于(填“合成”或“金属”)材料,铜生锈产生的铜绿可能是青铜与环境中的CO2、O2(填化学式)反应而产生。
    (2)、气体a中含有H2(填化学式)。
    (3)、操作I的名称是 ,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操作IV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蒸发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溶液A中的溶质有(写化学式)。
    (5)、写出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即可)。
  • 16. 2023年6月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化学兴趣小组对某硫酸厂废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数字化传感器进行测量。小组同学向烧瓶中倒入20g废液样品,插入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进行测量,向废液样品中逐滴加入5%的NaOH溶液,边滴加边搅拌。实验过程中溶液pH变化和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1)、从图像中观察出酸碱中和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当废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8g时,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溶液呈色。
    (3)、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g。
    (4)、请计算废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