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语文12.《诗经二首》《蒹葭》同步测验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14 类型:同步测试

一、

  • 1.   下列画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xiǎn) 惟吾德馨(xīn) 溯流逆上矣(sù) B、愿为市鞍马(wèi) 赏赐百千强(qiáng) 可爱者甚蕃(fān) C、可汗大点兵(hán) 啮沙为坎穴(niè) 僧募金重修(mù) D、湮于沙上(yān) 康肃忿然曰(fèn)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 2.   下列句子中画线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 3.   下列对诗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核舟记》一文介绍核舟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颠倒过来。 B、从全文来看,核舟这个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料体积小,二是所刻事物繁多,三是所刻事物情态毕备。 C、《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和思念,写男子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最终求而得之的喜悦。 D、《蒹葭》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 4. 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译文:这只核舟从头至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B、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相互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译文: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思念她。

    D、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译文:顺流而下去追寻,道路险阻攀登难。

  • 5.   下列对《蒹葭》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洲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 6.   下列关于《蒹葭》的赏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二、古诗词鉴赏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面对《蒹葭》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两句引出了所思念者和所在地,不仅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融合无间,而且又为后四句抒发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相会艰难之情作铺垫。 B、“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人经过一番艰苦的上下追寻之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了渴慕的程度。“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C、第一节“白露为霜”写出了露水浓重、凝结成霜的情景,这应该是天刚破晓时的景况;第二节的“白露未晞”,其中就有时间的推移,那就是天已亮而露水还未干的景象。 D、“道阻且右”和第一节的“道阻且长”、第二节的“道阻且跻”又有不同,这一句更准确地描写出傍着水流的小路的曲折弯窄,令人难以前行,主人公的失望与难言的痛苦,完全可以思而得之。但“采采”一词写阳光灿烂的样子,又给第三节的景物涂上了一层亮色。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 B、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追求,都可以在诗中“河水”发生共振和情感共鸣。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主人公反复追寻与追寻的艰难、渺茫的象征。 D、可以从诗联想到理想、事业、幸福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暗示了时间的变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涘”交代出“伊人”的所在变换迷离。 C、“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既写出了追求的艰难,也表现出抒情主人公的执著。 D、“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写出了追求目标的可望而不可及。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B、《蒹葭》分三章,每章的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议论。全诗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 C、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D、古人作诗多一章化为三叠,即所谓“一唱三叹”。本诗即有此特点,韵律悠扬,情感渐趋强烈。
    (5)、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
    A、朦胧凄苦 B、惆怅失意 C、愉悦轻松 D、痛苦哀伤
  • 8. 阅读《诗经• 蒹葭》,完成下面各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诗中的哪些句子表明诗人的意中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