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经典常谈》练习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14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 1. 某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下面的选项,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书中《诗第十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C、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D、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 2. 请你根据《说文解字》中对造字的六个条例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

    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

    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

    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

    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都相同或一部分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

    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

    A、汉字“鱼”“口”“耳”“手”“田”等都是象形文字。 B、“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刃”是指事文字。 C、“人”“言”为“信”,“信”是会意文字,“江”“河”是转注文字。 D、“令”本义是发号,假借为“县令”的“令”,这是假借文字。
  • 3. 请你阅读《经典常谈》的前五章,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体史书。《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

  • 4.   《经典常谈》中,对很多古代经典都有平实而高明的观点。请你根据提示,将ABC三个观点填入表格中的正确位置。(只填序号)

    经典与观点

    经典

    观点

    《尚书》

    《汉书》

    《左传》

    大体依《春秋》而作;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

    《离骚》

    A.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

    B.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史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C.断代为书,尽可充分利用史料,尽其颂述功德的职分。文字趋向骈体,句子比散体长。

  • 5. 文学常识填空。
    (1)、《经典常谈》是作者在1942年受著名学者鼓励而写的一部著作。
    (2)、《经典常谈》共十三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的顺序,并把文字学经典《》放在首篇。
    (3)、《经典常谈》所讲经典中,《史记》《汉书》属于“史”,《周易》《尚书》属于“”,《离骚》《九章》属于“”,《墨子》《吕氏春秋》属于“”。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37.0分)

  • 6.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表。

    【材料一】有些倾向于守旧的,便起来拥护旧文化、旧制度,向当世的君主和一般人申述他们拥护的理由,给旧文化、旧制度找出理论上的根据;也有些人起来批评或反对旧文化、旧制度;又有些人要修正那些;还有人要建立新文化、新制度来代替旧的;还有人压根儿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

    【材料二】部分诸子及其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翟)、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

    倾向

    代表人物

    拥护旧文化、旧制度

    建立新文化、新制度

    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

  • 7. 下面是你班四位同学读完《经典常谈》中《春秋三传第六》~《诸子第十》后的发言,其中有两位同学的说法有误,请你找出并修改。

    ①《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大体依《春秋》而作。

    ②同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在政治学说上,孔子主张“正名主义”,孔子之后的孟子重视圣王的道德,荀子重视圣王的威权。

    ③朱熹认为古时的大学里教“六艺”,小学里教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道理,它们都是实学。

    ④《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定的,书中所记的事,从春秋时代至楚汉兴起,共二百零二年。

  • 8. 班级开展以“联系《经典常谈》阅读古文经典”的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任务一:读楚辞】

    楚辞经典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节选自《离骚》)

    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

    ①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②试运用《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谈《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深层含义。

    (2)、【任务二:读唐诗】

    唐诗经典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七言四句的诗,唐以前没有,似乎是唐人的创作。这大概是为了当时流行的西城乐调而作;先有调,后有诗。五七绝都能歌唱,七绝歌唱的更多—该是因为声调曼长,好听些。作七绝的比作五绝的多得多,本书选得也多。

    ①《江雪》的体裁是(    )

    A.五言绝句      B.五言律诗      C.五言古体诗      D.五言乐府

    ②《经典常谈》中认为“唐人绝句有两种作风:一是铺排,一是含蓄”,你认为《江雪》是铺排还是含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知识卡片:铺排:平排几个同性质的印象,让它们集合起来,暗示一个境界。含蓄:要从浅中见深,小中见大。)

  • 9. 请你结合下面选自《四书第七》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性善”,教人求“放心”,影响更大。又说到“养浩然之气”,那“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这是修养的最高境界,所谓天人相通的哲理。

    【注释】①阙疑:对疑惑不解的东西不妄加评论。

    (1)、 小诗发现材料中的内容可以与之前所学诗文相联系,于是她将二者对照以增进理解,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①“时习”: , 不亦说乎?

    ②“义利”: , 于我如浮云。

    ③“择善”:择其善者而从之,

    ④“仁”:得道者多助,

    (2)、 请你根据上面材料,说一说儒家学说对现在的我们有哪些教育意义。
  • 10. 请你根据《说文解字》中对造字的六个条例的解释,完成下面各题。

    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

    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

    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

    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

    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都相同或一部分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

    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汉字“鱼”“口”“耳”“手”“田”等都是象形文字。 B、“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刃”是指事文字。 C、“人”“言”为“信”,“信”是会意文字,“江”“河”是转注文字。 D、“令”本义是发号,假借为“县令”的“令”,这是假借文字。
    (2)、 班长找来了一些象形字的图片,请你分别写出它们对应的现代汉字。

    A           B            C           D

    A.

    B.

    C.

    D.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读《经典常谈》(节选)

    叶圣陶

    现代学生的功课,有些是从前读书人所不做的,如博物、理化、图画、音乐之类。其他的功课,就实质说,虽然就是从前读书人学的那一些,可是书籍不必再从前人的本子了。一部历史教本就可以摄取历代史籍的大概,经籍子籍的要旨。这自然指编撰得好的而言;现在有没有这样好的教本,那是另一问题。……可以干脆说一句,现代学生不必读从前的书。只要历史教本跟其他学生用书编撰得好,教师和帮助学生的一些人们又指导得法,学生就可以一辈子不读《论语》、《庄子》却能知道孔子、庄子的学说;一辈子不读《史记》、《汉书》,却能明晓古代的史迹。

    可是,有些书籍的实质和形式是分不开的,你要了解它,享受它,必须面对它本身,涵泳得深,体味得切,才有得益。譬如《诗经》,就不能专取其实质,翻为现代语言,让学生读“白话诗经”。翻译并不是不能做,并且已经有人做过,但到底是另外一回事;真正读《诗经》还得直接读“关关雎鸠”。又如《史记》,作为历史书,尽可用“历史教本”“中国通史”之类来代替;但是它同时又是文学作品,作为文学作品,就不能用“历史教本”“中国通史”之类来代替,从这类书里知道了楚汉相争的史迹,并不等于读了《项羽本纪》。我想,要说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理由应该在这一点上。

    还有一点。如朱自清先生在这本《经典常谈》的序文里说的,“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一些古书,培育着咱们的祖先,咱们跟祖先是一脉相承的,自当尝尝他们的营养料,才不至于无本。若讲实用,似乎是没有,有实用的东西都收纳在各种学科里了;可是有无用之用。这可以打个比方。有些人不怕旅行辛苦,道路几千,跑上峨眉金顶看日出,或者跑到甘肃敦煌,看一窟寺历代的造像跟壁画。在专讲实用的人看来,他们干的完全没有实用,只有那股傻劲儿倒可以佩服。可是他们从金顶下来,打敦煌回转,胸襟推广了,眼光深远了。虽然还是各做他们的事儿,却有了一种新的精神。这就是所谓无用之用。读古书读的得其道,也会有类似的无用之用。要说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这是又一个理由。

    这儿要注意,“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万不宜忽略“学生”两字跟一个“些”字。说“学生”,就是说不是专家,其读法不该跟专家的一样(大学里专门研究古书的学生当然不在此限)。说“些”,就是说分量不能多,就是从前读书人常读的一些书籍也不必全读。就阅读的本子说,最好辑录训诂校勘方面简明而可靠的定论,让学生展卷了然,不必在一大堆参考书里自己去摸索。就阅读的范围说,最好根据前边说的两个理由来选定,只要精,不妨小,只要达到让学生见识一番这么个意思就成。这本《经典常谈》的序文里说,“我们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有些该是全书,有些只该是选本节本,——应该尽可能地采取他们的结论;一面将文本分段,仔细地标点,并用白话文作简要的注释。每种读本还得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现代学生要读些古书,急切要用这样的读本。

    朱先生的《经典常谈》却是负起这方面的责任来的一本书。它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谁要知道某书是什么,它就告诉你个什么,看了这本书当然不就是变为读了古书,可是古书的来历,其中的大要,历来对于该书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为止,对于该书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都可以有个简明的概念。学生如果自己在一大堆参考书里去摸索,费力甚多,所得未必会这么简明。因这本书的导引,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1)、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只要历史教本跟其他学生用书编撰得好,教师和帮助学生的一些人们又指导得法,学生就可以一辈子不读《论语》《庄子》这些古书。 B、读《诗经》就不能让学生读白话《诗经》,只能直接读《诗经》原文。 C、《史记》作为历史书,尽可用“历史教本”“中国通史”之类来代替;作为文学作品,还是得直接读《史记》。 D、不怕旅行辛苦,道路几千,跑上峨眉金顶看日出,或者跑到甘肃敦煌,看一窟寺历代的造像跟壁画。这样做完全没有实用,只有那股傻劲儿倒可以佩服。 E、读古书读的得其道,也会有类似实用之外的无用之用。
    (2)、 依据文章内容,下列对《经典常谈》这本书的作用概括最准确的的一项是(      )
    A、该书指出了现代学生应该读些古书的原因和一些方法。 B、该书不是写给专家和大学里专门研究古书的学生看的,而是写给那些需要读些古书的学生看的。 C、该书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 D、该书是理想中一般人的经典读本,读了这本书就等于接受了经典训练,不用再去接触古书了。
    (3)、 现代学生为什么应该读一些古书?请联系本文作简述。
    (4)、 作者认为现代学生应该如何读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