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央视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词是“龙行龘龘,欣欣家国”,这使长久尘封在字典中的生僻字“龘”,进入公众视野,引发了人们对汉字文化的兴趣。
先民造字之初,通过观察和摹略身边的事物现象,捕捉物象的具体特点来呈现字义,并实现构形与字义的紧密结合。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这是汉字构形的一个基本方略。汉字构形是以人为出发点的,比如,古汉字日、月、云的构形,是人抬头看到的样子;古汉字龟、瓜的构形,是人俯视看到的样子。古汉字“人”字的构形,是一个侧身而立的人。那么,古人在造“人”字时,为什么没有选择正面站立的形象呢?因为正面站立的形象,显得特自信,有一种高调的感觉。选择侧面弓背的形象,显得谦恭有礼,是因为我们古人心存敬畏与谦卑。可见,我们常常可以从汉字构形中,体察民族文化心理。……
三叠字是由三个相同的部件组合而成的汉字,组合形式是“一上二下”,往往由“形”见“义”。三叠字含义常与数量有关,一般表数量多,例如“森”,表树多;“鑫”,表金多。也可表确数,例如“灥”,表三眼泉。还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性状,例如“猋”,表狗奔跑的样子。
材料二:
汉字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存留历史文化和造字时人类观念的痕迹,这是汉字的表意性质决定的。这些历史文化信息一般存留在一个或一组汉字的构形理据之中。但是,造字属于不同时代,随着构形和语义的发展演变,各种不同字样的形体中的表意成分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即使是今天所见的甲骨文,也未必是最早的汉字,每个字样造字或演成的准确时代难以确考,它对历史文化的见证作用就难以作为一种科学的证据,最多可以是一种假说。汉字的构形不是照相,而是一种特征的勾勒,必须有较多的雷同,才能够归纳出一点信息,而且是笼统的信息,想到字形中去找故事,去证明具体的史实,是很难做到的。何况,构形反映出的文化信息,只有在对具体意象进行描述时,才能做到;而汉字的构形系统逐渐向形声化发展,一切都渐渐概括、类化,信息量还要逐步减少。对汉字携带历史文化信息求之太过的情况,比比有之。例如,有人以为甲骨文中有很多字是表示阶级斗争的;也有人认为汉字很多字形描述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有人说,《说文解字》的《山部》《水部》字中暗含了河图洛书的真意……这些都是无法验证的说法,也违背汉字的实际。夸大汉字对历史文化的解释作用,在例证不足、文献依据不足的情况下,凭着个别的字形,猜测编造似是而非的故事或者附会某一具体史实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自王宁《汉字构形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关系》,有删改)
材料三:
汉字的文化阐释,指通过对汉字构形及其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文化信息的揭示和分析,来探讨汉字的构造、发展与中华历史文化的深层关系,从而阐释汉字构形的理据、特点和规律的方法。汉字记载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弘扬汉字文化,需要对其内涵进行多层次的揭示和科学的阐释。
以许慎《说文解字》为代表的传统文字学,在分析汉字时试图揭示其构形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而形成了汉字阐释的深厚传统。如《说文》解释“示”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这些解释体现了许慎对汉字构形的文化要.素的辨析,开启了汉字文化阐释的先河。不过,许慎的汉字文化阐释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一方面他所据以分析的汉字形体主要是小篆,尽管小篆是古文字的终极形态,但经历了漫长发展演变后,与古文字的早期形态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有些字甚至已变得面貌全非,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构形分析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差错;另一方面,中华历史文化也是一个不断发展流变的系统,汉字产生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后来阐释者所处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已有很大不同,而作为阐释者的任何人都难以摆脱时代文化的影响,因此,对汉字的文化阐释,总是有着某个时代学者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下面以“示”的阐释为例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示”字最早的形体见于甲骨文,并不是由“二(上)”和“三垂”构成的,与“天垂象”毫无关系。“示”本是表示宗庙神主的象形字,“示”就是“主”。《史记·殷本纪》所记商代先公“主壬”“主癸”,甲骨文作“示壬”“示癸”。殷商甲骨文中出现的这些“示”,都是时王祭祀的先公先王,也就是宗庙里供奉的代表诸位先祖的神主。《说文》:“宗,尊祖庙也,从广从示。”宗庙之“宗”,是由庙宇和神主构成的会意字。《说文》所收录的“主”“室”“祐”等字,都是“示”的后起分化字,从这些后起字也可以推求“示”的原初含义。根据“示”在甲文中的用法和上伞相关字,可以肯定“示”这个字原初的构形和含义,就是指宗庙供奉的祖先神主。可见,从文字的演变进程能够推断其文字内涵。
许慎对“示”字的分析和解说,显然受到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同时,他也指出“示”还表示“神事”之意,这为《说文》所有从“示”旁的字提供了分析依据。《说文》关于“示”和从“示”字的分析,是建立在古代祭祀礼仪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之上的。许慎的解释虽然并不是“示”字所蕴含的原初文化信息,受到一定的时代局限,但其分析的路径是大体正确的。
(自黄德宽《古文字与汉字文化的传承》,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由于每个字样造字或演成的准确时代难以确考,所以它对历史文化的见证作用就难以作为一种科学的证据,最多可以是一种假说。 B、《说文》收录的宗庙之“宗”,是由庙宇和神主构成的象形字,它和《说文》“主”“室”“祐”等字,都可以起到借助推求“示”的原初含义的作用。 C、汉字记载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要对其内涵进行科学的文化阐释,首先要揭示和分析汉字构形及其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文化信息。 D、许慎从字的构形要素入手,去解释“示”字所蕴含的原初文化信息,是依据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学说阐释,体现了时代局限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字的发展演变和历史文化的发展流变等因素,导致对汉字的文化阐释有着某个时代学者自身的历史局限性,所以许慎对“示”字的解释是不可取的。 B、材料二中提到,想要从汉字中阐释历史文化信息,往往“求之太过”而出现“无法验证的说法”而“不足取”,侧重阐述汉字对历史文化阐释的有限性。 C、材料三结合许慎《说文解字》中对“示”字的阐释,侧重阐述如何摆脱传统文字学的局限性,科学地进行汉字文化阐释。 D、科学的汉字文化阐释,可以揭示汉字自身携带的历史文化信息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可以彰显汉字体系的文化属性。(3)、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材料三中对“汉字的文化阐释”定义的一项是( )A、由甲骨文字形可见,“目”字形体多为横向,眼珠之内瞳孔或有或无,至西周则变为明显的横目且无瞳孔。 B、《康熙字典》:“耻,从心耳会意,取闻过自愧之意,凡人心惭则耳热面赤是其验也。” C、信: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立身之本。 D、见:甲骨文为“一个站着或坐着的人和一只大眼睛”。(4)、请你根据三叠字的组合特点,对“龘”进行文化阐释,并推断出春节联欢晚会主题词中的“龙行龘龘”的寓意。(5)、材料一对“人”字进行了文化阐释,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相关内容,说说该从哪些角度判断对“人”字的文化阐释的合理性?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间烟火
朱长伟
①烟火是立在生命里的一道风景,是飘在岁月里的一种味道,是活在记忆中的一抹乡愁。从呱呱坠地起,熊熊之火,缕缕炊烟,便伴随着我一天天长大。而最先让我认识烟火的便是母亲。儿时,或伏背上,或拥怀中,或立一旁,看着母亲擦燃火柴,火光一闪,瞬间升腾起一股刺鼻的硫磺味,母亲迅速点燃手中的柴禾放入灶中。一把米面,几个煎饼,一锅炖菜,飘溢出人间幸福的味道。
②记忆中,灶屋低矮窄小,靠墙垒有一个四四方方的灶台,上蹲一口大铁锅,锅上扣有一个用玉米苞叶编织的锅盖,左边配有烧火用的风箱,锅头前杂乱堆积着烧火用的柴木、炭盆和灰铲等。不大的壁龛内放置着一个小小的煤油灯,灯芯如豆,发出昏暗的光,映照出主人忙碌的身影。黑乎乎的墙壁上张贴着灶王爷像,灶王爷慈眉善目,心存仁爱,护佑着朴实善良的凡俗人家。
③在凡尘行走的日子,总是充满烟火气。印象最深的是在春节“哗里啪啦”的鞭炮声中下饺子时的情景。母亲一只手托举着上面整整齐齐、密密麻麻排列着饺子的盖垫,另一只手则灵巧、麻利地往热气腾腾的大锅里下着白白胖胖的水饺。只见它们在母亲的“催促”下,一个个奋不顾身地“跳入”热锅里。母亲边下着饺子,边不停地轻轻吹拂着扑面而来的热气,以防遮挡住视线。当饺子完全下到锅里,一时间便热闹起来了,饺子们在沸腾的大锅里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翻滚着、嬉闹着、追逐着。母亲不敢怠慢,迅速抓起笊篱,用背部沿着锅的边缘顺一个方向轻轻推动一下拥挤的饺子,然后盖上锅盖,任凭饺子们在锅里再“调皮”上一阵。
④母亲手拿笊篱站在锅灶旁认真候着,等饺子在锅里煮三个滚才能熟。姐姐也没闲着,她与母亲密切配合,左手卖力地拉着“咕哒、咕哒”的风箱,右手不时地往火塘里填充着柴禾,努力把炉火烧旺,让鼓煸起的烈火起劲地烘烤着锅底。干柴燃烧得很彻底,也很壮烈。呼呼响的火苗扭着身子,跳着舞蹈,郑重地完成了它在人间的最后一个仪式后,便化为了灰烬和青烟。青烟最需要安抚和疏导,烟道则是其告别人间的最佳路径。它们多数都能顺从乖巧、井然有序地滚滚涌出,排向天空。但也有少部分青烟自由散漫,随机开了“小差”,从灶口“偷偷溜出”,先是顽皮地钻入烧火人的眼鼻里,然后再在灶屋里四散开来,一边“捣乱”,一边乘机和锅里冒出的热气搅和在一起,分不清你我。烟雾弥漫,能见度低,咳嗽流泪,环境“恶劣”,但我们心中有期盼,嘴上便无怨言。
⑤每天的炊烟都是在鸟儿们叽叽喳喳的啼鸣声中醒来,伸伸懒腰,然后从烟囱里袅袅升起,去迎接初升的太阳,在母亲蒸、煮、熬、炒的忙碌中演奏着锅碗瓢盆的“交响乐”。至深至纯的烟火气里,弥漫着饭菜的甜香,充满着家庭的温馨,满载着心底的快乐。当然也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⑥每次摊煎饼,母亲从一旁的盆里舀出一勺玉米糊倒在烧热的鏊子[注]中间,赶紧用煎饼耙子转着圈均匀地摊满鏊子,轻盈飘逸的动作就像是在完成一件艺术品,更像是在用心描绘着美好生活的蓝图。随着“吡吡啦啦”的声响,热气蒸腾起来,飘浮在母亲的脸上。其间要适时续柴,掌好火候,瞬间煎饼的边沿翘起,一张泛着豆香玉米香的酥脆煎饼便从母亲灵巧的手上揭了下来。母亲要把满满的一盆磨糊变成一摞厚厚的煎饼,非个把小时不可。有时遇上逆风,排烟不畅,灶屋内浓烟滚滚,常传出母亲被烟熏的咳嗽声。
⑦母亲每次摊完煎饼,便能攒出一个冒着轻烟的大火堆,余烬闪闪烁烁,热度持续良久。母亲把早已准备好的地瓜埋入火堆中进行焖烤,熟时取出,皮焦瓢甜,香气扑鼻,口味胜于煮地瓜,常吃不厌。
⑧家里喂着十几只鸡,它们常常溜达到柴垛旁,时不时地从垛上扒拉下些柴禾来,无聊地啄来啄去,大风一吹,刮满院落。母亲每次摊完煎饼,都把掉下来的碎煎饼渣扔给它们吃。鸡们扑扇着翅膀一窝蜂地围过来抢食,狗也撒开腿窜了过来,吓得鸡们扑棱棱惊叫着飞出去老远,狗则伸出红红的长舌头贪婪地独吞着。小时候看母鸡趴窝下蛋是一件乐事,眼瞅着鸡蛋从鸡屁股里亮晃晃地滚落出来,落在身下软和和的麦穰上,我第一时间抓在手里,热乎乎的。几只鸭子也不闲着,当姐姐从水井里打上水来,担着两只水桶颤颤悠悠地回到家,还没来得及将水倒进水瓮,几只鸭子便一拥而上,争先把头扎进了水桶里。
⑨有一年遇到了近半个月的阴雨天气。垛在院子里的柴禾禁不住缠绵雨水的细浇慢涸,变得湿漉漉的。柴禾点不着,冷锅冷灶难见烟火的日子,真是一种煎熬!
⑩每当黄昏时,炊烟便迎着余晖在村庄的上空依次袅袅升起,飘出一股股幸福的味道。这时,母亲便开始在锅台旁忙碌了。我时常和小伙伴们在外边疯玩,常常忘记了吃饭。天一擦黑,大街上便响起了母亲们吆喝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意大利诗人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多少年过去了,母亲喊我回家吃饭的声音仍然清晰如昨,亲切依旧。
⑪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每每看到烟火,便会想到母亲,想到老家,想到生命里的点点滴滴。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注】鏊子:(àozi)烙饼的器具。用金属制成,平面圆形,中心稍凸。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烟火”为线索,串联起全文的内容。聚拢来是烟火,散开来是人间,通过对平凡事物的描绘与解读来传递对生活的理解,令人回味无穷。 B、第二段关于灶王爷的描写,突出灶王爷在凡俗人家心里的慈善形象,也表现了人们的迷信思想。 C、通过对烟火、家庭等元素的描绘,构画了一个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使读者能够深入其中,体验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D、文章主要描写了乡村的生活环境,从灶火的燃起,到饭菜的烹饪,再到烟火的消散,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乡村生活的气息与温度。(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下饺子的动作刻画很有特色,如使用“托举”“吹拂”“抓起”等动词,表现了母亲下饺子动作的娴熟、麻利。 B、作品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挖掘与呈现,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生活的韵味与温度,展现了一种朴素而真挚的美学风格。 C、“有一年遇到了近半个月的阴雨天气”一事属于插叙,体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生活的辛酸。 D、文章综合使用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来展现生活,使文章内容充实,富有感染力。(3)、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关于“饮食”的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4)、试探究本文标题“人间烟火”的意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 , 归卒伍。”未至彭城,病重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注]时也。”
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 , 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 , 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增亦人杰也哉!
(选自苏轼《范增论》有删改)
材料二:
屈原者 , 名平 , 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平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馋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节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
【注】:卿子冠军是秦末楚怀王臣宋义的尊号。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序号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物必先A腐也B而后虫生C之D人必先E疑也F而后谗G入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稍”指渐渐,与“稍迁至移中厩监”(《苏武传》)的“稍”词义相同。 B、“所立”是名词性短语,与“燕王吾所立”(《五代史伶官传序》)的“所立”结构相同。 C、赐骸骨,是婉词,是古代大臣请求致仕(即告老还乡)的用语。 D、由“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可知楚国君王也和屈原一样姓屈。(3)、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善于采纳意见,他使用陈平之策致范增与项羽产生矛盾,范增大怒选择离开项羽,在路上病亡。 B、苏轼将范增的命运与义帝的存亡联系起来,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与此相关,而与陈平的计策没有必然的联系。 C、苏轼认为义帝是天下的贤君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义帝派沛公入关而不派项羽,二是识别并提拔了卿子冠军。 D、文中提到范增曾与项羽共事,是平级关系,后来却成了君臣关系。苏轼从这个角度分析认为范增见识浅陋。(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
②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5)、结合材料一第一段和材料二分析作为领导者必须具备哪种能力?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贺新郎①
宋/刘克庄②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③。岂有谷城公④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⑤。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析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⑥?快投笔,莫题柱。
[注]①本词写于淳祐四年(1244年),是作者与朋友王实之六首唱和词中的第四首。②刘克庄: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③韩五: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排行第五,人称韩五。④谷城公:亦称黄石公。传说汉代张良曾于谷城山下遇仙人传授兵书。⑤骊山母:道教传说中的女仙。传说唐朝李鉴曾在山下遇一老母为他讲解《阴符》秘文。⑥张许:张巡和许远,唐代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的名将。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以“未必”二字设问起句,前句问谁为好汉,后句回答为“韩五”。韩五虽无名师和仙人来相助,但他一样能在谈笑之中指挥大军,于河北东西两路大败金兵,终成抗金名将。 B、金汤,指坚固的防御工事。安史之乱时,张许二人坚守睢阳,坚贞不屈。本句运用反问、对比手法,表明大敌当前,若没有像张许二人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 C、末两句绾合全篇,句短气促,表达对读书人国难当头却依然无聊题字的愤慨,提出对爱国志士的期望,也是词人与王实之共勉,情感饱满,极富鼓舞力量。 D、本词表达方式多样,在写景、抒情手法之外,夹以叙事、说理,于诗中发表议论,直接表达作者任人唯贤的观点,是宋末词坛上议论化、散文化与形象性、情韵美相结合的代表作。(2)、作者在词的开头便说“国脉微如缕”,请找出这句话中最富表现力的字,并赏析其妙处。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苏轼《赤壁赋》中“”句通过星宿写出月亮的所在位置。(2)、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中有形象的描述:“ , 。”(3)、柳永在《望海潮》中生动的描绘了杭州百姓生活和乐的画面,他在下片中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来展现这一画面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找到一个解题的角度,知识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结识一个知心的朋友,友情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抓住一个即将擦肩而过的机会,事业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发现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情趣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适时地恭让对手,____①____;乐观地帮助别人,爱心会为人们打开一扇门。一扇门后面就是一条路,这条路不仅可以愉悦你的心灵,也会最终引领你抵达生活的彼岸。
没有雄鹰飞不过的高山,没有水手征服不了的江河。同样,生活中,也不会有你无法赢取的目标。实际上,从你开始追求理想的那一刻起,____②____。它不会背离你,也不会丢弃你,它坚贞不渝地等着你,只不过,有时候需要你付出一些耐心和艰辛罢了。
只要你对生活的希望没有泯灭,只要你的心门没有关上,这个世界上,总有一扇门会为你而开。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2)、文中加点的成语能否改成“一如既往”?请谈谈你的看法。(3)、某些表现手法在不同的文体中可以通用。请你试着用《诗经》的表现手法来分析本段划横线的文字。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据日本媒体显示,3月28日,日本又有两起服用小林制药红曲保健品后死方的报告,截止当且已有4名消费者服用该保健品后死亡,另有106人住院。波及的受害范围迅速扩大,消费者的疑虑与担忧蔓延,“红曲”为何从保健良品变成致命之药?
2016年小林制药收购食品成分“红曲”相关的研究和销售业务,当年开始就将其作为着色和调味食品的原材料供应给多家食品制造商。与此同时,小林制药生产制造了保健品“红曲胆固醇颗粒”。小林制药声称,他们是日本国内唯一采用固态发酵方法生产红曲的企业,将米蒸熟后接种红曲菌培育,然后将其固化成片剂。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红曲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橘霉素”的毒素,动物研究表明这种物质可能导致肾脏疾病。但是小林制药声称,该公司选取的红曲菌类型不会生成橘霉素。
此次出现问题的红曲原料为去年(2023年)7月至10月生产,当中并未检测出橘霉素,而是检测出一种未知成分。小林制药初步分析认为,未知成分有可能为异物污染,例如红曲菌以外的霉菌。也有可能是红曲菌本身生成了其他意外物质。
日本多位生物学专家都提出了异物污染的可能性,关西学院微生物工学教授藤原伸介对日媒分析称,有可能是红曲菌本身产生了有害物质。虽然小林制药声称他们采用的原料不存在与橘霉素生成相关的基因,但“由于培育条件的不同,类似的基因可能已被激活,产生了与橘霉素类似的物质”。
目前尚未调查出此次致病红曲原料的具体问题,但是小林制药面对安全危机的应对措施饱受诟病。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并将修改好的句子抄到答题卷上。(2)、根据材料概括“红曲”变成“致命之药”可能有哪些原因?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大道之行,不责于人。——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②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③世界潜能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提出解除痛苦的三个方案:第一,不要抱怨他人——就算自己当年很悲惨,但是你抱怨于事无补;第二,不要抱怨自己。抱怨是与过去有关系的,但是一点也没有用;第三,改变自己对生活的设想,才可以真正解除痛苦。
上述经典名言,虽然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但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请你综合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