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2024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1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中。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牛栏洞遗址位于广东省英德市云岭镇,该遗址中发现了一批距今约一万多年前的磨制石器以及水稻硅质体,是迄今为止岭南地区最早的水稻遗存。由此推断该遗址属于:(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 2.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以下关于“秦国商鞅变法”的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实行编户制和“连坐”法。 B、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C、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D、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
  • 3.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但在无为政治之下,诸侯王的势力迅速膨胀,渐有不臣之势。为此,汉武帝:(    )
    A、借势扶持同姓王 B、大量解放奴婢 C、颁布“推恩令” D、组织武力削藩
  • 4.  东汉后期,军队将士开始穿着裤褶服,也称为戎服,这种服饰源于北方少数民族。魏晋以后,军队中官员无论职位高低,一般都要穿裤褶。在皇帝亲征或者国家内外戒严时,文职官员也需要穿着裤褶。上述现象说明:(    )
    A、北方经济的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 C、社会矛盾的缓和 D、民族政权的分立
  • 5. 在都城长安“不仅生活着来自日本的使者,还活跃着来自中亚、印度等地的使者、僧侣与客商”。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
    A、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 B、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C、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D、明朝对外交流的盛况
  • 6. 以下三幅图中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出(   )

    A、中外交流频繁 B、疆域面积扩大 C、经济重心南移 D、政治中心南移
  • 7. 《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材料意在说明元代戏曲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行省制度 D、科举考试的需要
  • 8.  “有以硫黄、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硝石宜佐诸药,多则败药,生者不可合三黄(硫黄、雄黄、雌黄)等烧,立见祸事”材料说明了(   )
    A、火药配方的发明 B、制药技术的创新 C、早期火器的运用 D、古代火灾的频繁
  • 9.  下图是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袁嘉谷的简介,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    )

     云南唯一状元的简介

    姓名:袁嘉谷 生卒年;1872年-1937年

    学习经历:1894年入经正书院研习

     (1905年改为省会中学堂)

    应试成就:1903年 应经济特科试,复试判一等一名

     1904年 赴日考察教育,兼任云南留日学生监督

     1906年 任学部编译局局长

     1907年 浙江提学使

     1923-1931年 东陆大学教授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 10.  战前,中国市场上主要以土布为主,洋货是少数人问津的“奢侈品”;战后洋布等日用品日益增多,逐渐占据进口商品的主导。说明该战争:(    )
    A、冲击了中国传统手工业 B、使洋货占据了中国市场 C、促使民众生活得到改善 D、促进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 11.  2023年网剧《逃出大英博物馆》里:“‘唐大马,我是唐小马,一眨眼,我们已经一百六十三年没有见面了,每天洋人走后,我就会围着这牢笼跑上几圈,……’”回顾历史,迫使唐小马和唐大马分离是因为:(    )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 12.  李鸿章曾说:“书生坐谈误国,可为浩欢,且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可见,李鸿章主张:(    )
    A、书生坐谈误国 B、自强求富以自立 C、实业救国 D、改变教育方式
  • 13.  戊戌维新期间,光绪降谕,令各省“振兴商务”,“设厂兴工”,以“暗塞漏卮,不致利权外溢”。这表明,光绪帝(    )
    A、支持进行民主革命 B、赞同改革政治制度 C、最先提倡实业救国 D、具有一定主权意识
  • 14.  下图为1913年福州200名女性聆听外国教授关于无线电报讲座的场景。这反映了(    )

    A、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B、中华民国深得民心 C、新式学堂广泛建立 D、思想解放有了发展
  • 15.  陈独秀和《新青年》其他作者对于辛亥革命的成就是很不满意的,但他们在反动势力的攻击面前,以坚定态度为辛亥革命做勇敢的辩护人。这表明他们(    )
    A、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B、颂扬新民主主义革命 C、主张建立中华民国 D、共同传播马克思主义
  • 16.  下图所示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日军被迫撤退。这次战役( )

    A、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 B、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得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打破日本疯狂叫嚣三个月彻底灭亡中国的迷梦 D、粉碎了抗日战争以来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17.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对于近在身边的物价涨落和千里之外的战争进程,人们都能及时了然于胸。这主要得益于:(    )
    A、铁路运输的发达 B、新式报刊的发展 C、近代教育的普及 D、平等思想的传播
  • 18.  1949年11月,《人民日报》发出创作“新年画运动”号召,得到人民积极响应,活动评出甲等奖作品:《农民参观拖拉机》、《劳动换来光荣》、《毛主席大阅兵》。此举(    )
    A、利于塑造民众主人翁意识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宣告中国实现了独立自主 D、配合了工业化建设
  • 19.  20世纪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成为“农民工”。“民工潮”在城市就业体制改革难以突破时,促成了一个“体制外”的劳动力市场。同时,使得户籍制度改革也终于被提上日程。“民工潮”的出现:(    )
    A、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 B、推动了城市政府转变管理方式 C、说明国有企业改革效果很显著 D、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起来
  • 20.  观察20世纪70年代初的漫画《HighLob》(《吊高球》),衣服上的“CHOU”是指“周”,“CHIANG”是指“蒋”。下面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乒乓外交”缓和中美关系 D、蒋介石集团被驱逐出联合国
  • 21.  《文化桥梁:阿拉伯帝国的兴衰》中指出:“最初阿拉伯人是仿制希腊的星盘,但是在他们兼容和创新精神的推动下,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阿拉伯的星盘后来驰名欧洲。”下列最能体现阿拉伯人“兼容和创新精神”的是:(    )
    A、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B、编写《医学集成》和《医典》 C、创作了《天方夜谭》 D、“阿拉伯数字”的改造与传播
  • 22.  这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逐渐瓦解了封建经济;这里,洋溢着自由的空气;这里,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这里,点亮了冲破中世纪黑暗的曙光。“这里”是:(    )
    A、西欧封建主的城堡 B、西欧中世纪的城市 C、西欧中世纪的庄园 D、中世纪的罗马教廷
  • 23.  14世纪,意大利的家庭住宅设计开始日益注重住宅中私人空间的建设和设置,很多贵族家庭重视房间的采光度,他们认为这有利于健康和精神舒畅。这一建筑理念体现了:(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贵族阶层的炫耀富有 C、自由平等观念的发展 D、人文主义精神的追求
  • 24.  “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材料中的“这个宣言”是指(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 25.  某历史论文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论文的题目最有可能是:(    )
    A、工业文明的成就 B、清政府的徘徊挣扎 C、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26.  下表是美国和德国的煤炭、钢产量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出现说明了:(    )

    项目

    美国

    德国

    煤炭

    煤炭

    1870—1879年

    4900万吨

    38万吨

    4600万吨

    31万吨

    1910—1914年

    47400万吨

    2657万吨

    24700万吨

    1479万吨

    A、美国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 B、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C、美、德工业的发展超越了英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 27.  下图是发表于1935年的一幅政治漫画。漫画中象征“国联”的女子,试图以一臂之力将“战争”怪兽关在笼子里。该漫画的主旨是:(    )

    A、表达对国际局势的担忧 B、肯定国联制止战争的作用 C、揭露德意法西斯的野心 D、维护了国际新秩序的稳定
  • 28.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美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她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B、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C、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D、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 2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纷纷建立社会福利制度,20世纪50年代后期社会福利制度得到了较大发展。到现在,各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一般占政府总开支的一半以上,惠及广大基层民众。这说明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
    A、加剧了贫富分化 B、有效解决分配不均问题 C、有助于缓解社会的矛盾 D、导致社会负担的加重
  • 30.  20世纪60年代,全非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4.7%,1960-197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产了一倍。这主要得益于(    )
    A、霸权主义得到遏制 B、民族解放运动推动 C、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国际关系日益缓和

二、非选择题(共3题,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学西渐”是指古代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高潮: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公元16、17世纪以前的欧洲在文明的发展中与中国有比较大的差距,而他们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即先从科学技术开始,包括四大发明、陶瓷、冶金、纺织等,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西学东渐”是指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过程,出现两次高潮: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和鸦片战争以后的“西学东渐”。这两种文化传播过程都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摘编自《“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之分》等

    材料二以儒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对异质文化极其包容性和同化能力。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到了“天下车同轨,书同文”之后多元文化逐渐融合而形成统一的汉文化。汉文化也有其开放性,印度佛教的传入并在中国得到广泛而久远的传播就是明证。元朝和清朝都是由与汉文化性质相异的文化主体统治的朝代,这两个朝代都经历了异质文化内互相并存到逐渐互相融合的过程。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文化的开放性更其明显,而且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等,中华文化的开放性越来越强烈。

    ——摘编自《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1)、 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一回答:列举宋元时期我国传入欧洲的科学技术成就两例,并指出“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用识,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论述史论结合,有标题、有结论、逻辑严密;100~200字。)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改革。政治方面,保障人权,保护人民财产等;经济方面,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社会生活方面,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等;教育方面,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12—1920年,中国新建万元以上工矿企业1048家,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新的增长;1913—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从约50万增加到260多万。…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发展,代表着新的政治力量的增长,为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 材料一中的改革措施与中国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主要体现了哪个阶级的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之间的联系。
    (3)、请列举材料二中“新的政治力量”的增长对中国革命性质有什么重大影响?这些“新的政治力量”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什么重大举措?请概括这一“举措”对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发展有什么影响?
  • 33.  俄国在世界近现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转折与崛起】材料一近代俄国重大改革

    改革者

    主要内容

    共同作用


    A.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B.军事:创建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C.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D.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E.社会习俗:提倡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亚历山大二世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B.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据材料一,写出图①改革家的名称。并归纳两次改革对俄国的共同作用。

    (2)、【革命与战争】

    材料二 十月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毛泽东《矛盾论》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毛泽东为什么说这场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3)、材料三 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1945年5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的顶端。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共损失兵力1000万,占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总伤亡人数的73%,苏联以2000万人的牺牲为代价,捍卫了正义,捍卫了和平。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一页,仅此一点,苏联就无愧于一个大国的称谓。

    ——《大国崛起之俄罗斯》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苏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

    (4)、【改革与剧变】

    材料四 如图

    图 1991年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

    与图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