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8课百家争鸣课时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1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经据典,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其中引用的经典“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思想?( )A、墨家的兼爱 B、儒家的仁政 C、法家的法治 D、道家的辩证2.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观点不同甚至相反,“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各派主张虽然不同,但是互相补充,互相制约。这体现了当时( )A、文化兼收并蓄 B、官府垄断教育 C、思想严格控制 D、社会动荡不安3.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孔子提倡“为政以德”,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战争 C、解决社会问题 D、追求精神自由4.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及思想家。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教”主要指的是孔子( )A、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推崇西周的宗法制,主张以德治国 C、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撰写《论语》,为后世留下了经典5. 孔子施教的首要内容是“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四教之中,文是文化历史知识的学习,行、忠、信都是思想品德的修养。据此可知,孔子在教学中( )A、注重文化知识教育 B、主张“有教无类” C、注重德育教育 D、教育弟子全面发展6.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的思想流派是 (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儒家学派7.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包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包含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8. 制作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图“?”处应该填写( )A、百家争鸣 B、变法改革 C、兼并战争 D、诸侯争霸9.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格。 ”这些思想主张属于( )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兵家学派10.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实践中,体现了这一主题思想的是( )A、主张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相结合 B、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C、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相结合 D、创立儒家思想11. 胡适说:“孔子是一个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选项属于孔子的“教育哲学”的是( )A、“有教无类” B、为政以德 C、仁者爱人 D、“无为而治”12. 欧洲伟大思想家伏尔泰曾说:“东方人闪烁出智慧之光,而孔子就是集大成者!”孔子的“智慧”核心是( )A、“仁” B、“无为”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13. 绘制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内容为( )A、私学兴起 B、百家争鸣 C、变法改革 D、道教诞生14.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主张“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理念仍然影响我们当代,有这两种思想的思想家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5.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下图)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案中间舞动的线条,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浑然一体,自然天成。它的整体设计理念与下列思想最一致的是( )A、为政以德 B、选贤任能 C、依法治国 D、顺应自然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
材料二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程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材料三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材料一中“尊王攘夷”的旗号产生的背景是什么?(2)、材料二中“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其中,成效最大的改革发生在哪个诸侯国?(3)、在材料三的“墨家、儒家、道家、法家”中,请任选两家写出其代表人物。(4)、据以上三则材料,分别概括战国时期的主要社会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