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钱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东魏和北齐都城的邺城得到相对完好地保存。如图为邺城示意图,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反映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特征 B、有发达的商业分工及较大的市场规模 C、体现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特征 D、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大量出现
  • 2. 下列关于唐睿宗至唐玄宗年间的记述,可用于研究( )

    文献记述

    出处

    初,永徽中禁买卖世业、口分田。其后豪富兼并,贫者失业,于是诏买者还地而罚之

    《新唐书·志第四十·食货一》

    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并兼之弊,有愈于汉成、哀之间

    《文献通考》卷2《田赋考二》

    兼并者不复追征,贫弱者不复田业,姑定额取税而已

    《文献通考》卷3《田赋考三》

    A、赋税标准的演变 B、劳作方式的进步 C、农业生产的发展 D、均田制度的破坏
  • 3. 有学者认为:“如果说朝贡体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郑和数次下西洋的框架的话,它也有助于解释其后来终止的原因——因为朝贡体制一旦走上运行轨道,就不再需要永乐皇帝耗费巨资遣使回访了。”该学者意在说明( )
    A、郑和下西洋因财政困难无以为继 B、朝贡贸易体制有相对规范完整的程序 C、朝贡贸易限制了民间贸易的发展 D、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贸易方式
  • 4. 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人物时指出“受过传统的封建教育”“师承了这个学派(今文学派)经世致用精神和历史变易思想。”“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予常怀忧愤的(他)以巨大的震动。‘奇变’推动了他的思想发展,集中表现为爱国主义的高昂和效法西方主张的提出。”材料评价的是( )
    A、王守仁 B、李贽 C、魏源 D、洪仁玕
  • 5. 有学者对1918—1949年间广州市近代城市改造的情况进行了如下概括,据此推断,广州市的市政建设( )

    ①适应了广州市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②体现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特点

    ③注重对城市的整体规划 ④开启了广州市城市近代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 下列是2015—2020年我国高铁客运量及高铁旅客周转量占铁路运输比重的统计图(单位:%),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高铁时代 B、推动了城市形成分工明显的功能区 C、高铁核心技术整体领先于世界 D、推动沿线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变化
  • 7. 印欧人的大迁徙冲击了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古文明,下面为印欧人早期(公元前3000—公元前1000年)迁徙路线图。据此,印欧人的迁徙推动了( )

    A、中国进入文明时代 B、亚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C、不同区域文化交融 D、东地中海区域民族构成改变
  • 8. 有学者在分析古埃及作为文明古国的优势时指出“这是由于他们很早建立中央集权官僚国家,加上古代埃及人用来铭刻文字的材料十分耐久。此外,还可归功于气候干燥与传统习性。”下列项中为作者“铭刻文字的材料十分耐久”这一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
    A、象形文字文物那尔迈调色板 B、记载有借贷合约的莎草纸 C、刻在石柱上现存的最早法典 D、建立图书馆保存泥版文书
  • 9.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存的了。”下列关于罗马法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利益 B、《罗马民法大全》是古代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 C、中世纪后期西欧市民阶级力图恢复罗马法传统 D、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罗马社会的发展的需要
  • 10. “在大航海开启以后的时代,欧洲各国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商业利益,但是每个国家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获得商业利益的机缘有巨大差别。这导致了地缘政治冲突和战争。然而在罗马教皇垄断宗教的时代,要想夺权就必须创立新的教派,或夺得对《圣经》的新的解释权。”材料旨在强调( )
    A、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文艺复兴的消极影响 C、宗教改革兴起原因 D、国际关系体系的建立
  • 11. 有学者在1835年写道:“种族偏见在已经废除蓄奴制的州,反而比在尚保存着蓄奴制的州强烈;而且,没有一个地方的种族偏见,像在不知蓄奴制为何物的州那样不能令人容忍。”该学者旨在强调美国( )
    A、南北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B、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 C、社会存在文化认同问题 D、蓄奴州更注重民主自由
  • 12. 英国殖民者相当警惕对英国法理念在印度的传播,“要奴役一个通晓法律、权利和自由的共和国是根本不可能的”“发展教育让我们失去了北美殖民地,我们不应该在印度重复这个错误”,故英国殖民当局长期拒绝对印度的法律教育进行明确的规范。上述言论可以证明( )
    A、英国殖民统治的实质 B、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 C、大陆法体系的先进性 D、印度社会落后的根源
  • 13. 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依斯在1918年说到:“这场战争既是尾声也是序幕。世界上的落后民族将再也不会处于它们过去的地位了。迟早,一个独立的中国、一个自治的印度、一个实行代议制的埃及、一个为非洲人而不是仅为商业盘剥而存在的非洲,将会摆脱先前的地位。美国的黑人也会从战争中崛起,他们会拥有选举权,拥有工作的权利,拥有不受侮辱地生活的权利。”杜波依斯的言论旨在说明( )
    A、一战有利于民族民主运动发展 B、一战前后民族解放运动性质的变化 C、一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D、民族自决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
  • 1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看到了过度金融化的风险,纷纷加强了对金融领域的监管,启动“再制造业化”“再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此可知( )
    A、发达国家的逆全球化倾向明显 B、现代科技促进产业的更新换代 C、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彻底解决 D、经济全球化下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 15. 如表是2006年—2017年美国电脑软件、书籍和音乐等的输出状况,据此说明( )

    A、美国很注重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侵略 B、这一现象得益于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 C、美国希望建立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 D、美国致力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 16. 清朝信贷业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道光年间山西翼城县郭汝魁在县属开设协兴号钱铺,“与魁新粟行银钱往来,遇有条买粮粟时无钱开发粮价,写帖开明粮粟斗数,暂令粜粮人持帖至郭汝魁钱铺兑使钱文,迟日如数归给。”据此推断,清代金融机构( )
    A、参与商业活动运行的过程 B、开始从事借贷业务 C、“帖”具备了庄票的功能 D、通过兼并迅速发展
  • 17. 有学者在研究外来物种在中国传播时发现,凡是带有“胡”字的,大多是秦汉至魏晋时经由西域传入;南北朝以后则大多用“海”字;凡是带有“番”字的物种,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带有“洋”或“西”字的物种,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由海路引入。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在中国的传播表述正确的是( )

    ①葡萄、苜蓿、胡萝卜在两汉时传入中国 ②西瓜和西装是在清代乃至近代由海路引入

    ③甘薯和辣椒是在明朝传入 ④带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地域特色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8. 有学者在研究托勒密埃及的希腊移民的来源与构成时指出,除了亚历山大大帝留在亚历山大里亚的三千马其顿驻军将士,亚历山大里亚及其周边地区的希腊移民大多来源于爱琴海诸岛,大多从事商业贸易活动,与埃及联系紧密;也有部分希腊移民来自爱奥尼亚等,大多从事雇佣兵等职业;少部分移民源于雅典等城市,大多从事学术、教育等职业。据此可知,希腊化时代( )
    A、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地东移 B、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 C、希腊与当地文化的交流密切 D、战争推动不同地区人口迁移
  • 19. 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下列对甲、乙、丙、丁四地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爆发了反对本国农奴制度的起义 B、乙地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 C、丙地进行三次议会改革完善政治制度 D、丁地要求改革和统一的呼声日益高涨
  • 20. 1900年以来,电能的使用促进了大规模的发电厂和电力输送网络的建立,这种系统的启动,为中世纪工匠作坊的再生铺平了道路,因为电力被证明要比水力或蒸汽机更适于小型生产组织。上述现象说明( )
    A、电力的使用推动企业的小型化趋势 B、传统劳作方式在新的条件下焕发生机 C、科学技术的推广促进垄断组织出现 D、电力比传统动力更加适用于作坊生产
  • 21. 著名史学家姚大力指出: “尽管不必采用绵密引征和系统论证的阐述形式,大众史学在把历史叙事还原到亲历者们的切身感知、还原到总体历史图景、还原到根本价值关怀方面,以及在它需要能反映最前沿的已有研究成果方面,一点也不比对于更‘专业化’学术写作的要求为低。在此意义上,一个写不出高水平的大众史学作品的知识生产群体,竟然能一批接一批地产出被纷纷自诩为高水平的专业化学术著述,这种现象本身就极应该加以怀疑的。”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
    A、严密论证是实现历史价值的主要途径 B、大众史学更能代表历史学发展的水平 C、历史叙事需要借助细节还原历史图景 D、专业化学术著述脱离了中国社会实际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思想和阐释空间的百家争鸣,是有其物质形态为依托的,否则争鸣无处承载。百家争鸣的诸多核心人物,均以私学为本,建立各种形式的教学机构,招揽天下人才,传授弘扬本学派思想。学派以思想领袖式人物为标志。百家争鸣时期,以孔、墨、庄、荀等为代表,各种可以称“子”称“家”的思想体系,皆为学派。这些学派的思想与学问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构和发展影响巨大,而且为中华学术文明的整体结构与衍变上升奠定根基。

    ——摘编自张江《百家争鸣:公共阐释的历史见证》

    材料二 从16世纪末到18世纪末的明清时期,大批耶稣会等教会的传教士进入中国,发生了长达百年的“礼仪之争”。伴随着欧洲和在华传教士卷入争论,很多有关中国历史、政治、哲学、风俗的报道涌入欧洲,不少中国典籍也被翻译过去。人们由此知道了孔子是中国的圣人,儒学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当时欧洲人都以为中国民族是一个纯粹理性的民族”。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旗帜,将神学蒙昧以及以神学为精神支柱的封建专制押上了“理性法庭”,而启蒙思想家大多曾受教于耶稣会学院,比一般人更为了解和熟悉中国,因此,当他们充当这个“法庭”审判员时,被世人视为理性主义的中国哲学就被用作审判词的语汇来源。

    ——摘编自陈卫平《中国传统哲学对欧美思想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苦难史,对外面临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则面临黑暗的军阀统治,内忧外患,使中华民族风雨飘摇、发岌可危。出于反帝反封建的迫切需求,也基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传入,以及部分知识分子对文化之觉醒与思想之启蒙对国家振兴重要性的认识,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以新文化运动为起点,掀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帷幕,也开启了中华民族文化自省转向文化自信的艰难曲折、波澜壮阔而又伟大卓越的漫长发展历程。

    ——摘自薛朝广《基于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自省与文化自信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的载体。并指出“这些学派”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欧洲启蒙思想家把“中国哲学”“用作审判词的语汇来源”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此时中国其他文化在欧洲传播的史实。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并分析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原因。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目前考古学界认识,农业革命从公元前9500年开始先后在中东、印度、中国北方和南方等若干区域发生,随后逐步扩散到若干其他地区。农业革命伴随劳动生产工具从旧石器、中石器向新石器演变。农业革命逐步创造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条件。农业革命使得人类第一次获得食物供给控制能力,正常年景下可能提供一两成的剩余,为长期社会分工与效率提高以及城市产生奠定了基础。但也正是农业革命后形成的人类疾病模式在文明和城市出现与演化环境下进一步发展,到更为晚近历史时期欧洲探险家和殖民者侵入新大陆带来疾病大交换,奠定了近现代人类疾病全球化环境的历史前提。就文明社会人类熟知并深受其害的诸多传染病来说,追根溯源大都以人兽共患病作为其演化起点。

    ——摘编自《经济观察报》《对话卢锋:农业革命如何改变世界》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全世界的生产方法和工作关系。将工人与其土地和家庭隔离开来的工厂制度产生了新的危险。除了由机器造成的事故外,更快的生产速度、更长的劳动时间,数百万从前的农业工人从开放的田野进入工厂,为日益增加的劳动大军带来了新的疾病。19世纪英国的改革家和医生计算、度量和证明了工业和城市化对英国工人阶级生命的影响,他们发现了英国工人正遭受与他们的工作相联系的许多疾病之苦。日益增长的欧洲社会主义运动认为工人健康的恶化进一步证实了工业资本主义造成了难以接受的社会代价。到19世纪中叶,医生、公共卫生界和社会改革家以及激进派开始承认折磨着工业人口的职业病具有广泛性。与此同时,各国政府通过实行有限的社会和健康保险计划对工业化的影响作出反应。

    ——摘编自【美】大卫·罗斯纳《20世纪史》

    材料三 在外人叩关的隆隆炮声中,大量华工走向世界。清政府放弃了以往对东北的封禁政策,关内外大规模的区域性人口流动以空前的速度进行。从中国近代农村人口迁移的发展顺序看,20世纪之前,人口迁移的数量较少。在此之后,人口迁移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突破。以上海为例,1870年有工人4908人,20世纪初达到14000人。据北京农商部调查,1914~1918年平均每年有400万农户约2000万农村人口离村,占全国农村人口的6%。另据调查,1931年无锡洛社镇离村率为21%,河北盐山为13.5%,山东费县高达60%。同时,在县内、省内、省际三个迁移方向中,省际迁移的比重最大。

    ——摘编自官玉松《略论中国近代农村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性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农业革命出现产生的积极作用,概括农业革命后“人类疾病模式”的特点,并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人类传染病传播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生产方法和工作关系”从根本上改变的表现。根据材料,概括工业革命出现后社会各界对“日益增加的劳动大军带来了新的疾病”的反应。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大量华工走向世界”的背景。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永无止境,全球化也还远未被人们认识清楚。关于这一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认识不同。资本主义希望维持现状,或多或少地使之屈服于资本单方向流动的可能。而社会主义让人们看到,为什么资本主义全球化会受到限制,为什么它会不断造成并逐步加深世界的两极分化。”

    ——【埃及】萨米尔·阿明

    材料二 下图为1827—2017年全球商品贸易总额占 GDP的比重变化图

    ——引自邵宇《激进的变革:世界正处在全球化“第三次解绑”的技术节点》

    根据材料,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19世纪以来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