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辙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09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知识(共20分)

  • 1. 下面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sǒng) 粗(zuō) 欺(wǔ) 鞠躬尽(cuì) B、(zuò) 军(ǒu) 咐(zhǔ) 万丈狂(lán) C、(dàng) 恶(zēng) 白(piào) 深痛绝(è) D、性(nián)   笨(zhì)   无(yín) 不见人(xiòng)
  • 2.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卓越 高粱 斑澜 妇儒皆知 B、默契 污秽 屏嶂 大廷广众 C、响午 烦燥 烦琐 言外之意 D、峭壁 谣言 灌输 沥尽心血
  •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在班级辩论会上,辩手们就年轻人行事应该谦逊低调,还是锋芒毕露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辩论会上大多数同学热情高涨,但仍有少数同学说说笑笑,目不窥园。会后,班主任针对此种心不在焉的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可个别同学还是不以为意

    A、锋芒毕露 B、目不窥园 C、心不在焉 D、不以为意
  •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汇总统计、调查登记和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工作,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 B、无论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有追求、有闯劲、敢奋斗,任何人都能在梦想的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 C、截至年底,全国已经至少建成了60万个以上的“农家书屋”,这些书屋已经成为慰藉农民心灵的精神家园。 D、评价艺术作品是否优秀不能仅凭流量多这一标准,内容、价值、美誉度等更应该成为评价机制的主要内容。
  • 5. 下面是某同学为“孝亲敬老”活动准备的演讲词片段,请联系上下文,将空缺处补写完整。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人人都有父母,人人也会为人父母。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没有父母,哪来的我们? , 未来孩子也将对你怎么样。首先 , 才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一个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人。另一方面,在法治社会的今天,孝老、养老、敬老、爱老,不仅是中华传统美德, 。如果我们不尽孝,不仅会受到道德谴责,

  • 6. 根据语境,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

    本次研学,让我的学习通道全部打开了。我赏红色歌剧,如沐和煦春风,净化了我的审美情趣;我唱红色歌曲,;我写红色心得,如经炉火淬炼,坚定了我的红色信仰;我听红色故事,。红色西山,铭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我要不断学习,努力成为新时代的革命老区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涂掌事       应当 B、我酌油知之        凭 C、贫者于富者曰       告诉 D、射于家圃              曾经
    (2)、根据语意,下面对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贫 者 自/南 海 还/以 告 富 者 富 者 有 惭 色。 B、贫 者/自 南 海 还 以 告 富 者/富 者 有 惭 色。 C、贫 者 自 南 海 还/以 告 富 者/富 者 有 惭 色。 D、贫 者 自 南 海/还 以 告 富 者/富 者 有 惭 色。
    (3)、选段文意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说明了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的道理。 B、【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抒情。 C、【甲】文孙权劝学主要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以事服人。 D、【乙】文主要采用对比手法,以事寓理,具有说服力。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 8.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日暮

    [唐]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释】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居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事”之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写出了日暮时分,羊儿、牛儿回到村子里已经很久了,各家各户的柴门都已经关上了,各安其所,这个村子像个准备睡觉的老人一样,让人觉得平安、温暖、安详。 B、颔联写出了夜晚虽然美好,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有无限清景,但诗人于它而言毕竟只是一个过客,深藏着极浓的悲郁。 C、诗的首联用了黄昏中的暖色调,颔联则是用了月光下的冷色调。温馨和凄凉的互相映衬,使得一切都尽在不言中。 D、尾联两句写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何须”一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满腹的辛酸和痛苦。
    (2)、“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一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9. 名篇名句默写
    (1)、 ,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 谁家玉笛暗飞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杨花榆荚无才思,。 (《晚春》
    (4)、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岑参《逢入京使》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以捎口信的方式表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三、现代文阅读 (共34分) 

  •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①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②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1)、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使人仿佛看到了东北秋天一片色彩纷呈、丰收在望的美好景象,韵味无穷。 B、“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欢笑”指的是祖国,它已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 C、“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从前文第三人称转到这里第二人称,感情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 D、“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日益高涨,总有一天沦丧的土地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2)、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意思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B、本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我”时刻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C、本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萦,“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牺牲。 D、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以及愿为故乡而战斗、牺牲的感情。
    (3)、 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运用拟人的手法,使感情表达更加真挚,也更强烈。 B、“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作者从这片土地长大,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留恋以及热爱。 C、“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说明自己跟故乡的血肉相连的关系,表现自己对故乡的深情。 D、“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运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作者对土地母亲般的眷恋和热爱。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3小题,共10分)

  •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①表情包的起源,可追溯到表情符号。初代表情符号一般被称为“smileys”或“emoticons”,最早流行于欧美。其主要构成方式是“标点符号+英文字母”,可以进行简单形象的情绪表达,如“XD”代表大笑,“D:”代表吃惊等等。随后日本出现了用“*”“^”“﹣”等符号作为眼睛,“_”“。”“o”等符号作为嘴巴的“^_^”之类表情符号。这种表情符号因为趣味性和形象化的表达迅速风靡全球,最终催生了表达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的新型多语言横排表情符号“颜文字”。

    ②互联网发展到新阶段,由网站向用户提供图文信息逐渐转为网民之间信息互动的模式,网民的自主性得到提高。随着图像制作技术的普及,很多人开始参与制作表情包。和“颜文字”不同,表情包用动态和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建构表意更丰富、代入感更强的对话场景模式。

    材料三:

    ①年轻人自有一套社交语言密码。对他们来说,文字是理性的,而表情包是表达感性情绪的最好方式。借助表情包,一些自称“社恐”的年轻人成了上下翻飞的线上社交“小蝴蝶” , 他们有时用表情包营造人狠话不多的气场,有时又将表情包作为他们应对复杂现实生活的面具,借此或自嘲或解嘲,宣泄负面情绪,实现自我疗愈。一些年轻人甚至还通过网络技术参与到表情包的生产与分享之中。这样的图文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严肃的话语方式,为年轻人的表达带来更大的自主性。

    ②年轻人的表达值得理解。但文字的功能除了表达思想,也能表达情绪。在大规模使用表情包的今天,年轻人组织语言能力和表达思想能力的退化也值得警醒。若李白面对奔腾的瀑布,只是甩出几个“给力”的表情包,我们又怎能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若苏轼面对妻子的早逝,只是打上“流泪”的表情包,又哪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悲词。

    ③字斟句酌,是一种训练。用图像信号传达语义,较之抽象的文字符号,有便捷、直接的优势,但是正如文字脱胎于图像一样,对复杂事物、细腻情感、深邃思想,图像力所不及。以图像为代表的表情包终究只能是正常文字表达在特定圈层的一种补充。互联网把原有的语言圈层拉平了,导致原本不相干的语言行为同处一室。年轻人更应重塑语体意识,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

    (选自2021年12月17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第①段中加点词“颜文字”,是一种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具有趣味性和形象化的新型多语言横排表情符号。 B、材料二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表情包具有构图方式灵活、表意丰富、代入感强的特点。 C、材料三画线句的意思是一些年轻人在现实社会中不善交际,在网上却非常活跃。 D、材料三第②段引用李白和苏轼的诗句是为了论证他们组织语言能力和表达思想能力强。
    (2)、 下列对材料一中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情包增强了年轻人图文转换的能力,提高了自主性。 B、表情包是表达感性情绪的最好方式。 C、表情包能帮年轻人应对复杂现实生活。 D、年轻人可以参与表情包的生产与分享,增加了表达的自主权。
    (3)、根据作者对“表情包”的态度,你觉得现实生活中应当怎样正确使用表情包,结合材料分析并得出结论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

    韩逸萌

    ①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②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奶奶的孙女)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

    ③冬天是我最爱的。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街上疯玩的我勾了回来。【A】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

    ④奶奶的手如此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

    ⑤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上缠缠绕绕,一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还送给邻里乡亲,整条街上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

    ⑥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亲戚里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亮面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

    ⑦衣柜的另一个角落,塑料袋里装着一个枕头。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那莲花真漂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后来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作寿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里,始终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

    ⑧这次回家,奶奶捧着我的手,像个孩子一样说:“妮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奶给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舒服了。

    ⑨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终于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B】我不说话,我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

    ⑩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暖手。我自小手脚怕冷,冬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就伸出她的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温暖从她的指尖一点点传过来,我的心也暖和起来。【C】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

    (选自《意林》,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对奶奶手的描写运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整个村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是侧面描写。 B、文中画线A处奶奶叫我“小馋猫”,是对我馋嘴贪吃的责备,说明奶奶善于在生活小事上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C、文章第⑦段写了奶奶的送老衣以及我看到送老衣时的心酸感受,表现奶奶的手巧,和我对奶奶的依恋,希望奶奶永远陪伴在我的身边,凸显文章主旨,且与文章标题紧密相连。 D、文中画横线B处是说我只是想为奶奶尽量多做点事,以此得到自我的心灵安慰,表现了我因无法多为奶奶做有用的事的愧疚之情。
    (2)、品析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

    ①“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

    ②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

    (3)、通读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画横线C处在文中的作用。

五、名著阅读(共6分)

  • 13. 在《海底两万里》海底旅行的过程中,阿龙纳斯的心情时而惊喜时而惶恐,犹如起伏的波浪。请仿照示例,将“岛上寻食”“拖网捕鱼”“土著围攻”“角鲨来袭”这四个情节填在ABCD对应的位置上。

  • 14. 结合名著中的具体情节,分析尼摩船长的性格特征。

六、写作。(60分)

  • 15. 微写作。

    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又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语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请围绕“幸福”这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文章。

    ①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少于200字。

  • 16.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邓稼先、闻一多等人成就不凡、人格伟大,是我们心中的“大人物”;萧红回忆中的鲁迅先生,汪曾祺印象中的金岳霖,虽有普通人平凡的一面,仍是我们心中的“大人物”;鲁迅笔下的阿长,杨绛笔下的老王,虽是卑微的小人物,却因其人性美的光辉,也成为作者心目中的“大”人物。

    你的身边也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大”人物。

    请以“我身边的‘大人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力求通过细节表现人物。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班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