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主题阅读:06 七彩童年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09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元主题阅读

  • 1. 课外阅读

    嘎子的自白(节选)

    你还不认识我吧?我叫张嘎子,家住在白洋淀。嗨,我们家那一块,尽是芦苇荡。芦苇是我们拿来卖钱的东西。爷爷奶奶用芦苇编成最好的席子、筐子来卖钱。我爸爸妈妈都是编苇席的好手。可惜他们死得早...他们死了,我是挺伤心的,但我有爷爷奶奶呀,有小伙伴们呀,我可以去找胖墩儿他们玩。我们去白洋淀里头拿大木桶当船划,抓白肚皮的鲫鱼、草鱼,摘清香清香的莲蓬,摸雪白雪白的藕。白洋淀的芦苇荡,高过大人们的头顶。苇花开了就是一望无很白白的一片,风一吹像银白色的海浪。

    你说,这么美的地方,大家要好好保护,对不对?尤其这里是我的家乡,我绝不能让日本鬼子占领这个地方。我干吗无缘无故这样说?因为我已经唱这首歌给你听了呀:“1937 年,鬼子就进了中原....”

    中国很穷,我们虽然靠物产丰富的白洋淀里的鱼虾和芦苇好歹吃上了饭,但是我们穿得很差,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家都一样。虽然穷,虽然又因战争变得更穷,但是我们有志气打跑鬼子,让祖国重新变美。打跑鬼子的是谁?当然是八路军啦。他们很多时候不穿军装,打扮得跟老百姓一样,冷不丁来个袭击,鬼子什么都不知道就死啦。他们喜欢用另外一个名字一“游击队员”,在白洋淀里神出鬼没的。

    (1)、题目中“自白”在这里的意思是( )
    A、自己说明心意;自我陈说。 B、自己承认并陈述犯罪事实。 C、自言自语。
    (2)、“1937年,鬼子就进了.....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话题的跳跃。 B、表示语意含蓄。 C、表示引文的省略。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句子是设问句。 B、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C、这样写是明知故问,故弄玄虚。
    (4)、从嘎子的自白里,你了解到了什么?
  • 2. 课外阅读

    埋藏了六十年的故事

    联海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件事整整埋藏了六十个年头。

    故事发生在广东省中山县的一个广场上,时间约在1943年。当时,一队日本兵在喂马,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好奇地远望着那些高大的马匹。日本兵拘捕了这个小孩,审问不出什么,便对他说:“皇军写几个字,(    )你照着写了,我们(    )放了你。”一个日本兵蹲在地上写了“日本战胜中国”这六个字。

    小孩接过日本兵的石块,蹲在地上也写了六个字:“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叽叽喳喳讨论了一会儿,估计小孩不明白他们的用意,一个日本兵又重新写了一遍“日本战胜中国”,指着这几个字朝小孩嚷道:“要按我们的意思去写,懂吗?否则,枪毙枪毙的!”

    小孩拿起石块,重写:“中国战胜日本。”

    日本兵暴怒,用马鞭抽打小孩,还把他捆绑在木柱上,过了一夜,日本兵把小孩放了。可第三天又把他抓了回去。原因是小孩的家人“顽固不化”,家长没带孩子向皇军“认罪”。于是又在木柱上将小孩捆绑了一天,然后押送到了监狱。经过近一个月的关押折磨,小孩(    )已经气息奄奄,(    )他就是不向日本兵求饶 , 不将“中国战胜日本”这几个字颠倒过来。

    日本兵眼看小孩快要死了,便假装仁慈放了他。回家不到七天,小孩就离开了人世。

    小孩的名字叫郑振华——假如他还活着——现在应该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短文画线句中“就”的意思是(    )
    A、表示在很短的时间内。 B、表示事情前后相连。 C、表示态度坚决。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 地点在 , 故事的主人公是

    (4)、故事中的小孩将“日本战胜中国”写成“中国战胜日本”,这表明了什么?
  • 3. 阅读课文短文,回答问题。

    不服输的赖宁

        赖宁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他学习英雄,注意磨练自己,逐渐养成了永不服输的性格。

    他跟杨斌比赛掰(bāi)手腕子,不料成了人家的手下败将,他发誓要战胜杨斌,决心练手劲。回到家,他找了20公斤重的铁桶,开始做提桶练习。他家住在四楼上,他天天提着重重的铁桶上上下下。那大铁桶与他膝盖一般高,沉甸甸地直往他腿上撞,但他咬紧牙关,把铁桶看成拦路石,坚持天天练。手酸疼了,他不怕,关节勒(lēi)红了,他也不怕。

        两个星期后,他们又“交战”,杨斌毫不在意,万万没想到,赖宁的手像一把老虎钳子,使他一败涂地。

        赖宁和杜武同学是同桌,杜武总以为自己的地理学得好,就故意考赖宁地理知识,赖宁答不出来。杜武十分得意。当天下午,杜武又向赖宁提了好几个地理知识方面的问题,不料,赖宁却对答如流。杜武奇怪极了,问赖宁。赖宁说:“你逼我,我还不利用中午把地理书看一遍呀!说吧,还想考我什么?我正想练脑子呢。”

    (1)、根据意思,从本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形容失败得十分惨重,不可收拾。

    ②回答问题像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2)、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盖(xī  qī)  沉甸(diàn  diān)

    (3)、简要回答,短文写了赖宁的哪几件事?
    (4)、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段意。
    (5)、读了短文之后,你觉得赖宁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 4. 课外阅读。

    小通讯员

        解放战争时期,14岁的小通讯员马林奉命到敌占区八里屯去侦察情况。他化装成一个拾柴火的孩子,一边拾柴,一边观察敌人的动静。

        突然,一个敌人从碉堡里跑出来,问马林是干什么的。马林不慌不忙地指着身边的一捆柴火说:“拾柴火的!”“胡说!你是给共产党探听情报的!”那个敌人吹胡子瞪眼地大声喊着,又说:“你家住哪儿?”“村东头!”敌人朝马林冷笑一声说:“走,领我看看去!你要是撒谎,老子崩了你!”

        马林硬着头皮往村东头走,指着一间破草屋说:“这就是我的家。”说来也巧,正在这时,从破草屋里走出一位老大娘。马林立刻跑过去扑到她的怀里,哭着说:“娘!他要枪毙我,他说我是给共产党探听情报的。”

        马林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把老大娘吓了一跳。但她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她紧紧地搂住马林,说:“孩子,别害怕!人家长官跟你闹着玩呢!娘给你煮的粥都快凉了,快吃去吧!”那个敌人无可奈何,瞪了大娘一眼,转身走了。

        马林在大娘的掩护下,完成了侦察任务。部队得到准确消息以后,做出战斗部署。第二天骑兵连包围了八里屯,把敌人全部歼灭了。

    (1)、划线句子属于描写和描写。这句话写出了马林的。他的这种做法用一个成语表示叫(随机应变  随遇而安)。
    (2)、马林之所以管老大娘叫娘,是因为
    (3)、你觉得马林是个怎样的孩子?
  • 5. 快乐阅读。

    我们家的男子汉(节选)

    王安忆

    (一)

    他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很少,和父亲在一起,就更少了。假如爸爸妈妈拌嘴,有时是开玩笑的,他也会认真起来,站在妈妈一边攻击爸爸,阵线十分鲜明,并且会帮助妈妈向外婆求援。有一次因为他叙述的情况不属实,酿成了一桩冤案,父子二人一起站在外婆面前对证,才算了结了此案。然而,假如家里有什么电器或别的设施坏了,他便说:“等我爸爸回来修。”有什么人不会做什么事,他会说:“我爸爸会的。”在他心目中,爸爸是无所不能的。有一次,他很不乖,我教训他,他火了,说:“我叫我爸爸打你。”我也火了,说:“你爸爸,你爸爸在哪儿?”他忽然低下了脑袋,嗫嚅着说:“在安徽。”他那悲哀的声音和神情叫我久久不能忘怀,从此我再不去破坏他和他那无所不能的爸爸在一起的这种境界了。

    (二)

    “他哭起来眼泪很多。”这是一个医生对他的评语。每当眼泪涌上来的时候,他总是一忍再忍,把那泪珠儿拦在眼眶里打转。他从不为一些无聊的小事哭,比如不给他吃某一种东西啦,没答应他某一次要求啦,碰疼了什么地方啦,他很早就开始不为打针而哭了。他尤其不为挨打哭。挨打就够屈辱了,何况为挨打哭。因此,打他时,他总是说“不痛,不痛”,甚至哈哈大笑起来,很响亮很长久地笑,两颗很大的泪珠便在他光滑饱满的脸颊上滚落下来。后来,他终于去了安徽和他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了。有一次,我给他写信,信上说:“你真臭啊!”这是他在上海时,我时常说他的一句话。因为他很能出汗,无论冬夏,身上总有一股酸酸的汗味儿。据姐夫来信说,他看到这句话时,先是大笑,然后跑进洗手间,拿起一块毛巾捂住了脸。他用拼音字母回了我一封信,信上写:“王安忆,你真是一个好玩的大坏蛋。”这也是他在上海时,时常说我的一句话。

    (1)、这是课文未选取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片段,共两个部分。给这两段取小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很少与父母在一起  好玩的大坏蛋 B、酿成“冤案”  你真臭啊 C、他对父亲的崇拜  他的眼泪 D、我叫爸爸打你  好玩的大坏蛋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嗫嚅:

    屈辱:

    无所不能:

    (3)、阅读片段(二),当眼泪涌上来的时候,“他总是一忍再忍”,表现了他的个性。
    (4)、阅读片段(一),“在他心目中,爸爸是无所不能的”,这表现在哪里?从文中提取信息说明。
    (5)、阅读片段(二),找出收到“我”写给他的信时“他的反应”。说说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应。
  • 6. 课外阅读

    青铜葵花(节选)

    曹文轩

    葵花是一个胆小的女孩,无论是上学,还是放学回家,总有点儿害怕。因为家离学校有很长一段路,中间还要经过一片荒地。本来是有几个同路的孩子的,但她与大麦地村的孩子们还没有熟悉,大麦地村的孩子们也还觉得,她不是大麦地村的,她与大麦地人不大一一样,因此,总有那么一点儿隔膜。

    小小人儿,她独自一人上学去,奶奶、爸爸、妈妈也都不太放心。

    青铜早想好了,他送,他接。

    大麦地有历史以来,大概就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情景:一个小女孩每天都骑着牛上学,还有一个小哥哥一路护送着。每天早上,他们准时出发;放学时,青铜和牛就会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早晨,一路上,葵花在牛背上背诵课文,到了学校,就已背得滚瓜烂熟了。放学回家的路上,葵花就在心里做那些数学题,回到家,不一会儿就能完成家庭作业。每回,青铜把葵花送到学校后,葵花都是跑进校园后,又很快再跑出来:“哥哥,放学了,我等你。”地就生怕青铜将她忘了。青铜怎能把地忘了呢?也有一两回,青铜因为爸爸交牛交晚了,迟了一些时候。等赶到学校时,葵花就已经坐在校门口掉眼泪了。

    下雨天,路上的泥土成了油滑油滑的泥糊。许多孩子从家里走到学校时,鞋上已尽是烂泥,还有摔倒的,一身泥迹斑斑。但,葵花却浑身上下,都是干干净净的。女孩们羡慕得都有点儿嫉妒了。

    青铜一定要接送葵花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防止嘎鱼欺侮葵花。

    嘎鱼与青铜一样大,也没上学。不是没有钱上学,而是不肯好好念书。一连三年留级,还是倒数第一名。他爸爸见他写不出几个字来,就将他绑在树上揍他:“你学的东西都哪里去了? !”他回答道:“都又还给老师了! ”不好好念书倒也罢了,他还爱在学校闹事、闯祸。今天跟这个打架,明天跟那个打架,今天打了教室的玻璃,明天把刚栽下去的小树苗弄断了。学校找到他爸爸:“你家嘎鱼, 是你们主动领回去呢,还是由学校来开除?”他爸爸想了想:“我们不上了! ”从此嘎鱼一年四季就游荡在了大麦地村。

    葵花上学、放学的路上,嘎鱼会赶着他的鸭群随时出现。他常将他的那群鸭密密麻麻地堵在路上。那群鸭在前头慢吞吞地走着。嘎鱼不时回过头来,不怀好意地看一眼青铜和葵花。他好像一直在寻找空子一青铜不在的空子。然而,一个学期都快过去了,也没有找到这个空子。青铜发誓,绝不给嘎鱼这个机会。

    嘎鱼似乎有点儿害怕青铜。青铜在,他也就只能这样了,心里很不痛快,压抑得很。于是,他就折腾他的鸭群。他把它们赶得到处乱跑,不时地,会有一只鸭挨了泥块,它就会拍着翅膀,嘎嘎地惊叫。

    青铜和葵花不理他,依然走他们的路。

    青铜的家像一辆马车,一辆破旧的马车。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它在坎坷不平的路上,风里雨里向前滚动着。车轴缺油,轮子破损,各个环节都显得有点松弛,咯吱咯吱地转动着,样子很吃力。但,它还是一路向前了,倒也没有耽误路程。

    自从这辆马车上多了葵花,它就显得更加沉重了。

    葵花虽小,但葵花聪慧,她心里知道。

    (1)、青铜为什么要接送葵花上学呢?
    (2)、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葵花。
    (3)、青铜和嘎鱼没有上学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 7. 课外阅读。

    鸡毛信

    海娃14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有一天,①海娃从龙门山山顶,看到平川的鬼子像蚂蚁般向龙门山走过来。海娃扳倒“消息树”,跟大家报信。这时候,爸爸来了,他叫海娃把一封粘着三根鸡毛的信送到三王村,在第二天天黑之前一定要送到,千万不要落到鬼子手里。

    海娃一听便赶着羊向三王村急急地跑去。到西山时海娃远远地看见有一队鬼子向这里走来,②海娃心想:把鸡毛信藏在哪里呢?扔了肯定不行,埋起来万一找不到怎么办?这时他看见头羊那又大又粗的尾巴,心中有了一计,他把信绑在头羊的尾巴底下,这样一来什么也看不见了。

    这时鬼子来到了跟前,歪嘴黑狗搜遍了海娃的全身只搜到了一个大地瓜,歪嘴黑狗便放了他。但鬼子看上了海娃的羊群,便把他和羊群带回村里。晚上,几个鬼子把海娃挤在屋里头。鬼子睡着了,海娃取信巧妙地逃走了。

    天亮了,海娃继续赶路,又遇到站岗的鬼子,他脱下白褂子向远处的鬼子示意,混了过去。眼看就要到三王村了,可海娃发现信丢了,好在有惊无险,信又失而复得,可海娃又落入了鬼子手中。

    鬼子让海娃带路,海娃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包围圈,鬼子知道上当了,便向海娃开枪。一颗子弹打中了海娃的腿,八路军把海娃救起,海娃嘴里不停地说:“羊尾巴下面有鸡毛信。”然后就昏过去了。

    八路军根据鸡毛信里的情报,端了鬼子的炮楼,打死了很多鬼子,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海娃被称赞为“小八路,小英雄”!

    (1)、文中句①运用了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2)、读了句②,我觉得当时的情况可以用词语(千钧一发    危在旦夕)来形容;“心中有了一计”可以用(有勇有谋    计上心来)替换。
    (3)、认真阅读短文,根据文章的内容给每一个自然段写一个小标题。

    (4)、阅读本文,你认为海娃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 8. 快乐阅读。

    童年(节选)

    曹文轩

    童年的印象很多,其中贫穷的记忆极深刻。我吃过一回糠,一回青草。糠是如何吃的,记不得了。青草是我从河边割回的。母亲在无油的铁锅中认真地炒,说是给我弄盘“炒韭菜”吃。但再贫穷的童年对于我来说也有着特别的温暖与美好的记忆。

    我有一位慈祥的老祖母。她有一头漂亮的银发,常拄着拐棍,倚在门口向人们极善良地微笑。她称呼我为“大孙子”。后来我远行上大学了,她便日夜将我思念。她一辈子未走出方圆三里的地方,所以根本不知道三里外还有一个宽广无垠的世界。她认为,这个世界除了她看见的那块地方外,大概还有一处,凡出门去的人都一律是到那一处去的。因此,她守在大路口,等待从那地方归来的人。

    母亲对我的爱是本能的,绝对的。她似乎没有任何食欲,总是默默地先让孩子们享用,剩下的她随便吃一点。一次,我跑到八里.地外的一个地方看电影,深夜归来,已饿得不成样子了,但又懒得生火烧饭。父亲说:“如果想吃,就生火去做,哪怕柴草在三里外堆着,也应去抱回来。”就在那天晚上,他奠定了我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还有那片独一无二的土地,也给了我无限的情趣和恩泽。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水乡。我是在摇橹声中,在渔人的跺板(催促鱼鹰入水)声中,在老式水车声中长大的。我的灵魂永远不会干燥,因为当我一睁开眼,瞧见的就是一大片水。

    这一切,使我“舞文弄墨”成为可能。苦难给了我幻想的翅膀。我用幻想去弥补我的缺憾和空白,去编织明天的花环,用幻想去安慰自己,壮大自己,发展自己。苦难给了我透彻的人生经验,并给我的性格注进了坚韧。

    (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忆童年,一是的记忆,二是的记忆。其中,详写了 , 略写了。在文中找出两个方面的过渡句。
    (2)、作者给我们讲述了童年的四个回忆,分别是:
    (3)、说说父亲的话中包含的“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