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春华鑫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3月月考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0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
1. 阅读是心、眼、神合一的行为,闻着书中弥散的淡淡的芳香,能让你为之欢愉,能让你为之兴奋,能让你为之沉吟,亦能促你思考,启你心智,使你明悟。为了提高阅读的能力,华华所在学校开展“用心阅读”为话题的系列活动,华华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请你和华华同学一起完成下列各题任务。
下面是华华同学阅读的有关民俗的记录,让我们一起来完成它。
①民俗蕴含乡情童趣。听,宛转悠然的笛声,让人叹为观止;看,精彩纷呈的社戏,让人目不暇接;品,奋楫棹舟的夏夜,寻一脉幽悄 , 乐趣无穷!
②民俗蕴含淳朴民风。听,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看,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尝,香香的米酒甜甜的馍。
③民俗蕴含力量之美。听,刚健雄浑的安塞腰鼓,让人战栗震撼;看,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让人活跃亢奋;品jiá然而止的安塞腰鼓,让人大彻大悟。
④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遥远的先民遗风,时下的人情世故 , 尽在民风民俗中。或在元宵,家家户户同赏一盏花灯;或在清明,九州大地共寄绵绵情思;____,____;____,____。
(1)、华华同学分享“神奇的汉字”时候,突然忘词,请你帮助他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幽悄 糜子 jiá然而止。
(2)、 华华同学分享“成语宝典”后,发现民俗记录中有成语使用错误,请你帮他选出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叹为观止 B、粗犷豪放 C、大彻大悟 D、人情世故(3)、 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化,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习俗、风尚。 B、民俗是民间流传的风尚、习俗,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 C、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D、民俗是流传民间的习俗、习俗,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4)、 仿照下列句式,续写两个句子。或在元宵,家家户户同赏一盏花灯;或在清明,九州大地共寄绵绵情思; , ; , 。
2. 【语段探微】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写出了若耶溪的幽深,产生了动中见静的美学效果。
②宁静,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
③在古诗词和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的例子俯拾即是。
④对于宁静,古人就有一份追寻。
⑤“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摹出天地间万籁俱寂的纯净景象,折射着“渔翁”一尘不染的心境。
⑥它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滋味、独特的享受。
A、④⑤①③⑥② B、②⑤①⑥③④ C、④①⑤③②⑥ D、②⑥①⑤③④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野草》等专集。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B、《回延安》这首诗歌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记”事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五经”之一,原称《诗三百》,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4. 【名句橱窗】请依照你的理解,填写恰当的名句。画面呈现
名句联想
情感体验
童孺纵行歌,
斑白欢游诣。
《桃花源记》:
, ,
和谐美好
其乐融融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关雎》:
, ,
思念绵绵
难以入眠
5. 综合性学习八年级(1)班将举办“倡导低碳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了解低碳生活】
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
(1)、你从材料中了解到“低碳生活”的核心内涵是:(2)、【宣传低碳生活】活动中,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向全校师生发出“低碳校园”倡议,请你完善倡议提纲。
二、阅读与鉴赏(47分)
-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①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②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③ , 维舟吊屈平④。可惜龙泉剑⑤ , 流落在丰城。
[注释]①嗟(jiē):悲叹。君:指杜审言。②江树:杨柳。③孙楚:字子荆,西晋文学家,少负才气,盛气傲人,仕途坎坷。④维舟:停船。屈平:屈原,战国楚人,著名文学家。⑤龙泉剑,又名龙渊剑,是中国古代名剑。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叙事写情,平坦直露,以“嗟”字贯全篇,真实地反映了诗人作此诗时的处境和心情,为全诗定下了凄伤哀怨的基调。 B、颔联后一句,选取“江树”这个意象,赋予人的情感,写出了现实中的分别情景,使“送别”二字有了着落,突显出诗人的情感曲折起伏、波澜迭出。 C、颈联以孙楚、屈原的身世喻写友人的品性遭遇,暗点友人杜审言的贬谪,并交代其行踪,沿途恰是前贤足迹所到之处。 D、诗人运用典故,用龙泉剑埋丰城的故事,暗示友人的贬所,最后以“可惜”来归结“嗟”字。(2)、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7. 文言文阅读【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仙游记
唐·顾况①
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漈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漈。
中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②之间,云古莽然之墟,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余家。四面高山,回还深映。有象耕雁耘,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袁晁③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为致饮食,申以主敬④。
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注释】①顾况:唐朝大臣、诗人、画家、鉴赏家。②瓯闽:浙江南部和福建的别称。③袁晁:唐代宗时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原是台州胥吏,只因不肯残虐百姓,又征赋不力,而遭受鞭背之刑,公元762年率众起义,兵败被杀。④申以主敬:以主客敬重对待。申……敬,表示敬意。
(1)、 参考下列提示,解释加点字的意思。方法
文言词句
释义
语境推测法
便扶向路
①
课内迁移法: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及鲁肃过寻阳
以备寒暑
及复前踪
②
③
字典查询法:①招引,招致;②造成,导致;③求取,获得④奉献,献纳;⑤放置;⑥兴致。
为致饮食
④(填序号)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
(3)、在《桃花源记》中,作者记录了桃源人避隐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而【乙】文虽未作陈述,却暗有说指。请结合文句和注释,推测山中人避隐的原因。(4)、 乙文的叙述给人感觉颇为真实,仿佛亲历,作者却取名为“仙游记”,请你结合学过的《桃花源记》和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作者以此为题的用意。8. 非文学作品阅读吃自热食品,请保持正确“姿势”
①近来,自热食品在网络走红,从咖啡、牛奶到火锅、米饭,各类食品皆可自热。不过,与之相关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让人吃得战战兢兢。那么,食用自热食品的正确“姿势”是什么呢?
②第一,莫在狭小环境中食用,并严格按说明操作。
③自热食品自带发热包,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钠、铁粉、铝粉、焦炭粉、生石灰等,只要往发热包浇冷水,食盒就可依靠化学反应迅速加热至150℃,这时水面会冒出大量气泡,继而飘起滚滚水雾。自热小火锅的锅盖上有一个通风口,如果通风口被堵塞,里面的气体加热后膨胀,就有可能发生爆炸。自上市以来,因操作不当导致自热食品发生爆炸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有些人把自热食品视作“定时炸弹”,避之唯恐不及。
④所以,在食用自热食品前,须严格按照产品提示操作,特别是不要在汽车、火车车厢等密闭狭小的环境中食用。如果家里用的是玻璃餐桌,最好在自热食品下面加隔热垫,以避免玻璃炸裂。同时,食用后,应避免自热食品垃圾大量堆积或与水直接接触;使用后的发热包,也应将其按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处置。
⑤第二,营养单一、钠含量超标,不宜长期食用。
⑥由于自热食品食用方便,因此很多人会经常食用。然而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在加热自热食品时,热源与食品直接接触,其中的有害物质会渗入食品,长期食用将会对人体的消化系统等造成损害,严重的会引发肠癌。
⑦其实,自热食品的这种加热方式,与放在锅里、微波炉里加热是一样的。对于这种食品是否会引发肠癌,专家认为,肠癌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学界尚不十分清楚其发病机理,目前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吃自热食品会致癌。
⑧虽然食用自热食品不会引发肠癌,但是作为方便食品的一员,自热食品依然存在营养搭配单一和钠含量超标的问题,不宜长期食用。以自热火锅为例,菜品种类多以午餐肉、粉条、藕等食材为主 , 营养搭配不均衡,脂肪、盐等成分含量严重超标。某知名品牌自热火锅的营养成分表上显示,该产品每100克中脂肪含量为86.3克,营养素参考值为144%;钠含量为5.9克,营养素参考值为295%。二者含量均超过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摄入量。其他品牌的自热火锅营养成分表,也大多如此。
⑨自热食品的确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安全和健康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因此掌握食用自热食品的正确“姿势”十分必要!
(《科技日报》2021年3期,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 )A、自热食品自带发热包,发热包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铁粉、铝粉、焦炭粉、生石灰等。 B、近年来,因操作不当导致自热食品发生爆炸的事件屡有发生,因此大家都把自热食品视作“定时炸弹”。 C、食用自热食品时,须严格按照产品提示操作,特别是不要在密闭、狭小的环境中食用。 D、自热食品食用方便,但它仍存在营养单一、钠含量超标的问题,不宜长期食用。(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自热食品的自热原理,食用自热食品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引发的健康危害。 B、文题中“姿势”一词是指对待自热食品的方式,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C、第⑦段中的“目前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吃自热食品会致癌”中的“目前”一词,删去不会影响句意。 D、第⑧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自热食品存在营养搭配单一和钠含量超标的问题,不宜长期食用,更有说服力。(3)、 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说一说下面链接材料中的小林同学行为的不当之处及理由。[链接材料]
八年级30班身材瘦小的小林同学,酷爱自热食品,他说:“自热米饭、自热火锅味道好,食用很方便,而且还免去了食堂排队打餐的时间。”因此,他每周都会从校外购买五花八门的自热食品偷偷带来学校食用,很少去食堂吃饭。为了不被老师发现;吃自热食品时,他经常邀上两三个同学到寝室,紧闭门窗;大家围躲在墙角,手忙脚乱地冲泡、食用完毕后才离开寝室。
9. 文学作品阅读。桃花鼓声安塞
刘成章
①安塞离延安只有四十公里,安塞有个真武洞,那洞很神秘,藏着无数故事。春天的安塞,满山桃花,老辈人说,每年三月从洞那头吹进去的桃花街,直到六月才能从这边飘出来。这个浪漫的故事,使我很是着迷。读初中时,我班上有个同学是安塞人,他告诉我,从延安西川流来的那条河,就源自安塞。所以那时候,我常常望着滚滚而来的西川河水,充满遐想。
②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终于有机会去安塞。安塞街道不长,宁静安谧,铺面好多都住着人家。这里只有一个供销社和一座国营食堂此时的我,已经工作多年,少年时代的浪漫情怀所剩无几,看见真武洞洞口时,觉得它无非是个较大的山洞。
③这是我对安塞最初的印象。
④其时我在延安歌舞团从事创作。有一天在院子里,我看见一些农村后生给舞蹈演员示范打腰鼓,那动作如霹似雳,直击人心,顷刻把我镇住了。一问,那些后生全是安塞来的。他们打腰鼓的英姿,出神入化,震荡心魄,那是任何演员都学不来的。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自愧虽然去过安塞,却不曾发现安塞还有这样一种灿烂的艺术。
⑤我心旌摇曳,产生了创作冲动,想写一写安塞腰鼓。为此,我又专程去安塞看打腰鼓。安塞这时已修建起相当气派的大礼堂。当时著名的民歌手贺玉堂,在他的窑洞前,为我放声高歌,那奇高的嗓音,让我叹服。他还就近找了几个腰鼓手给我表演,我再一次被那腰鼓感染了,久久难以平静。然而,几次提笔,又搁下。
⑥又过了好几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大潮,人心大顺,万马驰鸣。我去关中西府千阳农村下乡,心里也鼓胀着空前炽烈的激情。结果,只用了两个小时,我就把《安塞腰鼓》写了出来,不久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就像以前发表作品一样,心里浮起一阵快意,不过很快就烟消云散,一切如常。
⑦后来,这篇文章不断被选入各种散文选本。此时我才意识到,它已成了我的代表作,贴在我的身上了,长在我的身上了。于是,我常常会想起安塞。
⑧去年我回到延安,受邀又一次来到安塞。
⑨现在的安塞,已是延安的一个区,高楼鳞次栉比,一派现代城市气象。市中心矗着一座金色雕塑,造型是鼓手在捶击腰鼓,充满动感。他的双脚飞舞的场地,是一面大鼓的造型,鼓面光亮,鼓身鲜红。安塞人,已经用腰鼓做了城市的招牌和名片。
⑩而我的注意力,已经落在一些斜背腰鼓的小朋友身上了。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我的《安塞腰鼓》,听说我来了,呼啦啦地跑到我的面前,要给我表演打腰鼓。他们的眼神,明亮而炽烈。他们那些好看的小脸蛋上,不知吸收过多少阳光,甜美亮丽。和他们在一起,就像和袅袅上升的地气在一起。他们身上腰鼓的红、背带的红、流苏的红,以及情绪的红,包裹着我,我成了喜庆的中心。
⑪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腿脚欢蹦,精气神四射,鼓槌上的流苏飞舞。霎时间,我仿佛看见真武洞里飘出漫天的桃花瓣!人道是“杏花春雨江南”,但这儿不属于江南,而属于北国,这儿是“桃花鼓声安塞”。
⑫杏花的气质是温婉秀丽清清浅浅,桃花的风度是激越轩昂风风火火。如果说杏花的魂灵是水,那么桃花的性情就是火,矢志不渝地燃烧。迎着高原的阳光,那些桃花瓣,从真武洞里飘出极多极多,简直是喷出来的。花瓣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映着一片,上下翻飞;花瓣有如金的质地,铿锵劲舞;花瓣片片散发着香气,展示着这片土地的芳华。而那些孩子们,则是一片环宇的光芒,一群火的精灵。
⑬整个安塞大地,是包着一团火的。世世代代的安塞人,也像这片土地一样,心底回荡奔突着滚烫的热血。
⑭早在古代,安塞就有“上郡咽喉”之称,常有重兵把宁,山山岭岭都回荡过战鼓助阵的声音。唐朝伟大的诗人杜甫,望着安塞的芦子关,写下了感时忧国的诗篇。在解放战争中,安塞出过一支英勇善战的游击队——塞西支队,它的队长安塞人田启元更是威名远扬。1947年,西北野战军三战三捷,正是在真武洞,彭德怀将军召开了五万军民参加的祝捷大会,留下了一帧英姿勃发的照片。这片土地孕育出的腰鼓艺术,哪能不高迈劲健、威震八方?
⑮眼前是桃花鼓声安塞,是打腰鼓的安塞。这腰鼓的磅礴气势,来自唐宋元明,来自长河落日,来自“天苍苍,野茫茫”,来自中华古老的优秀传统,也寄托着我们新的希冀。想起老人们说的,娃娃们若成了优秀的腰鼓手,一辈子都会蓬勃向上,永不沉沦。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03月04日15版,有删改)
(1)、作者和安塞多次结缘,本文以时间为序,叙写了自己对安塞的印象和感受,小麓认真读完本文后制作了表格,请你帮助完成下面的表格。时间
与安塞结缘
印象(情感)
读初中时
听闻安塞真武洞传说
充满遐想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
首到安塞,安塞宁静安谧
浪漫情怀所剩无几
在延安歌舞团从事创作
①
心旌摇曳
专程去安塞看打腰鼓
被腰鼓感染,久久难以平静
又过了好几年
把《安塞腰鼓》写了出来
心里浮起一阵快意
去年
受邀来到安塞,看到背腰鼓的小朋友
②
(2)、课文《安塞腰鼓》描写了“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茂腾腾的后生”,选文也描写了“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请从描写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他们的眼神,明亮而炽烈。他们那些好看的小脸蛋上,不知吸收过多少阳光,甜美亮丽。
(3)、文章以“桃花鼓声安塞”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安塞腰鼓”在文中的丰富意蕴。10. 名著阅读学校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华华同学邀请你阅读《经典常谈(选文)》完成各题。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
(1)、 下面关于这部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部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点研究传统典籍的作品。 B、这段话是全书的第四篇,梳理的是关于《尚书》的内容。 C、这部作品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 D、这部作品共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等在内的多部经典作品,我们在阅读时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2)、 华华同学想借助名著《经典常谈》为“和之美”主题活动搜集资料,请你帮助华华同学从《经典常谈》中寻找关于“和”的知识,参考《经典常谈》目录,补全对话。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1
《周易》第二..............10
《尚书》第三..............18
《诗经》第四..............28
三礼第五..................36
《春秋》三传第六...........42
四书第七...................49
《战国策》第八.............56
《史记》《汉书》第九........61
诸子第十..................77
辞赋第十一................90
诗第十二..................99
文第十三................113
(摘自《经典常谈》中华书局2019年4月平装版)
小爱:我想阅读① , 了解墨、道、法等不同学派对“和”有什么看法。
小语:我想知道“和”字的本义以及演变,那我可以读②(篇目名)。
小文:“和”不仅是一种内在精神,也逐渐成为了一种礼节。我可以看③(篇目名)尝试寻找儒家礼教中的“和”。
我:对,我可以通过阅读其中的《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等,了解④
三、表达与写作(共50分)
-
11. 走进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本,我们读到了作者们心中的收藏:鲁迅收藏了平桥村的社戏,刘成章收藏了安塞的腰鼓,柳宗元收藏了永州的小石潭,梁衡收藏了壶口的瀑布……同学们心中收藏着什么呢?
请以“收藏 ▲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①书写清楚,600字以上;②文中若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时,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A、B、C等代替;③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