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测试(一)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08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 2. 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一文中写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来重庆的目的是( )
    A、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B、为中共七大召开做好准备 C、前来参加对日的受降仪式 D、防止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
  • 3.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是毛泽东同志为庆祝一次重要战役胜利而作,这次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 4. 这是一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 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 ”民谣最能说明(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解放战争的影响
  • 5. 1949年国民党败退之际,湛江地区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护厂护校斗争,保护城市公共设施,还日夜赶制五星红旗。这表明,湛江地区人民( )
    A、热切期盼解放 B、提倡文学革命 C、声援南昌起义 D、坚持抗日战争
  • 6.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过:“蒋介石两个拳头指蒋发动的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关门打狗锁锦州 D、蘑菇战术胜陕北
  • 7. 美国的密勒氏报曾这样评论:“(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上述评论说明了( )
    A、农民和地主阶级矛盾复杂 B、共产党重视农业农村问题 C、解放区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 D、土地改革能决定国家命运
  • 8. 1946-1949年,解放军从127万人上升到358万人, 其中有一大批是国民党俘虏兵在与老战士朝夕相处的交流中被感化,改造成具有觉悟的解放军战士。这反映解放军( )
    A、重视思想教育 B、加强党的领导 C、实行战略转移 D、集中优势兵力
  • 9. 下面漫画《磨好刀再杀》意在说明蒋介石( )

    A、希望与毛泽东和谈的和平方案想法 B、“假和平,真内战”的意图 C、谋划建立联合政府构想 D、确立“和平建国”的政治理念
  • 10. 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200多万人参军,山东约有580多万人,冀中有480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以上材料可用来研究人民解放战争( )
    A、发动的背景 B、发展的过程 C、胜利的原因 D、胜利的影响
  • 11. 有一个电影情节:在一幅军事地图前,一些解放军将领正在研究作战方案,从地图中可以看到徐州、碾庄、双堆集等地名。该电影情节可能预示着哪场战役即将开始(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12. 下图反映的是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情况,这次土地改革使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根本性变化的表现指(   )

    A、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B、地主减租减息 C、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D、打土豪分田地
  • 13. 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双方签署了(  )
    A、国共合作宣言 B、“双十协定” C、《论持久战》 D、《中国土地法大纲》
  • 14. 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由此,中共中央决定( )
    A、进行战略防御 B、发动三大战役 C、展开战略进攻 D、发起渡江战役
  • 15. 全面内战爆发后,各解放区的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民众也积极加入提供军粮、运输物资、救护伤员、传递信息的活动中。解放战争时期(   )
    A、国民党统治区经济的崩溃 B、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建立 C、人民解放军制定了正确的作战原则 D、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开展
  • 16. 毛泽东说:“历史走到今天,总算出现一次和平民主的机会,我们不能放弃这个机会。重庆是刀山火海,我也得去啊!”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B、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C、达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D、商讨成立人民政权
  • 17. 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
    A、人民解放战争的打响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战略决战的开始 D、人民解放军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 18. 1945年8月,民主人土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下列事件中体现毛泽东“弥天大勇”的是( ) 
    A、西安事变 B、抗日战争 C、重庆谈判 D、渡江战役
  • 19. 1949年1月,中共中央陆续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新解放城市对旧保甲人员的处理办法的通知》《中共中央关于新解放城市职工工资薪水问题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等系列文件。这反映了当时( )
    A、解放战争结束 B、工作重心转移 C、社会性质改变 D、革命任务完成
  • 20. 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撰写《将革命进行到底》提出:“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胜利。”毛泽东的言论( )
    A、推动了三大战役开始 B、鼓舞了军民取胜斗志 C、标志着渡江战役开始 D、宣告了南京政府覆灭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摘自人教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在图一的游船上,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图二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三的诗词所反映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这一历史事件途中确定毛泽东在中共中央领导地位的是哪次会议?
    (3)、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次重要战役?这场战役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 22. 人民解放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奸党作具体谈判。彼如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蒋介石给国民党各战区司令长官的绝密电报(1945年9月20日)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25日)

    材料三 下面是1949年4月下旬《南京日报》部分头条标题。

    4月20日

    对共军渡江要求,政府将加以拒绝。

    4月24日

    治安维持会成立,筹备欢迎解放军。

    4月25日

    百万市民夹道欢呼,解放军进入南京。

    4月26日

    我们的队伍来了!解放军真正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蒋介石进行谈判的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的“伟大的事变”所指的军事行动,并说明“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日报》头条标题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