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0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8分)
-
1. 读句子,看拼音,写字词。(1)、这匹jùn 马脖子上的líng dang 已经被sǔn 坏了。(2)、妈妈特地为奶奶gù 了一个保mǔ 以照顾她的饮食起居。(3)、这位cí xiáng 的老爷爷推jiàn 我去右面的船cāng 因为那边看到的景色更美丽。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玷污(diàn) 停泊(bó) 飞弛 眷恋 B、威吓(hè) 挤轧(zhā) 绵羊 笼罩 C、矜持(jīn) 监视(jiān) 附庸 海鸥 D、琴弦(xuán) 供品(gòng) 操纵 呐喊3. 下列句子中,相关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却看妻子愁何在 妻子:指诗人的妻子 B、甚么榜文 榜文:贴在墙上、类似于告示一样的东西 C、吾盾之坚 坚:坚固 D、孔君平诣其父 诣:拜访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的批评一针见血 , 使我恍然大悟。 B、卢沟桥像一位养尊处优的老人,见证着城市的变迁。 C、我们平日里努力学习,到考试时才不会手忙脚乱。 D、王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经常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5. 下列有关本学期所学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弱冠年华当立志”中的“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不惑但从今日始”中的“不惑”指人四十岁。 B、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最为典型的字体——楷书是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且占主导地位。 C、明代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主要向读者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人险境迭出的取经之旅。 D、《颜勤礼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其书法特点是筋肉丰满,浑厚有力、大气磅礴。6. 下列关于所学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草船借箭》节选自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千里走单骑等也是其中的故事情节。 B、我们在写研究报告时,要写出研究目的,写清楚研究方法,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简要的概括和分析。 C、《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描写了杜甫忽闻平叛捷报的狂喜之情,具体表现为“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D、英国作家马克·吐温所写的《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展现了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独特的城市风光。7.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仿照例句,写一写。
例:描写八月酷暑的情景: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描写妈妈下班后“忙”的情景:
(2)、仿照例句,运用加点词语写句子。例: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3)、体会下面句子表达的特点,将所给情景写具体。例: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大海变幻莫测,
(4)、运用恰当的描写手法写句子,表现出人物寻找东西时的焦急。(5)、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共两处语病)中国人的习惯吃早饭,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此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大都举行早午晚三餐制,既利于生活,也利于生产。
8. 根据自己的积累填空。(1)、母爱是伟大的:《游子吟》中,寄托了孩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的诗句是“ , 报得三春晖”。朋友情是真挚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 , 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李白对友人的依依惜别。(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和《凉州词》中“”都能让我们感受到黄河气势雄伟。(3)、我们能够从古诗中了解到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童孙未解供耕织,”表现出儿童热爱劳动的品格;《村晚》中“ , 短笛无腔信口吹”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悠闲自在。(4)、“ , 孤城遥望玉门关”描绘了边塞的辽阔景象;“ , 子规声里雨如烟”展现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风光。(5)、君子和小人为人的不同是“君子 , 小人”,前者心胸开阔,后者患得患失。(6)、文言文《自相矛盾》告诫我们的道理是;《杨氏之子》中,杨氏之子的回答“”既表现出应有的礼貌,又能让孔君平无言以对。9. 观察所给漫画,回答问题。你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二、阅读理解与感悟(共37 分)
-
10. 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选择正确的答案。(1)、《城南旧事》中,惠安馆痴傻的疯女人是( )。A、秀贞 B、兰姨娘 C、宋妈 D、小桂子(2)、下列关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1887年,安妮·莎莉文成为了海伦·凯勒的家庭老师。 B、海伦·凯勒第一次全神贯注读的书是《方德诺小伯爵》。 C、如果海伦·凯勒拥有了视觉,她第二天想去城市,到为生活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 D、海伦·凯勒是历史上第二个能使用嘴巴讲话的聋哑者,是全世界受过最完整教育的盲聋者。1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景阳冈(节选)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1)、本文选自我国古典名著《》,作者是。(2)、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①这段文字所用动词十分丰富,生动形象,“”“”“”三个动作展现了老虎的凶猛残暴。
②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采取的动作是“闪”,他一共“闪”了三次,其目的是。
(3)、选文通过详细描写武松打虎的经过,表现了他怎样的形象?(4)、下面哪个句子描写的是武松? 请说说你的理由。【甲】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
【乙】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12. 阅读理解密西西比河风光
①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yǐ)旎(nǐ)。
②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一浪接一浪,同蓝天连成一片。野牛在广阔无边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你若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rán),可能会把它当成河神。
③东岸的风光则与西岸不同。 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各种颜色、各种芳香的树木杂处一堂,茁壮生长,高耸入云。野菊萄、喇叭花、苦苹果在树下交错,在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树的顶梢。它们从槭(qì)树伸延到鹅掌楸(qiū),从鹅掌楸伸延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 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莽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kàn)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榈(lǜ),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pì)美。
④丛林中无数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了魅力和生气。在小路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迷糊的熊;鹿群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从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的草地上来回走动;黄嘴的绿鹦鸩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
⑤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是万籁无声,那河这边就是骚动和聒噪□鸟喙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动物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潺潺的流水、啁啾的小鸟、低哞的野牛和咕咕叫的斑鸠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1)、在短文中的方框内加上合适的标点。(2)、用波浪线画出能够概括短文内容的句子。(3)、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①密西西比河西岸是 , 其特点是。
②第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静态 动态)描写,其效果是。
(4)、下列关于短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木兰树高的特征。 B、第④自然段通过描写丛林中动物的神态、动作等,表现了密西西比河富有的魅力和生气。 C、密西西比河的东岸有颜色各异、茁壮成长、高耸入云的树木,与西岸形成了鲜明对比。 D、年迈的野牛是密西西比河的河神,因为它的寿命长,而且能够劈开汹涌的波涛。(5)、作者写了他所喜爱的密西西比河的风光,你喜爱的自然风光是什么样的呢?想一想,运用相应的描写方法(动态描写或静态描写)写一写。13. 剥豌豆我与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豌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开座位,拿了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推到我面前。
看着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豌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但这不公平,瓷盆里已经有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就抓一把豌豆想放在瓷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剥豌豆便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liǎn)声息语。____”我这样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豌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我又想:“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豌豆的速度明显快了。
儿子的手不停,眼睛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穿梭。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繁重的课业,够他累的了…剥豌豆的动作不觉中又慢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快了许多。
一大袋碗豆很快剥光。 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我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了一个新碗,先将他剥好的豌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来量我剥好的豌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来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碗豆时的认真和执着。
“是平局。我本来就有基础。”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说,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敛声息语:
(2)、结合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写出“我”当时的内心。(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了儿子怎样的特点?(4)、文中的“我”为什么“瞻前顾后,小心翼翼”?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5)、有人认为,这场剥豌豆比赛的结果是双赢。你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三、习作(共25分)
-
14. 习作。
幼年时,我们经常和父母在一起,感受到的是父母细心的呵护;长大后,我们经常和老师、朋友在一起,拥有了师生情、友情;此外,我们还可能经常和书或音乐在一起,得到了精神上的滋养…我们与不同的人或物在一起,就会得到不同的收获与感受,请以“和 在起”为题,写 写你和他们在 起时的故事或者感受。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要有真情实感,书写要工整;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