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学期中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0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东北豹每个个体都有特别的花纹,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团队在2012年实现了红外相机监测网络对中国境内东北豹分布区域全域范围的覆盖,利用红外触发相机调查技术,对境内东北豹的种群数量特征进行了调查。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数量是东北豹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如果取样时间短,可利用标记重捕法推算出东北豹种群数量 C、可通过东北豹种群的性别比例判断出该种群数量后续变化情况 D、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说明该种群数量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 2.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空间特征可受环境资源的影响 B、种群的空间特征可受种内关系的影响 C、稻田中的水稻种群呈现均匀分布 D、人类的分布一般呈现随机分布
  • 3.  科研团队对某地甲、乙两植物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λ(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O~t3段,甲种群数量先增加后稳定 B、t2时,乙种群数量达到最低值 C、t3后甲、乙种群可能均达到K值 D、甲、乙两种群间存在竞争关系
  • 4.  微生物计数时除血细胞计数板外,还常用细菌计数板。某研究小组将大肠杆菌培养液稀释1000倍后,采用下图所示的细菌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02mm,计数室为16×25型)进行计数,检测四角上中方格的大肠杆菌数量分别为32、35、36、3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计数时先滴加一滴清水于玻片中央,再从一侧缓缓盖上盖玻片,避免气泡产生 B、细菌计数板相较于血细胞计数板而言,可对细胞较小的原核生物计数 C、细菌计数板计数法统计的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可能比实际值大 D、此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约为:2.82×1010个/mL
  • 5.  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数量大多已达到动态平衡,影响该平衡的因素很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候干旱可导致一些种群出现爆发式增长,会影响该平衡 B、捕食关系可通过影响种群出生率、死亡率等来影响该平衡 C、密度制约因素影响该平衡的过程中不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D、有些影响因素可能既是生物因素,同时也是非生物因素
  • 6.  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仅分布于我国青海湖周边地区的草原上。1994年,我国的普氏原羚的数量不足300只。近些年来,由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普氏原羚数量持续上升。据报道,2018年时其数量已达2793只,但它们面临的威胁依然存在。由于道路和牧场围栏阻隔,普氏原羚被隔离在13个分布区内。下列与该地区普氏原羚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不利于基因交流 B、防止栖息地的丧失,即可防止其灭绝 C、种群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物种数量的变化 D、建设其栖息地生态工程时,应考虑整体原理
  • 7.  自然界中常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生态学家高斯利用三种不同的草履虫:双小核草履虫(a)、大草履虫(b)和袋状草履虫(c),做了两组实验:一是把a、b放在某个容器中混合培养,结果如图1;二是把b和c放在某个容器中混合培养,结果如图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b两种草履虫的生态位重叠明显 B、b、c两种草履虫的生态位重叠区域较少 C、生态位重叠往往与种间竞争是密切相关的 D、即使资源丰富,若两物种间发生生态位重叠也会对双方造成不利影响
  • 8.  诗歌是传统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不少诗句与群落演替有关。下列诗句的描写,符合初生演替的是(  )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9.  稻虾共生模式是一种将罗氏沼虾与稻田相结合的养殖技术。罗氏沼虾属于杂食性动物,以植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腐殖质为食,它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根据环境中的资源进行食物选择。如图是该模式稻田部分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罗氏沼虾与三化暝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还存在竞争关系 C、若该稻田中三化暝数量减少,一定会导致水稻减产 D、稻虾共生模式可提高稻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 10.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为整体来研究,则可以用下图模型体现能量流经的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营养级而言,无机物虽含有能量但无法为其提供“能量输入” B、光合作用过程中储存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属于“能量储存” C、细胞内ATP水解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都用于“能量散失” D、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 11.  近年来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后下降)、“碳中和”(CO2排放量和减少量相等)的CO2排量目标,旨在缓解“温室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少碳足迹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B、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就是CO2的过量排放 C、碳在生物圈中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 D、大力植树造林推动碳循环过程,同时促进能量循环
  • 12.  在一些植物的早期生长中,可以分泌一种毒素,该毒素可能会降低幼小个体的成活率。当这种毒素在土壤中积累时,它能使另一些植物死亡。下列有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分泌的毒素是一种化学信息 B、植物种群可通过该信息调节种群内部结构 C、植物群落可以通过该信息调节种间关系 D、对于生态系统而言,该信息的传递是不利的
  • 13.  “万千种群在这里繁衍,或许已历经沧海桑田”。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类型的群落必然具有不同的物种组成 B、所有物种都可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 C、所有群落在垂直方向上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D、群落的结构会随昼夜和季节改变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 14.  某县有一条内河贯穿整个城区,周边各种污水大肆排入其中,导致其成为一条“臭河”。近年来在该县政府大力推动下,进行了清淤泥、建设河内阶梯、放养多种水生生物、河畔大力种植绿带等一系列生态恢复工程,逐渐打造出了“雷溪河公园”,成为了人们饭后散步锻炼的“打卡圣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污水中可能存在难以降解的化合物,易造成生物富集现象 B、该生态恢复工程采用了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C、该生态恢复工程应用了自生、协调和整体原理 D、进行湿地修复时应先考虑采用人为干预的方法
  • 15.  某位同学在进行完“果酒制作”的学习后,对葡萄酒的酿造非常感兴趣。利用假期按照流程操作后,获得的“葡萄酒”除了有“酒味”,还有“酸味”且有一层白膜。推断出现这种现象的不当操作,最合理的是(  )
    A、发酵瓶、榨汁机等器具没有用酒精消毒 B、清洗葡萄时没有去除枝梗和腐烂的籽粒 C、10天左右后,打开瓶盖后忘记盖上 D、发酵过程中,没有控制温度
  • 16.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常使用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其中鉴别培养基是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该物质可以与某种微生物的代谢物发生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下列不属于鉴别培养基的是(  )

    选项

    基础培养基中加入的特殊化学物质

    出现的变化

    A

    青霉素

    出现大菌落

    B

    刚果红、纤维素

    出现透明圈

    C

    可溶性淀粉

    出现淀粉水解圈

    D

    醋酸铅

    产生黑色沉淀

    注:真菌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

    A、A B、B C、C D、D
  • 17.  科研人员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新品种“白菜—甘蓝”。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获得杂种细胞过程可根据原生质体大小颜色等进行初步筛选 C、杂种植株再生过程中需要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 D、若在再分化阶段进行了再次筛选,则获得幼苗后不用进行进一步地筛选
  • 18.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将细胞毒素与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结合,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普通培养基也可对融合细胞进行初步筛选 B、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有多种 C、用多孔板进行克隆化培养过程,不存在筛选作用 D、需要利用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等技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

  • 19.  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指数增长,所以一些学者称这种现象为人口爆炸,且认为人口增长肯定会慢慢减缓下来。

    (1)、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其增长不随种群本身的密度而变化称为“J”形增长。该增长适用条件是(至少2点)。
    (2)、若种群的各个世代彼此不重叠,“J”形增长是不连续的、分步的,称为离散增长。人口爆炸属于离散增长吗? , 为什么?
    (3)、自然界某段时间内,也会存在“J”形增长的情况。如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时环颈雉被引入某岛屿最初几年的种群增长曲线,请分析每年间种群增长曲线均呈“Z”形的原因是
    (4)、在较长时间内,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群增长很少符合“J”形增长,而符合“S”形增长,就是通称的逻辑斯谛曲线,其曲线模型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上的:一是有一个环境条件允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称为;二是
    (5)、综合上述信息可知,“J”形增长与“S”形增长的关系是
  • 20.  东湖位于湖北省武汉,是长江中游的中型浅水湖泊。商业鱼类的养殖是该湖泊的主要渔业活动,但从20世纪70年代到1984年每年夏天湖泊表面都分布着极为难看且难闻的水华现象。某科研机构持续对东湖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该生态系统中存在两条食物链,包括以大型沉水植物和浮游植物为初级生产者的牧食食物链和以碎屑为主的碎屑食物链。该系统某时间段内各营养级能量流动关系如下表所示,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均为t·km-2·a-1)。

    营养级

    捕食者消耗量

    流向碎屑量

    呼吸量

    流通量

    0.02662

    0.2703

    0.4253

    0.7222

    0.7222

    2.4861

    5.0557

    8.264

    8.264

    109.71

    218.84

    336.81

    336.81

    1085.7

    2615.1

    4037.6

    4037.6

    8294.5

    0.0000

    20289

    注:营养级流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流经一个营养级的所有营养物质的数量。

    (1)、东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2)、据上表分析可知,该阶段东湖生态系统牧食食物链与碎屑食物链作用(“同等”或“不同等”)重要的;Ⅱ与Ⅲ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保留一位小数)。
    (3)、水华现象会导致渔业资源减少,其原因是
    (4)、针对东湖存在的问题,科研团队创新使用微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在湖面上布置了1700组EHBR(强化耦合膜生物反应技术)膜组件,通过风机向EHBR膜组件中透氧膜曝气,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技术的作用机理是
  • 21.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概念的提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庙台槭属于高大的落叶乔木(20-25米),是我国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某科研团队对神农架地区庙台槭调查发现,该地区庙台槭个体数量仅有79株。统计各个体树高(H,单位m),且绘制庙台槭个体数在各林层占比如下图所示。

    (1)、由图分析可知神农架庙台槭种群年龄结构为型。
    (2)、进一步调查发现神农架具有山高、谷深的地貌特征,而庙台槭仅分布在山地河岸带区域。统计该群落植物的胸高断面积和相对优势度(相对优势度=某个种的胸高断面积/所有种的胸高断面积之和×100%),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部分植物的胸高断面积和相对优势度比较

    物种

    胸高断面积(m2·hm-2

    相对优势度(%)

    胡桃楸

    10.38

    32.92

    千金榆

    2.61

    8.26

    华中樱桃

    0.43

    1.37

    华榛

    279

    8.86

    庙台槭

    0.70

    2.23

    注:植物的胸高断面积是指树木距地面130厘米处树干的横切面面积。

    由此分析,可知庙台槭在该群落演替阶段处于(“优势”或“劣势”)地位,并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3)、若神农架地区庙台槭数量进一步减少,甚至灭绝,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4)、针对于神农架地区庙台槭的现状,请结合所学知识给出保护庙台槭合理的具体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
    (5)、综合以上信息可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具有的特征是
  • 22.  微塑料是一种对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新型污染物。轮胎磨损颗粒是车辆行驶时轮胎与地面摩擦后产生的微小颗粒,是环境中微塑料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某团队通过对采自某高速公路周边200m外的未受到轮胎塑料污染的农田土壤进行取样,进行了相关处理与分析,得出土壤CO2累积排放量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图中%指轮胎磨损颗粒剂量

    (1)、该实验结果表明轮胎磨损颗粒对土壤微生物影响最显著。
    (2)、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轮胎颗粒剂量与土壤中放线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硝化细菌数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同时可推断较高剂量的轮胎颗粒能土壤氮素含量,从而影响氮循环过程。
    (3)、当利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土壤中放线菌的纯培养时,需注意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一般第次划线处最容易得到单菌落。
    (4)、此外轮胎磨损颗粒粒径越大,土壤中酸性菌数量越多,而酸性菌增加会向土壤。对于粒径较大的轮胎颗粒污染的土壤,可适当采取等具体措施而有利于维持土壤微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