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测试(一)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06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1919年11月1 日鲁迅在《新青年》6卷6号上发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 提出了新型父子关系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号召先从觉醒的人开手,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他意在( )A、发起文学革命 B、批判传统旧道德 C、倡导教育改革 D、传播马克思主义2. 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3. 下表为1920年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部分)的简况。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活动( )
地点
人物
主要活动
北京
李大钊
散发《劳动宣言》,讲解五一劳动节的历史和意义
长辛店
邓中夏
出席1000多工人参加的纪念大会并在大会上演说
上海
陈独秀
参加了“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筹备会,并演讲了劳工问题
A、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完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C、掀起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D、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4. 以下是某同学在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A、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5. 沈从文曽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 … ”儿子没看完便说: “这种诗像小孩写的! “沈从文说: “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 ,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 ,我也不会写小说 。”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的哪一内容联系最紧密( )A、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6. 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中共 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 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 B、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 C、认清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D、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7. 1919年上海书业商会的停业公告说:“各同业均于5月9日停业一天,一方对于欧洲和会表示吾国民之决心,一方对于北京学生表示敬意”。该商会旨在声援( )A、五四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九学生运动 D、西安事变8. 新文化运动后期,首先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李大钊 D、康广仁9. 题表为《建党前夕的上海》。据此可知,当时上海( )时间
情况
1917年11月
上海媒体首发“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闻
1920年9月
《新青年》编辑部迁至上海
1920年11月
上海许多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出版了报纸、杂志、书籍等共300 多种
A、工人运动高涨 B、革命党力量涣散 C、社会局势动荡 D、马克思主义兴起10. 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中国出现了工人运动的高潮,罢工斗争达100次以上,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促成这一高潮的直接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曙光 B、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C、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陆续成立 D、工人运动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血腥镇压11. 1919年6月11日的《大公报》上有一漫画,所题文字是“各埠商家爱国热,闭门休息似过年”。该漫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新文化运动开始 C、五四运动的发展 D、中国共产党诞生12. 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A、民主科学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君主立宪时代 D、君主专制时代13.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1921年)这是一个大约 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14. 1919年6月20日,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要使我们国家19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各行各业的人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A、北洋政府取消了“二十一条”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D、国共合作实现15.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给我党提供的最大的教训是( )A、必须反对帝国主义 B、必须要武装斗争 C、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D、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16. 以新文学形式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白话小说是出自鲁迅的( )A、《狂人日记》 B、《文学改良刍议》 C、《文学革命论》 D、《敬告青年》17. “小邮票”见证“大历史”,下列邮票是中国人民邮政于1971年和1991年发行的,一枚呈现的是上海望志路106号,另一枚呈现的是南湖会议会址。他们共同见证的历史事件是( )A、遵义会议的召开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开辟井冈山道路 D、第二次国共合作18.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中国终于迎来“曙光”是指(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工人运动进入高潮 D、国民党一大召开19. 北大学子许德珩回忆说:“有的同学咬破手指,血书标语。……所有标语大都写着‘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内除国贼,外抗强权’。”与这段回忆相关的事件( )A、是中国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使国人接受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0.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使用新的文学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其中胡适主张使用的新文学语言是( )A、甲骨文 B、白话文 C、文言文 D、象形文字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 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材料二:
【家国情怀】
材料三: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辛亥百年: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1)、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分析两次侵华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有何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相关史实完成材料二的图片内容,并归纳早期近代化探索的特点。(3)、结合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你对重建和坚定中国的“文化自信心”有什么建议?22.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不断奋勇争先、救亡图存,直到1949年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内忧外患的冲击】
【材料一】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和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甲午战败的震撼】【材料二】甲午一战带来的屈辱越是沉重,国人对于日本自强成功的领会也就越为深刻。于是强敌变成了榜样……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作了证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民族沉沦的回应】【材料三】这个国家的政府已经腐败透顶,只有革命才能提供救世良方……1911年10月10日,汉口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尽管缺乏配合,革命运动仍迅速席卷全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1917年孙中山广州演说:“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共和幸福,非共和之罪也。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
【改天换地的壮举】【材料五】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
(1)、材料一中的“少数人”有哪些代表人物(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甲午一战”失败后中国人追求“西学致强”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其结果引发了人们哪些思考?(3)、材料三中的“兵变”是什么事件?材料四中孙中山的演说把共和的敌人指向了谁?他带领革命党人同专制独裁势力又进行了哪些“英勇奋斗”(4)、材料五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哪次会议有关?这次会议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材料五中“礼炮齐鸣28响”有何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