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测试(一)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06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袁世凯上台后推行独裁统治教育了革命派,宋教仁于1913年准备北上组阁,但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由此引发的革命行动是(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国民革命2. 1911年辛亥革命武装起义的领导阶级是(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资产阶级激进派3.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则是一次“飞跃”。这里的“飞跃”是指辛亥革命( )A、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B、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4.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但 3 月 11 日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政治的组织形式为内阁制,其目的是( )A、限制和约束袁世凯的权力 B、彻底地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C、效仿美国的民主政治体制 D、巩固孙中山大总统的宝座5. “从甲午中日战争后仿效日本,改革制度;到20世纪初仿效美国,追求共和,这些都是近代历史上先进中国人的艰辛探索。”材料中的两次“仿效”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6. 在历史故事会上,李明讲到:“他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名文,号逸仙……他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中国人民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他讲述的故事主人公应是( )A、李大钊 B、孙中山 C、陈独秀 D、梁启超7. 孙中山先生在探索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领导了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是历史性巨变。主要原因是( )A、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革命达到了使中国自强的目的 C、革命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序幕 D、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8. 某校历史社团组织成员参观“吴玉章故居陈列馆”,该馆由“立志救国救民、投身辛亥革命、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归国抗战等”部分组成。社员能在“投身辛亥革命”部分中看到( )A、拥护维新变法 B、参加同盟会 C、加入中国共产党 D、维护国共合作9. 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它(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0. 1918年,孙中山曾感慨道:“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民愈不聊生矣!”。他所提到的“强盗之专制”是指( )A、清朝政府的集权统治 B、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C、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 D、土匪强盗的四处肆虐11.
以下能达到如图效果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12.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 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下列对“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的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B、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C、辛亥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3. 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括号内应填的是( )( )造成的一些后果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八国联军侵华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军阀割据混战 D、国民党发动内战14. 1912年2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评论: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从来没有一次规模相等,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该评论认为辛亥革命( )A、实现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 B、根除了封建思想的残余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15. 下图是王明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 。她探究的主题是(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民族危机的加剧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新时代的曙光16. 有人指出:中国兴中会的成立,可谓导致“革命风潮之鼓荡全国者,更为从前所未有”。其意在说明兴中会的成立( )A、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兴起 B、给满清王朝以沉重打击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推动了革命形势的高涨17. 有学者认为, “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的开展外,在其它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更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 )A、爆发具有必然性 B、持续时间较长 C、地域发展不平衡 D、后世影响深远18.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清政府统治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两幅图片反映出辛亥革命( )A、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推动了中国民主法治的进程 C、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使中国实现了真正的和平民主20. 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是( )A、蒋介石 B、袁世凯 C、汪精卫 D、吴佩孚二、材料分析题
-
21.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
【卑劣的手段•暗杀】
材料一 1913 年 3 月 20 日,宋教仁被刺于上海沪宁火车站,全国震惊。时为临时大总 统的袁世凯说:“何方狂徒,胆敢毁我共和元勋? ”下令通缉凶手。后来,参与行刺的 应桂馨到北京,要求幕后指使者兑现“毁宋酬勋 ”,后者拒不接见,应桂馨离京去津,
途中被刺身亡。
【卖国的独裁•称帝】
材料二 1915 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供“二十一条 ”摘录内容:“一、 日本继承德国在 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增加通商的权利……二、 日本在南满……享有多种经济、军事特 权……五、 中国警队及工厂由中日合办……六、 中国政府聘日本人担任政治、财政、军事顾问…… ”。
【正义的回击•革命】
材料三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 ”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誓死戮此民贼, 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历史的教训•沉思】
材料四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数据)
农户
1914- 1918 年
减少 1500 多万户
耕地
1914- 1918 年
减少 2600 多万亩
荒地
1914- 1918 年
增加 4900 多万亩
陆军
1914- 1919 年
增加 92 万多人
军费
1916- 1918 年
增加 5000 多万元
(1)、问题一 :材料一 中宋教仁被刺后引发了哪一运动? “幕后指使者 ”究竟是谁?(2)、问题二: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二十一条 ”的目的是?针对日本提 出的“二十一条 ”,袁世凯政府的态度怎样?袁世凯为称帝还做了什么准备?(3)、问题三:孙中山由此发起了什么运动?讨伐的对象是谁?(4)、问题四:军阀割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并写出至少两个不同派系军阀代表人物各一个。22.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用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三
①中国同盟会徽章 ②中国同盟会成立油画入会证书(原件复印) ③中国同盟会广东支部会议人物腊像
(1)、材料一的运动是指什么运动?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地位如何?(2)、材料二中的信与哪次战争有关?指出这次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依据材料,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何在?(3)、从材料三中选出研究中国同盟会可信的两则材料。(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说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