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大冶市还地桥镇教联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06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13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 《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2. “玉林是我家,创城靠大家”。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节日燃放烟花爆竹 B、分类回收垃圾 C、电动车代替燃油车 D、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
  • 3.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 B、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 4. 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检验氧气的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加热药品 C、收集氧气 D、检验氧气
  • 5.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锰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5 B、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4.94 C、锰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锰原子核内有25个中子
  • 6. 科学家们在研发太阳能电池和发光二极管材料时发现了一种外形类似奥运五环的分子结构,其结构与石墨烯类似,宽度只有约1.2nm ,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五环标志,命名为“奥林匹克烯”(C19H12) , 下列关于“奥林匹克烯”(C19H12)说法正确的是(  )

      

    A、31个原子构成 B、属于金属材料 C、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912 D、完全燃烧一定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 7. “家庭小实验”是指用家庭生活用品进行实验,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完成是(  )
    A、用食盐水浸泡菜刀除去表面的锈斑 B、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C、用电池“锌皮”与食醋反应制氢气 D、相互刻划比较黄铜与铜的硬度大小
  • 8.

    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与氧气反应转化为CO2 , 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转化的几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氧原子数不发生变化 B、反应中CO与O2的质量比为7:4 C、四氧化三钴纳米棒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 9.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剧烈

    在氧气中接触到氧分子的几率大

    B

    工业上用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

    干冰升华为气体

    二氧化碳分子变大

    D

    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

    其原子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A、A    B、B    C、C    D、D
  •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一氧化碳和氢气均能与氧化铜反应,是因为二者均有还原性 C、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D、金属钠比镁活泼,是因为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镁原子的大
  • 11. 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因为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过氧化氢溶液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 12. 如图是化合物M和化合物N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30℃时,M和N的溶解度相等 B、将60℃时N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有晶体析出 C、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N的饱和溶液在40℃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 13.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32分)

  • 14. 外出野餐,为了玩的开心,吃得放心,可以带上一些物品。
    (1)、“净水药片”:一种净化不干净水的药物。可有效消灭细菌等微生物,去除悬浮物。“净水药片”不能除去的水中杂质有____(填序号)。
    A、色素 B、微生物 C、钙镁离子 D、细小固体不溶物
    (2)、“麦片粥”:麦片中含有微量铁粉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填化学式)。
    (3)、“自嗨锅”:其中发热包中主要成分是生石灰(还有铝粉、焦炭、活性炭等)。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发热原理:
    (4)、“卡式炉”:便携式气灶,使用的燃料是液化丁烷气。已知丁烷的化学式是C4H10 , 请写出丁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5. “远在高空是地球卫士,近在身边是健康杀手。”臭氧(O3)对环境的作用需辩证地认识。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和杀菌性能,臭氧反应后的产物是氧气。臭氧主要存在于15000﹣30000米的高空,能减弱高能量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
    (1)、臭氧是无污染的氧化剂的理由是
    (2)、有人提出:你吸入的空气中的某个氧原子可能来自于若干年前恐龙的身体。该说法表达的观点是(填字母)。

    A 分子聚集形成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

    C 原子内部结构复杂,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3)、高空中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有学者认为,制冷剂氟利昂进入高空大气后会产生氯原子(Cl•),引发以下反应:Ⅰ、Cl•+O3═ClO•+O2 Ⅱ、2ClO•═2Cl•+O2 , Cl•加快了上述转化过程总反应的速率,但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总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其作用是 , 该转化过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 某兴趣小组从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图操作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的Fe与空气中的氧气和(写化学式)作用容易生锈,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2)、操作a的名称是 , 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和烧杯,玻璃棒的作用是
    (3)、写出金属铜的一种用途。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步骤②的现象为:固体部分溶解,(补全现象);
    (5)、理论上所得到的硫酸亚铁晶体中硫酸亚铁的质量 (填“>”、“<”或“=”)原废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
  • 17.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代金属的冶炼技术。在锌的冶炼方法中,主要反应之一为ZnO+CO__Zn+CO2
    (1)、请计算ZnO中锌氧元素的质量比
    (2)、若制得65kgZn , 请计算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是多少?
  • 18. 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室常用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的名称为
    (2)、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3)、实验室制取CO2时,可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其优点是
  • 19. 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某校初三(5)、(6)两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

    (1)、小白同学的猜想是Al>Cu>M;小马同学的猜想是Al>M>Cu;你的猜想是
    (2)、【实验一】小李同学取长短、粗细相同M丝、铜丝、铝丝和编号为的3支试管,进行如表的实验(试管中均盛有体积相同、浓度也相同的稀盐酸)

    实验操作

    M丝插入试管

    铜丝插入试管

    铝丝插入试管

    刚开始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无气泡

    几分钟后的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

    有大量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同学的猜想正确。

    (3)、【实验二】同学们取粗细相同,打磨干净的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交流与表达】

    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 20. 2023年9月21日,我国“天宫课堂”第四课成功授课。兴趣小组同学对航天员桂海潮演示的“蜡烛球形火焰实验”很好奇,于是一起开展如下探究。

      

    (1)、任务一:对比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高低

    同学们将一块打磨光亮的铁纱窗置于蜡烛火焰之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由此说明

    (2)、任务二: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却没有火焰。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选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燃烧时,(选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3)、任务三:球形火焰之谜

    地面上蜡烛的火焰呈锥形,空间站中蜡烛的火焰形状却近似球形。请你找出导致这种差异的可能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