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3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 1. 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
    A、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D、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
  • 2. 对下列三个政权解释准确的是( )

    古巴比伦

    公元前1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

    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波斯帝国

    公元前6世纪征服两河流域

    国王是国家最高主宰,地方实行行省制

    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4世纪末,灭波斯帝国

    宣布君权神授,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推广希腊文化

    A、是一个国家的不同朝代 B、都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 C、是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D、体现文明的传承与推广
  • 3.  亚历山大远征时,在东方建立了多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今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建立的世界名城,城内商业繁荣,学术氛围浓厚。由此可见亚历山大远征(  )
    A、给埃及带来的只有巨大的灾难与痛苦 B、客观上可以成为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C、使亚历山大里亚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城市 D、体现了经济发展与战争互为推动作用
  • 4. “ 14 、15 世纪, 随着欧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 发展起来, 西欧国家相继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商业活动, 要求进一步扩大市场。 ”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黑奴贸易兴起
  • 5. 18世纪,法国涌现出大量图书机构为公众阅读提供了方便。1784年,巴黎以拥有18座图书馆名列榜首,在法国有20多座城市至少拥有一座公立图书馆。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阅览室和各种书店,在那里人们可以尽情阅读而无需购买。这些图书机构( )
    A、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 B、推动了启蒙思想产生 C、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D、促进了理性思想传播
  • 6. 马克思在1872年版《共产党宣言》序言中指出,“……所以现在这个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对于社会主义的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他将部分章节内容进行了修正,这表明( )
    A、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B、辩证从历史事件出发研究问题 C、马克思主义具有严重的缺陷 D、将理论运用与历史实践相结合
  • 7. 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把《独立宣言》和许多州宪法中所列举的民主权利包括在内,没有提及言论、出版、信仰及其他公民自由,因此遭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反对。马萨诸塞州、弗吉尼亚和纽约等5个州在批准宪法时就曾强调必须修正。据此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 )
    A、违背民主政治原则 B、与美国现实社会脱节 C、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D、因遭反对成一纸空文
  • 8. 下列关于19 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迫使美国撤出尼加拉瓜的桑蒂诺被誉为“精神之父” B、克里姆领导人民多次打败西班牙和英国侵略军,建立里夫共和国 C、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引领国家走上现代化之路 D、苏加诺领导的民族党目标是争取埃及民族独立
  • 9. 20世纪初,一场革命风暴席卷亚洲。印度、伊朗、中国相继爆发革命(如表)。这可用来说明亚洲( )

    国家

    时间

    事件

    目标

    印度

    1905~1908年

    民族解放运动

    民族独立、民主政治

    伊朗

    1905~1911 年

    立宪革命

    中国

    1911年

    辛亥革命

    A、实现了国家之间的联合斗争 B、无产阶级开始承担领导革命的任务 C、出现了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 D、各国都要求推翻本国封建政府统治
  • 10. 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 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 11. 20世纪30年代时,世界范围的知识分子纷纷前往苏联进行参观,正如一位美国教授所说;"现在只有苏俄值得一看。别国,连美国在内,都是束手无策,唯独苏俄一往直前"。这一现象反映了(    )
    A、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爆发经济危机 B、资本主义制度比苏联的制度落后 C、苏联市场经济体制赢得极大优势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 12. 972年,世界上最具权威的非官方智囊团--罗马俱乐部发布了《增长的极限》报告,注意到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革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负面效应。这一报告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广泛发行。这主要反映出( )
    A、经济全球化速度日益加快 B、科技革命的弊端开始显露 C、人类和谐共生意识的增强 D、经济危机影响了整个世界
  • 13. 如图所示组织的建立表明( )

    A、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系化 B、解决了经济大危机恶性竞争 C、政治同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D、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已经分化
  • 14. 2020年11月15日,在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日、韩、东盟10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15国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球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这( )
    A、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B、实现世界经济中心转向亚太 C、标志着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D、有利于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 15. 有学者说,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之间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国家不论实力强弱都不能不在相关领域进行合作,从而使中小国家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参与到国际议事日程中来。该学者意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
    A、有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B、促进了国际新秩序建立 C、实现了生产资源合理配置 D、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 16. 时下,“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战略伙伴关系”等新型国际关系名词展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已经改变。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
    A、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B、新时期各国外交政策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C、和平与发展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D、利益和实力的变化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 17. 冲突与合作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双重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第安人在病床上死于欧亚大陆的病菌的,要比在战场上死于欧洲人的枪炮和刀剑下的多得多。这些病菌杀死了大多数印第安人和他们的领袖,消了幸存者的士气,从而削弱了对欧洲人的抵抗。

    ——摘自[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材料二: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自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印第安人”名称由来相关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欧亚大陆的病菌被带到美洲大陆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发展前景。
  • 18.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的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而不是盲信权威,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哲学认识论上的批判方法。中国的文化常被用来对比和批判欧洲的旧制度和文化。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以及在法国宣传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的理由。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材料二:“光荣革命”的价值并不是它的形式(国王易人)所能衡量的……1689年,国会通过了两项重要的法案:《权利法案》和《宽容法》。根据前者,国王的特权完全被剥夺,英国结束了她的君主专制主义,而开始了一个民主的议会政治的新时代;这不只是英国政治史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世界史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根据后者,英国的不从国教分子经过了长期奋斗,终于获得了基本的信仰自由,这实是宗教革命的原则之更进一步的扩张。

    ——《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1)、阅读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
    (2)、材料二是如何评价《权利法案》的意义的?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两个角度分析1689年英国颁布《宽容法》的原因。
  • 19. 近代国际格局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会议

    主要内容

    巴黎和会

    与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和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华盛顿会议

    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

    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

    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材料二:我们曾经是世界第一……这只是25年以前的事。当我们展望今后5年、10年或许15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1971年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包含了哪些矛盾?这一体系的建立对国际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除美苏外其他超经济力量崛起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对世界政治格局所造成的影响。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国历史的发展,可谓几度兴衰。她走过的是一条分裂、统一、崛起--冒险、失败--再分裂、再统一、再崛起的曲折发展道路。她经历了中世纪的强盛、近代的骄傲、今日的重新崛起和辉煌,也遭受过分裂的羸弱、饱受战败后欺凌的痛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通过对德国历史的学习,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摘编于齐世荣、钱乘旦《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考察》

    材料蕴含了国家发展过程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