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选必修中册6.1《记念刘和珍君》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2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古代诗歌阅读
-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高三十五①书记
杜甫
叹惜高生老,新诗日又多。
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
主将②收才子,崆峒足凯歌。
闻君已朱绂③ , 且得慰蹉跎。
【注】 ①高三十五,高适,在族中同辈排第三十五。②主将,哥舒翰。高适在天宝十一年(752)秋冬之际,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任掌书记。③朱绂(fú),指做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高适的年龄和创作,一“老”一“新”,体现了高适的老有所为。 B、诗歌颈联中的“才子”写高适文物兼备的才华,“凯歌”指杜甫写作此诗以示祝贺。 C、诗的尾联写诗人听闻高适已经做官,感到欣慰,“蹉跎”与首联的“老”相对应。 D、诗作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有对事实的追记和感慨,又有对所想象场景的描述。(2)、诗的颔联写到“美名”和“佳句”,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二、作文
-
2. 下面是某网友摘录的网易论坛上一些网友在读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后发的帖子。如今,我们也学了这篇课文,请你在后面跟个帖吧。(200字左右。内容切题,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请勿用网络语言)
网友1:历史在不断重复,只是鲁迅先生再也不可重现了。先生即使没有其他建树,只凭此一篇文章也可传世不朽,因为文章里有人性的光辉与尊严,有爱的沉痛和恨的切骨,而这些是某些知识分子所缺少的。
网友2:时隔20年,重读《记念刘和珍君》,仍心灵震撼。为刘和珍泣,为鲁迅叹,苟活在血色中的我们要更奋然而前行!
网友3:这位伟大的女性是为中国而死,为你我而死的,有心的国人会永远记得她的英名——刘和珍。
网友4:我在高中时,知道了刘和珍,为她的事迹所感动。她是一个为了中国、为了中国人而英勇就义的英雄,向她致敬,给她献花!深深鞠躬,向她学习!
跟帖:
三、文言小题
-
3. 下面古诗词句子都涉及中国传统节日,请依此写出传统节日名称。
①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②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③火树银花璀璨处,呼朋打谜胜登瀛。
④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传统节日名称:①②③④
四、小阅读
-
4. 《记念刘和珍君》以讽刺的口吻说“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为了忘却的记念》则说“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这两处的“忘却”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谈谈你的看法。5. 阅读《为了忘却的记念》,请简要分析文中柔石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把柔石比作方孝孺的用意。6.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有三处用典,其目的和作用分别是什么?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地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
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予我的热力和温情。
(摘编自石评梅《痛哭和珍》)
作者眼中的刘和珍与鲁迅笔下的刘和珍的形象特点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请愿虽然是无论那一国度里常有的事,不至于死的事,但我们已经知道中国是例外,除非你能将“枪林弹雨”消除。正规的战法,也必须对手是英雄才适用。汉末总算还是人心很古的时候罢,恕我引一个小说上的典故:许褚赤体上阵,也就很中了好几箭。而金圣叹还笑他道:“谁叫你赤膊?”
至于现在似的发明了许多火器的时代,交兵就都用壕堑战。这并非吝惜生命,乃是不肯虚掷生命,因为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在战士不多的地方,这生命就愈宝贵。所谓宝贵者,并非“珍藏于家”,乃是要以小本钱换得极大的利息,至少,也必须卖买相当。以血的洪流淹死一个敌人,以同胞的尸体填满一个缺陷,已经是陈腐的话了。从最新的战术的眼光看起来,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这回死者的遗给后来的功德,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
(摘编自鲁迅《空谈》)
文中运用许褚赤膊上阵的典故与课文第六部分用煤的形成进行比喻的意图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胁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胁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摘编自萧乾《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
请简要赏析选文第二、三段。
五、判断题
-
10.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使用的对错。(1)、面对狡猾的犯罪嫌疑人,警察采取开门揖盗再关门打狗的战术,终于将其缉拿归案。( )(2)、考试成绩公布后,我们应正确对待成绩,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该轻易满足于自己的成绩。( )(3)、他唱的那首《哭诸葛》真是长歌当哭 , 如泣如诉,让人清然泪下。( )(4)、“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文天祥虽已就义七个多世纪,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使他名垂千古。( )(5)、国际足联主席在发布会上对南非成功举办世界杯充满溢美之词 , 他说,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南非的组织工作可得9分。( )(6)、有人费尽心思,以求一夜暴富;有商家殚精竭虑 , 只为钻空子,好让自己赚得更多。( )
六、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罗曼·罗兰
徐志摩
①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
②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他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战争爱国主义最高激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德国人从没有人见过的。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我是它们,它们是我。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我的烦愁。”
③要认识罗兰的不仅应得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十卷的Jean-Christophe,在这书里他描写他的音乐的经验。
④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他早年的朋友是近代法国三大诗人。那时槐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雄。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爱慕他,后来他念了他的《艺术论》,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这时候少年的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贝一流的作者,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不相干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艺术——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不相干的。在罗兰一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这就好似青天里一个霹雳;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虑。他写了一封信给托尔斯泰,陈述他的冲突的心理。他那年二十二岁。过了几个星期罗兰差不多把那信忘都忘了,一天忽然接到一封邮件:三十八满页写的一封长信。那六十老人说:“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我深深地受感在心。我念你的信,泪水在我的眼里。”下面说他艺术的见解:我们投入人生的动机不应是为艺术的爱,而应是为人类的爱。只有经受这样灵感的人才可以希望在他的一生实现一些值得一做的事业。这还是他的老话,但少年的罗兰受深彻感动的地方是在这一时代的圣人竟然这样恳切地同情他,安慰他,指示他,一个无名的异邦人。他那时的感奋我们可以约略想象。因此罗兰这几十年来每逢少年人写信给他,他没有不亲笔作复,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的。这来受他的灵感的少年人更不知多少了。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我们从此可以知道凡是一件不勉强的善事就如春天的熏风,它一路散布着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
⑤但罗兰那时离着成名的日子还远,虽则他从幼年起只是不懈地努力。他还得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才能实受他的劳力的报酬——他的天才的认识与接受。他写了十二部长篇剧本,三部最著名的传记,十大篇Jean-Christophe,算是这时代里最重要的作品的一部,但他的名字还是在灰堆里掩着——直到他将近五十岁那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贝多芬有几句话,我想可以一样适用到一生劳瘁不怠的罗兰身上:
⑥我没有朋友,我必得单独过活;但是我知道在我心灵的底里上帝是近着我,比别人更近。我走近他我心里不害怕,我一向认识他的。我从不着急我自己的音乐,那不是坏运所能颠仆的,谁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他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兰把自己的音乐经验融入十卷的Jean-Christophe中,这表明他对音乐的热爱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帮助。 B、第④段中以老象进入艺术花园踩倒花盆作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给罗兰带来的思想冲击和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C、“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意指:罗兰传递了托尔斯泰的火炬,以慈爱诚挚的心来散布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更多的年轻人因此受益。 D、作者认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是因为罗兰能够像贝多芬一样,以音乐作品的力量来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2)、为什么在法国经受普鲁士战争时,罗曼·罗兰却醉心于“敌人”(德国)的音乐艺术?请结合原文第②段内容简要分析。(3)、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记念刘和珍君(节选)
三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速就是刘和珍。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蕾锋利的,但地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
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竞至于颇为怀疑。我⑴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⑵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⑶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五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扬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1)、下列对节选文段内容和语言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才知道”的“才”说明“我”知道消息之晚,这便说明当时的反动政府在最大限度地封锁消息。 B、“下午便得到噩耗”,副词“便”说明惨案发生之快,雄辩地证明这是敌人预先设置的“罗网”。 C、“居然”“竟”“不料”“不信”等词,说明惨案出乎“我”的意料,反映了敌人的凶残超乎人之常情。 D、“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惨象”和“流言”一样,足见反动派的凶残。(2)、在选段⑴⑵⑶)画横线处填上的一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向来 然而 况且 B、从来 但是 而且 C、向来 但是 而且 D、从来 然而 况且(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鲁迅先生的心目中,刘和珍是个外表与内心世界有差异的学生。 B、文章写刘和珍“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表明她是个有责任感的人。 C、执政府对待学生的手段之下劣凶残完全出乎一般人的预料,当然也包括鲁迅这样的知识分子。 D、执政府对请愿学生的残害以及后来对学生请愿这件事的歪曲与诬陷,暴露出执政府的反动、贪婪和腐败。(4)、文段的第五部分第二自然段,详细地写出刘和珍等三位女子被害的细节,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作用?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节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文本二:
示众
鲁迅
首善之区的西城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火焰焰的太阳虽然还未直照,但路上的沙土仿佛已是闪烁地生光;酷热满和在空气里面,到处发挥着盛夏的威力。许多狗都拖出舌头来,连树上的乌老鸦也张着嘴喘气,——但是,自然也有例外的。远处隐隐有两个铜盖相击的声音,使人忆起酸梅汤,依稀感到凉意,可是那懒懒的单调的金属音的间作,却使那寂静更其深远了。
只有脚步声,车夫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 “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
十一二岁的胖孩子,细着眼睛,歪了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声音已经嘶嘎了,还带些睡意,如给夏天的长日催眠。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
“荷阿!馒头包子咧,热的……”
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他忽然飞在马路的那边了。在电杆旁,和他对面,正向着马路,其时也站定了两个人:一个是淡黄制服的挂刀的面黄肌瘦的巡警,手里牵着绳头,绳的那头就拴在别一个穿蓝布大衫上罩白背心的男人的臂膊上。这男人戴一顶新草帽,帽檐四面下垂,遮住了眼睛的一带。但胖孩子身体矮,仰起脸来看时,却正撞见这人的眼睛了。那眼睛也似乎正在看他的脑壳。他连忙顺下眼,去看白背心,只见背心上一行一行地写着些大大小小的什么字。
刹时间,也就围满了大半圈的看客。待到增加了秃头的老头子之后,空缺已经不多,而立刻又被一个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补满了。这胖子过于横阔,占了两人的地位,所以续到的便只能屈在第二层,从前面的两个脖子之间伸进脑袋去。
秃头站在白背心的略略正对面,弯了腰,去研究背心上的文字,终于读起来:“嗡,都,哼,八,而……”
胖孩子却看见那白背心正研究着这发亮的秃头,他也便跟着去研究,就只见满头光油油的,耳朵左近还有一片灰白色的头发,此外也不见得有怎样新奇。但是后面的一个抱着孩子的老妈子却想乘机挤进来了;秃头怕失了位置,连忙站直。
“他,犯了什么事啦?……”
大家都愕然看时,是一个工人似的粗人,正在低声下气地请教那秃头老头子。
秃头不作声,单是睁起了眼睛看定他。他被看得顺下眼光去,过一会再看时,秃头还是睁起了眼睛看定他,而且别的人也似乎都睁了眼睛看定他。他于是仿佛自己就犯了罪似的局促起来,终至于慢慢退后,溜出去了。秃头又去看白背心的新草帽了。
忽然,就有暴雷似的一击,连横阔的胖大汉也不免向前一踉跄。同时,从他肩膊上伸出一只胖得不相上下的臂膊来,展开五指,拍的一声正打在胖孩子的脸颊上。
“好快活!你妈的……”同时,胖大汉后面就有一个弥勒佛似的更圆的胖脸这么说。
胖孩子也踉跄了四五步,但是没有倒,一手按着脸颊,旋转身,就想从胖大汉的腿旁的空隙间钻出去。胖大汉赶忙站稳,并且将屁股一歪,塞住了空隙,恨恨地问道:
“什么?”
胖孩子就像小鼠子落在捕机里似的,仓皇了一会,忽然推开他,冲出去了。“吓,这孩子……。”总有五六个人都这样说。
待到重归平静,胖大汉再看白背心的脸的时候,却见白背心正在仰面看他的胸脯;他慌忙低头也看自己的胸脯时,只见两乳之间的洼下的坑里有一片汗,他于是用手掌拂去了这些汗。
然而形势似乎总不甚太平了。抱着小孩的老妈子因为在骚扰时四顾,没有留意,头上梳着的喜鹊尾巴似的“苏州俏”便碰了站在旁边的车夫的鼻梁。车夫一推,却正推在孩子上;孩子就扭转身去,向着圈外,嚷着要回去了。老妈子先也略略一跄踉,但便即站定,旋转孩子来使他正对白背心,一手指点着,说道:
“阿,阿,看呀!多么好看哪!……” “好!”
什么地方忽有几个人同声喝彩。都知道该有什么事情起来了,一切头便全数回转去。连巡警和他牵着的犯人也都有些摇动了。
“刚出屉的包子咧!荷阿,热的……。”
路对面是胖孩子歪着头,磕睡似的长呼;路上是车夫们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大家都几乎失望了,幸而放出眼光去四处搜索,终于在相距十多家的路上,发现了一辆洋车停放着,一个车夫正在爬起来。
圆阵立刻散开,都错错落落地走过去。胖大汉走不到一半,就歇在路边的槐树下。车上的坐客依然坐着,车夫已经完全爬起,但还在摩自己的膝髁。周围有五六个人笑嘻嘻地看他们。
“成么?”车夫要来拉车时,坐客便问。
他只点点头,拉了车就走;大家就惘惘然目送他。起先还知道那一辆是曾经跌倒的车,后来被别的车一混,知不清了。
马路上就很清闲,有几只狗伸出了舌头喘气;胖大汉就在槐阴下看那很快地一起一落的狗肚皮。
老妈子抱了孩子从屋檐阴下蹩过去了。胖孩子歪着头,挤细了眼睛,拖长声音,磕睡地叫喊——
“热的包子咧!荷阿。刚出屉的……。”
一九二五年三月一八日(有删改)
(1)、下面对《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解说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记念刘和珍君》痛斥了反动政府的屠杀罪行,揭露了所谓学者文人的卑鄙无耻,表达了对死难烈士的崇高敬意。 B、《记念刘和珍君》将简练的叙事、深刻的议论、强烈真挚的抒情完美结合在一起,叙述中饱含了强烈的爱憎,议论的观点又极为鲜明。 C、复杂记叙文常常要用线索把材料贯穿起来,线索可以是中心事件,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感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线索是刘和珍等人的遇难经过。 D、《记念刘和珍君》语言精辟、深刻,发人深思。并能将抽象事理形象化,如“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2)、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处隐隐有两个铜盖相击的声音,使人忆起酸梅汤,依稀感到凉意”,从听觉到味觉,又转到触觉,运用通感修辞手法,将读者的感官调动起来。 B、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胖孩子,以胖孩子的视角去观察一众人在示众中的种种表现,折射出民众的精神状态。 C、小说结构匀称单纯,从寂静开始,又归于寂静,如同一幕哑剧,沉默中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令人无法呼吸,掩卷沉思。 D、小说中所有的人几乎只有一个动作——看;他们之间只有一种关系——一面“看别人”,一面“被人看”,由此形成“看/被看”的中国人的基本生存方式。(3)、小说描写了一群“看客”,结合文本二分析这群“看客”有怎样共同的性格特点?并说说他塑造这群“看客”的意义何在?(4)、文本二开头的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七、名句名篇默写
-
14. 根据课文 填入恰当的词语,补充完整下列段落:
真的猛士,敢于( )惨淡的人生,敢于( )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 ),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 )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15. 背诵《记念刘和珍君》,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对“真的猛士”的评论: , , 。(2)、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 。(3)、作者对“沉默”的预言(选择复句): , 。八、语言文字运用
-
16.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惨淡 诧异 间牒 欣然前往 B、和蔼 编辑 惩创 殚精竭虑 C、永诀 眷恋 信扎 罗曼谛克 D、桀傲 缁衣 恩赐 苟延残喘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看到噩耗,居然说卫队开枪,死伤约数百人左右,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____。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____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惨象,已使我____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____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自己的尸骸为证,她沉勇而友爱 B、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C、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也死掉了 D、有杨德群君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她也死掉了(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多疑 猜测 目不忍视 殒身不恤 B、怀疑 猜测 目不斜视 鞠躬尽瘁 C、多疑 推测 目不斜视 鞠躬尽瘁 D、怀疑 推测 目不忍视 殒身不恤(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下午便听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约数百人左右,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B、下午便看到噩耗,居然说卫队开枪,死伤达数百人左右,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C、下午便想到噩耗,居然说卫队开枪,死伤达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D、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流言”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B、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C、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D、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2)、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如果说,南郭先生的装腔作势,只是骗了一个齐宣王的话,那么,在革命队伍里装腔作势,那就是骗党,骗群众。 B、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C、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D、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3)、请用一个转折复句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19. 识记字音当:( )长歌当哭 ( )堂臂当车 干:( )干 ( )毫不相干
菲:( )菲薄 ( )芳菲 攒:( )积费 ( )攒射
仆:( )前仆后继 ( )仆人 抹:( )抹杀( )抹布( )转弯抹角
20. 反证法亦称“逆证”,是通过断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的虚假来确立论题真实性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人物评论的示例,从两组关键词中任选一组,写出对应的另一关键词,并另写一段话。要求:符合反证法,句式可以适当调整,语言简洁明了。[示例]关键词:袁隆平水稻
袁隆平如果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生活美好,就不会穿着水鞋,戴着草帽,像普通农民一样走在田间地头;他如果仅仅是为了钱而活着,就不会拿着500万的科学技术奖还生活得那么朴素;他如果像普通人一样不善于思考,也不能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
第一组:大卫·科波菲尔 第二组:刘和珍
(1)、 另一关键词:(2)、写一段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