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高中语文选必修中册第二单元《为了忘却的记念》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2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过关练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鲁迅讲,中国统治者只在两种情况下关心到中国知识分子或者需要知识分子。第一种情况,统治者刚刚掌权时,“偃武修文”,需要知识分子来加以粉饰,此时知识分子扮演____的帮闲角色。在统治发生危机,____时,病急乱投医,统治者开始垂听知识分子的“治国平天下”的意见,而知识分子也觉得英雄终于有用武之地了,于是高高兴兴地“出山”了,这时的知识分子成了“帮忙”。( )。但是中国隐士与西方隐士不同。西方隐士是宗教性的,因信仰而隐,因此西方隐士常常同时又是苦行僧,不断对自己施以苦刑,做精神追求。中国隐士是政治性的,是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阙”,一有机会,便由隐士自然转为帮忙帮闲,算是“候补的帮忙帮闲”。在中国做隐士还有一个好处:易出名。出名之后成为高士,名声若传到皇帝耳中,也许有机会得到重用。鲁迅分析隐士心理:“泰山崩,黄河溢,隐士们目无见,耳无闻”,但是“苟有议及自己们或他的一伙的”,则“虽千里之外,半句之微”,他也是“耳聪目明,奋袂而起”。这真可谓____。到了近代社会,中国知识分子不但继续与官的帮忙帮闲,而且蜕变做商的帮忙帮闲,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针对上述状况,鲁迅提出了知识分子的理想状态。他说:“凡有改革,____总是觉悟的知识者的任务”,在与大众的关系上,“他也用权,却不是骗人,他利导,却并非迎合。他不看轻自己,以为是大家的戏子,也不看轻别人,当作自己的喽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歌功颂德 黔驴技穷 淋漓尽致 最初 B、歌功颂德 无计可施 入木三分 最初 C、有口皆碑 黔驴技穷 入木三分 首先 D、有口皆碑 无计可施 淋漓尽致 首先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还有不做帮忙帮闲,离开主子衙门,隐入山林的一些知识分子 B、还有一些知识分子不做帮忙帮闲,被逼离开衙门,隐入山林 C、还有一些知识分子不做帮忙帮闲,离开主子的衙门,隐入山林 D、还有一些主子逼迫不做帮忙帮闲的知识分子,离开衙门,隐入山林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到了近代社会,中国知识分子不但继续扮演官的帮忙帮闲,而且有和商的帮忙帮闲,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 B、到了近代社会,不但中国知识分子继续做官的帮忙帮闲,而且做商的帮忙帮闲,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 C、到了近代社会,中国知识分子不但持续做官的帮忙帮闲,然而有做商的帮忙帮闲,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 D、到了近代社会,中国知识分子不但继续做官的帮忙帮闲,而且有做商的帮忙帮闲,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
  • 2. 下面是一封退稿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你邮来的大作《试论唐朝山水诗的成因和风格流派及其历史作用》我们已经浏览过,大家一致认为,你的文章差强人意,从中我们可以推想,你是一个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的有为之人。但我仍要告诉你,你的大作因与本刊性质不同,我们不能用。

    可以继续投稿!我们期待你的新大作的面世!

  • 3. 压缩下面语段,不超过50个字。

    由于20世纪复杂的社会因素,我国的敦煌学研究发展比较缓慢,学者和成果较少,国际上一度流行“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说法。这种说法极大地刺痛了中国学者的民族自尊心,成为他们发愤图强的动力。20世纪80年代以后,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以季羡林、常书鸿、段文杰等为代表的一批老学者的带动下,我国学者奋起直追,经过三十多年的辛勤努力,敦煌学在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被动局面,现在国际学术界已经公认中国是敦煌学研究中心。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记得在闲谈中,鲁迅先生还讲起一些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于自己怎样尽心竭力,克己为人,却绝口不提。他经常为青年们改稿,作序,介绍出书,资助金钱,甚至一些生活上琐碎的事情,也乐于代劳。有一次,我从别处听来一点掌故,据说在北京的时候,有个并不太熟的青年,靴子破了,跑到鲁迅先生住着的绍兴会馆,光着脚往床上一躺,却让鲁迅先生提着靴子上街,给他去找人修补。他睡了一觉醒来,还埋怨补得太慢,劳他久等呢。

    “有这回事吗?”我见面时问他。

    “呃,有这回事。”鲁迅先生说。

    “这是为的什么呢?”

    “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我笑了笑,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进化论牵制过我,”鲁迅先生接下去说,“但也有过帮助。那个时候,它使我相信进步,相信未来,要求变革和战斗。这一点终归是好的。人的思想很复杂,要不然……你看,现在不是还有猴子吗?嗯,还有虫豸。我懂得青年也会变猴子,变虫豸,这是后来的事情。现在不再给人去补靴子了,不过我还是要多做些事情。只要我努力,他们变猴子和虫豸的机会总可以少一些,而且是应该少一些。”

    鲁迅先生沉默了,眼睛望着远处。

    (选自唐弢《琐忆》,有删改)

    (1)、请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选文大意

    呈现方式

    作者感受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 5. 别了,哥哥!

    殷夫

    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

    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

    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

    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

    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

    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

    请在最后的一滴泪水里,

    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

    在你的一方,哟,哥哥,

    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

    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

    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

    只要我,答应一声说,

    “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

    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

    从名号直至纸帽。

    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

    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

    不要荣誉,不要功建,

    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这,就是你弟弟的前途,

    这前途满站着危崖荆棘,

    又有的是黑的死,和白的骨,

    又有的是砭人肌筋的冰雹风雪。

    但他决心踏上前去,

    真理的伟光在地平线下闪照,

    死的恐怖都辟易远退,

    热的心火会把冰雪溶消。

    别了,哥哥,别了,

    此后各走前途,

    再见的机会是在,

    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有删改)

    (1)、缪塞说:“最绝望的歌是最美丽的歌,我曾听到多少不朽的歌,而它们只是些单纯的呜咽。”请结合这首诗谈谈你对缪塞这句话的理解。

三、微写作。

  • 6. 请根据课文和注释内容,写一篇《白莽小传》或《柔石小传》,要求紧扣课文与注释内容,可适当联想或想象,字数在200字左右。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老屋·父亲

    李翰

    父亲走了以后,老家临街的两间平房,屋顶也披离下来。毕竟有三十多年房龄,风雨侵蚀,那些桁条、椽木,也渐渐走到生命的尽头。父亲买下这块宅基地的时候,我刚上小学。记得也就是两间白灰小瓦的平房,年深日久,显得破破烂烂。父亲看中的,主要是屋后的一大片荒山。读书人似乎都有个陶渊明情结,父亲是“文化大革命”早期的大学生,在那个年代算是高知了。有一方自家的天地,既给子孙留下恒产,又可以种种花草,养些鸡鸭,闲暇时安静地读书喝茶……这块地,最宜作他的归田计。

    父亲胼手胝足,前前后后差不多忙活了六七年,起了两层砖混小楼,搭建了两间平房。

    原宅高耸的古砖院墙,青铁皮的实木大门,都还保留着,整体看起来,颇有几分气象。父亲又种上竹子、香樟、蜡梅,以及桃、杏、梨、枇杷等果树,沿着屋基脚,则栽种了一簇簇月季。

    每年春天,都是从竹外的杏花开始。粉薄的花瓣,透射着阳光或露水,蜜蜂也忙碌起来,小狗绕树追逐它毛茸茸的短尾。杏花败,桃花开,一场雨后,竹笋悄悄钻出地表,香椿在枝头探出新芽。我们用长长的竹篙,绑上铁丝钩,咔嚓,咔嚓,香椿芽一爿爿掉下来,青莹润泽。弟弟从鸡窝里摸出几枚刚下的鸡蛋,母亲捏着鸡蛋,在锅沿上一磕,两指一掰,鸡蛋便在油锅里滋滋作响。煎到五分熟,加入香椿芽,一股说不出的清香,立刻从厨房弥漫开来。

    春暮夏初,月季绕着屋角绽放,熏得人犯困,天渐渐热起来。街坊有位退休的房老师,总是来我们家纳凉。他写得一手好书法,还能作诗。他一边写,一边哼唱着,都写好了,再摇头晃脑,用他那枞阳腔从头到尾高声吟诵一过。父亲很喜欢和房老师往来,房老师写的一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楹联至今还挂在家里。

    房老师90年代中期去世,父亲很是伤感。大概也就是那时,父亲开始学写古诗。王力的《古代汉语》第三册介绍格律诗写作,里面有关平仄、声韵的书页,因经常翻阅,纸张尤为暗黑。渐渐有一些诗友来往,父亲必引进家里,听人家夸他的院子,称赏着彼此的诗作。待客人一走,父亲便任情评骘起来,这个人用词俗,那个人多处出律,总之,都不如他的诗好。

    大学一二年级,经常收到父亲的家书,慰勉学业。那些信文乎文乎的,我仿佛能看到他写信时陶醉的神情。后来读到《围城》里方遁翁写日记,不禁莞尔。读研时,遇到生活中的种种困扰,我还是习惯回老家休整,在那里汲取力量和信心。推开老宅厚重的铁皮木门,见到父亲坐在窗前,桌子上的酽茶升腾着热气,立时觉得笃定、安宁。父亲见到我,眼睛便会亮起来,整个人也松弛、舒展开来,似乎屋子一下子变暖和了。

    我自离家读书,每次回来都待不了几天。父母守护着老屋,在我们看不到的时光里慢慢变老。2014年6月24日,周二的凌晨,母亲打来电话,父亲走了。

    我的山塌了。

    他走得静悄悄的,除了亲戚与生前好友,除了庭前垂头饮泣的吊兰,没有人关注到他的离去,也没有人来分割我的悲伤。父亲的离去,让我明白,原来我最在意的,是他的欣慰与骄傲,那才是我获得存在感的根本。

    中年伤于哀乐,因凋零之场景,将不断上演。这是生命的残酷,也是生命的仁慈。那边的世界,积攒着此生最珍贵的情感,有我们最爱的人,当我们临近谢幕,将不会孤独和恐惧。此生亦可恋,是我们又做了父亲、母亲,在人间播种了下一轮的爱。除了一掷乾坤的大人物,万千众生都是一样的琐碎、平凡,父母与子女,是我们在尘世扑腾的最大动力。

    这五年里,长长短短,也写了不少文字,却不曾为父亲正经写过一篇。近来始渐渐明白,既然以文学为主业,父母儿女、兄弟姐妹,村口的阿牛与邻家的小芳,那些川流不息流淌在时空中,却消失于历史的芸芸众生,才是我应该去关注、书写与研究的——小城的高楼络绎拔起,道路越来越宽,老一辈的痕迹被日渐吞噬,仿佛我的父亲,还有同时代众多离开的人,不曾生活在这里。不过,没有关系。历史所遗忘的,都收纳在文学的容器里。更确定的,是老屋还倔强地站在那里,被高楼环绕,而仍未湮灭。便宜门4号,晚上一合眼,我就能梦到。

    即便有一天,这一切都消失了,“父亲”作为一个文学的共名,也将以近似的形象和温度,在天下儿女的心中永生。

    写于己亥清明前。

    (选自《文汇报·笔会》2019年4月5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清明前撰文纪念父亲,正是对礼敬祖先、慎终追远这一传统有意识的继承和延续。 B、文章对父亲的追忆深情诚挚,泪中含笑,笑里带泪,借《围城》中迂腐可笑的“方遁翁”形象写出了父亲可亲可爱的一面。 C、文章以小见大,描写窄小老屋的四季变迁,串起童年的回忆,寄托对父亲的哀思,表达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D、作者把对父亲的怀念上升为对平凡人的敬意以及对文学力量的信心,其中包含了一位文字工作者的责任意识。
    (2)、情到深处,如何描写都动人。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推开老宅厚重的铁皮木门,见到父亲坐在窗前,桌子上的酽茶升腾着热气,立时觉得笃定、安宁。

    ②父亲见到我,眼睛便会亮起来,整个人也松弛、舒展开来,似乎屋子一下子变暖和了。

    (3)、本文作者李翰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其散文写作中的诸多元素也带有浓郁的古典意味。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