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检测(一)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2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 2. 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既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 )
    A、长城 B、大运河 C、都江堰 D、灵渠
  • 3. 中国历史上迁都的原因有很多,如战争,改革、环境等。下列事件中,为了推进改革,学习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
    A、商朝盘庚迁殷 B、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C、明成祖迁都北京 D、元朝忽必烈迁都大都
  • 4.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选出下列与唐朝史实表述正确的一项( )
    A、唐太宗把金城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B、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最为著名的文人有李白、杜甫、苏轼等 C、在唐朝进口的物产中,日本物产居于首位 D、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 5. 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下列人物与著作搭配正确的是(   )
    A、宋应星——《齐民要术》 B、李时珍——《本草纲目》 C、徐光启——《天工开物》 D、贾思勰——《农政全书》
  • 6. 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如下评价。据此补全省略号处的论点(    )

    论点

    论据

    有利于政府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

    战国时期秦国修建都江堰;隋朝修建大运河;明朝修筑长城等。

    有利于……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康熙册封五世班禅等。

    A、强化君权,禁锢思想 B、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C、监督地方,巩固统治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7. 某学者指出: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学试。材料评述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 8. 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请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北伐胜利进军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国共两党合作 D、国民党的革命历程
  • 9. 诗歌和图片可以生动形象地反映历史。下列图片与对应诗歌描述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④③②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 10. 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种现状,我国实行(   )
    A、联邦共和国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独立国家联合体
  • 11. 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自称是神之子。作为神灵的后代和神的化身,他享有比所有臣民都要高的权威。这说明法老( )
    A、推行了种姓制度 B、受到希腊哲学影响 C、建立了幕府统治 D、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 12. 在中世纪,雕塑只是为了给教堂的神龛和大门作装饰。而在文艺复兴时期,矗立在城市广场上的雕像往往充满动感,参观者可以从各个角度仔细观察,充分欣赏人体之美和人的力量之美。这实质上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    )
    A、雕塑使用范围扩大 B、宗教退出人们生活 C、雕塑装饰功能增强 D、人文主义思想流行
  • 13. 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的真实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欧洲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B、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C、欧洲殖民者从事黑奴贸易,赚取高额利润 D、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土著居民采取种族灭绝政策
  • 14. 直接引发1865-1880年美国工业产量变化(见图)的政治因素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南北战争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 15. 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一览表,表中所示内容共同说明了(   )

    名称

    时间

    参战国家

    卷入人☐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一战

    4年多

    30多个

    15亿

    0.3亿

    3300多亿美元

    二战

    6年多

    60多个

    20亿

    0.6亿

    4万多亿美元

    A、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B、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 C、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D、都是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战争
  • 16. 当今世界的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但美国却逆潮流而动,成为世界最大的“乱源”,其表现有(   )

    ①发动伊拉克战争②轰炸南联盟③发动贸易战④打压中国的某些企业⑤发动“9·11”事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6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8分,第20题8分,共52分)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战国策》

    材料二:忽必烈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1260年即汗位,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1271年,改“大蒙古”国号为元,1272年迁都于大都。在位期间,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忽必烈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新秩序建立者。

    ——摘编自中国网

    (1)、材料一中“商君治秦”是指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事件?“诸侯畏惧”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各诸侯国的结局如何?
    (2)、材料二中的哪些措施表明忽必烈在建立“新秩序”的过程中受到了汉族文化的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新秩序”有哪些“新”表现。
    (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有益的启示?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政变后数年,革命之论渐昌。1903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章炳麟与徐锡麟等设光复会于上海,黄兴、宋教仁等亦立华兴会于湖南。是岁,黄兴、宋教仁举事柳州,败后,二人走日本,刊杂志《二十世纪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孙文至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政治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三民主义”。1906,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孙文领导忠州起义,不克。同年,锡麟、秋瑾举事,不克。同期,保皇派的《新民丛报》主张君主立宪,与《民报》相对峙,公开论战…至1911年武昌起义止,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国史·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等

    材料二 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示意图

    ——据《新编中国史·中国近代史一危局与变革》

    材料三  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部分)

    北洋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专制政体于此告终,共和政体于此开幕矣”。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终,民治开始”。

    新中国成立后

    5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产生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

    70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1世纪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昌起义爆发前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不同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之处,并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的理解,续写一项辛亥革命的其他积极作用。
  • 19. 民主与法治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见证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世界近代的政治制度(部分)。

    由于查理一世等守旧势力对新兴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阻挠……英国进行了光荣革命……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大大限制了君主权力,使英国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改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旧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致使法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国王路易十六等势力的倒行逆施,引发了法国大革命,最终以人民广泛参与的彻底革命,确立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

    ——改编自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

    (1)、材料一中图1石柱上刻的法典是什么?图2人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出现了什么局面?
    (2)、材料一中图3呈现的内容与哪一部宪法有关?如何评价该宪法?
    (3)、材料二中英法两国革命后分别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根据材料,分析两国革命的共同原因。
    (4)、上述制度的创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 20. 在近代挽救民族危亡的过程中,中华民族逐渐觉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魏源投笔从戎参加浙东抗英战役,他接受林则徐的嘱托,于1842年编写《海国图志》一书,书中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书中还介绍了英美民生制度。《海国图志》共印刷了几千本,但反映清淡,三年才卖出一本。许多守旧大臣更是恶毒攻击,告诉皇帝,模仿秦始皇将这一类的书籍全部焚毁。

    ——摘编自胡乐凯《评魏源的海国图志》

    材料二 1894 年,甲午海战中国惨败,曾留学英国的严复根据中国社会的需求,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译名《天演论》)。这部译著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优胜劣汰进化论观点,严复对原作通行了再创作,呼吁变革图强,断定因循守旧将会亡国灭种。《天演论》1896年译成出版后,不上几年,使风行到全国,发行的版本达三十多种,有的学校以《天演论》为教材。

    ——摘编自任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据统计,运动波及全国20 多个省的100多个城市,处于抗争中心的山东,长期遭受日本侵略的东北和上海郊区等地的农民也参加了斗争。除少数亲日派当权者外,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等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五四运动的浪潮。

    ——摘编自李东朗《五四运动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材料四  从两年前这一天起……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有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从前中国在若有若无之间,现在确乎是有了。从两年前的这一天看,我们不但有光荣的古代,而且有光荣的现代;不但有光荣的现代,而且有光荣的将来无穷的世代。

    ——摘编自朱自清《这一天》(1939年7月7日)

    问题:参照“答题示例”,从以上材料反映出的史实中推导出四个结论。(提示:可以从一则材料推导结论,也可以综合多则材料推导结论;重复“答题示例”所例举的结论不得分)

    “答题示例”:

    示例一:材料一中《海国图志》一书“反映清淡”,说明鸦片战争后的一段时期,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依然封闭、保守和落后。

    示例二:材料一中的《海国图志》遭到“恶毒攻击”,说明当时中国的守旧势力根深蒂固,向西方学习举步艰难。

    示例三:《海国图志》的冷遇、《天演论》的热销、五四运动民众的参与、抗日战争全民族的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觉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