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 1. 博物馆参观展览是学习历史的方式。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参观下列哪一展览(    )
    A、瓷器-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馆汝窑瓷器展 B、壁画-交流互鉴-敦煌石窟与河西走廊丝路艺术展 C、鼎-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铜器特展 D、陶-远古回声-半坡遗址与半坡文化展
  • 2.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
    A、统治者要体察民情 B、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C、要注重法律的制定 D、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 3.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地说封建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在符合这些要素的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    )
    A、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B、用严格的制度强化封建君主专制 C、血缘关系是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支柱 D、小农经济是封君统治的经济基础
  • 4. 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使民户可以通过“耕织至粟帛多者复其身”而致富,军功获爵,踏入“贵”的社会序列,因此“秦民大悦”。这主要论述的是商鞅变法(    )
    A、促进了社会流动性 B、革除了落后风俗 C、维护了贵族的利益 D、减轻了人民负担
  • 5. 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主要学派的治国主张。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主题是(    )

    学派

    主张

    儒家

    以礼治国,为政以德

    墨家

    互爱互助,选贤任能

    道家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以法为本,控制臣民

    A、重建政治秩序 B、变革选官制度 C、加强中央集权 D、实现国家统一
  • 6. “食肉饮酪”是草原游牧民族的饮食特征。秦汉时期,中原地区鲜有饮酪者,但据史书记载,北魏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乳酪生产加工技术,民间饮酪风气兴起。这一变化说明(    )
    A、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不断汉化 B、北方民族交融进一步加深 C、中原畜牧业发展十分迅速 D、该史书是北朝畜牧业专著
  • 7. 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汴渠),名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入汴口,又从大梁之东引汴水入于泗,达于淮,自江都宫入于海。……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相接,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从材料中能提取的信息是(    )
    A、大运河修建于隋炀帝时期,中心长安 B、大运河的修建虽造成劳役繁重,但有利于后世发展 C、大运河的修建主要是用于商人的交易 D、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为炀帝巡幸江都
  • 8. “科举以诗赋文章作试题,并不是测试应试者的特殊文学天才,而是测试他们的一般文化素养。测试的目的不是寻找诗人而是寻找官吏,其意义首先不在文学史而在政治史。中国居然有那么长时间以文化素养来决定官吏,今天想来都不无温暖。”材料主要说明了(    )
    A、科举考试选拔官吏时注重其文化素养 B、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中国人的文化素养 C、科举制度推动了中国诗赋文章的发展 D、用考试选拔官员彰显了公平公正原则
  • 9. 1886年,法国学者杜库雷在《文明简史》中宣称:“在我们这个时代,欧洲人正在使非洲和亚洲得到再生。始于东方的文明又回到了东方,完成了一个奇妙的循环。光来自东方,但正是西方把它带回给东方,使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灿烂。”这一观点意在(    )
    A、强调西方对东方文明促进作用 B、阐释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 C、掩盖欧洲殖民扩张的掠夺本质 D、说明东西方文明的多元一体
  • 10. 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历史,如下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

    A、两极格局下的对抗和冲突 B、凡尔赛体系下蕴含的矛盾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 11. 《大国崛起》解说词:“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A、推翻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 B、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C、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12. 有观点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大国群体体系消除了各国矛盾 B、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 C、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D、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三足鼎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13题10分,14题14分,15题14分,16题14分,共52分)

  • 13.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华文明具有五大特性: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和平性;突出的包容性。


    史实

    政治

    西周分封制;秦朝推行郡县制;西汉前期推恩令;隋唐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文化

    百家争鸣;“四大发明”;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民族关系

    秦朝北击匈奴、修建长城;西汉张骞通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宋辽澶渊之盟;元朝设宣政院……

    对外关系

    丝绸之路的开辟;玄奘西行;郑和七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华文明的五种特性”,任选一个特性作为主题,用合适的史实加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行文流畅】

  • 14. 在东西方的关系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材料一 世界古代、近代文明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交流通道被打开,中国丝绸是这条通道的主要贸易品。这种又薄又滑的丝织品,在地中海地区的供应量不断增加,随处可见,广受人们喜爱,它能让穿着者在众人面前显得光鲜。

    ——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三 自春秋战国至汉唐以来,古代科技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宋代科技的繁荣正是在汲取前代丰厚的科技遗产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的。政治上的统一和经济上的繁荣是宋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础……国际间的交流增多,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宋代科技的进步。

    ——摘编自王冰雁《大宋的科技为何在当时能够叫响世界》

    (1)、根据材料一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古代区域文明中不同类型的东西方文明并以英国为例,说出“全球文明”在“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2)、材料二中“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交流通道被打开”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出这条通道打开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科技繁荣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项宋代为推动世界文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科技成就。
  • 15.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巩固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而不设高级行政区(无法简化时,即尽量使之不享有完全权力,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但是,……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从公元前两千年到公元前一千年,华北各地的史前文化在强烈的交互作用与整合过程中,发育成以“三代”(夏、商、西周)著称的早期华夏文明。在公元前最后的那一千年,华夏逐渐扩大势力范围,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政体①。公元后第一个一千年,汉文明一波又一波地从华北向南方社会全面融合,以越来越快的节奏推动东部中国经济文化均质化的进程②。公元后第二个一千年,南方超越北方,西部及西北各地区先后被元、清等政权稳固地整合到中央王朝的疆域结构之中。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材料三

          

    宣政院印   明代《抗倭图卷》局部   雅克萨战争使用的铜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北宋使地方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元朝为了使“中央集权……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实行哪一地方行政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①②处涉及的相关史事或历史现象。请列举清朝“稳固地整合”西北地区的史实。
    (3)、材料三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上述史料见证了中国古代巩固边疆地区的部分举措,请任选一文物加以说明。
    (4)、综上所述,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巩固统治有何深远影响?
  • 16.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与世界市场形成、发展和逐步完善紧密联系,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寻找市场篇】

       

    任务二:【市场形成篇】

    任务三:【三足鼎立篇】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经济基本恢复,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西欧最强大的经济大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60年代末,日本经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任务四:【迎接挑战篇】

    近年来,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

    ——熊光清《“逆全球化”阻挡不了全球化进程》

    (1)、左下图是历史著作《全球通史》,简述作者以“1500年”这个时间将书分为上下册的理由。指出右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给欧洲带来什么影响?
    (2)、若以“交通增速,世界变小”为该图命名,请分别指出1850-1930、1950年后让世界越来越小的工具。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日本、西欧经济恢复并迅速增长的共同外部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指出“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