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2-2023学年商丘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2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0分)
-
1.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有很大的自主权,甚至还经常与商族处于战争状态。武王伐纣后,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 )A、有利于国家对地方的管理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保障了对地方权力的制衡 D、加强了君主专制2. 历代中央管理地方的机构或官职及地方行政机构或官职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如表所列汉、唐、宋、明四朝与此相关的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转运司、节度使、提点刑狱司
②
郡尉、县丞、州刺史、大鸿胪
③
巡抚、按察使司、提督四夷馆
④
节度使、鸿胪寺、羁縻州刺史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④①③3.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联邦党人主张新宪法赋予总统庞大的权力,反联邦党人则认为这是极其危险的事情。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的立足点分别是( )A、行政效率——公民权利 B、人性本能——道德自律 C、天赋人权——中央集权 D、三权分立——制约平衡4. 1931年8月,鄂豫皖苏区颁布《粮食收集储藏暂行条例》,将群众手中分散的余粮集中到政府手中,统一保存管理;实行粮食调查登记;需购粮者须领取粜粮证,打击粮食投机买卖。苏区政府意在( )A、打破国民政府的“围剿” B、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 C、为实施战略转移做准备 D、支援中央革命根据地5.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教育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王安石在太学中实行“三舍法”,规定上舍生学行优秀者,或授官,或可直接参加省试、殿试。同时,颁布《三经新义》作为学校统一教材,此书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而成。在科举改革方面,废除明经诸科,只以进士科取士。王安石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充实完善儒家思想 B、争夺变法的主导权 C、寻找变法理论依据 D、完善发展科举制度6. 历史学者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一书中评价九品中正制时写道:“九品中正之弊,果如何乎?论者皆曰:‘用人不容不论其才,才又各有攸宜,中正品平,皆不能具。若论考绩,尤不应舍功实而采虚名。’”这一评价说明九品中正制( )A、忽视选拔对象的才能和实绩 B、制约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C、强化了士族阶层的政治特权 D、扩大了门阀政治的基础7. 1870年6月,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明确文官制度奉行“政治中立"原则,规定在任文官不得参与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这一举措 ( )A、 保证了英国文官群体的素质 B、体现政府对政党的监督制衡 C、表明英国政党之间斗争激烈 D、有利于维护政局的稳定有序8. “这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是传统性和近代性的综 合产物,也是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在近代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中有标志性意义。”对这 一学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推动了京师大学堂的创建 B、标志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 C、催生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D、促进了近代公务员制度形成9. 清人龚自珍在《春秋决事比》中讲判汉宣帝时一个案例:“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廷尉问董仲舒“甲当何论”,董仲舒回答说,“《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也,不当坐。”由此可见,“春秋决狱”反映了( )A、无罪推定量刑准确 B、引礼入法尊崇儒术 C、情法结合客观公正 D、德主刑辅体系完备10. 中世纪罗马法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阿尔恰托和居亚斯尤其重视法律中的公平、正义和理性,强调个人的平等、自由和权利以及法律中的人性。1451年著名人文主义学者安德烈亚在佛罗伦萨发表演讲道:“如果没有法律,那么城市、团体、家族、家庭还会存在吗?而且人性都将趋于泯没。”据此可知,罗马法复兴运动( )A、顺应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B、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理论来源 C、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君主的权威 D、为后来的自然法学派奠定了基础11. 1953年《选举法》确定了农村与城镇每个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8:1,1982年修改选举法时,将这一比例缩小为4:1,2010年的《选举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选举法》的修订过程说明(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B、城乡之间实现均衡发展 C、我国基本政治制度逐步成熟 D、基层民主取得重大突破12. 考古专家在龟兹国遗址中发现了“龟兹五铢钱”。其外形酷似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正面铸篆书“五铢”。背而铸龟兹文符号,故又称“汉龟二体钱”。这一史实可以用来说明( )A、吐蕃风情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 B、中外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C、西域政权对汉文化的认同趋势 D、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原因13. 1362年英国通过法令规定英语为法庭用语。到16世纪,英语已代替法语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和全国标准书面语言。在此基础之上,民族文学渐渐形成。这些现象( )A、标志着民族民主国家形成 B、为亨利八世改革奠定基础 C、得益于海上殖民霸权确立 D、深受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14. 学者竺可桢的日记记载:“午后至怀仁堂开会,通过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投票分为八组,票上有汉、藏、蒙、畏吾儿四种文字……主席团开会,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三日。”该日记可以佐证.(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效果显著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 D、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得以落实15. 在中美联合发表的《上海公报》中明确提及要“反霸”,“承诺中美双方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并且反对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在亚太地区建立霸权的企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任何国家”主要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B、该公报发表的相关背景是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C、中、美都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诉求 D、该公报发表后中美之间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16. 1974年美国与沙特签署协议,规定沙特将以美元计价出售其石油。之后,欧佩克其他成员国纷纷效仿,最终确定以美元作为石油交易货币,而在此之前,全球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初步建立 B、美国试图维护其世界金融优势地位 C、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得到巩固 D、美国固守金本位制使美元大幅升值17. 明代,工匠被编入匠籍,凡是住在京城的工匠每月到官府上班十天,住在京城以外的工匠定期轮班到京师服役。清代,顺治帝令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官府不再强制工匠无偿服役,即便是官府工业也给予工匠相应薪酬。这反映了( )A、新生产关系的出现 B、国家治理能力逐渐削弱 C、人身控制相对松弛 D、赋役制度发生根本变革18. 东晋初,实行黄白籍制度,即南迁的士族为白籍,别与土著。南朝时取消白籍,称作“土断”。宋朝户籍有“主户”、 “客户”之分,而“客户”的比重也逐年下降。两者都( )A、有利于民族之间交融 B、增加政府赋税收入 C、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D、促进当时经济发展19. 1889年德国政府颁布的《养老法》规定: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为70岁,领取养老金的人必须行为端正,没有不良记录。德国政府的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A、防止国家再次分裂 B、践行凯恩斯主义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强化社会管控力20. 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21.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22. 19世纪70-80年代,美国商人斯威夫特创办了肉类加工厂,把屠宰和包装分成几道独立工序,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并雇佣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他还陆续开办工厂,利用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生产肥料、肥皂和甘油等。斯威夫特的经营模式( )①体现了产业分工不断细化
②得益于铁路交通业的发展
③成为近代机械生产的开端
④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范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3. 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24. 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25. 1952年,美国有150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有电视机1.4亿台,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美国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这反映出( )A、电视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B、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 C、战争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26. 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 )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
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
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27.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史实
结论
A
16世纪,葡萄牙占据了好望角、马六甲、澳门等地
葡萄牙垄断了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
B
1670年,荷兰商船总吨位达568万吨,超过了法、英、西、葡等国的总和
17世纪末,荷兰开始成为海上霸主
C
19世纪,德国开通了通往非洲和澳大利亚的航线,还与美国缔约通商
标志着以德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1947—1993年,关贸总协定召开8次关税会议,议定了各会员国彼此免税的项目
促进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A、A B、B C、C D、D28. 下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29. 船型屋是海南黎族先民的住所。其形如倒扣木船,通常高2.5米左右,“屋宇以竹为棚,下居牲畜,人处其上”。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上覆茅草制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这说明船型屋的建造取决于( )A、人们的审美观念 B、经济发展水平 C、集体劳作的形式 D、传统文化习俗30. 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 )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②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③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 ④世界市场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31. 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 )A、由英国人最早发明 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 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 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32. 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 )①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
②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
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
④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3. 20世纪初,清政府对城市清洁、防疫检疫等公共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个人卫生也提出了要求,疫情期间要求更加严格,居民如患病应积极向医院或主管机构上报。对此,时人多有微词,而有识之士不仅积极支持,更是大力提倡。有识之士旨在( )A、推动政府政治改革 B、促进民主思想传播 C、提升居民个体素质 D、唤起民族强健意识34. 春秋末期,中行氏在晋国内部纷争中失败,中行寅因此怪罪太祝祭祀用的牺牲不肥美且斋戒不敬,太祝则认为中行寅不修德义而招致民怨,“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太祝的观点( )A、反映了民本思想倾向 B、质疑了祭祀功用 C、强调了宗法伦理关系 D、否定了君权神授35. 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36. “什尔巴克,这是个你也知道的市镇,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那是个古老的市镇,诸神都在那里存身,是他们让诸大神泛起洪水……”以上文字出自( )A、《吉尔伽美什》 B、《罗摩衍那》 C、《摩诃婆罗多》 D、《荷马史诗》37. 在苏格拉底看来,城邦最需要的是织工、农民、鞋匠和建筑工人;在这些人仍不能使城邦自给自足的时候,还需增加冶工、牧人、商人和小贩,这种设想蕴含着( )A、专制主义理念 B、自由主义精神 C、法律至上原则 D、小国寡民情结38. 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39. “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强调个人自由 B、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科学 D、宣扬民主政治40. 1960 年,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发表小说《动荡》。小说主人公奥比在伦敦街头遇到可以用本部族语言交流的尼日利亚人时感到高兴,为与不同部族的尼日利亚人只能用宗主国语言英语交流而感到羞耻。作者通过该情节表达了对于( )A、民族文化认同的忧虑 B、殖民经济霸权的批判 C、国家日渐开放的欣慰 D、大国政治对抗的不满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五表凡以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部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以下,减一等。
——《唐律硫议》
材料三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一一《孙中山全集》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2)、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意以实现的原因。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刘光禄遗稿》郭嵩焘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指出他们的本末观。(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4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由于地理环境存在差异,形成了如图所示的五条基本的区域性历史发展道路,它们之间的互动、交流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据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整理从如图所示的五条道路中任选两条道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两条道路间的互动及其带来的影响。(要求:明确列出所选两条道路,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