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25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图为具有二里头文化风格的玉礼器——牙璋在各地出土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B、已经进入万邦时代 C、具备早期国家特征 D、由多元向一体转型
  • 2.  唐律规定:一般人斗殴,所处的刑罚为“答四十”;“诸殴兄姊者”,要处以“徒二年半”;“殴祖父母、父母者”,要处以斩刑。上述规定体现了唐代法律的特点是( )
    A、体系完备 B、礼法结合 C、细密严苛 D、轻罪重刑
  • 3.  中国古代酿酒以谷物发酵的黄酒为主,黍、粟、秫等谷物在酿酒原料中占主要地位,直到宋代以后,稻米和小麦成为酿酒最重要的原料品种。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当时( )
    A、稻麦复种制的推广 B、酿酒技术的提升 C、农作物品种的增加 D、经济重心的南移
  • 4.  官箴书是由士人编撰的为官准则格言,明清时期盛行的官箴书着重谈的是如何跟与上下级打交道、如何处理各类诉讼等具体的政务处理要求,而以往所重视的道德劝诫色彩则被淡化。这反映了( )
    A、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 B、官员行政拘泥规则 C、国家治理理性化倾向 D、法律制度渐趋完善
  • 5.  1892年,张之洞指出化学、矿务各学堂“即系为采铁、炼铁、炼钢、开煤本厂所用而设,以备分司各事,与此次遣工出洋学习炼铁,均俟习成以后,即可少用洋匠,藉可稍节经费,亦免造不如式,动需改作,耗弃工料”。这一主张着眼于( )
    A、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 B、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C、洋务企业的长远发展 D、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 6.  如表为辛亥革命时期改良派和革命派对华侨的期许。这表明( )

    派别

    对华侨的期许

    改良派

    能履行君宪国民之责,改良政治,应主动承担国民之责,对政府“匡之直之,辅之翼之,改良之,监督之,纠察之”

    革命派

    应支持革命,建国民政府,做共和国民。澄清“国”“君”“民”的关系,履行国民责任,当“联合大群,团集大力”

    A、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彰显 B、革命思潮获得广泛支持 C、西学东渐的影响日益深入 D、华侨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 7.  图为创作于1944年的木刻版画《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局部)。该图反映了当时( )

    A、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B、民众生活富足稳定 C、军民团结坚定抗战信心 D、妇女阶层社会地位提高
  • 8.  图为1950-1952年间,上海市人民政府实行的部分措施。下列措施旨在( )

    ◆制定《上海市办理婴幼保育机构暂行最低标准》。

    ◆创办工厂托儿所166所,收托儿童4654人。

    ◆举办保育人员训练班和在职营养员轮训班。

    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B、鼓励女性投身工业化建设 C、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D、增强人民对新政权的认同
  • 9.  图为1978-2016年北京市劳动者报酬占CDP比重(单位:%)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0.  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后,意图推行波斯的跪拜礼。有人认为,“用过分的礼拜把一个凡人捧上天,这就等于用做人的方法去敬神,从而把神贬为凡人,使神受到不应有的污辱”,这一观点得到大部分希腊人支持。这反映了( )
    A、帝国统治方式的分歧 B、文化交融中存在冲突 C、人神之间关系的演变 D、文明交流途径多样化
  • 11.  157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法令,规定同一船队中的船只和人员,必须结伴航行、互相保护、集体合作,不能擅自离开,直至抵达目的地。该法令( )
    A、丰富了近代国际法的内容 B、践行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C、加剧了国家间的利益纷争 D、反映了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
  • 12.  图为19世纪某思想家的主张。这些主张( )

    ◆一切人都要劳动。

    ◆一切通过实业,一切为了实业。

    ◆消灭家庭出身所带来的特权。

    ◆精神权力由学者学握;世俗权力由私有者掌握;把选举适当人选充当人类的伟大领袖的权力交给全体人民;把尊重作为付给统治者的工资。

    A、肯定了“理性至上”的原则 B、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追求 C、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D、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持续发展
  • 13.  如表为1776-1926年英美德三国重大发明占世界比重(单位:%)变化表。这可以用于说明( )

    国家

    1776—1825年

    1826—1875年

    1876—1926年

    英国

    43.6

    22.6

    14.0

    美国

    11.7

    24.0

    43.7

    德国(德意志)

    9.8

    21.2

    17.5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B、英德两国对美国依赖程度的加深 C、欧美各国间工业发展差距日益缩小 D、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 14.  图为二战初期的美国漫画。漫画中一位妇女坐在沙发上,在给孩子们讲“故事”:……那条阿道夫恶狼把小孩吞进肚子里,然后吐出骨头……不过,孩子们不用售怕,那些都是外国小孩。该漫画意在( )

    A、揭示绥靖政策的危害 B、表达对孤立主义政策的不满 C、展示美国国力的强大 D、谴责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 15.  1951年,美国政府提出:“要使喜马拉雅南麓的国家赞同并效忠于西方的民主制度。这些地方的人远离政治和民主教育,必须要让他们明白我们是关心他们的幸福安宁的。”同年,美国和尼泊尔签订了《技术合作总协定》,并向其提供援助。这主要反映了( )
    A、霸权主义阻碍民族自决 B、亚洲成为冷战的主阵地 C、冷战思维影响国家政策 D、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共55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破格”选任官吏:管窥两汉的盛衰汉代官吏选任除正常的仕进外,还存在不以典章制度或诏令为规则的身份“破格”现象。以下为《汉书》和《后汉书》的相关记载。

    《汉书》的记载

    ◆“(桑)弘羊,洛阳贾人之子,以心计(心算能力),年十三待中。”

    ◆河南贾人卜式因“愿输家财半助边”“数求入财以助县官”,被武帝超拜为中郎。

    ◆韩安国“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在吴楚之乱时因“捍吴楚于东界”,“名由此显梁”,后来“坐法失官”,汉武帝“素闻安国贤,即召以为北地都尉,迁为大司农”。

    《后汉书》的记载

    ◆东汉时陈神“仕郡功曹”,“察孝廉,州辟治中从事”,因坐刺史臧罪被下狱,车骑将军邓骘“闻其名而辟焉”,后举茂才,为汉中太守。

    ◆刘祐因“举奏有罪”之功而以宗室身份破格“复迁河东太守”。

    ◆东汉梁冀“少为贵戚,逸游自恣”,先后担任黄门侍郎、侍中、执金吾、河南尹等。

    ◆单超、徐璜、具瑗、左棺、唐衡五个宦官,因诛除梁氏有功,得到桓帝宠幸,“破格”同日封侯,称为“五侯”。

    (1)、 哪类人在汉代易被统治者“破格”选任?
    (2)、分析汉代实行“破格”选任官吏的利弊。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镜像:新小说梁启超于1902年创立中国最早的专载小说期刊——《新小说》,提出“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倡导“小说界革命”。《新小说》于1906年停刊,共发行2卷24号。下表为《新小说》的部分作品。

    项目

    作品

    内容

    塑造的主人公形象

    《新中国》

    苏汉民:为让国人觉醒、纠正人心而发明了“医心药”和“催醒术”

    《黄绣球》

    黄绣球:受维新思想影响放了足,与丈夫分别开办男女学堂

    《霍桑探案》

    霍桑:科学、理性、法制的代言人,“东方福尔摩斯”

    描写的发明

    《电世界》

    电犁、电气肥料、电气枪

    《水底渡节》

    对汽油引擎、四轮汽车、电瓶等新科技名词做出解释

    《新纪元》

    潜水艇、日光镜、避电衣、流质电射灯等军事发明

    ◆据悉外务部奉旨电驻日本横滨领事封禁小说报馆,以平息自由平权新世界新国民之谬说,并云该报流毒中国,有甚于《新民丛报》,《丛报》文字稍深,粗通文学者尚不易入云云。

    ——天津《大公报》(1903年4月)

    ◆1917年,钱玄同致函陈独秀时指出:“梁任公实为创新文学之一人。……输入日本新体文学,以新名词及俗语入文,视戏剧小说与论记之文平等,此皆其识力过人处。鄙意论现代文学之革新,必数梁君。”

    ——摘编自《陈独秀书信集》

    评析梁启超创办的《新小说》。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宣传口号

    提出时间

    口号

    1949.10.03

    “拥护共同纲领”“拥护中夹人民政府”“拥护人民民主专政”

    1950.02.12

    “人人是先生,人人是学生,人人要问,不论老少,人人要识字”

    1950.11.12

    “准备最好的粮食,献给国家,保卫祖国”

    1950.11.18

    “稳定物价,加紧生产,加强劳资团结,搞好公私关系”

    1950.12.17

    “缴完翻身粮,赶快闹翻身,好好把田分!”

    1952.07.04

    “男女一齐发动,男女平等,反对打骂,婚姻自由”

    1953.10.01

    “发动增产节约竞赛,继续提高管理水平,为全面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而奋斗!”

    1954.03.03

    “搞好生产迎接普选”

    1954.03.23

    “边生产,边建社!搞好生产,争取入社!”

    1956.05.02

    “亚非各国的友谊万岁!”“拥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摘编自《人民日报》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殖民与民族文化复兴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前后,总督威廉·本廷克推行的教育改革措施深受“安立甘派”的影响。“安立甘派”认为印度文化是迷信粗野的,必须让英国文化取而代之。“安立甘派”的托马斯·B·马考莱在其1835年的《印度教育备忘录》中主张在印度大力推行英语教育,认为“必须尽最大努力,在我们和被我们统治的亿万印度人之间造就一个中间阶层,这些人的血统和肤色是印度的,但其品味、观念、道德和才智却是英国式的,再由他们用印度的语言将西方的科学知识传播给最广大的普通民众。”

    ——摘编自莫传笈《英国19世纪中叶至一战前的帝国形象》

    材料二 提拉克(1856-1920)曾接受英式教育,创办宣扬民族主义的报刊。他继承了自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以来的历史神话,把雅利安的文明推远几个世纪,把英国统治以前的时代描写为一个神光朗照的、统一的黄金时代。提拉克认为,印度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统一就是依靠宗教信仰而得以维持的,任何政治行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民族的“达摩罗阁”亦即神法或宗教法则的统治,所谓爱国主义、民族自治等都是宗教达摩(即神圣的宗教职责)的应有之义。提拉克强调在殖民统治面前无所作为就是背弃自己的达摩,就是怯懦行为,这是神所不齿的。

    ——摘编自欧东明《浅论印度民族主义意识的确立》

    指出马考莱与提拉克对待印度文化的不同态度,并予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