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选必修中册4.2《怜悯是人的天性》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24 类型:同步测试

一、作文

  • 1. 卢梭认为,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孟子说“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还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荀子说,“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但他还说,“人之生固小人”。那么,你对人的本性有什么看法?请联系实际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

二、小阅读

  • 2. 《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两篇文章是如何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 3. 《怜悯是人的天性》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 4. 如何理解卢梭在《怜悯是人的天性》中的观点?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的天性虽然是隐而不露的,却很难被压抑,更不可能被根绝。即使勉强施以压抑,也只会使它在压力消除后更加猛烈。甚至道德和教育的力量也很难完全将它约束,只有长期养成的习惯才能多少改变一些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

    如果你想改变你的某种天性,那么你开始时制定的目标既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目标太大会由于受到挫折而灰心;目标太小则会由于收效缓慢而泄气。在努力中不妨做些能鼓励自己情绪的事情,犹如初学游泳者借助漂筏一样。在取得成效以后,就要从严克制自己,就好比练功的人缚着重物走路一样。其实苦练比实用还难,但其效果却更好。如果某种天性太顽强,太难克服,那么可以考虑以下办法:

    ㈠要长时间严格地约束自己。

    ㈡一点一滴地逐渐做起。

    当然,如果一个人有毅力和决心,能断然强制自己彻底根除不良习性,那是最令人钦佩的——灵魂最自由的人,就是那种一举挣断锁链的人。

    此外古人还认为,矫枉不妨过正,用相反的习惯来改造天性,收效也很不错。只是要注意,那另一极端最好不要是又一种不良习惯才好。

    在建立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不宜过于紧张,以便有机会可以时时回顾一下努力中的成绩和失误。人不能过分相信可以完全克服一种天性。因为天性是狡猾的,它可以在你警惕时潜伏下来,当你放松时又偷偷溜回来。就像伊索寓言中那只猫一样,虽然变成一个女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餐桌前,但当看到老鼠出现的时候,她就会情不自禁地扑上去。对于一个人来说,应该有意识地避免这种现原形的机会,或者干脆高度警惕地多用这种机会考验自己。

    人在独处时要谨慎。只有在面对自我的时候,人的真性才最容易显露出来。因为那时他不必掩饰。在激动的情况下,也易于显露天性,因为激动使人忘记了自制。另外在脱离了所习惯的环境而处于一种不适应的新境遇时,人的真性也可能显露出来。

    (摘编自培根《论天性》)

    亚里士多德说:“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看法。

三、判断题

  • 6.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使用的对错。
    (1)、我的同事老吕收藏报纸,细大不捐,甚至连广告版,在他眼里都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说他是“老报童”,毫不为过。( )
    (2)、吴冠中晚年思谋画风变革,用大量色块堆叠的画面来表现生活。繁杂的世界,经他的眼便能着手成春,呈现缤纷色彩。( )
    (3)、三年来,我跟四中耳鬓厮磨,每一棵树,每一片落叶,每一间教室都凝聚着感情,都能引发我的情思。( )
    (4)、为了跟上时代步伐,确保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有效开展,避免出现绠短汲深的局面,我们必须稳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队伍建设。( )
    (5)、我国老龄化呈现三大特征:老得快、农村老人多、女性老人多。预计2055年老龄化达到峰值,老龄人口数量将登峰造极,达到约4亿人,占比27.2%左右。( )
    (6)、铃声响过后,同学们仍静静地坐在凳子上,奋笔疾书,对外面的喧闹声充耳不闻,完全不把下课当一回事。( )

四、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思考推理、传承文明、身份认同。人使用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并以这种文化身份存在。

    社会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需要语言。商贩用语言叫卖商品,教师用语言教授知识,医生用语言探查病情。俗语“好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三寸舌胜过百万兵”,就是指语言发挥出的极致的交际作用。当然,中国文化更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交际生活中人们为界定社会关系也需要语言。《论语》中有“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就是提醒人们在交际生活中要了解对方。中国人素来注重说话的场合和彼此的关系,以界定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精神生活中人们思考推理、认知外界需要语言。“话不说不明,灯不挑不亮”,没有语言,概念没有依托,推理进程很难进行。语言是认知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也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精神生活中人们进行情感交流也需要语言。《荀子》云:“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良言价值无可比拟,千百年来语言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慰藉。

    文化生活中人类创造、记载、传播文明更需要语言。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每一种语言都蕴含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生态。今天,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已经成为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语言在加强民族身份认同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共同的语言身份将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联结在一起,使他们即使身处他乡也能得到社会的归属感和心理的慰藉。小说《最后一课》中,面对母语教育权利被剥夺,法语教师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语言是把民族凝聚在一起的重要纽带,是使民族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人类既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也生活在语言的世界中。绚烂多彩的社会生活,抽象繁复的概念推理,复杂多变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语言来书写和描述。语言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把人类同周遭世界联结在一起,把人类的精神世界联结在一起。人类的一切生活无不跟语言相融、相连,正如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形式。”生活里的语言灵动活泼,构成了世界上最美妙的音符。语言有多丰富,生活就有多精彩。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人们使用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因为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B、“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等充分证明中国人向来注重说话的场合。 C、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 D、《最后一课》中法语教师的话说明语言能把民族凝聚在一起,使民族充满生机与活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一中心论点。 B、文章从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来论述语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C、文章在论证语言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作用时,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引用论证。 D、文章第2—5段论述了几个分论点,这几个分论点是并列关系,顺序是可以调换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极大,但“三寸舌胜过百万兵”等则夸大了语言的交际作用。 B、中国文化注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却向来不注重说话的场合以及彼此的关系。 C、拥有共同语言身份和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即使身处他乡也能得到社会的归属感和心理的慰藉。 D、语言越丰富,生活就越精彩,但语言也只能记录社会生活、概念推理或人的喜怒哀乐。
  • 8.
    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法]卢梭

    为了到花园里看日出,我比太阳起得更早;如果这是一个晴天,我最殷切的期望是不要有信件或访者扰乱这一天的宁静。我用上午的时间做各种杂事。每件事都是我乐意完成的,因为这都不是非立即处理不可的急事,然后我匆忙用膳,为的是躲避那些不受欢迎的访者,并且使自己有一个充裕的下午。即使最炎热的日子,在中午一点钟前我就顶着烈日带着小狗芳夏特出发了。由于担心不速之客会使我不能脱身,我加快了步伐。可是,一旦绕过一个拐角,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激动而愉快地松了口气,自言自语说:“今天下午我是自己的主宰了!”接着,我迈着平静的步伐,到树林中去寻觅一个荒野的角落,一个人迹不至因而没有任何奴役和统治印记的荒野的角落,一个我相信在我之前从未有人到过的幽静的角落,那儿不会有令人厌恶的第三者跑来横隔在大自然和我之间。那儿,大自然在我眼前展开一幅永远清新的华丽的图景。金色的燃料木、紫红的欧石南非常繁茂,给我深刻的印象,使我欣悦;我头上树木的宏伟、我四周灌木的纤丽、我脚下花草的惊人的纷繁使我眼花缭乱,不知道应该观赏还是赞叹:这么多美好的东西竞相吸引我的注意力,使我在它们面前留步,从而助长我懒惰和爱空想的习气,使我常常想:“不,全身辉煌的所罗门也无法同它们当中任何一个相比。”

    我的想象不会让如此美好的土地长久渺无人烟。我按自己的意愿在那儿立即安排了居民,我把舆论、偏见和所有虚假的感情远远驱走,使那些配享受如此佳境的人迁进这大自然的乐园。我将把他们组成一个亲切的社会,而我相信自己并非其中不相称的成员。我按照自己的喜好建造一个黄金的世纪,并用那些我经历过的给我留下甜美记忆的情景和我的心灵还在憧憬的情境充实这美好的生活。我多么神往人类真正的快乐,如此甜美、如此纯洁,但如今已经远离人类的快乐。甚至每当念及此,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啊!这个时刻,如果有关巴黎、我的世纪、我这个作家的卑微的虚荣心的念头扰乱我的遐想,我就怀着无比的轻蔑立即将它们赶走,使我能够专心陶醉于这些充溢我心灵的美妙的感情!然而,在遐想中,我承认,我幻想的虚无有时会突然使我的心灵感到痛苦。甚至即使我所有的梦想变成现实,我也不会感到满足:我还会有新的梦想、新的期望、新的憧憬。我觉得我身上有一种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填满的无法解释的空虚,有一种虽然我无法阐明,但我感到需要的对某种其他快乐的向往。然而,先生,甚至这种向往也是一种快乐,因为我由此充满了一种强烈的感情和一种迷人的感伤——而这都是我不愿意舍弃的东西。

    我立即将我的思想从低处升高,转向自然界所有的生命,转向事物普遍的体系,转向主宰一切的不可思议的上帝。此刻我的心灵迷失在大千世界里,我停止思维,我停止冥想,我停止哲学的推理;我怀着快感,感到肩负着宇宙的重压。我陶醉于这些伟大观念的混杂,我喜欢任由我的想象在空间驰骋;我禁锢在生命的疆界内的心灵感到这儿过分狭窄,我在天地间感到窒息,我希望投身到一个无限的世界中去。我相信,如果我能够洞悉大自然所有的奥秘。我也许不会体会这种令人惊异的心醉神迷,而处在一种没有那么甜美的状态里;我的心灵所沉湎的这种出神入化的佳境使我在亢奋激动中有时高声呼唤:“啊,伟大的上帝呀!啊,伟大的上帝呀!”但除此之外,我不能讲出也不能思考任何别的东西。

    遗忘,但他们肯定不会把我忘却;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反正他们没有任何办法搅乱我的安宁。摆脱了纷繁的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种种尘世的情欲,我的灵魂就经常神游于这一氛围之上,提前跟天使们亲切交谈,并希望不久就将进入这一行列。我知道,人们将竭力避免把这一处甘美的退隐之所交还给我,他们早就不愿让我待在那里。但是他们却阻止不了我每天振想象之翼飞到那里,一连几个小时重尝我住在那里时的喜悦。我还可以做一件更美妙的事,那就是我可以尽情想象。假如我设想我现在就在岛上,我不是同样可以遐想吗?我甚至还可以更进一步,在抽象的单调的遐想的魅力之外,再添上一些可爱的形象,使得这一遐想更为生动活泼。在我心醉神迷时这些形象所代表的究竟是什么,连我的感官也时常是不甚清楚的;现在遐想越深入,它们也就被勾画得越清晰了。跟我当年真在那里相对比,我现在时常是更融洽地生活在这些形象之中,心情也更加舒畅。不幸的是,随着想象力的衰退,这些形象越难以映入脑际,而且——也不长时间的停留。唉!在一个人开始摆脱他的躯壳时,他的视线却被他的躯壳阻挡得最厉害!

    (1)、有人说“自然和社会是对立的,自然和社会又是相通的”结合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感受,谈谈你的理解。
    (2)、“在遐想中,我承认,我幻想的虚无有时会突然使我的心灵感到痛苦。”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残酷的倾向,似乎不是某一民族所特有的,它是像盲肠一样由原始时代遗留下来的劣根性,还没有被文化洗刷净尽。小孩们大半欢喜虐害昆虫和其它小动物,踏死一堆蚂蚁,满不在意。用生人做陪葬者或是祭典中的牺牲,似不仅限于野蛮民族。罗马人让人和兽相斗相杀,西班牙人让牛和牛相斗相杀,作为一种娱乐来看……这类事实引起一部分哲学家,如中国的荀子和英国的霍布斯,推演出“性恶”这样一个结论。

    有些学者对于幸灾乐祸的心理,不以性恶为最终解释而另求原因。最早的学说是自觉安全说。拉丁诗人卢克莱修说:“狂风在起波浪时,站在岸上看别人在苦难中挣扎,是一件愉快的事。”卢克莱修以为使我们愉快的并非看见别人的灾祸,而是庆幸自己的安全。霍布斯的学说也很类似。他以为别人痛苦而自己安全,就足见自己比别人高一层,心中有一种光荣之感。苏格兰派哲学家如培恩(Bain)之流以为幸灾乐祸的心理基于权力欲。能给苦痛让别人受,就足显出自己的权力。这几种学说都有一个公同点:就是都假定幸灾乐祸时有一种人我比较,比较之后见出我比人安全,比别人高一层,比别人有权力,所以高兴。

    这种比较也许是有的,但是比较的结果也可以发生与幸灾乐祸相反的念头。比如我们在岸上看翻船,也可以忘却自己处在较幸运的地位,而假想自己在船上碰着那些危险的境遇,心中是如何惶恐、焦急、绝望、悲痛。将己心比人心,人的痛苦就变成自己的痛苦。痛苦的程度也许随人而异,而心中总不免有一点不安,一点感动和一点援助的动机。有生之物都有一种同类情感。对于生命都想留恋和维护,凡遇到危害生命的事情都不免恻然感动,无论那生命是否属于自己。

    从此可知遇着旁人受苦难时,心中或是发生幸灾乐祸的心理,或是发生恻隐之心,全在一念之差。一念向此,或一念向彼,都很自然,但在动念的关头,差以毫厘便谬以千里。念头转向幸灾乐祸的一方面去,充类至尽,便欺诈凌虐,屠杀吞并,刀下不留情,睁眼看旁人受苦不伸手援助,甚至落井下石,这样一来,世界便变成冤气弥漫、黑暗无人道的场所;念头转向恻隐一方面去,充类至尽,则四海兄弟,一视同仁,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老有所养,幼有所归,鳏寡孤独者亦可各得其所,这样一来,世界便变成一团和气、其乐融融的场所。野蛮与文化,恶与善,祸与福,生存与死灭的歧路全在这一转念上面,所以这一转念是不能苟且的。

    这一转念关系如许重大,而转好转坏又全系在一个刀锋似的关头上,好转与坏转有同样的自然而容易,所以古今中外大思想家和大宗教家,都紧握住这个关头。各派伦理思想尽管在侧轻侧重上有差别,各派宗教尽管在信条仪式上互相悬殊,都着重一个基本德行。孔孟所谓“仁”,释氏所谓“慈悲”,耶稣所谓“爱”,都全从人类固有的一点恻隐之心出发。他们都看出在临到同类受苦受难的关头上,一着走错,全盘皆输,丢开那一点恻隐之心不去培养,一切道德都无基础,人类社会无法维持,而人也就丧失其所以为人的本性。这是人类智慧的一个极平凡而亦极伟大的发现,一切伦理思想,一切宗教,都基于这点发现。这也就是说,恻隐之心是人类文化的泉源。

    (摘编自朱光潜《谈恻隐之心》)

    材料二:

    霍布斯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使他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因而可以在某种情况下克制他的强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产生之前克制他的自爱心。我认为这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这一点,就连对人类的美德大加贬抑的人也是不得不承认的,因此,我不怕任何人提出反对的意见。我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怜悯心了;它是那样地合乎自然,甚至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的表现。且不说母兽对幼兽的温情和在危险时刻不惜牺牲性命保护它们,我们经常看到,就连马也是不愿意踩着一个活着的生物的身体跑过去的。一个动物在它的同类的尸体旁边走过时,总是感到不安的;有些动物甚至还以某种方式掩埋它们死去的同类。走进屠宰场的动物发出的哀鸣,表明它们对所看到的恐怖情景是感同身受的。

    这是纯粹的天性的运动,是先于思维的心灵的运动;这种天然的怜悯心的力量,即使是最败坏的风俗也是难以摧毁的;在剧院中,我们每天都可看到被剧中的不幸者的苦难遭遇感动得伤心流泪的观众,尽管他们当中有那么一个人身为暴君,屡屡对敌人滥施酷刑。如嗜血成性的苏拉,对不是由他造成的痛苦,也是很伤感的;又如菲尔的暴君亚历山大,尽管他每天听见被他下令杀害的许多公民的叫声无动于衷,但他从来不敢到剧院去看悲剧,因为他害怕人们看见他同剧中的昂朵玛克和普里亚姆一起叹息。

    (摘编自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残酷的倾向,是普遍人性的弱点,中西方都有哲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推演出“性恶”这个结论。 B、卢克莱修、霍布斯对幸灾乐祸的解读类似,认为人在比较中因安全而高兴、光荣,是“性恶”表现。 C、“野蛮与文化,恶与善,祸与福”等二元关系的表述,体现了作者是在矛盾变化中看待事物的发展。 D、恻隐之心生发出“仁”“慈悲”“爱”,是伦理思想和宗教的基础,所以恻隐之心成了人类文化的泉源。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人们天生就有一种不愿看见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因而他能够克制他的自尊心或自爱心。 B、柔弱和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比其他人更应该具备怜悯心,而这也是人类唯一具有的美德。 C、怜悯是纯粹的天性的先于思维的心灵的运动,怜悯心的自然性在动物身上有着较充分的体现。 D、作者认为,怜悯心的力量即使是最败坏的风俗也难以摧毁,所以世界上不存在十恶不赦的人。
    (3)、结合两则材料,下列选项中属于作者所说“恻隐之心”的一项是(   )
    A、“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记念刘和珍君》) B、“格里高尔顿时鲜血淋漓,父亲顺手用手杖一钩,关上了门。”(《变形记》) C、“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祝福》) D、“我的处境这样孤苦伶仃,也就对这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大卫·科波菲尔》)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世界各国疫苗供应紧张。截至2021年11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对外提供新冠疫苗最多的国家”。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援助行动的理解。

五、语言文字运用

  •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女子柔道选手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②如果有人需要你的帮助,你是无动于衷 , 还是伸出援手?对于有良知的人来说,应该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③总有一些人自以为道德高尚、怙恶不悛 , 不按法律办事,依照自己的道德规范维护所谓的“正义”,最终害人又害己。

    ④他体会过患病无钱医治的滋味,感受过被免掉三四千块钱医药费的幸福瞬间,所以他对窘境中的病人能感同身受

    ⑤阅读写景抒情的散文,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设身处地 , 感受作者心灵的颤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

    ⑥面对公交车上正在抢劫的歹徒,春节回家探亲的军人小礼明目张胆 , 挺身而出,制伏了凶悍的歹徒。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 11.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率文化,叱咤风云,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的精神之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所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所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修辞立其诚》基于“诚”这个核心概念进行(  ),就“立其诚”的三层含义,由修辞到为人,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   )。作者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批判和分析,强调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学习时应注意把握文章的观点,思考其对我们(   )的启发意义。

    《怜悯是人的天性》在批评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观点的基础上,用事实指出,善是人的本性,①____人类最普遍和最有用的一种美德。怜悯心对于人类生活,对于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卢梭把怜悯心视为先于理性思考而存在的一种纯自然的人类天性和情感,这一观点很有启发性。但是,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其天性究竟是“自然本性”还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请在学习中认真探究“人的怜悯心从何而来”这一论题。

    “修辞立其诚”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②____。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可见《修辞立其诚》关注的是“真”,而《怜悯是人的天性》关注的是“善”。一个动物在它的同类的尸体旁边走过时,总是感到不安的;有些动物甚至还以某种方式掩埋它们死去的同类。走进屠宰场的动物发出的哀鸣,表明它们对所看到的恐怖情景是(   )的。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阐释 阐述 立身处世 感同身受 B、阐释 阐述 安身立命 心有戚戚 C、阐述 阐释 立身处世 感同身受 D、阐述 阐释 安身立命 心有戚戚
    (2)、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在“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批判和分析,强调做人要“讲真话、说实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B、作者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分析和批判,强调做人要“讲真话、说实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C、作者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批判和分析,强调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D、作者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在“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分析和批判,强调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 13. 识记字音

    禀性( )嗜血成性( )厮拼( )摒弃( )熏陶( )

  • 14. 假设思维,就是针对某一话题进行假设描述或假设推理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既然霍布新认为恶人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我们就要问:野蛮人是否也是一个强壮的孩子?如果我们承认他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如果这个人强壮的时候也像他柔弱的时候那样依赖他人,那么,什么过分的事他干不出来呢?他的母亲如果不及时喂他奶,他就会打她;如果他觉得他的弟弟招他讨厌,他就会掐死他;如果别人碰撞了他或打扰了他,他就会咬别人的腿。

    ——摘自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

    请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写一段文字。要求:⑴所写文字能运用这种思维方式;⑵主题突出、文意完整;⑶字数为50-80字(含标点符号)。

六、名著阅读

  • 15. 学校举行“我最喜欢的一部经典名著”推荐活动,请从下列备选作品中任选一部进行推荐,并写出推荐理由。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突出所选作品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50字左右。

    备选作品: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巴金《家》雨果《巴黎圣母院》

    巴尔扎克《高老头》朱光潜《谈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我选:推荐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