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鱼我所欲也》训练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24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食(dān)得(gǒu)所(wù) B、尔(cù)得(fé)富贵不能(yín) C、一豆(gēng)不(bì)贫不能移(jiān) D、(xiāo)得(jiān)威武不能(qū)
  • 2. 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于生 B、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一箪食,一 D、则凡得生者何不用也
  • 3.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是亦不可以已乎
  • 4.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B、万钟于我何焉(增加) C、为宫室之美,妻妾之(侍奉) D、是亦不可以乎(停止,放弃)
  • 5. 某同学在“致敬·英雄”作文中写了下面这些句子,把这些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民族记忆,是建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精神支撑,是激励中华民族承前启后、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

    ②学习英雄,崇尚英雄,争当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③当前,我们更要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挖英雄文化,不断拓宽英雄内涵,丰富英雄精神,让英雄精神和红色基因永不褪色、代代相传。

    ④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形成了“长征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它们是国家观、义利观和生死观的集中再现。

    ⑤学习英雄,争做英雄,就要守护好英雄精神。

    A、②⑤④①③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②③⑤ D、③④①⑤②
  • 6. 按要求默写填空。 
    (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 
    (2)、在文中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 
    (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4)、面对元朝统治者高官厚禄的诱惑,文天祥断然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 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这正如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所说的:“!”
  • 7. 下列对文中相关语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然而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理解:“甚于死者”指“不义”,把“义”的价值看得高于生命,所以不能苟且偷生,宁愿赴死也不愿行不义之举。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翻译: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路上饥饿的行人不会接受;踩踏后给人(吃),就连乞丐也不肯接受。

    理解:列举两种具有侮辱性的施舍方式及其结果。表明“行道之人”和“乞人”应该受到礼遇,他们把“义”看得比“生”珍贵。

    C、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翻译:是为了宫室的美丽、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理解:用一个反问句否定了三种“不义”之举,从正面论述“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见利忘义是失其本心。

  • 8. 某班开展了以“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为主题的班会,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200字左右。

    【材料一】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国富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2019年2月19日晚8时,《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直播,杜国富等11人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材料二】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二、阅读理解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链接】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 , 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捄 ,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

    尔而与之

    ③穷乏者我欤?

    ④天祥泫然出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弘 范 遂 以 客 礼 见 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4)、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上述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义。今谓人曰:‘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墨子·贵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不若手足之贵也

    子冠履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舍生取义者也         断子之手足 B、所欲有甚生者     万事莫贵 C、不为苟得也       必不为何 D、所识穷乏者得我   呼尔而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事莫贵于义也。

    (4)、【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的观点。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牧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

    【注释】①先主:指刘备。②曹公:指曹操。③孟起:马超的字。④益德:张飞的字。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主于乡里徒众    合:聚集 B、先主斜汉津    趣:奔赴 C、与羽船相值    适:前往 D、孙权遣兵佐先主曹公    拒:抵御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4)、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原文有删改)

    (1)、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3)、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