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

  • 1. 中国的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以下各个方面的重大事件和主要领导人对应不正确的是( )
    A、近代史的开端——虎门销烟——林则徐 B、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奕䜣 C、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康有为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
  • 2. 有人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B、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圆明园
  • 3. 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 4. 清政府同西方侵略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开始于(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 5.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深剧创痛,空前的民族危机,把中国人民惊醒了。”以下属于“中国人民惊醒了”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台湾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起义 B、地主阶级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C、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
  •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民族危亡面前,中国多个政治团体、政党组织纷纷创办报刊杂志,宣传维新变法与革命思想。下列报刊杂志中,属于这些团体和政党机关报刊的是(  )
    A、《时务报》、《民报》 B、《申报》、《民报》 C、《新青年》、《国闻报》 D、《新青年》、《申报》
  • 7. 2014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在《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一文中指出:“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这里主要是指甲午战争后(  )
    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 8. 史学家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成功论、失败论、不彻底论等。下列史实能够支持成功论的是(  )
    A、1912年1月5日,孙中山为争取列强支持,宣布承认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下诏退位 C、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 9. “天安门”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向往的地方,它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其中发生在这里、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 D、西安事变
  • 10.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B、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 11. 胡适回忆说:“民(国)十五六年之间,全国大多数人心倾向国民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发生了(  )
    A、国民革命 B、武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
  • 1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在她成立的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董必武
  • 13.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的历史功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中共“七大”的召开
  • 14. 在长征中,红军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
    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D、强渡大渡河
  • 15. 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从上面歌词中可以推断出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发生在(  )
    A、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 16. 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D、中国人民在没有外来援助的情况下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 17.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探索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 18. 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
    A、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B、我眼中的延安——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C、中国社会转型的开端——鸦片战争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 19. 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  )
    A、1905年,一位中国商人在北京东交民巷建造住宅 B、1913年的南京街头,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 C、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生产和销售业绩良好 D、1919年6月,《申报》报道了上海工人罢工的情况
  • 20. 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第共 60 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材料二 

                            图二

    材料三 曾国藩说:“购买外洋船炮并进行仿造,是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1)、图一显示的是一场战争的形势局部图,写出该战争的名称。
    (2)、图二所示为圆明园被焚毁后的一处残迹,该残迹是哪些人造成的结果?
    (3)、曾国藩的话,表明他决心投身于一场什么运动?材料一、二所示事件与曾国藩从事的运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历史关系?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 “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的内容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的变化?
    (2)、引起材料二中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中的青年认为“中国革命成功了”,但也有人认为“中国革命失败了”,请你就其中的一种观点说出两点理由。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在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 23.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求索之路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 24. 下面是《长征组歌》中的几个片段,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片段一: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片段二:  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片段三: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片段四: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片段五: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的起止标志事件和过程中最重大的事件。

    (2)、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在长征途中的几次重要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你能从上述材料中找到一个例子吗?并说说毛泽东采用了怎样的策略。

    (3)、长征是一个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吗?

    (4)、红军战士在长征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被人们称为什么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学习这种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党《中央日报》总编陶希圣,对他的编辑们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从材料一看,你觉得国民党对谈判有诚意吗?为什么还要“假戏真做”呢?

    (2)、材料二中的“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开始于哪一年的什么事件?

    (3)、材料三的诗中准确描述当时占领南京的诗句是什么?

    (4)、简要概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大历史事件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5)、从三则材料纵观国民党政府的发展历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