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56分)

  • 1.  实物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下面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现可共同印证( )

    A、半坡居民的生产 B、炎黄传说的可信 C、早期国家的产生 D、原始农业的兴起
  • 2.  三星堆出土了大量深受夏商王朝影响的青铜器和玉器,比如发现了夏商王朝创立的用璋、戈等仪仗化的器具。这表明早期中华文明的特征是( )
    A、多元一体 B、满天星斗 C、全面辉煌 D、源远流长
  • 3.  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陕西省简称“秦”。这些省的简称与周朝哪一项政治制度有渊源( )
    A、行省制 B、均田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 4.  据《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从侧面反映了春秋时期( )
    A、专制制度强化 B、周朝王室衰微 C、社会和平稳定 D、晋国国力增强
  • 5.  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多个,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到了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种变化说明( )
    A、人口大量减少 B、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C、社会经济发展 D、诸侯国数量减少
  • 6.  秦朝全国人口约2000万人,而服役的人数总数不下300万,占当时总人口的15%。这一组数据说明秦朝(    )
    A、赋税沉重 B、徭役繁重 C、刑法严酷 D、战乱不断
  • 7. 汉朝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出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
    A、尊王攘夷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王与马,共天下
  • 8.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亦会其时汉多人才,大将最著者莫如霍去病。观去病之将兵,较之项王未多逊。”“去病”的主要贡献是( )
    A、推翻秦朝 B、修筑驰道 C、统一岭南 D、北击匈奴
  • 9.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下列史实中可以印证它的是( )
    A、西域都护的设置 B、丝绸之路开辟 C、南海郡的设置 D、卫温到达夷洲
  • 10.  《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的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
    A、丞相权力膨胀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外戚专权 D、宦官专权
  • 11. 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该项发明是(   )
    A、印刷术 B、造纸术 C、《伤寒杂病论》 D、《大明历》
  • 12.  下图所示战争带来的影响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C、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D、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 13.  长沙走马楼发掘的古井群中,出土了三国吴简14万余片。从其记载的户籍、书信等信息中发现,当时吏民姓名中使用“客”“思”(“客”外来者的意思,“思”思念的意思)两字作名字的比例很大。针对这种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这两个字寓意吉祥 B、少数民族迁居中原,学习汉族文化 C、受外来的佛教影响 D、中原人口迁居湖南思念北方家乡
  • 14.  2023年暑假出圈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反映了对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的期盼。“以形写神”的珍贵画卷摹本《女史箴图》,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其原作可追溯至(    )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隋朝

二、非选择题(第15题12分,第16题16分,第17题16分,共44分)

  • 15.  历史文物背后传递着许多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武王伐纣的日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而武王伐纣纪年的突破口,便藏在利簋的铭文中。利簋铭文提到周军在“甲子”日“岁鼎”时取得关键胜利。“岁鼎”是指岁星(木星)运行至中天的天文景观。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历史学家通力合作,根据利簋上“甲子”“岁鼎”等记录,结合《尚书•牧誓》《国语》《淮南子》的历史记载,通过计算机计算,将上述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范围聚焦到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武王伐纣的日期得以确定。

    ——据徐成《当失落的西周史从青铜器上获得重生》

    材料二

    铜冰鉴

    这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三广袤的中华大地承载着超过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文明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大多在岁月的海洋里失去了踪迹。考古学就是寻找这些残留于地面、掩埋在地下或是水中的“蒙尘遗珠”,勾勒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轨迹和脉络,让古老的文明重新散发夺目的光辉。

    ——据王新春《那些震惊世人的“遗珠”》

    (1)、 据材料一,研究者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方法“让利簋‘开口说话’”?利簋告诉了我们什么历史真相?
    (2)、从材料二文物中可以获取当时哪些历史信息?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文物考古的历史价值。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材料二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和占卜之类的书籍。第二年,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禁止)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学术系统)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服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虽然殷周时代可能已经有“中国”意识,但只有到秦汉建立统一帝国……一个初步同一的“中国”才真正形成。

    ——摘自《哈佛中国史》

    (1)、 材料一中方框内应填什么?据图指出秦朝在地方实行的政治制度及其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不同态度及共同目的?
    (3)、综上,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趋势并谈谈你的认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从永嘉南渡以来,中原百姓不断南下,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政府先后采取一系列政策,使得南北农民彻底结合,从而使北方生产工具和技术同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使得江南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新编》

    材料三 齐,无贵贱。故谓之齐民者,若今言之平民也。……

    卷一:耕田、收种、种谷……

    卷二:大豆、大小麦、水稻……

    卷三:种蒜、种韭、种首蓿……

    卷四:栽树、种枣、种木瓜……

    卷五:种桑、养蚕、种柳……

    卷六:养牛、马,养羊……

    ——(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1)、 材料一中①②分别代表哪一政权?指出②取得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贾思勰笔下的“齐民”是指谁?“要术”主要是什么?透过《齐民要术》的内容,可以读出当时怎样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