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下,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
A、生活在长江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2. 下列图片符合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是( )A、A B、B C、C D、D3. 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 )①聚落 ②农作物出现 ③城市的出现
④磨制工具 ⑤家畜出现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4. 下面对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A、远古传说是完全不可信的 B、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C、我们可以完全相信远古传说 D、远古传说有夸张成分,但也蕴藏着比较可靠的历史信息5. 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A、女娲补天 B、精卫填海 C、大禹治水 D、牧野之战6.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内容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是( )A、青铜器和甲骨文 B、青铜器和冶铁业 C、铁制农具和牛耕 D、冶铁业和甲骨文7.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楚汉之争 D、官渡之战8. 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9.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先后设立了 40多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进行管辖。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解除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D、加强了民族交融10. 西汉初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统治局面,史称( )A、休养生息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武帝中兴11. 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A B C D
A、A B、B C、C D、D12. 秦汉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技发展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下列属于秦汉时期科技成就的有 ( )①《伤寒杂病论》的撰写 ②《齐民要术》
③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④全身麻醉手术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春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4. 历史图片往往能再现当时的历史现象。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中外交往 B、国家统一 C、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15.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丝绸之路向中原输入的主要是丝绸 B、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大贡献 C、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D、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 到欧洲16. 李明毕业后想要在家乡创办一个“农业生态园”,为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决定从古书中学习经验,你向他推荐哪一本书( )A、《齐民要术》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D、《九章算术》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2分,其中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8分.20题8分)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秦汉史》
材料二 西汉建立后,举凡各级行政建制.官僚制度.军制和法律.土地和赋役制度等等,都是秦制的延续和发展。……但汉武帝一方面推崇儒术,一方面又条定刑法,重用酷吏。……武帝起用“布衣”公孙弘为相,打破封君为相的惯例。……武帝陆续采取一些措施,进一步打击王国势力。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图一 秦朝疆域图
图二 西汉疆域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汉的各种制度与“秦制”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打击王国势力”采取了什么措施?(3)、根据材料三指出西汉与秦朝疆域的最大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不同”的现实意义。(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概括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18.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 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 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炎帝.黄帝作为华夏集团的两大部落首领,带领早期的先民认识自然.利用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他们通过以战促和, 以德报怨,经过联盟和与其他氏族.部落的融合发展,成功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族群大融合,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之路。
——李俊《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材料二:春秋时代,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从而密切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经济文化的联系。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秦朝)书同文行同伦……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自此形成国家统一为众心所向.分裂为历史逆流的大一统历史传统。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四:(汉武帝)事实上是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以儒补法,巩固“大一统”。秦汉以来“大一统”观念形成以后,历朝历代,无论是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皆以天下一统为正流,以天下分异为歧路。
——贾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国历史上的“华夷”与“大一统”》
(1)、材料一中的“炎帝.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打着“攘夷”旗号成为春秋首霸的人物。(3)、材料三中“书同文”体现了秦朝巩固统一的哪一措施?(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以儒家的‘德治'做 统一思想的工具”采取了什么措施?为了巩固“大一统”,汉武帝在政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19.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材料三 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严刑峻罚.惩办威吓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材料四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另一项措施。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秦统一后又实行了哪些经济.文化措施?(3)、据材料三,说明商鞅的思想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你如何看待他的“重刑”思想?(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中的哪一项内容?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0.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丝绸之路示意图 河南洛阳白马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