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将与选择题答题区相对应的选中项字母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每小题4分,共48分)

  • 1. 如图为两种不同形式的“金字塔”。对其蕴含的共同历史信息解读恰当的是(  )

    A、体现建筑艺术高超 B、代表大河文明最高成就 C、反映王权至高无上 D、是各自政治制度的缩影
  • 2. “相比罗马习惯法,《十二铜表法》虽然实质上还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但有了明确的法律条文,量刑也以此为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的行为,保障了平民的权利。”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体现罗马法制的规范化 D、化解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 3. 一位生活在12世纪的英国伦敦市民曾赞叹:“我爱伦敦,我可以在此享受着新鲜的空气,笃行着基督的教诲,它拥有坚固的城防以及自然优美的环境,女人含蓄有礼,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的市长。”据此推知,西欧国家( )
    A、城市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 B、封君封臣制度趋于瓦解 C、基督教会的地位得以提高 D、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约束
  • 4. 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表明“大化改新”重点学习唐朝的(   )
    A、科举制度 B、租庸调制 C、中央集权制 D、均田制
  • 5.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的这段话叙述的是(  )
    A、欧洲庄园的特点 B、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C、文艺复兴的原因 D、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 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全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加上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越来越全力地进行工业生产。”这可以用来说明(  )
    A、世界各地开始建立经济联系 B、早期殖民扩张促进国际分工 C、西欧资本主义控制全球活动 D、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 7.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现状》中描述:“伦敦特别是伦敦工人区的坏空气,最能助长肺结核的发展。”在伦敦工会1883年的报告中,有1/3的工人都是死于肺结核。此时肺结核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 B、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 C、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恶化 D、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
  • 8. 历史学家罗荣渠《美洲史论》中写道:作为“世界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所指挥的军队解放的国土十倍于西班牙的国土,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拿马六个国家的奠基者”。这位美洲历史上的伟人是(    )

    A、玻利瓦尔 B、圣马丁 C、爱迪生 D、华盛顿
  • 9. 19世纪中期,俄国“在农奴制下,一方面农奴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工场也不易雇到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因为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材料反映了农奴制(    )
    A、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B、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导致农民贫困频繁暴动 D、符合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情
  • 10. 1871年,明治政府派岩仓使团出访欧美。使团成员认识到“英国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铁”“国之生利益者,最重工业,而应以纺织为第一”。这一认识推动日本在改革中(    )
    A、  废除农奴制,开启近代化 B、“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颁布宪法,确立了共和体制
  • 11. 长期以来英国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但是19世纪末期,英国人认为“光荣孤立”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绝对的无能,除非英国与其他国家结盟,否则将丧失一系列利益。基于此认识,英国(    )
    A、建立三国同盟 B、参与三国协约 C、主导瓜分世界 D、激化英德矛盾
  • 12.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提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斗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但丁、莎士比亚 B、达尔文、马克思 C、拿破仑、贝多芬 D、达•芬奇、林肯

二、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限定区作答。第13、14、15题每小题14分,16题10分,共52分)

  • 13. 根据大事年表,解答相关问题。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9年

    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17-18世纪

    思想启蒙运动

    1775年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

    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

    1783年

    制宪会议制定出美国宪法

    1789年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

    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

    1791年

    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

    1804年

    《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

    (1)、从上述材料中分别找出与今天美国国庆节和法国国庆节相关的历史事件。
    (2)、依据表格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
  •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

    矛盾

    北美殖民地

    把北美看作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经济矛盾

    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要求经济独立

    民族压迫

    民族矛盾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要求政治独立

    材料二:黑奴占全国总人口的八分之一,但他们并不是平均分散于全国各地,而是集中于南方。这些黑奴本身就构成(对种植园主)一种特殊强大的利益。大家明白,这项利益也就是战争的肇因。为了达到加强、继续、扩大这项利益的目的,叛乱分子不惜通过战争来分裂联邦,而政府当即声明要限制战争范围的扩大。

    ——1865年3月4日,林肯总统第二次就职演说

    材料三:到战争结束之时,有超过18万黑人在联邦陆军服役,3万黑人在联邦海军服役,25万黑人在军队中从事劳役工作,为了消灭奴隶制,38000名黑人献出了生命。有21名黑人战士获得了国会荣誉勋章。他们的所作所为改变了国人对黑人的看法,也改变了他们对自己的看法。

    —一李军《自由的新生:美国内战风云录》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三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黑人能参与联邦军队的战斗与哪一文件的颁布有关?
    (3)、根据上述内容,概括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 15. 思想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因而,市民在从事商品经济的活动中,强烈地感受到独立个人的价值,感到自由、平材料一: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积极投身到商品经济中,……他们的人身都是自由、平等的可贵,感到占有财富的愉快。

    ——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之考察》

    材料二: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材料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市民的感受”是受到了当时什么思想的影响?指出该思想兴起的根本原因。
    (2)、材料二认为“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试据材料二概括该认识的依据。
    (3)、材料三出自哪部文件?这部文件的发表有何意义?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事件所产生的共同影响。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陷入停滞,农民不堪越来越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连最起码的生活物品都非常缺乏,列宁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一问题,及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二:1927年12月,苏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要求大大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但是刚决定跃进就遇到了巨大障碍。1928年初,国家收购上来的粮食只有513万吨,……国家面临缺粮的威胁,更无法高速发展工业。于是,斯大林决定采取非常措施,强行收购粮食,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展现了其高效性,这也是其获得民众拥护的重要因素之一。
     

    ——摘编自《强国之鉴》

    (1)、材料一表明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为实现工业化采取的重大措施。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家政策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