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6 道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8 分。每小题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意。
-
1. 阳市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21 处,其中在距今近 5000 年的新宁白面寨遗址发现了 大量狞猎而得的动物遗散,而在距今约4000 年左右的础东天子坪遗址发现了发现大量柱洞 和炭化水稻遗存黄 材料反映出了( )A、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B、古代粮食保存技术日益进步 C、人类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榄 D、古代农业耕作技术发展显著2. 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 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意在说明华夏族( )A、诸夏并存邦国林立 B、相互杂居交融多元一体 C、炎黄部落分布广泛 D、炎帝黄帝成为华夏始祖3. 约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夏王朝黄 关于夏王朝的建立时间,以下不同的表达中正确的一项是( )A、约公元前20 世纪 B、约公元前22 世纪 C、约公元前21 世纪 D、距今约2070 年4. 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竟达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 B、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 D、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5. 如图为上海博物馆藏商鞅方升,其上刻有两段跨越100多年的铭文,早一段铭文提到秦孝公十八年,时任大良造的商鞅监制并颁行了这件标准量器,后一段加刻的铭文提到秦王政甘六年(即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命令圣相将该标准量制推行至全国,根据以上信息( )
①印证了统一度量衡的措施 ②是涉及商鞅变法的实物史料
③最早应铸造于秦始皇时期 ④可用于研究商鞅变法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社会转型 D、政权分立7. 《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根据1975 年考古发现的《睡地虎秦简》 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据此进行的历史推测中较为合理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传说 B、《史记》内容虚构成分较多 C、秦有法律但民众不甚了解 D、秦朝法律制度已形同虚设8. 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 )长城
灵渠
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 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沟通 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A、抵御了匈奴侵扰 B、加强了经济联系 C、促进了南北交流 D、巩固了国家统一9. 如图是驱马安车画像砖。驱马安车是秦汉时期卿、侯、王等高官才可以乘坐的车。华盖饰顶,由四匹同色马驾,属王侯及卿专供乘坐。汉初,驱马安车几乎没有,但经 60 余年后,驱马安车遍布街巷。这一变化得益于西汉实施了( )
A、统一车轨 B、休养生息 C、反击匈奴 D、重文轻武10. 汉武帝多次派人前往说服西南诸国归属西汉,使其接受了朝廷的管辖。此后,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不断传到西南地区,汉族官吏还在那里兴办学校,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材料说明汉武帝( )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不断加强中外的交流 C、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D、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11. 东汉末期,土地兼并严重,士大夫与宦官矛盾重重,张角以东汉中期成书的《太平清领书》中“人间地位的平等和财富的平均”为教义,创立太平道,并以治病的方式传道,得到广大贫苦百姓的支持。这说明道教产生的社会背景是( )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B、时局动荡,民生艰难 C、无为而治,思想活跃 D、经济发展,民生安康12. 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实能够证明( )时期
史实
西汉
公元前 60年, 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 管辖西域36国
东汉
东汉明帝时, 派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
A、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B、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C、东汉时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汉武帝时就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13. 史书记载,东汉末年洛阳已是一片瓦砾,到曹魏后期已恢复了往日繁华都市的面貌;曹魏末年政府己有编民663423 户,443 万余口,已有大幅度增长。这说明( )A、官渡之战为曹操呢起奠定基础 B、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统一南方 C、公元229 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曹魏局部统一促进了社会发展14.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选示意图(部分),其中,图中①②③处分别是( )
A、东汉、西晋、淝水之战 B、东汉、西晋、官渡之战 C、东汉、前秦、淝水之战 D、西汉、前秦、赤壁之战15. 东晋初年,江南粮荒严重,但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用无比坚韧的力量战胜了自然,使江南农业发展迈进一大步,这表明江南农业发展得益于( )A、自然环境优越 B、生产工具改进 C、高产作物引进 D、农民辛勤劳动16. 《齐民要术》在序言里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阅而不 录。”这体现的观点是( )A、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和地利 B、重视汉取农民的生产实践的经验 C、民生为本和发展生产的务实精神 D、发展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的思想二、材料解析题(42 分)
-
17.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的演变
材料二 “ 这是一些仍在闪光的思想,这是一些难以忘却的情怀,这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易中天
材料三 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两汉之际,开始用麻等植物纤维造 纸。东汉时期进一步改进造纸术,人们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之类的低成本原料造纸成功,价格便宜利于书写。 自此纸的使用逐渐推广。到东晋末,纸的使用已完全普及,并逐步 传至周边各国,在世界范围内为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张帆《 中国古代简史》( 第二版)
材料四 邻阳新闻网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报道。
(1)、读图回答, 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是什么?我国 汉字的演变有何特点?(2)、这场“跨世纪大辩论”产生了什么的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东汉时期为“改进造纸术”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装 说说纸的发明和推广的意义。(4)、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18.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在不断的强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称、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棒裸,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编自赵毅、赵铁峰《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限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 .主父偃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政治建制的特点,并谈谈秦朝政治建制对后世的影响。(3)、材料三中“偃”认为当时中央面临着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上从其计”产生了什么影响?(4)、以上材料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的治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广阔的地理空间……其中汉武帝时期的功绩尤为卓著 ……各民族在日益增强的互动、交融中相互依赖,共同发展,逐渐加深了感情,加强了认同。
——《西汉“大一统”政治与多民族交融认同》
材料二 晋、南北朝之时,是向来被看做黑暗时代的,其实亦不尽然。这一时代,只政治上稍显黑暗,社会的文化,还是依然如故。 ……其中关系最大的,便是黄河流域文明程度最高的地方的民族,分向各方面迁移。 ……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 胡”,一到惰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混然无迹, 良非偶然。——摘编自吕思勉《 中国通史》
材料三 魏主曰:“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玆大举,光宅中原。”
——魏收《魏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民族交融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口迁 移的历史影响。(3)、材料三反映了“魏主”的哪一项重要举措?他为什么要采取这项措施?(4)、综上材料,概括指出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三、开放性题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杰出人物与其创新成就
序号
人物
事 迹
1
李冰
因势利导修筑都江堰建千秋功绩装
2
商鞅
废井田奖励耕战增强秦国国力装
3
汉武帝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并实行盐铁专卖装
4
张仲景
著《伤寒杂病论》开创中医临床理论体系装
根据以上人物和事迹,提炼一个主题,写一篇200 字左右的小短文,来展现中国古代不 同领域里的创新发展。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语言准确,条理清晰,史实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