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题48分)

  • 1. 6月 3 日,实行销毁,先于虎门海滩,掘池引水,撒盐成卤,将鸦片剖切抛入泡浸……然后放入大洋,历时二十二日。”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新文化运动
  • 2. “我国疆域辽阔,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一片‘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只‘大公鸡’”,与中国版图的缩小关系最大的国家(   )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俄国
  • 3. 如下图所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这警醒我们青少年要( )

    A、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C、具有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D、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
  • 4. 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与此相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5. 对太平天国要进行总体上评价、既要看到农民战争自身的弱点,也要看到这场斗争为历史、为社会提供了新的东西。属于“新的东西”的是(   )
    A、永安封王 B、《天朝田亩制度》 C、天京事变 D、《资政新篇》
  • 6. 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其中不包括(    )
    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日本社会生产力比较先进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 7. 下面是张自忠的一封书信,该书信写于(   )

    致战友: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小兄张自忠手启

    民国二十九年五月一日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8. 从左宗棠的“抬棺出征复新疆”,到邓世昌的“誓与军舰共存亡”,再到张自忠的“吾一日不死,必尽吾一日杀敌之责;敌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贞至死而已”。这些铮铮誓言和壮举展现的时代主题是(    )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国家分裂,民族交融 C、百年屈辱,英勇抗争 D、中央集权,逐步加强
  • 9. 《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的条款是(    )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接受列强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10. 日记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作者本人对历史的记忆。 下面是民国元老朱峙三先生的一则日记,据此可知此日(    )

    十三日  礼拜一  今日称元旦  晴  风

    今日为西历一千九百十二年一月一号。饭后出城,见寒溪学堂贴

    有新联,彩旗飘飘是为新历元旦。路人观者叹息,谓随洋人过年,行洋礼矣。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B、北洋军阀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清朝皇帝宣布退位
  • 11. 与下列言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项是(   )

    ①"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②“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③“国人……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④“建立中华民国,同胞无所差池。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 12. 漫画往往用简单的道理寓意深刻的内涵,据下面的漫画可知,洋务运动(   )

    A、得到西方列强鼎力相助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C、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统治 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13. 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限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    )
    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 C、维新派缺乏经验 D、顽固派反对变法
  • 14.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
    A、李大钊 B、毛泽东 C、陈独秀 D、孙中山
  •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讲话时指出:“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材料所体现的五四精神核心是(   )
    A、自强求富精神 B、民主科学精神 C、艰苦奋斗精神 D、爱国主义精神
  • 16. 以下是某同学在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 17. 某校历史社团开展楹联比赛,下面展示了九年级(3)班同学们搜集的部分楹联。由此可知,该楹联比赛的主题应该是(    )

    楹联一

    南湖聚大贤,探寻拯救黎民路;

    红船历风雨,开启振兴祖国程。

    楹联二

    扁舟浩荡出南湖,一桨掀天,翻起波涛连四海;

    大道苍茫凭北斗,百年圆梦,踏平坎坷竞千帆。

    A、一大建党·照亮航程 B、工农割据·红旗飘扬 C、献身抗日·救亡图存 D、人民翻身·当家作主
  • 18. 小明同学在课前三分钟演讲中,涉及的关键词有:“军旗、朱德、第一枪”。据此判断她演讲的主题应是(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古田会议
  • 19.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下列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他们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

    ①血战湘江  ②巧渡金沙江  ③飞夺泸定桥  ④四渡赤水  ⑤遵义会议  ⑥爬雪山

    A、①⑤④②③⑥ B、①④⑤②③⑥ C、①⑤④③②⑥ D、①⑤②④③⑥
  • 20. 某学习小组为探究一个历史问题,搜集到了这样两个理由: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他们探究的是(   )  
    A、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B、抗日战争为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转折点 C、中国能够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D、抗日战争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历程
  • 21. 下图是张文元1949年9月创作的的漫画作品《决不放松》刊登于当时的《上海新闻日报》上,其创作的背景是(   )

    A、解放战争已基本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 D、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22.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期间符合这一主旨的行动是( )
    A、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B、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C、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D、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 23.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历史事件构成,一个历史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列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这一逻辑关系的是(   )
    A、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抗战——百团大战 B、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D、人民解放战争——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 24. 学习历史要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黄河大合唱》创作于延安 B、《愚公移山》1940年完成 C、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D、鲁迅的杂文思想深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 25. 1919年于民族危难之际爆发的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 26.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经历了”城市——农村——城市”的发展历程。以“农村”为工作重心建立的第一个根据地
  • 27.  毛泽东回忆道:“(会议)本来是在上海开的,因为巡捕房要抓人,跑到嘉兴南湖,在船上开的。”该“会议”指那一次会议:
  • 28.  电视剧《觉醒年代》刻画了许多经常客串我们历史课本的人物,如蔡元培、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激情澎湃的历史时期。与之相关的事件是
  • 29.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

三、综合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47分。30题18分,31题12分,32题10分,33题7分)

  • 30.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封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的破产,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能挽救民族危机。于是,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相继领导了谋求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政治变革运动。

    材料三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但新生的国家政权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仅有政治制度的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文化革新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材料四

    (1)、 材料一,图一人物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他所说的”办了一辈子的事”指的是什么?
    (2)、这场运动成为“纸糊的老虎”的原因是什么?它在客观上造成了什么影响?(至少回答两点)
    (3)、20世纪初,图二人物领导的辛亥革命有怎样的伟大功绩?(至少回答两点)
    (4)、 图三人物是谁?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除旧布新”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向西方学习进行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经济落后、政治保守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这样的国度里活动,既要适应特定的救亡的民族主义潮流,又要抵抗来自国内外各种反动势力的镇压,这就要求有一个具有先进理论的近代政党作为指导。正是适应了这种特殊的国情需要,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中国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以后,中共中央给予八路军的战略任务是:一方面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一方面伺机深入敌人占领区,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发展人民抗日力量,逐渐转变敌强我弱的形势对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一方面采断决定重建新四军部,另一方面公开宣布抗战团结的方针决不改变。

    ——摘编自曾凡光《探索奋斗复兴-中国近现代史三十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大会议(部分)  

    时间

    会议名称

    影响

    1927.8

    八七会议

    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1935.1

    A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45.4

    中共七大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特殊国情”。结合所学,简述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理论。
    (2)、 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三表格中“A”处内容补充完整,并归纳三次会议的共同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原因。
  • 32. 诵读红色书信,传承红色力量,一封封书信穿越时空,传递着先辈们的执着追求和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靡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忠孝二逢,本非相悖,尽忠即所以尽孝也……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

    ——1919年5月17日清华学子闻一多给父母的家书

    材料二 1937年11月,朱德的家信:我担负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余年来坚(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苦,决非虚语……近来转战华北,常处在敌人后方,一月之内二十九日行军作战……我决不能再顾家庭,家庭亦不能再累我革命……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

    ——据央视大型综艺《信·中国》首期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家书反映了闻一多怎样的家国情怀?当时进步学生提出了什么主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信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哪些优良传统?朱德“转战华北”有什么历史意义?
  • 33.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某校项目组为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策划推出系列专栏,邀你参与。策划英雄专栏。要求:推介符合下面所给主题及时期的英雄人物一位,并围绕主题说明理由。

    英雄专栏主题:时代造就英雄,英雄影响时代

    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英雄:

    推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