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2024年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2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是青铜铸造,精神文明的表征是( )A、甲骨文的应用 B、磨制石器的推广 C、制作精美礼器 D、使用和保存火种2. 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3.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如下示意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君主专制建立与强化 C、兼容并包的社会新风貌 D、西北边疆的巩固措施4. 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家,投资总额近2000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被接受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列强强迫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D、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5.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这场运动(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推动了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D、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6. 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 )A、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 B、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 C、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 D、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7. 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取得成功后将经验推广全国。这表明兴办特区的主要目的是( )A、探索新型发展模式 B、加快中外经济融合 C、促进特区自身发展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8. 1978年到2017年,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约增长了105倍和100倍;2018年底,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至2019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3.5万千米。材料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政府对民生的关注 B、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 C、社会保障制度完备 D、出行的方式发生巨变9. 11世纪以后,欧洲教育领域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学的兴起。到13、14世纪,越来越多的世俗君主或城市开办大学,大学也成为许多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学的发展,他们逐渐取代修道院成为知识和思想的中心。大学的普遍兴起( )A、有利于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 B、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C、极大冲击了欧洲封建王权的统治 D、是教会维护神权统治的工具10. 马克瑶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也荡然无存。”这表明英国( )A、国王退出政治舞台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上帝权威至高无上 D、实行了民主共和制11. 下图所示“比例"变化的主要推动力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工业化的开展 D、赫鲁晓夫改革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主要关心的是实现日本非军事化和政治民主化。但美国很快意识到,经济崩溃的日本不可能成为美国可利用的力量,于是开始积极扶持日本。导致美国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冷战局面出现 B、美国“新经济”的需要 C、日本国际地位提高 D、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崛起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
13. 【古代民族交融】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民族交融进程(部分)朝代
朝代
内容
北魏
拓跋宏推行汉化改革,鲜卑人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贵族联姻。
唐朝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360卷经典、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明朝
长城附近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辽、宋、夏、金时期,随着北方人口不断南迁,福建人口由唐朝安史之乱以前的几十万人口,至南宋上升到四百多万,福建形成汉人与南方少数民族交错杂居的局面。再加上福建优越的地理位置,海外贸易兴盛,时人评价福建“昔瓯越(注:指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古民族)险远之地,今为东南全盛之邦”,成为国家财政主要来源地区之一。
——摘编自刘晓平等《论宋代福建经济文化发展在历史上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方式。(2)、根据材料二、简述宋代福建经济发展的原因,并说明宋代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14. 【中国工业变迁】材料一 中国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统计表(1895-1913年)
上海
武汉
天津
广州
杭州
无锡
其他
合计
厂矿数
83
28
17
16
13
12
380
549
资本额(千元)
23879
17240
4219
5791
1552
1422
66185
120288
——据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七七事变后,政府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历史的新纪元。在国民经济恢复完成和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建设正式开始。1953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准备以二十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还建立了独立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以及国民经济体系。
——赵朝峰《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和生成逻辑》
(1)、根据材料一和二、分析我国民间资本厂矿企业1895—1913年和1937—1940年地域分布的变化。并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建设”开始的时代背景。简析“中国的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意义。15. 【中外文明交流】材料一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二 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关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世界各地物种交流的历史事件,并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中国倡导的文明交流理念的基本内容。指出我国践行这一文明交流理念的重要表现。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史实)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1814年
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实施
美国内战爆发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9世纪70年代
电力成为新能源
19世纪70~80年代
内燃机问世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