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34校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23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 1.

    通 知

    各位同学:

    为了感受春满人间的自然之美,博学班计划于4月7日在仙湖植物园开展“寻深圳之春——仙湖植物园春日游”活动。请准时参加。

    博学班班委会

    4月5日

    【活动一:唱春歌】

    上春山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

    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

    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

    一江春水绿如蓝

    春色闹人不得眠

    春雨涨满池塘唤睡莲

    春花儿开遍呢喃的燕

    春风得意正少年

    我上春山约你来见

    我①zǎn了一年万千思念

    ……

    山上儿童放纸鸢

    山下游人纷纷追画船

    东风②fú人面落花作簪曲

    踏遍春山不思还

    ………

    (有删改)

    (1)、请根据语境写出汉字。

    ①zǎn ②fú ;

    (2)、以下是同学们对这首歌词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歌词感情基调欢快明朗,渲染了欢乐活泼的氛围,表达了对春日的喜爱和赞美。 B、歌词具有音乐美,押“an”韵,朗朗上口. 传达了愉悦的情绪。 C、歌词中“春雨涨满池塘唤睡莲”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万物复苏的春日图景。 D、歌词包含了民俗元素,如三月三踏春,并化用了许多诗词,有古典韵味。
  • 2. 【活动二:吟春诗】

    唱罢《上春山》,同学们浮想联翩,想到了许多学过的关于春天的诗句。

    (1)、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 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3)、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4)、 倚东风, , (秦观《行香子》)
  • 3.  【活动三:解花语】

    同是春日之花,在古诗中却有不同的意味。小深和小圳由此展开讨论。

    小深:杜甫在《春望》中写下“感时花溅泪”,抒发了作者.

    小圳: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到“乱花渐欲迷人眼”,用“乱”形容“花”,表现了

  • 4.  【活动四:游春园】

    游园时,小深发现仙湖植物园中许多有韵味的名字,并由此展开讨论。

    小语:仙湖植物园中的许多地名都很有韵味。

    小文:我喜欢玉带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桥比作玉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桥的外形优美,蕴含喜爱、赞美之情。同时,玉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意象,用以比作洁白无瑕的君子德行,“玉带桥”这一名字典雅、有文采。

    小语:我喜欢(请从“蝶谷幽兰”“听雨亭”选择其一作答)。

  • 5.  行至揽胜亭,小圳发现亭上有一副对联,请帮他排序,组合下联。

    上联:近览仙湖远眺佛阁八方景色皆如画

    下联: 

     ①总宜人 ②春游竹苑 ⑨四季风光 ④夏赏琼池

  • 6.  游园结束,班级准备发布一则游园消息,请你拟写导语。仙湖寻春正当时

    。 一路欢歌, 一路笑语,同学们齐唱春歌、吟诵春诗、妙解花语,随后开始自由徒步。有人发现了仙湖植物园的地名之美,有人发现了揽胜亭的对联之美。在欢声笑语之中,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二、古诗文与名著阅读(25 分)

  • 7. 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满城雪积,万瓦铺银,鳞次高低,尽若堆玉。时登高楼凝望,目际无痕,大地为之片白。日暮晚炊,千门青烟四起,缕缕若从玉版纸①中,界以乌丝阑②画,幽胜妙观,快我冷眼。恐此景亦未有人知得

    (高濂《雪后镇海楼观晚炊》)

    【注释】①玉版纸:光洁坚致的宣纸。②乌丝阑:指在纸或绢素上画或织成的黑色界格。亦泛指有这种黑色界线的书法用纸。阑,即栏。

    (1)、请将以下表格补充完整。

    字词

    出处

    方法

    释义

    毳衣炉火

    查字典: ①抱着; 拿着; ②围着;

    ③拥有;④聚集;⑤阻塞;⑥簇拥。

    (填序号)

    幽胜妙

    课内迁移: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时登高楼凝望,目际无痕,大地为之片白。

    (3)、阅读选文, 补充下表。

    甲文

    乙文

    登临地

    湖心亭

    镇海楼

    赏美景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白描)

    赏析:运用了白描手法, 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 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净淡雅、万籁无声的水墨画, 写出了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抒发了一种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

    满城雪积,万瓦铺银, 鳞次高低,尽若堆玉。(比喻)

     赏析: 

    感心绪

    张岱雪夜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了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故国之思;高濂雪后独登镇海楼赏积雪炊烟,

    (4)、《雪后镇海楼观晚炊》好像一幅水墨画。诗词中也有许多美好的颜色,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意蕴。请补充下表。

    【色卡一】墨色: 深沉

      ,  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品读:暗沉的天色带来忧民的愁思。

    【色卡二】紫色: 沉重

    (李贺《雁门太守行》)

    品读: 喷涌的鲜血渲染了战斗的惨烈。

    【色卡三】绿色: 生机

      ,  

    (刘禹锡《陋室铭》)

    品读:陋室的绿意彰显主人的雅志。

    【色卡四】黄色: 明亮

    ,  秋容如拭。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品读:盛开的黄花映衬清秋的明净。

    (5)、两幅雪景引发了小语和小文对名著中雪景的联想,她们回顾了相关场景,并对其作用展开了讨论。请从《骆驼祥子》《艾青诗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选择一部作品,将小文的话补充完整。

    小语:我想到了《水浒传》中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雪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正是因为下雪,林冲才会躲进山神庙驱寒,才会偶然听得陆虞候的密谋,最终走上反抗的道路; 同时,雪见证了林冲从妥协忍让向反抗的转变。

    小文:我想到了

    (6)、张岱不畏寒冷,雪夜出游,只为妙赏西湖雪景,实乃特立独行之人。我们读过的名著中,也有几位特立独行之人。请选择一位,结合情节说明选择原因,并谈谈你从他(她) 身上获得的启迪。

    A.杜少卿 B.沈琼枝 C.尼摩船长 D.王冕

三、实用性文本阅读(11分)

  • 8. 学校要举办一场“最美汉字”主题展览,请你协助布展,按要求完成各题。

    【材料一】

    汉字作为一种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源于日月鸟兽之形,作为中华文明之标志,连接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方正之间充满美感。

    汉字体现出何种中华文明之美? 近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国文字学会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黄德宽接受中新社专访,对此进行解答。

    中新社记者:汉字作为中华文化之“根”,它能体现出何种中华文明之美?

    黄德宽:一是典雅之美。汉字作为古典文字的代表,历经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多种书写形式的演变,穿越三千多年走到现在,其构形、内涵及其记录的思想文化,都体现了中华文明早期的审美思想和观念形态,造就了中华文化的深厚与博大,展现了汉字与中华文明古老悠远的典雅之美。

    二是构形之美。汉字通过画成其物,描写客观物象来造形,其体态变化多姿,生动形象; 其构形追求对称均衡,符合美学原则。汉字构形是古人智慧和巧思的生动记录,比如,汉字的“字”,以“子”记音也兼表意,“子”在房屋(“宀”为房屋的象形字) 之内,这个字的构形本义是哺育孩子之意。古人发现汉字的派生,就像生儿育女一样,代代繁衍,所以就把它称作“字”。从“字”的原初构形义到用以指称“文字”,就蕴含了古人对汉字源流演变及其形音义关系的认识。可以说,每个古老汉字的构形,都是前人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其构造既美在形式,也美在巧思。

    三是韵律之美。早期的汉字主要用软笔书写,也有刀刻的甲骨文和铸造的金文。汉字在书写过程中,由于控笔操刀的缘故,力道轻重变化、用笔(刀)起落运转和节奏快慢,综合展现出一种韵律之美。对汉字书写形态美的追求和审美意识的自觉,推进了汉字美的升华,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书法艺术。与世界上其他文字系统相比,只有汉字既是记录语言、传递信息的实用工具,又兼有艺术创造和审美的功能。汉字不仅是一种书写符号,还成为一种审美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字之美也就是中华文明之美。

    (节选自《如何从“汉字之美”认识中华文明?》,中新社专访黄德宽教授2022年9月23日)

    【材料二】

    为调查初中同学的汉字书写现状,杨民杰设计了“初中生汉字书写教学”问卷,并发放给300名初中学生。以下是他的部分调查结果。

    (节选自杨民杰《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汉字书写教学研究》)

    【材料三】

    记者:除了多写、多练,怎样才能激发起当代人对汉字的兴趣与了解?

    张一清:绝大多数形近字、形近偏旁虽然稍不留意就会混淆,但是如果理解了不同汉字、不同偏旁的含义,这样的错误就会大大减少。例如,“初”表示用刀裁衣,也就是做衣服的开始,所以是衣字旁“衤”,而不是示字旁“衤”;“甲”表示盔甲或甲壳,所以上面是封闭的,而“申”表示伸展、表露,所以上下都要延伸。

    所以,如果每个人都能关注日常使用的汉字,如我们自己的名字、身边事物的名称用字等等,琢磨一下这些汉字为什么这么写,通过自己查询或者请教别人等方式去探求答案,长期积累,必有所得。

    (节选自《从汉字窥见中华文化的“精气神”》,《解放日报》2021年9月27日,有删改)

    【材料四】

    2009年开馆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是安阳的热门打卡地。一场面向社会大众的“甲骨学堂”活动正在这里进行。

    “旌旗飘飘,居于中央,是为 ‘中’;围城之内,执戈守卫疆土,是为 ‘国’……”听罢指导老师的讲解,来此游学的小学生在素笺上郑重写下“中国”二字。

    “从2014年开设‘甲骨学堂’以来,我们已经举办了 1600多场文字教育活动,参与家庭超过5.5万个!”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列展示部副主任杨军辉介绍,“这几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花开世界,很多中亚、西亚国家留学生成了我们这里的常客。他们说,从一片片甲骨、一个个方块字里,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辉。”

    如今,殷墟内外、安阳城乡,处处可见甲骨文的神韵——百余座甲骨文书屋遍布公园、学校、社区;27所省级甲骨文教育特色学校、39所市级甲骨文教育特色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甲骨文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赛事更是让高冷的古文字化身“表情包”“真人秀”;“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通过故事性引入、游戏化互动、社交化分享,让甲骨文成为数字空间里的社交新宠……

    (节选自《汉字的故事从这里开始……》,《光明日报》2023年12月22日)

    (1)、下列展板的表述与原材料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每个古老汉字的构形,都是前人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其构造既美在形式,也美在巧思。 B、汉字与其他文字一样 既是记录语言、传递信息的实用工具,又兼有艺术创造和审美的功能。 C、如果理解了不同汉字、不同偏旁的含义,形近字的混淆错误就能杜绝。 D、甲骨文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通过故事性引入、游戏化互动、社交化分享,让甲骨文成为数字空间里的社交新宠。
    (2)、请以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二呈现的信息,并提出一条改善学生汉字书写质量的具体建议。
    (3)、小深总是把“箫鼓追随春社近”的“箫”字写成“萧”,订正很多次却还是出错,请你仿照材料三的示例,根据不同偏旁的含义,帮他记住这个字的正确写法。
    (4)、请为材料四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写一句宣传语,12个字以内。

    示例: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上海天文馆)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成都自然博物馆)

四、文学作品阅读(17分)

  • 9. 阅读

    花树有约

    ①春深,花盛。尤喜株株繁花加身的嘉树,在村庄,在庭院,在山岗,在池畔,相映成画,相融成诗。故而,最爱暮春时节,与花树有约,一起在滟滟春光中,饱蘸花香,写下一纸春日情书。

    ②花树,太张扬,太放肆,太汹涌。起先与其他枯瘦干黑的树木并无二致,可“嘭嘭”一通,便有无数春花如烟花炸响一般绽放枝头,密织霓裳,汇成花海,收尽春光;美了春树,美了春野,美了春天,美了有约的人儿。

    ③花树,又太低调,太孤独,太清寂。花开花落,皆在无声无息、不悲不喜之间,一切顺时而生,率性而为。花不为无人而不芳,孤芳亦可自赏。有人赴约而来,我自粲然相迎;人散后会无期,我亦静默馥郁。每一朵、每一枝、每一树,循着自然频率,完成一季又一季起承转合。

    ④为赴这一年一度的花树之约,我常在春风乍起时,便敞开胸,步于野,寻找旧年相约的那株,期待它也华华丽丽地准时赴约。然而,娇羞的花树总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一日花不放,三日花未盛,可稍不留意,它已满树华冠,几近荼蘼。盼与花约,心心念念已一年;又怕与花约,唯恐匆匆又错过。看来,与花树相约,没有耐心,是难成的,因而便格外珍惜。

    ⑤花树有约的最佳情境当如《论语》中所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恬淡适意、简静质朴,令人思慕与向往。花树在,花友在,情致在,情谊在,一切由心随缘,静享人间好时节。

           ⑥一期有一会,一岁一照面;赏花人聚散,念者在心间。花树有约,更愿有一人共享一树芳华。

    ⑦路旁的杨树飞花了。穗状的毛毛虫,从出壳到垂挂,到飘落人间,爬满地面,惹人爱怜。捧几条在手,绒绒的、痒痒的,放进同学衣领中、文具盒里,吓得个叽哇乱叫,闹成一团。絮状的棉花糖,无处不飞,入眼迷了眼,入鼻打喷嚏。聚在墙角的一堆,点火一烧,呼地灰飞烟灭。杨花又飞,可那些相伴校园的小伙伴儿们却已四散天涯。

    ⑧杏花绚烂,似凤冠霞帔,令花树荣耀尊贵;似粉云升腾,令春山轻盈飘逸。赏花、嗅花、拍花、逐花的爱花之人络绎不绝,如嘤嘤嗡嗡的蜂蝶热闹异常。我也在人流之中,寻找中意的那棵。杏花依旧笑意盈盈等我,可曾在花下笑意盈盈等我的好友却已远走他乡。杏花香里,弥漫的有我们曾花下对饮的酒香。恍惚间,我举手作碰杯状。然而,花香依在,手却无杯,树下独我……

    ⑨舅舅家院里的梨花,开得高高在天,够它不着。白白的花儿,漂白了我的衣衫。去年春天,我们围着轮椅上的舅舅为他庆生,乐得他跟什么似的,并与他相约:明年您六十大寿,一定要站起来!梨花又开放,可我那唯一的舅舅却已长眠于山野……

    ⑩“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红如火,白如雪,粉如美人面; 开得那样肆无忌惮,美得那样不可方物。我又与妻子奔赴那片桃园,同在花下追逐流连。十五年了,从相识、相恋到相知、相守,年年与这桃花有约。人面未曾远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朵朵,见证着我俩步入中年. 身旁却多了一个“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小女孩。

    ⑪ 亭亭花树下,赏花人满心敬畏,仰观每一朵花的优雅与烂漫;花也同样,静静俯看着每一位喧嚣尘世中的来者与往者。春日时短,花期浅浅。惜花,惜人,应当时。

    (《羊城晚报》2024年03月19日)

    (1)、请仿照示例,概括第⑧段、第⑨段和第⑩段的主要内容。

    第⑦段:杨花点缀青春回忆第         ⑧段: 

    第⑨段:             第⑩段:  .

    (2)、请从用词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横线句子。
    (3)、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③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有人赴约而来,我自粲然相迎;人散后会无期,我亦静默馥郁。

    (4)、文章第⑧段与以下哪一句诗意境相同,请说说理由。

    ①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②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③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5)、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表达了哪些感悟,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启示。

五、写作(45分)

  • 10. 下列关于“路”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从两个任务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究竟什么是路?路就是道,道就是规则、法则。道路的故事充满了人生的经验。没有路的时候,心里会彷徨,路多的时候,心里会迷失。走好选择的路,别只选好走的路。

    —央视《朗读者(第二季)》

    任务一: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体裁明确;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