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56分)

  • 1.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历史社团的同学们正在进行历史剧表演。剧中主人公慷慨激昂地陈词:“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位主人公是( )
    A、郑成功 B、林则徐 C、左宗棠 D、李鸿章
  • 2. “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材料所述事件发生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 从下图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 )

    A、在天京事变后由盛转衰 B、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C、是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 D、有力反抗外国侵略势力
  • 4. 19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支持浩罕国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法国控制越南,中法战争爆发;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1874年日本侵台;1884年法国进攻台湾。据此可以构建的合适的主题是( )
    A、瓜分狂潮 B、救亡图存 C、开眼看世界 D、边疆危机
  • 5. 据统计,从1895年至1913年,资金在10万元以上的外资企业就有136家,资本达1.3亿多元。这一现象反映出( )
    A、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 B、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C、列强竞相对华资本输出 D、清廷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 6. 下图为《点石斋画报》所载“计本火牛图”,描绘了进入朝鲜作战的清军“在百余头牛的双角上缚火把,驱使牛群冲向倭寇阵地……当倭寇拼命向火牛开枪时,我军已从敌后发动攻击,倭寇大败而逃”的场景。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清军在甲午战争陆战中获胜 B、军民合作反侵略的爱国精神 C、报刊迎合民众对战争的想象 D、洋务运动提升了清军战斗力
  • 7. 《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出现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以康、梁为首的新兴民族资产阶级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见表)。“新的高度”是指( )

    人物

    主要活动

    康有为

    发起“公车上书”,组织保国会

    梁启超

    《中外纪闻》《时务报》主笔

    严复

    翻译《天演论》,主持《国闻报》

    A、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B、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C、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D、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 8. 某老师办公桌上翻开的书页如下。据此判断,他正在读的书籍是( )

    第七章 新生中国的领导人——袁世凯和孙中山

    ◎袁世凯如何在清皇室与革命者间周旋

    ◎笃信基督教的革命领袖孙中山

    ◎让中外人士倍感疑虑的总统职位大移交

    A、《这个天国不太平》 B、《传教士眼中的1911》 C、《戊戌政变记》 D、《社会主义在中国》
  • 9. 某校2201班办了一期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黑板报,以下是黑板报上的一首诗。该诗体现的精神是( )

    群英际会十三人,时代担当托此身。

    石库门中筹大计,南湖船上纵经纶。

    推翻旧制锤镰举,唤起工农正义伸。

    奋斗百年从未倦,终将梦想变成真。

    A、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 B、忧国忧民的五四精神 C、开天辟地的首创精神 D、不畏强暴的革命精神
  • 10. 下图反映的革命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 11. 对下图主旨解读准确的是( )

    《新年中的东北人民的音乐》(陈树东 1934年)

    A、抒发东北人民故土沦丧的悲痛 B、揭示东北人民抗战的艰难历程 C、展示中国民众抗战的多种手段 D、反映沦陷区中国人民热爱音乐
  • 12. 1942年1月,美国《先驱论坛报》报道:“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这里的“湘北之大捷”是指( )
    A、豫湘桂战役 B、江西万家岭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 13. 毛泽东说:“历史走到今天,总算出现一次和平民主的机会,我们不能放弃这个机会。重庆是刀山火海,我也得去啊!”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B、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C、达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D、商讨成立人民政权
  • 14. 日军占领北平后,70多岁的齐白石闭门谢客、停止卖画,并在《群鼠图》上题句:“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这反映了齐白石( )
    A、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B、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 C、动荡时代仍笔耕不辍 D、创作上推崇现实主义

二、非选择题(15题14分,16题14分,17题16分,共46分)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

    ——据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1)、材料一中,“开放广州……五处为通商口岸”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趋势?
    (2)、据材料二,围绕“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从A、B、C中任选一段,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年,第一批留美学生(见图)由上海乘轮

    船赴美,1875年最后一批送毕。按规定,学生出洋后,学习西学仍兼讲中学。“不准半途而废,亦不准入籍外洋”,学成后听候酌量器使,奏明委用。

    ——摘编自郑振铎《晚清文选》等

    材料二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

    矿,准备选址建铁厂。

    大冶选址区域示意图

    材料三 张之洞认为“大冶路远,照料不便,若建于汉阳,吾犹及见铁厂之烟囱也”,历经波折,最终选址汉阳(见图)。铁厂采取官办,动用官款5,829,629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已无余力接济;1908年,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商办;一战期间,向日商借款3700万日元;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把全部设备运往重庆,剩下的建筑悉数炸毁,成立五十年不到的汉阳铁厂,就此灰飞烟灭。

    ——摘编自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1)、材料一中清政府派遣留美学生与近代哪一运动有关?派遣学生留美的目的是什么?
    (2)、假设你是当时留美回国学员,结合材料二中图片并考虑近代工业发展条件(如:资源、交通等),在甲、乙、丙三处中推荐最合理的一处厂址,并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概括张之洞最终选址汉阳建铁厂的原因。结合汉阳铁厂的命运,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
  • 17. 诵读红色家书,传承先辈精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刘伯坚写给妻子王叔振的遗书(1935年书)

    ——据《中央档案馆馆藏珍贵历史档案背后的党史故事》等

    注:刘伯坚曾任中央苏区工农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3月率部队突围时不幸负伤被捕,21日壮烈牺牲。刘伯坚并不知道,在他写这封信之前,妻子已先他一步在闽西游击区光荣牺牲了。

    材料二 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

    材料三  在四月廿一日那天,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下了命令,叫我们三路解放大军一齐过江,去把国民党反动军队消灭光,解放江南人民,建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我们接到命令后就过江了,因为队伍成千成万的,很多,一时过不完,我们等到廿四日才渡过长江的。……新中国就要诞生,希望你还是多学习文化,以后好多为人民服务,就是在家帮助种田,也别忘了读书。

    ——摘自人民网2021年06月17日《一封发自渡江战役的战士家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伯坚被捕牺牲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左权家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左权家书出现的历史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路解放大军一齐过江”取得的重大意义?综上,我们如何从红色家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