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运用
-
1. 读拼音,写词语。
ɡù ɡōnɡ
tān fàn
zuō fanɡ
máo lǘ
yōu xián
2.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是( )A、都城(dū) 选择(zé) B、摊贩(fàn) 官吏(lì) C、毛驴(lǘ) 作坊(zuò) D、栏杆(lán) 乘坐(chéng)3. 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热闹的场面 繁华的街市 B、减轻重量 减轻石料 C、悠闲地溜达 完整地保存 D、看得清楚 吓得跳起来4. 《清明上河图》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是因为它描绘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A、北宋的风俗人情、人际关系 B、当时的桥梁建筑情况 C、汴京的皇宫生活画面 D、当时的道路交通状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的生意人,有的道士,有的医生,有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 , 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6. 按课文内容填空。《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朝代)的 , 他画的是的场面。这幅画已经有 , 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它使我们看到了 , 看到了。
7. 按要求写句子。(1)、这幅画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缩句)(2)、张择端画的画,是非常传神。(改为感叹句)(3)、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英伦 豆那么大。(仿写夸张句)二、阅读鉴赏
-
8.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找出选段的中心句。(2)、本段描写的人物有、、、、。(3)、找出选段中表现张择端技艺高超的句子。9. 课外阅读民艺一绝——南阳烙画
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度之间的铁笔烙烫。
百闻不如一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亲自观看了烙画师们制作的过程。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最后是上色,遵循一定顺序,根据作品需要,有的不施任何颜料,只用白描技法勾勒线条,用西画素描的黑、白、灰来烘色;有的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材质上勾画烘烫作画。看他们的作品,或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或凝色浑实,敦厚拙朴;或色调清爽,云淡风轻;或虚实相应,层次明晰……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效应。恍惚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南阳烙画的艺术长廊,它们越过眼前,穿越历史,回到了千年以前的汉代……
是啊,这些精美的艺术画廊是家乡人民在用他们的智慧、妙思、巧手谱写着、延续着……
(1)、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烙画的制作过程。(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烙画,是(地方)的特色,它又称为“”“”“”,需要用度的铁笔在材料上进行烙烫。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文章开宗明义,点明“烙画”特殊地位,既吸引读者又为下文展开作好铺垫。
B.“烙画”的作画材质有严格的要求,只能使用竹木、宣纸、丝绢。
C.“烙画”没有任何颜色,只有素描的黑、白、灰。
D.南阳“烙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小练笔
-
10. 小练笔。
仿照《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写作方法介绍你喜欢的一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