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2-2023学年部分区联考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商朝实行父子相继、兄终弟及的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春秋时期,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常常出现立年长有德之人为国君的现象。这反映了嫡长子继承制( )
    A、成功避免了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 B、力图运用兄弟亲情维系政权稳定 C、直接促成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D、无法应对社会变革带来的新挑战
  • 2. 西周立国强调“敬天保民”,而秦始皇在建立政权后则强调“赖宗庙之灵”。这一治国理念的变化( )
    A、埋下了秦始皇集权暴政的隐患 B、奠定了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C、打击了礼乐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D、凸显了秦始皇对神灵的蔑视
  • 3.  东汉中期始,皇帝借宦官以抗外戚,其权势日益增强,桓、灵帝时,宦官“手握王爵,口含天宪”,党羽布列朝廷州郡。这主要反映了(  )
    A、察举制失去了功效 B、专制制度滋生宦官专权
    C、外戚干政皇权旁落 D、内朝权力扩张削弱相权
  • 4. 《全唐诗》中对江南有这样的描述:“来酌林中酒,去耕湖上田”,“寒云晓散千峰雪……且卖湖田酿春酒”,“霜岛树凋猿叫夜,湖田谷熟雁来时”。这些诗句从侧面反映了唐代江南部分地区( )
    A、市镇经济繁荣 B、均田制实施条件优越 C、人地矛盾凸显 D、成为唐朝的文化中心
  • 5. 两宋时期京城有固定经营场所的职业商人,通过文字、图形、色彩等招牌、幌子向客户传递其所经营的商品范畴、特点和档次等。如《清明上河图》中,有两家药铺的招牌分别为“赵太丞家”“杨家应诊”,在招牌旁边介绍了大夫特长与药品功能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市场意识较为浓厚 B、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C、商家经营诚实无欺 D、风俗画的写实风格
  • 6. 史书记载,元世祖立志向尧、舜、禹等上古贤君看齐,于是在经典中求索国号,“取《易经》‘乾元’之义”,定国号为大元。元成宗元贞元年,“初命郡县通祀三皇,如宣圣释奠礼”。元朝统治者的做法意在( )
    A、改变蒙古人的生活方式 B、促进不同民族交融 C、加强对地方事务的管理 D、彰显政权的合法性
  • 7. 李贽著有《童心说》,他将人的“最初一念之本心”的“童心”与作为封建“天理”的“道理”对立起来,认为世上一切物质和精神皆是只存在于“真心”之中。李贽的这一观点( )
    A、否定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 B、发扬了道家自然无为的精神 C、体现了个性自由的精神追求 D、揭示了唯心主义哲学的弊端
  • 8. 南书房设立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原本是康熙读书的地方,在当时,南书房“非崇班贵檫、上所亲信者不得入”,只有“词臣才品兼优者”才能到南书房当值,俗称“南书房行走”,他们按照康熙的授意起草诏令,“撰述谕旨”。由此可见,南书房( )
    A、具有笼络汉族士人的作用 B、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C、取代军机处成为权力中枢 D、利于进一步加强皇权
  • 9. 学者萧致治在《鸦片战争史》一书中写道,“就社会制度而言,中国封建社会已进入晚期,比起世界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大大落后,成为束缚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和文化科学进步的桎梏。”作者意在强调( )
    A、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封建制度阻碍了社会进步 C、社会制度决定战争成败 D、中国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
  • 10. 1894年5月,日本为适应近代大规模战争的需要,颁布《战时大本营条例》,明确规定以大本营为战时最高统帅部,统一指挥陆海军的作战。而此时,清政府的军机处、兵部、总理衙门以及地方督抚等机构都有军事领导权,彼此牵掣,造成决策不定,指挥不灵。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
    A、中央权力受到挑战 B、近代海防意识淡薄 C、军事管理体制落后 D、无力扭转战争败局
  • 11. 五四运动中学生们去街头演说,到工人中进行调查,创办平民学校,冲破以往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接触社会,发现在自己周围还存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开始看到自身存在的弱点,提出要把“小我”融于“大我”之中,奉献给“大我”。这反映了五四运动( )
    A、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推动了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C、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D、形成了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革命力量
  • 12. 1945年8月11日,毛泽东在作《关于日本投降后党的任务》指示时强调:“今冬明春,必须在一万万人民中,放手发动减租。在一切新解放区一律减租,放手发动与组织群众……但是,绝对不可损害中农利益;富农除封建剥削部分实行减租外,不应加以打击;地主须使之可以过活,没收分配土地是过早的。”这一指示(   )
    A、巩固了中共在解放区的阶级基础 B、否定了没收地主土地的必要性 C、体现了中共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消除了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
  • 13. 下表是1952—1957年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指标主要农产品

    单位

    1952

    1957

    农业总产值

    亿元

    461

    537

    粮食

    万吨

    16392

    19505

    棉花

    万吨

    130.4

    164

    油料

    万吨

    4193

    4196

    A、个体经济向集体经济的转变 B、土地改革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实施 D、照搬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模式
  • 14. 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对生产关系采取了“拔苗助长”的政策,不断提高公有化的程度与规模,同时又普遍采用了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上述做法( )
    A、适合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 C、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D、反映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迫切愿望
  • 15. 下表是1966年、1976年社会总产值、国民总收入中各部门所占比例,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

    分类部门

    社会总产值(100%)

    国民总收入(100%)

    1966年

    1976年

    1966年

    1976年

    农业

    29.7

    25.4

    43.6

    41

    工业

    53.1

    58.1

    38.2

    个43.3

    建筑业

    6.4

    8.0

    3.7

    4.9

    运输业

    3.3

    2.9

    4.2

    38

    商业

    2.1

    5.6

    103

    7.0

    A、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B、改革成为大势所趋 C、国民经济比例协调 D、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 16. 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只有社会主义一种制度,只能搞社会主义建设。而邓小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的实践方法的经验为前提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理论。这反映了“一国两制”理论( )
    A、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B、强调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C、违背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原则 D、奠定了解决港澳台问题的理论基础

二、材料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宋宰辅籍贯分布统计表

    北方

    前期

    中期

    后期

    南方

    前期

    中期

    后期

    河北西路

    14

    7

    2

    两浙路

    2

    9

    13

    开封府

    9

    4

    11

    福建路

    1

    4

    19

    京东西路

    9

    6

    7

    江南东路

     

    2

    3

    河北东路

    8

     

    4

    江南西路

    2

    3

    6

    河东路

    8

    6

    1

    荆湖北路

      

    3

    京西北路

    6

    9

    3

    京西南路

      

    1

    京东东路

    5

    5

    1

    淮南东路

    1

     

    4

    水兴军路

    1

    1

    1

    淮南西路

    1

    1

    2

    京西南路

      

    2

    成都府路

     

    1

    7

    秦凤路

      

    1

    利州路

    1

    2

    1

    淮南东路

     

    1

    1

    梓州路

    1

      

    淮南西路

      

    2

        

    小计

    60

    39

    36

     

    8

    22

    59

    合计

    135

     

    89

    ——据康保苓《北宋宰辅籍贯分布统计表》编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宰辅籍贯分布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上述北宋宰辅籍贯分布特点的原因。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著。全书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天工开物》用数据对生产过程中提及的时间、重量、长度、宽度、高度、比率等进行量化。如《乃粒·稻》“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裁⋯⋯凡秧田一亩所生秧,共移栽二十五亩。凡秧即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用具体的数据来量化种植时间和秧田本田的比例关系,农民能够根据书中的具体数据来对农作物进行培育,避免损失。农业生产者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生产制造,有利于普及这些工艺技术,使他们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摘编自郑雪颖《〈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技术传承的创新与历史价值》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在一些开明士绅和近代知识分子强烈的救亡图存意识的推动下,科学开始逐渐扮演了富国强兵的角色,而传统上对科技轻视的旧观念逐渐瓦解,使《天工开物》得以再版。民国时期近代知识分子逐步替代传统士绅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在接受近代教育的同时认识到科技力量对社会变革和生产实践的重要作用,逐渐开始挖掘《天工开物》里的科技思想和经济思想,并在其自身的著作中广泛引用《天工开物》的内容,使长期以来不为“正统文化”所重的《天工开物》及与之处于同样境地的中国古代科技著作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才有机会成为“显学”。

    ——摘编自李书状《民国时期〈天工开物〉再版的原因探析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天工开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天工开物》等古代科技著作成为“显学”的原因。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通过行政手段,打破原来大部分以血缘为纽带的互助关系,以村、乡行政区为单位,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各种形式的“劳动互助社”“义务耕田队”“妇女生产组”“儿童杂务队”等劳动互助组织迅速成立起来。督冀鲁豫边区在劳动竞赛中,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的差异,互助合作社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形成了以团体为基本单元的竞赛活动。1941年3月至1942年,在王震的率领下,三五九旅分四批进驻南泥湾,克服千难万险,开创了壮阔的“陕北好江南”,谱写了彪炳史册的佳话。劳动竞赛活动在各行各业普遍开展,陕甘宁边区的“赵占魁运动”、太行边区的“甄荣典运动”、晋绥边区的“张秋风运动”等,无不是南泥湾精神的生动体现。

    ——摘编自欧阳恩良、王建超《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竞赛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时期劳动竞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时期劳动竞赛的影响。

三、论述题

  • 20.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明清时期商业中心分布图                             图2近代民族工业分布图

       图3近代通商口岸分布图                                 图4对外开放城市分布图

    从上面四幅图片中,任意选取两幅或多幅图片,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写出所选图片,提取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