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复习专题:说明文阅读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18 类型:复习试卷

一、语言表达

  • 1. 学习与探究

    【材料一】

    “靠脸吃饭”不只是说说而已,人脸识别,已经正式走入你我的生活!

    什么是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是一种依据人的面部特征,自动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又称为面像识别、人像识别、面部识别等。

    人脸识别主要通过镜头拍摄,采集人脸图像,给出每个脸的位置、大小和各个脸部器官的位置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进一步提取每个人脸中所蕴含的身份特征,将其与已知的人脸进行比对,从而识别每个人脸的身份。

    为防止各类仿“真人”的图像、视频等冒充真人,在各种生活应用场景中,人脸识别还会根据脸部关键点的动态变化来判定是否为“真人”,以确保应用的安全性。

    【材料二】

    当前,人脸识别已成为人工智能浪潮中最火热的技术之一。人脸识别设备将大规模走出实验室,走入各行各业,方便了生活、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也因此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标配”。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如何?《2020中国人脸识别行业发展监测报告》对此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以下是近六年我国人脸识别市场销售量及价格变化情况调查:

    【材料三】

    生活场景中的人脸识别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这里的“靠脸吃饭”指的是生活中许多方面需要应用人脸识别来解决问题。 B、人脸识别主要是将人脸与已有的人脸图像做比对,根据面部特征进行判别。 C、人脸识别已大规模走出实验室走入各行各业,成为人工智能最火热的技术。 D、刷脸进动车站需站在指定区域内并放置好身份证和车票并面对摄像头刷脸。
    (2)、阅读材料二,简要概括近年来我国人脸识别市场的销售量及价格变化情况。
    (3)、李明五一节外出旅游,在动车站进站口刷脸时,机器提示他将身份证放在验证台,脱掉口罩、面对摄像头眨眨眼睛。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解说这一流程的主要原理。

二、现代文阅读

  •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电影修复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工作。早期的电影以胶片为载体,由于年代久远,保存条件有限,易出现褪色、霉变、划痕、污染、脱色、闪烁等损伤。电影修复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将胶片电影转移到数字载体上,并通过修复、降噪、补光、调色等技术,复原并优化原片的影音品质。这往往需要经过物理修复、数字修复、艺术修复等步骤,才能确保修复后的画面、声音等符合当年的创作意图。 

    电影修复首先要物理修复。物理修复是对胶片本身的修复,由专业修复胶片的师傅负责洗印、修补,规划,让胶片具备扫描的条件。然后是数字修复,一部 90分钟的影片,约有13万帧画面,一个熟练技术人员一天最多能精修200帧。修复一部电影,十几个人组成的修复团队至少需要三四个月。接着是艺术修复。这才是修复的灵魂。“修旧如旧,尊重原创”是艺术修复的基本原则。“修旧如旧”不是要把电影修复得和之前一样,而是要把胶片的色彩恢复到最好的状态。如专家所言。“电影修复跟故宫里修文物一样,不能做旧,更不能创新,而是一种精准还原。”电影修复必须得是“细节控”,需要深入了解修复的电影,每一处细节的处理都要细致严谨。 

    资料馆修复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曾在第 11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惊艳亮相,它是全球第一部黑白转彩色的故事片。确定影片每个画面的色彩,需要大量考证。修复团队不知道女主角的旗袍是什么颜色,就去翻老照片;不能确定楼房的色调。就去实地观察老楼。单是片中男主角李侠所穿军服的颜色,修复师们都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还跑到军事博物馆去看文物。 

    除了修复外,他们还能够按照主创制的意图“二次制作”。修复《那山那人那狗》时,面中有绿草地上的石板路,导演想要石板路里现出一种湿漉漉的感觉,但当年由于条件限制没有完成,他们就帮导演弥补了创作时留下的遗憾。 

    经典电影为时代存照,承载着历史的印记、文化的脉动、艺术的巧思,拥有超越时间的魅力。中国电影资料馆作为国家级电影胶片保存机构,有 3万多部影片、60多万本胶片库存。1905年中国电都诞生至今。每个重要时间段的电影都有其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已经成为国家的影像档案和民族记忆。 

    电影修复不仅意义重大,时间也很紧迫。据统计,自电影诞生至今,保存下来的拷贝极为总数的 10%左右。具体到我国,资料显示,从1905年到1949年。全国共生产超过3000部电影,但是拷贝保存下来的也仅有300部左右,现存的中国早期无声电影不超过10部。如果不能尽快完成数字化修复,就有可能导致电影永失性丢失。让破损、模糊的老电影回复原貌,给黑白片上色让其焕发光彩……电影修复让经典作品得以在数字时代获得重生,经典的力量得以穿越时空、生生不息。 

    (选编自光明网、人民网等,有删改)

    【材料二】 

    在爱奇艺的“经典老片修复专区”中。用户可以随时观看 150修复影片。其中的90%都已经达到了4K清晰度。数据显示,该专区累计观影人次已超4400万。用户观看总时长较专区上线初期提升了52%。爱奇艺对观影用户进行了统计分析(见图),发现00后的观看时长在连年上涨。 

     

    (选编自凤凰网,有删改)

    【材料三】 

    近日,由厦门大学音像文献中心修复的影片《香魂女》,在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连续展映多场,受到观众好评。 

    《香魂女》的导演谢飞充分肯定了影片的修复效果。他说:“首场放映中,座无虚席的观众中有 80%的观众为年轻人。他们对这部摄制于30年前的电影充满了热情与喜爱。这种将过去的经典影片修复后服务于社会、通到年轻一代观众眼前的做法。非常值得赞赏。” 

    据悉,本次精修的影片《香魂女》为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经典修复单元”唯一的内地作品代表。在本次修复和展映工作中。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师生以保护、修复的形式再现经典影视作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选编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 材料一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  、  、  和电影修复时间紧迫。
    (2)、 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____ 
    A、电影修复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将胶片电影转移到数字载体上,并通过现代技术复原优化原片的影音品质。 B、艺术修复是电影修复的灵魂,在尊重原创的前提下要把胶片的色彩恢复到最好状态,实现创新式还原。 C、在爱奇艺的“经典老片修复专区”,40岁以下的人占观看群体的大多数,出现青年人爱上老片的现象。 D、《香魂女》作为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经典修复单元”唯一的内地作品代表,受到年轻人欢迎。
    (3)、 阅读完上述材料后,知行中学七(9)班同学开始了讨论。请结合材料内容,将对话补充完整。 

    弘毅同学:感觉修复一步老电影要耗时费力,还不如多拍两部新电影。 

    之恒同学:我不赞同。  

  • 3. 阅读下面的文章(选段),完成问题。

    【材料一】

    情绪与疾病

            人体有一些器官特别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

           首先是消化系统。胃肠道被认为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在所有的身心疾病中,胃肠疾病是排名第一位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遇到紧张焦虑的状况就会胃疼或腹泻,压力大的时候觉得肚子胀吃不下饭,其实就是受到了情绪的影响。

           其次是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人在心情郁闷不愉快的时候会觉得头痛,有些人情绪一激动会发生心绞痛、脑溢血。

           还有就是皮肤。有些人紧张时头皮发痒、烦躁时头皮屑增加、睡不好、狂掉头发,还有反复无常的荨麻疹、湿疹、斑秃等,都可能是长期不良情绪带来的后果。

     大量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常压抑自己、忍气吞声、情绪低落的人得癌症的几率是一般人的三倍。

    【材料二】

    软糖试验

          196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他们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软糖只能吃1颗;如果20分钟后再吃,将奖励1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软糖吃掉。有些孩子则能耐心等待,暂时不吃软糖。他们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结果,这些孩子终于吃到两颗软糖。

           实验之后,研究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1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则表现得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产生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换句话说,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

    【材料三】

    情绪管理的方法

           数颜色法。当你不满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感到怒不可遏,想要大发脾气时,如有可能的话,暂停手中的工作,找个没人的地方,环顾四周的景物及有颜色的事物,然后在心中自言自语:那是一面白色的墙壁;那是一张浅黄色的桌子;那是一把深色的椅子……大约数三十秒。如果你不能立即离开令你生气的现场,也可以就地进行以上练习。经过这一短暂的缓冲,你就能以理智的态度去对待。此种方法特别适合于暴躁型的人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日记法。情绪日记记的是每天自我情绪的情况,即每天发生了什么事,我有什么感觉,甚至一些微小的感觉也要记录在案。有些人当时没有发脾气,克制住了自己,但愤怒的情绪仍然存在,日积月累,到最后实在压抑不住了,一旦发泄出来,就如同火山爆发,十分可怕,不但自己会受伤,对方更难以承受,这就是迟钝型人的情绪特点。这种方法是迟钝型人控制自己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暗示调节法。自我暗示是改变自己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基本做法是自己给自己输送积极信号,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情绪。具体的暗示方法有多种。比如,早上起床时,就开始给自己暗示:今天我心情很好!今天我很高兴!今天我办事一定顺利!今天我一定有好运气!类似这样的话,要不断地给自己暗示,使自己的潜意识接受这些信号。这将对你一天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使你能够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地去从事各项工作。

           运动舒解法。当人们在沮丧或愤怒时,生理上会产生一些异常现象,这些都可以通过运动方式,如跑步、打球、打拳等方式,使生理恢复原状。生理得到恢复,情绪也就自然正常。

           音乐缓解法。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因此也是缓解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部分人而言,当心情不佳时,听上一曲自己最喜欢的音乐,沮丧的情绪就会烟消云散。因此,建议喜欢音乐的朋友,不妨准备几盒自己最喜欢的录音带,放在身边,心情不好时就放上几曲,以此来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注意力调控法。人的注意力,好比一台摄像机的镜头,对准好的一面令人欢欣,对准坏的一面令人沮丧。要想控制注意力,最好的方法便是借助于提问题,你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脑子便会寻找有关的答案,如果你提出的问题是:这个人为什么这么讨厌?这时你的注意力便会寻找讨厌的理由,也不管这个人是不是真的讨厌。相反,若是问道:这个人怎么这么好?这时你的注意力就会寻找好的理由。所以,改变我们情绪最有效且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是改变我们的注意力。

    (1)、“材料一”在介绍人体容易受到情绪影响的器官时,顺序可以调换吗?请说明理由。
    (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情绪对人有什么影响。
    (3)、张雪是一名初二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运动会名落孙山,又因为一件小事与父母闹别扭,最近上课她总是无精打采,作业也不愿意做,期中练习成绩很不理想,情绪郁闷低沉到极点。请根据“材料三”,帮她选择适合的情绪管理方法,并解释选择的理由。
  • 4. 阅读《近视漫谈》,回答问题。

                       近视漫谈

    ①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让我们把这个美好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吗?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组合成了相机的“镜头”,眼睛通过这个“镜头”调整焦距,从而看清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反之,则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②眼睛近视,主要是这个“镜头”的调焦功能失灵,不能精准地将物体的实像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轻则影响正常生活、工作,重则引起视觉疾病,如视力障碍、视网膜脱落等。据调查,目前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已多达6亿,其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

    ③青少年近视,除了先天性遗传因素外,主要环境因素。一是眼睛近距离使用时间长、强度大,用眼角度不合理,加重了用眼负荷;二是缺少户外活动。当今大部分青少年学习压力大,长时间看书、写作业,有的还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普遍不足。

    ④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每天户外活动超过 2 小时,能减少 50% 的近视发生风险。物理学中衡量光照强度的单位叫做勒克司,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水平一般不超过 500 勒克司,而室外环境即便是阴天,光照水平也可以达到一万多勒克司,大晴天更可高达十几万,这是室内光线根本无法企及的。室外光照还能够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能够延缓近视的加深。另外,户外活动时人常常会看向远方,也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家长、教师应引导孩子在看书学习后休息、远眺,每天进行一定时长的户外活动。

    (1)、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把“眼睛”比作“照相机”,生动地说明了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B、为保护视力,中小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用眼行为习惯,参加足量的户外运动。 C、如果每天减少用眼负荷,户外活动超过 2 小时,那么 50%的人将不会发生近视。 D、室外光线强并含有多巴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有利于预防和延缓近视。
    (2)、阅读第②段,说说眼睛近视有哪些危害? 
    (3)、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水平一般不超过 500 勒克司,而室外环境即便是阴天,光照水平也可以达到一万多勒克司,大晴天更可高达十几万,这是室内光线根本无法企及的。( ) ( )

    (4)、文章第③段中加重青少年用眼负荷的因素有哪三点?
  • 5. 实用类文本阅读

    坐,你未必会

    ①许多人日常办公只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电脑,他们工作时要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坐。殊不知,身体的隐患也由此而生。如何坐,大有学问

    ②中国自古有“坐如钟”的说法,有些人认为人体只有维持在腰背挺直、脊柱坚挺的状态下才对腰椎和颈椎最为有利,这是不科学的。在办公桌前的正确坐姿应该是:坐时尽量拉近座椅与办公桌的距离,从臀部到腰部至后背全部紧贴座椅靠背,必要时可在腰部和座椅靠背间放一靠垫;头颈部保持中立位,同时调整座椅高度,使双臂自然下垂时桌面刚好处于肘关节处;保持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的姿势,使双脚能充分接触地面,必要时可在办公桌下放一脚垫。

    ③在此姿势下,人体腰背部得到了座椅靠背充分的支撑,人体脊柱系统及其相关肌群也获得了充分的放松,自然会感到舒适安逸,不易疲劳,脊柱及椎间盘更不易发生蜕变;头颈部处于自然中立位,不过分前屈和后伸,使颈椎保持在正常的生理弧度,颈项部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同时双肘关节与桌面处于平行位置,使腕关节得到了充分的放松;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则有利于腰椎保持正常生理前屈位。这样,各种关节疾病自然就少多了。

    ④好的坐姿还有赖于科学的座椅,合适的座椅可以减缓久坐的危害。椅子的高度要合适。过低则人的膝盖就会拱起,产生不适感;过高则身体压力会集中至大腿,令大腿受压,严重的会导致小腿肿胀。椅子的座面要合适。过窄则身体两侧的肌肉会受到挤压,会感到疲劳;过软的椅子易令人曲起身子,全身肌肉和骨骼受力不均,导致腰酸背痛。工作椅子的靠背也要有讲究。只要不影响使用者的活动,靠背的高度低可至使用者的第一、第二腰椎,高可到使用者的肩胛骨、颈部。靠背的倾斜角度约为110°,而且倾斜角度应该是逐渐向后增加的,它对人体的支撑点也同时逐渐向上转移。

    ⑤即使这样,也不宜久坐。久坐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多种危害,可能导致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即使每天锻炼30~45分钟,其余时间还是坐着,仍属于久坐,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那些不经常锻炼的人则健康受损的几率更大。所以要保持身体健康,办公室人员必须经常起身运动。

    ⑥有事要与同事交流时,你最好直接走到同事身边亲口告诉他,而不是坐在那里给他打电话或者发电子邮件;经常起身喝茶休息一下,以增加起身活动的次数;工作间隙应该经常随着呼吸做提肩动作,每隔5~10分钟抬头后休息片刻;坐久后离开凳子活动一下或躺着休息一下也是必要的。正常情况下,每坐45分钟左右,应该起身活动一下。其实,除写字或者打字、点鼠标需要坐着之外,办公室的一些工作还可以站着完成。

    (1)、下列对本文“坐的学问”的概括最全面的一项是(    )
    A、调整好坐姿可以让肢体处于放松状态,减少所承受的压力。 B、既然必须长期坐在椅子上办公,就要坐在适合于自己的椅子上。 C、用正确的坐姿坐在合适的座椅上,但不宜久坐。 D、座椅的高低影响其舒适程度,正确的坐姿可以减缓久坐带来的不适。
    (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坐在椅子上,在腰部和座椅靠背间放一靠垫,可以维持腰背挺直、脊柱坚挺的状态,对腰椎和颈椎最为有利。 B、人坐在椅子上,双臂自然下垂时桌面刚好处于肘关节处,这样的桌椅高度比例才是适合于自己的。 C、坐时保持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的姿势,有利于腰椎保持正常生理前驱位,可以降低患腰椎病的几率。 D、坐时头颈不能过分前驱和后伸,让颈椎保持在正常的生理弧度,这样颈项部肌肉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3)、下列做法符合本文所讲述的道理的一项是(    )
    A、中学生的学习时间紧张,为了提高效率,艳艳常利用课间十分钟坐在教室里写作业。 B、为了孩子有良好的坐姿,周爸爸特地给孩子买了一把能调节高度和靠背倾斜度的座椅。 C、小文常常用爷爷书房里高大的桌椅写作业,两只小脚能悬空摆动,他觉得很有趣。 D、芳芳在电脑前每工作2小时后就到茶水间泡杯茶或冲杯咖啡,以缓解久坐带来的不适。
    (4)、结合选文,请谈谈作为学生的我们在教室里应该怎么坐?(至少写出两点)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笑,不苦口的良药

    梁姗姗

    ㅤㅤ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ㅤㅤ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间隔时间在8个小时。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20人中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19人血流加速。最后,对患者进行的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时对心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

    ㅤㅤ③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 人持续大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只要发笑,嘴角和颧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ㅤㅤ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笑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一张一弛之间,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生活需要笑声,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通过微笑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ㅤㅤ⑥笑虽然不用花钱买,不必向人借,却需要“投入”。常和爱笑的人相处,置身其中立马受到感染;注意搜集整理引人发笑的笑话、幽默等资料,品味其间自是忍俊不禁;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去欣赏喜剧、相声之类让人发笑的艺术,使自己多笑几声。

    ㅤㅤ⑦朋友,今天你微笑了吗?

    【注释】①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胳膊。②颧(quán):眼睛下边两腮上面突出的骨头。

    (1)、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2)、“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中的“约”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3)、“笑”是“不苦口的良药”的理由是:

    ①笑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基因不是恒定不变的,只不过总是处于休眠状态,而笑就是唤醒基因的一种刺激形式。 B、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支气管和胸腔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 C、大笑中,腹肌强烈收缩和震荡,犹如一张一弛的按摩,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D、笑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增进社会和谐。笑不用花钱买,也不需要“投入”。
  • 7.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①6月以来,南方部分省份进入流感高发期,流感病例数创近年同期新高。引发这次流感的主要为A(H3N2)亚型流感病毒,其属于甲型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病毒,具有传染力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甲流病毒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其感染者症状通常比较重。除了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流鼻涕、咽喉痛、咳嗽)外,其感染者还会出现超过39摄氏度的高烧,同时伴有寒颤、头痛与肌肉痛等不适。

    ②此外,流感病毒家族并非只有甲流病毒,还有乙型流感(以下简称乙流)病毒和丙型流感(以下简称丙流)病毒两种,只是后两者的“名气”不如前者大。

    ③其实,甲、乙流病毒在形态、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均比较相似,但统计结果显示,甲流发生的几率是乙流的3倍。甲流之所以能引起大规模传播,主要与其十分“善变”有关。流感病毒是RNA(核糖核酸)病毒,根据病毒颗粒表面的血凝素抗原(HA)和神经氨酸酶抗原(NA)的不同组合,甲流病毒可进一步分为各种亚型,理论上多达198种。更重要的是,甲流病毒在复制过程中缺乏RNA校正酶的参与,故易出错,且分节段基因组的特征使不同亚型的甲流病毒在同时感染一个宿主时,易发生基因重配。

    ④甲流病毒在复制过程中,HA基因和NA基因发生点突变后导致抗原漂移,可再次感染先前已获得免疫的宿主,导致流感反复流行,这也是我们每年都要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甲流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发生变异的频率较高,导致病毒基因组发生重配乃至产生全新病毒的概率也较高,但科学家尚难准确预测出全新甲流病毒出现的准确时间。

    ⑤相比之下,乙流病毒的变异速度就比较慢,其变异速度只有甲流病毒的10%至20%,且很少发生较大的变异。很多患过乙流的人就会产生抗体免疫,因此乙流病毒通常只会出现局部、小范围传播,很少造成较大范围的传播。

    (选自2022年7月13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甲流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甲流

    普通感冒

    致病病原

    甲流感病毒

    鼻病毒等多种病原体

    发烧程度

    发烧明显常常是高热

    低中度发烧

    咳嗽症状

    较为常见,有时比较严重

    偶尔咳嗽

    上呼吸道症状

    上呼吸道症状较轻

    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

    全身症状

    伴有全身症状包括肌肉疼痛、头疼、乏力等

    不明显

    并发症

    可合井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

    少见

    病程

    大多发病3-5天后发热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症状消失、体力回复需要更长时间,轻型一般一周左右自愈。

    持续1-3天,大多数3-5天可自愈

    材料三:

    ①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甲流是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个人防护上来说,预防甲流,要戴口罩、勤洗手,多开窗通风,保持社交距离,注意咳嗽礼仪。当出现甲流病例较多的情况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会。如果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接触了流感病毒,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

    ②“如果已经感染甲流,不用太过担心,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人绝大多数一周内可以康复。”李侗曾说,由于甲流具有传染性,感染期间应做好个人隔离,避免传染给更多人,一定不要带病上学、上班。同时,注意多休息,多饮水,也可以使用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如解热镇痛、止咳化痰药物缓解症状。他表示,如果65岁以上的老人、5岁以下的儿童、孕妇等感染甲流,应该及时就医,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如果正常人出现剧烈的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喘憋,也要及时就医。

    (选自2023年3月2日《北京晚报》)

    (1)、下面说法和所给材料不一致的一项是(   )
    A、甲流病毒在复制过程中,HA基因和NA基因发生点突变后导致抗原漂移,可再次感染先前已获得免疫的宿主。 B、患普通感冒也会出现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但相比甲流,很少出现并发症,大多数人3-5天可自愈。 C、甲流是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如果感染甲流,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人一周内可以康复。 D、如果65岁以上的老人、5岁以下的儿童、孕妇等感染甲流,应该及时就医,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
    (2)、请赏析材料一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感染甲流主要的症状有哪些?请结合前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4)、结合所给材料,请你为预防甲流提出几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不少于三条)
  • 8. 阅读下面非连续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年来,红色旅游景点成为不少家庭出行的选择:带孩子走进革命纪念馆,了解红色历史:与家人一起参观先辈故居,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和价值追求;借助数字虚拟场景技术,体验革命先辈突破重重关卡与大部队会合的场面……福建省是革命老区和红色文化资源大省,这片火热的土地上发生过古田会议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有数不胜数的红色故事。红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

    【材料二】

    福建省红色旅游资源示意图(部分)

    【材料三】

    小记者:阿姨好!请问您为什么选择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李华妈妈:我们上网做旅游攻略,看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微博上发布“重博文物会说话”话题,点击量一个月内超过2亿。微博上还介绍了“上甘岭战役树桩”“三枚银元”等革命文物,很有意思。我们想去现场看看,想让孩子近距离接触实物,了解战争年代的艰难,希望孩子能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小记者:李华,这趟旅游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特别的收获?

    李华:很受教育。我收集了好多文创产品,笔呀,公交卡套呀。我还认识了一位少年讲解员,他年龄跟我差不多,讲故事特别生动。

    小记者:叔叔您好!您对我们福建省红色旅游资源印象如何?

    李华爸爸:我们省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啊。比如,古田会议会址、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红军207团旧址等。我对我们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充满期待。

    (链接材料: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1)、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社会关注革命传统教育,不少家庭选择红色旅游,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B、福建省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重视规划与开发,红色旅游的前景十分广阔。 C、“重博文物会说话”点击量一个月内超2亿,得益于传播方式,与从众心理无关。 D、李华一家如果制订龙岩红色之旅的攻略,可以考虑去古田会议会址红色旅游区。
    (2)、请你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分析红色旅游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3)、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宣传、服务两个角度来举例谈谈怎样做好红色旅游工作。
  • 9. 说明文阅读。

    今别月宫去 采得月壤归

    ①2020 年 12 月 3 日 23 时 10 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3000 牛发动机工作 6 分钟后,顺利将携带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

    ②点火起飞后,上升器经历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 3 个阶段,进入预定环月飞行轨道。随后,上升器将与环月等待的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将月球样品转移到返回器,后者将等待合适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准备。

    ③据介绍,“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面后,开展了太阳翼展开、机构解锁等相关准备工作,之后就进入了“挖土”的工作模式。此次“嫦娥五号”探测器自动采样任务采用表钻结合、多点采样的方式,设计了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模式

    ④这两种模式并不是同时进行。首先开启的是钻取模式,钻具钻取主要获得月面以下的样品。截至 12 月 2 日 4时 53 分,“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接着,机械臂表取装置开始自动采样并封装,机械臂表取则主要获得月球表面样品,截至 12 月 2 日 22 时,经过约 19 小时月面工作,“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已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专家介绍,为确保月球样品在返回地球过程中,保持真空密闭以及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探测器在月面对样品进行了密封封装。

    ⑤为了顺利完成采样任务,着陆器随身携带了钻取采样装置、表取采样装置、表取初级封装装置和密封封装装置等“神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彭兢介绍,机械臂表取可以想象成类似人手的装置,在腕关节设有两个采样装置,很像挖土的铲子;钻具钻取则可以钻入月球内部,钻取月壤岩芯。它们科学分工,精密配合,采取深钻、浅钻、“铲土”“挖土”“夹土”等各种方式,采集月壤样品并进行密封封装。

    ⑥距人类上一次从月球采样至今,已有 40 多年的时间没有拿到新的月球样品。科学家表示,对月壤的研究不仅涉及月球本身,还包含太阳系空间物质和能量的重要信息。将月球的月壤等关键性样品运回地面实验室供科学家精准分析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状态、温度、物质含量等重要信息,深化对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演化的认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五号”完成对接月球轨道,实现中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起飞。 B、“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月面非常顺利,直接进入了“挖土”的工作模式。 C、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神器”具体是指钻取采样装置、表取采样装置、表取初级封装装置和密封封装装置。 D、这次“嫦娥五号”带回月球土壤,打破了人类此项目研究长达 40 多年的沉寂。
    (2)、第③段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阅读第④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首先开启的是钻取模式,钻具钻取主要获得月面以下的样品。

  • 10. 说明文阅读

    聊聊折柳寄情

    ①北京冬奥闭幕式,让我们再次感受了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开幕式“迎客松相迎”,闭幕式“折柳相送”。“折柳寄情”让人动情!中国古代,送行者往往会折一条柳枝送给远行的亲朋。折柳也成为了独具东方文化韵味的送别方式。

    ②在文人骚客笔下,柳树被赋予离别、思乡、悼古、清高、柔美等诸多意象,其中最经典的文学意象便是送别。由于柳字发音与“留”相近,柳树就成为古人寄托相思之树,折柳也成为送别的重要仪式。柳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不管顺插、倒插,不管土壤湿润还是干旱,柳树枝都可存活。正因为柳树具有如此顽强的适应能力,所以折柳相送的另一层含义是,用柳祝福远行的人们随遇而安,希望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③最早将柳树与惜别联系起来的文学作品是《诗经》。古人缺乏严格的植物分类学知识,“柳”与“杨”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素来是混称的。《诗经·小雅·采薇》中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来我思,雨雪霏霏。”这里将戍边军人离家时内心的凄凉化为杨柳依依惜别的主观情思。自秦以后,“杨柳依依”便成为一种富于美感的表达离别的经典意象,被历代诗人传承下来。

    ④两汉时期,经济文化繁荣,内外开放,交通便利。于是商人外出经商,学子外出求学的情况日益增多。有离别就会产生思念与牵挂,游子思念家乡,妻子思念丈夫,长者思念旧友。离别主题的诗歌不断增多。比如《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诗歌运用比兴手法,以春日里郁郁葱葱的柳树起兴,引出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对情郎的思念。

    ⑤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对柳树的吟咏从春季延展到春夏秋冬四季。自号“五柳先生”的陶渊明曾在《拟古诗九首(其一)》中写道:“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诗中以春秋季节柳的荣枯象征时光易逝和对挚友离别的思念。到了隋朝,新开凿的大运河两岸遍植杨柳。隋代无名氏的《送别》诗云:“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条折尽”这一现象说明,隋代折柳送别这种习俗已经相当普遍了。

    ⑥唐代是咏柳诗歌最繁荣的时期,《全唐诗》中仅专门咏柳的诗就有400多首。唐代诗人更是将柳的“离别”与“思念”意象发挥到了极致,杨柳往往和“客”“行人”“送别”“游”“归”“攀折”“断肠”等字眼一起出现,让杨柳成为离别、思乡的典型。比较著名的包括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李白的《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后两句是诗人丰富的想象。

    ⑦折柳不仅是送别,也是望归。李贺《致酒行》中写道:“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此处的“折柳”是盼望征人归来的意思,折断门前柳也未归,可见迟久之意。后来宋元明清几朝人折柳的意蕴,大抵不过在这之间徘徊。清末词人樊增祥在一首广为流传的《一剪梅》中写道:“携手今朝。折柳明朝。”表达的同样是思念之情。

    (1)、下面对文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折柳寄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文化内涵在不断丰富和演变。 B、“折柳寄情”只因“柳”与“留”谐音。 C、唐代是咏柳诗鼎盛时期,柳更成为离别、思乡的典型。 D、折柳不仅仅是一种送别仪式,而且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2)、本文以冬奥会闭幕式“折柳寄情”开头,有何作用?
    (3)、说说文中第⑤段画线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5G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用惯了4G再去用3G,会感觉网速就像蜗牛那么慢,GPRS就更难想象,多数人可能会崩溃。未来某一天,当5G真正到来,4G也会落得和3G一样的下场……科技行业总喜欢用“改变世界”来形容新技术,5G或许就是下一个会真正改变世界的技术。未来,在5G网络的支撑下,智能城市、远程手术、无人驾驶汽车和物联网等时髦概念将逐步成为现实。

    5G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同3G和4G相比,5G速度更快,而且快得不是一星半点儿。专家认为,5G数据传输速度最终可以达到惊人的800Gbps,比目前测试的最新技术快100倍。三星公司曾在2013年宣布正在测试1Gbps运行的网络,记者当时激动地报道称,1Gbps意味着不到半分钟便可下载一部高清电影。而800Cpbs速度相当于1秒钟可以下载30部高清电影。

    其次,5G网络的容量将是巨大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70亿个网络连接,到2020年全球网络连接将达到1000亿个。5G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承载1000亿个网络连接,这将为物联网的进一步铺开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奠定重要基础。目前网络连接仍以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为主,但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设备的大规模商用,将带来大量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从而形成更广阔和开放的物联网世界。

    第三,5G网络的另一特点是稳定性高,不会断掉。专家预测,5G网络的可靠性相当于光纤连接,能够保证突然中断情况不再出现。这对安全至关重要,无论是远程手术,还是智能交通都要求网络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另外,5G网络的时延只有百万分之一秒,这是人类所不能察觉的速度,比4G网络快了约50倍。

    未来5G的生活什么样?——万物互联。

    清晨醒来,卧室的灯和空调自动开启。你来到卫生间,洗脸水已自动调至适中的温度,数码牙刷记录并上传你的牙齿以及口腔的实时数据;戴上眼镜,妻子带着孩子正在上学的路上,通过眼镜片上的虚拟现实显示,孩子向你挥手说早安。你吃过早餐,遥控你的汽车自动开到门口接你,汽车带着你自动行驶在马路上,你在车上开启了视频会议……

    以上便是未来5G生活的场景。

    新型的5G“多址技术”可以将移动网络接入数量提高近百倍。目前我们的4G仅可以连接手机等少量设备,而5G网络除了手机以外,还可以连接近百件设备,大到一辆车,小到一根针。

    汽车变成大“手机”接入网络,互不干扰自动行驶,优化道路交通,解放驾车的碎片化时间。在车内开视频会议、玩游戏皆可实现。同样,智能化生活方式已慢慢进入寻常百姓家。智能雨伞、水杯、餐具等已陆续面世。

    专家预测,万物互联了,“手机”的概念将会逐渐淡化。未来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将呈现融合化、微型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移动智能终端的功能将与眼镜、手表等穿戴设备融合。

    (1)、本文以“5G将给我们带来什么?”为题,有什么妙处?
    (2)、第(3)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选择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3)、新型的5G“多址技术”可以将移动网络接入数量提高百倍。加点的“近”能否删掉?为什么?
    (4)、通读全文,说说“5G”有哪些优点。

                ②

    ③稳定性高,不会突然中断。④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紫禁城的内金水河

    周 乾

    ①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不仅拥有雄伟壮观的古建筑群,城内亦有一条长长的河流环绕,这条河被称为内金水河。

    ②“内金水河”的水源于北京西郊玉泉山,再从紫禁城西北角处的护城河引入。紫禁城的地势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因而内金水河的流动走向由西北流向东南,最后由紫禁城东南角的东华门流出,汇入护城河。

    ③内金水河全长约2100米,平均深度约4米,河水时隐时现,时直时弯,时宽时窄,最宽达11.8米,最窄处不超过2米。河底及侧帮均由石材铺砌。蜿蜒的河流和碧波河水给紫禁城带来了灵气,其造型亦点缀着紫禁城,丰富了建筑艺术效果。然而,内金水河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科学运用,在紫禁城古建筑的防火、排水、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紫禁城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建筑内外檐还饰以油性易燃材料,一旦着火,需要及时而充足的水源进行扑救。紫禁城内     有72口生活用水井,    这些水井并非均匀地分布在各大宫殿附近,而紫禁城宫殿建筑数量众多,因而水井无法满足紫禁城的消防用水需求。内金水河的设计成弯弯曲曲形状,主要目的就是充分接近流域途径的各个宫殿,一方面防止其他建筑物失火时的火势蔓延,另一方面可提供及时可靠的消防水源。

    ⑤清乾隆四十一年建造的“皇家图书馆”——文渊阁,内藏有《四库全书》;为避免建筑着火,文渊阁的选址位置即在文华殿区域的内金水河后面,与前面的文华殿隔着内金水河。

    ⑥北京汛期时,尽管紫禁城内的雨水暴增,但是紫禁城内9000余间房屋从未出现过积水问题,这无疑得力于紫禁城优秀的排水系统。

    ⑦紫禁城的排水系统包括屋顶、地上和地下三个部分。屋顶排水,即雨水降落到屋顶后,而后从屋顶排至地面;地上排水,即地表雨水流入明沟、再流入暗沟或直接排入内金水河;地下排水,即暗沟的水排入内金水河。紫禁城屋顶排水利落;而地上、地下排水系统纵横交叉,巧妙地通向各个宫殿及院落,它们将雨水排向内金水河,最后由东华门区域的内金水河并及时排出紫禁城,经护城河流入通惠河。由此可知,内金水河是紫禁城内排水系统最终的环节和最重要的保障手段。

    ⑧紫禁城的布局特点是“背山面水”,“山”即为紫禁城北面的景山,“水”则是指紫禁城南面的内金水河。内金水河不仅在南面,在东西两侧亦环绕紫禁城,因而紫禁城中的水汽比较丰富。这有利于缓解北方较为干燥的气候对紫禁城使用者的不利影响,提高人体的舒适度。

    ⑨内金水河有效分割了紫禁城的空间,流动的河水增添了紫禁城建筑群的灵气。动态的水景与静态的建筑形成完美的统一,刚柔并济,形成了和谐的人文景观。

    (1)、下列填入第④段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但……而且 B、因为……所以 C、虽然……但是 D、如果……那么
    (2)、第⑧段加点词语“比较”不能去掉,原因是
    (3)、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下面这段文字放在哪两段之间,请说明理由。

    不仅如此,内金水河的水汽还有利于紫禁城建筑的避暑和御寒。在夏天,内金水河能通过水汽蒸发来降低各个建筑的温度,有利于避免紫禁城内温度过高,并产生良好的避暑效果;在冬天,内金水河的水有利于避免紫禁城内温度过低,并起到一定御寒作用。

  •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①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

    ②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坚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盟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的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③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万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④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必要的生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竖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⑤事实表明,人们无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 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从沙尘暴的形成来看,它与大风降雨的主要区别在于:;产生沙尘暴的根本原因是:(尽量用原文语句)
    (3)、第③段中的“过度开发”是指什么?这段文字采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方法,请举一例简要说明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4)、人类不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请你举出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举例:

  • 14. 阅读

    【文本一】自动驾驶塑造未来

    ①1939年,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概念车——Futuramao。此后,科技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初步探索和基础研究。作为人工智能最具商业价值的领域之一 , 自动驾驶产业广受热捧,发展迅速。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预测,到2040年全球75%的新款汽车都将会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在推动人类交通革命的同时,也必将塑造城市的未来。

    ②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抢占人工智能的竞争高地。2016年,日本发布《自动驾驶普及路线图》,允许自动驾驶汽车2020年在高速公路上通行。2017年,德国通过了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法案,并于同年提出了自动驾驶指导原则。我国在2017年发布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当前,我国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7年12月,深圳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了无人驾驶公交的试运行测试,此后,上海、北京、重庆相继为自动驾驶测试车辆颁发了测试牌照。根据麦肯锡的研究,中国未来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

    ③然而,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我国正在积极制定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美国曾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5个等级。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按照智能化程度将自动驾驶汽车划分为“完全人类驾驶、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6个标准等级。据比标准,当前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几乎都在4级标准以下,且处于基本测试阶段。2017年,加利福尼亚常规公路测试公里数最高的自动驾驶汽车厂商,测试里程总数不超过40万公里,技术人员无干预的行驶里程也低于6000公里。此外,路测也仅限于乘用车场景,并没有实现多个行业都已经出现的应用场景的全覆盖,距离真正意义上“完全自动驾驶”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④作为交通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革命,自动驾驶将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一是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问题。2018年3月,接连发生的两起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敲响了自动驾驶的安全警钟。同时,自动驾驶汽车通过网络与外界实现大规模数据交互,一旦受到网络黑客攻击很可能失去车辆控制权。二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主体问题。可以预见,与传统的以司机为中心的责任认定相比,自动驾驶所引发的事故责任主体将会发生改变。随着汽车的控制权被逐渐交给计算机系统,汽车制造商相关产品供应商或者是乘用人,都有可能成为责任主体。三是自动驾驶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例如,在将要发生事故时,是拯救车上的乘客还是挽救路人?一旦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必然面临上述这类伦理性难题,这些技术伦理价值导向一经确立,将成为自动化规则被大规模植入到自动驾驶程序,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文本二】被无人驾驶塑造的未来社会

    ①无人驾驶不再只是科幻电影中遥不可及的设想。李开复在“WISE2016独角兽大会”上说:“人工智能市场前景最大的一个领域应该是无人驾驶。”迄今,全球10多家汽车巨头和互联网公司纷纷涌入无人驾驶领域。据有关人士预测,2030年无人驾驶汽车的销量可达9540万辆,这意味着10多年后,75%的汽车都是无人驾驶汽车。

    ②安全性是公众能否接受无人驾驶汽车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所有无人驾驶汽车研发团队需要攻克的难点。百度公司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说:“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能将达到人类驾驶员的100倍。”驾驶员从反应到制动需要1.2秒,制动距离40米,安全视距50米。计算机从反应到制动只需0.2秒,制动距离6.7米,视距超过200米,还没有疲劳驾驶、酒后驾车等问题。数据显示,93%的交通事故是由人为疏忽造成的,无人驾驶可减少人为失误,使因疏忽造成的事故率降低至1%。

    ③王劲认为:“无人驾驶汽车最先进的是它的学习能力。今天是人在教车怎么开,每一次纠偏都会上传到云端,无人驾驶汽车的大脑会进入深度学习阶段,获得的能力将会被下载到每一辆车上。”一辆车进步,所有车都进步,久而久之,大数据会让无人驾驶汽车变得越来越聪明。

    ④无人驾驶汽车将在未来颠覆人们的出行方式,车子没有方向盘,刹车和油门踏板也用不上,在出发时,只需按下启动按钮,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1)、【文本一】第①②段中加点词语“之一”和“相继”两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2)、【文本二】当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无人(自动)驾驶在塑造未来的同时,也面临着哪些复杂的问题?请你结合以上两个文本简要概括。
  • 15.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榫卯(sǔnmǎo)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工艺创造,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榫卯有着悠久的历史。研究发现,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榫卯了。

    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首先,榫卯结构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的巧妙组合,可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扭动,而铁钉连接的家具就做不到;其次,金属容易锈蚀或氧化,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明式家具虽已距今百年但木质仍坚硬如初,如果用铁钉组合这样的家具,很可能木质完好,但连接金属的锈蚀、老化等因素,也会使家具散架。

    许多红木家具是拆装运输的,到了目的地再组合安装起来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铁钉连接家具,虽说可以做成部分的分体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较多的家具,就做不到了。

    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纯正红木家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总会出现问题的,比如某一根枨子折断了需要更换等。用铁钉连接的家具,做这处拆卸更换就不像榫卯结构家具来得容易。

    红木木质坚硬,而铁钉是靠挤和钻劲硬楔进去的,此过程极易造成木材(断裂/劈裂),这一点木工师傅都非常清楚。俗话说“榫卯万年牢”,不用一颗铁钉,而使用做工精致的榫卯来连接红木家具,通过这种巧妙的技术将各个木构件扣合严密,使家具百年依旧坚固美丽,大大提升了红木家具的内在品质。

    榫卯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被称作中式家具的灵魂,木构件上凸出的榫头与凹进去的卯眼,简单地咬合,便将木构件结合在一起,由于连接构件的形态不同,由此衍生出千变万化的组合方式,使中式家具达到功能与美感的完美统一,具有浓浓的艺术气息。这也是传统工艺制作的红木家具具有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二】

    紫禁城古建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为使紫禁城古建筑的木构件“延年益寿”,我国古代聪明的工匠利用古建砖料巧妙地制作了一种“空气循环器”——砖雕,使木构件始终处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砖雕,是指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传统砖雕精致细腻,气韵生动,极富书卷气。

    清代,北京紫禁城宫廷内墙面夹柱的通气孔都使用砖雕,镂雕花鸟图案,牢固而美观,且利于空气流通。慈禧太后陵寝隆恩殿及其东西配殿的墙面也用砖雕贴砌而成,有的贴金,辉煌耀目。

    砖雕在民居中也被大量运用。经济富裕后的商人竞相显贵夸富,兴起讲究建房规模和雕刻装饰的风气,使得原来只用在宫廷、庙宇等建筑之上的砖雕进入民居。这些砖雕装饰大都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传达吉祥寓意,表达人们    ②    

    可以说,砖雕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由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艺术手法与深厚的文化内涵熔铸而成的砖雕,清新质朴而又巧夺天工。砖雕对整座建筑起着点题作用,不仅突显着户主的身份和意趣爱好,也留下了时代的文化烙印。

    (1)、结合材料一,概括榫卯结构的价值。
    (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在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和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断裂②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追求、对富裕美满生活的向往 B、①劈裂②对富裕美满生活的向往、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追求 C、①断裂②对富裕美满生活的向往、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追求 D、①劈裂②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追求、对富裕美满生活的向往
    (3)、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说说为什么称榫卯和砖雕“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 16.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复眼”“中国天眼”大不同

    “中国复眼”,学名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与大名鼎鼎的“中国天眼”相比,它在构型和功能上有两大独特之处。

    中国工程院院士龙腾说,在构型上,射电天文望远镜“中国天眼”是一个500米口径的大天线,而“中国复眼”是由多个小天线构成的一个大天线,就像是昆虫的复眼一样。

    在功能上,“中国天眼”是射电天文望远镜,主要接收星体发射出来的信号,它本身并不发射电磁波,而“中国复眼”能自己发射电磁波,探测小行星,并接收自己发射电磁波的回波。“像近地小行星或者类地行星必须通过主动探测照射的方式,获取经过目标反射得到的信息。”向寅说,“就好比我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通过手电筒打出一束波束,来照亮目标,使它被我们观测到。”

    盯住小行星,保卫地球家园

    近几年,随着热门科幻文学及艺术作品深入人心,“地球防御”等字眼越发为人们所熟知。其实,早在10多年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就着手论证和建设“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探测预警。盯住小行星,是“中国复眼”项目的主要任务。

    龙腾说,之所以这么关注小行星,是因为很多“地球之谜”都与小行星有关,而且,小行星运行态势关乎全人类的安全,仅在太阳系,就有超过2.5万颗小行星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恐龙灭绝、通古斯大爆炸等事件都被认为与小行星撞击有关。

    “防御小行星,除了预警,还可以通过主动处置干涉的方式,使小行星偏离它的预定轨道,从而和地球的轨道错开。”向寅介绍,主动处置意味着人类对小行星的轨道,要有精确的测量;对撞击之后的小行星的轨道变化、甚至是撞击的残片的分布方式,要有精确观测能力。

    (《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小行星的踪迹有何秘密?来问问“中国复眼”》,有删改 《半月谈》2023-02-22)

    材料二:

    以昆虫的眼睛为灵感

    在大自然界,昆虫的眼睛与人的单眼不同,而是以许多小眼组成,被称为“复眼”。昆虫的每个小眼都是一个独立的感光单位,可以通过“大脑”协同看见目标。

    单一的雷达功率有限,而以昆虫复眼为灵感,“中国复眼”可以通过多部雷达协同观测,让雷达和雷达之间的功率叠加,实现超远程探测。

    这枚观天之“眼”能让人类把宇宙中的一些信息“看”得更清晰。

    茫茫太空中,有的天体本身会发出强烈的电磁波信号,有的天体,如小行星,自身信号则不强或者根本不会发出信号。

    与备受关注、只能接收电磁信号的“中国天眼”不同,“中国复眼”作为深空探测雷达,可以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回波。像小行星这样的观测目标,本身不发出信号,但其反射的回波可以包含距离、方向等细节信息,利用“中国复眼”观测,可以让人类更好地识别地球之外的“不速之客”。

    (《“中国复眼”二期开工如何实现小行星防御?》,有删改 天目2023-02-17)

    材料三:

    为了守护好地球家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今年4月,国家航天局宣布,中国将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体系化的国家小行星防御系统。“中国复眼”即是这个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复眼”是超大分布孔径雷达。由多部小型天文雷达组成,通过功率叠加实现超远程探测功能。这些雷达的对齐精度需达到毫米级,排列方式类似于昆虫的复眼,“中国复眼”由此得名。向寅介绍,“中国复眼”是人类望向深空的一只巨眼,同时还蕴含着“中国复兴之眼”的深意。

    据了解,此前我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它与“中国复眼”各有千秋。前者,本身不发射信号,却能够接收到数千光年外的天体发出的信号,可被比喻为“远视眼”。后者,可以主动发射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适用于观测几乎不发出信号的近地小行星,更擅长察觉“近处的危险”,可被比作地球安全的“报警器”。

    (《“中国复眼”开眼》,有删改 原载《重庆日报》2022-12-30)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观世界上的“地球之谜”,不少都与小行星的运行有关。 B、恐龙灭绝、通古斯大爆炸等事件都与小行星撞击有关。 C、“中国复眼”发射电磁波并通过接收回波中包含距离、方向等细节信息来及时识别地外天体。 D、“中国复眼”是由中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体系化的国家小行星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盯住小行星,是“中国复眼”项目的主要任务。结合材料一,说说“中国复眼”实现这一主要任务的两种途径及其工作原理。
    (3)、根据材料三中画线句子,对“中国复眼”做出解释。
    (4)、“中国天眼”是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它与“中国复眼”各有千秋。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两者的不同点。
  • 17. 阅读

    人们为什么爱吃垃圾食品?

    ①人们常常问:为什么甜点和油脂含量高的垃圾食品总能勾起人们的食欲?

    ②研究发现,大多数垃圾食品都油大糖多,更能够给人们带来饮食的愉悦感。民间曾有“油多不坏菜”的说法,意思是炒菜多放油,吃起来就觉得香。科学家曾从进化论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③史前人类物质匮乏、觅食艰难,他们整体奔忙却难以糊口,体力永远“入不敷出”,皮下脂肪永远“太薄”,他们最向往的就是糖和脂肪,因为只有高热量食物能让他们生存下来。当我们看到食物时,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阿片样物质则是大脑分泌的另一种化学物质,它会让我们感到开心和享受,它和多巴胺共同作用,大脑就会把吃某种食物和愉悦的心情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不断重复。它们让人类的祖先在高脂和高糖食物中得到了享受,大脑便下令让祖先们去寻找这些食物。于是大脑就将摄入高卡路里的食物视作愉悦行为,指挥人们去寻找高油脂高糖分的食物。即使进化到今天,虽然食物来源充足,大脑里的这种化学反应依然存在,让我们依然爱吃油大糖多的垃圾食品。

    ④处于压力之下的让很容易想吃高脂高糖类食物。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做法也许确实有助于缓解压力,因为垃圾食品对大脑产生的化学作用于抗抑郁药物类似。研究人员以两组老鼠为实验对象,先将它们长期与“鼠妈妈”隔离,造成精神上的焦虑与不安。一组老鼠被喂垃圾食品,另一组老鼠则被喂健康的食品。两组老鼠随后被安排分别穿越迷宫,进行压力测试。结果显示,进食垃圾食品的老鼠比起进食健康食品的老鼠,明显不那么焦虑了。科学家认为,“垃圾食品”帮助老鼠补充了大脑中缺少的压力激素受体,从而改变了它们的状态。

    ⑤当人体感受到压力,身体会分泌一种激素皮质醇,它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血糖水平,给细胞提供能量,但是也会食欲增加,增加饥饿感,导致人更想吃高热量食物,导致肥胖。科学家解释说,压力会让人觉得生存受到威胁,必须多囤积些热量。

    ⑥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垃圾食品有这么多危害,却欲罢不能呢?是不是吃垃圾食品会上瘾?研究发现,实验鼠常吃香肠、熏肉、乳酪蛋白等高热量、高脂肪食品后,大脑内部会发生一些改变,这种变化类似于动物吸食可卡因、海洛因等毒品成瘾后大脑发生的变化。吃垃圾食品成瘾后的实验鼠,会对一些健康食品产生排斥。研究认为,不断堆积的脂肪中,一些物质也会改变大脑的奖赏标准,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只有吃得更多,才能获得满足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依据③④⑤⑥段,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当看到食物时,大脑一般会分泌多巴胺,与阿片样物质共同作用,让人愉悦。 B、进食垃圾食品的老鼠,比起那些进食健康食品的老鼠,明显不焦虑了, C、压力之下产生激素皮质醇,其任务就是提高血糖水平,给细胞提供能量。 D、常吃高脂肪高热量食品的实验鼠大脑会发生类似毒品成瘾后大脑发生的变化。
    (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结合本文内容,概括人们爱吃垃圾食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