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集训(19)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16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大败西班牙军队……。”“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数日。章西陷落后,她率军转战外地,战斗中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发生于19世纪的拉美独立战争和印度民族起义的共同点是(   )
    A、抗击的都是英国殖民者 B、都建立了独立的国家 C、都以封建王公为领导 D、都沉重打击了殖民者
  • 2. 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璃瓦尔率领起义军队,由北向南,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1858年,印度的章西女王拿起武器,率领军民同英国军队展开了英勇斗争。这些历史场景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B、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 C、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D、民族解放运动迅速高涨
  • 3. 拉丁美洲是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主要语言的美洲地区,两种语言都属于拉丁语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拉丁语源自印第安人 B、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C、两种语言通过新航路得以传播 D、美国独立战争推动文化传播
  • 4. 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从印度进口大量棉花,并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还以各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不尊重印度士兵的宗教信仰。这段话描述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    )
    A、历史背景 B、起义过程 C、最终结果 D、国际影响
  • 5.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印度社会民不聊生,人民的反抗情结日益高涨。”这则材料讲述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 )
    A、性质 B、特点 C、影响 D、背景
  • 6.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南美洲北部、南部分别出现了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两支起义军,1822年,圣马丁和玻利瓦尔会谈后,圣马丁主动引退,军队交由玻利瓦尔统一指挥,最终彻底击溃了殖民者。可见,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是( )
    A、人民群众的支持 B、西班牙军队的软弱 C、资本主义的发展 D、领导层的合作
  • 7. 下图为九年级一位老师在黑板上的板书,下列选项最适合填入图中空白处的是( )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D、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 8. 华盛顿、章西女王、玻利瓦尔都是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英勇战将。下列有关他们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①三人都是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

    ②人都领导完成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③他们领导的运动属于民族独立运动

    ④玻利瓦尔被誉为“解放者”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 9. 对1919年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确切的理解是(    )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者 B、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自治 C、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英国殖民势力 D、以和平的手段抗议英国殖民者的压迫
  • 10. 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宪法,其中规定:墨西哥一切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外国人不得随意开采、利用。由此可见,这部宪法( )
    A、体现了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景 B、特别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C、表明国家问题主要来自外部 D、造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 11. 由于埃及是英国东方战场的中枢,英国不得不让埃及发展与战争有关的工业以支持战争,这使埃及资本主义经济在一战期间得到较大发展。这为埃及带来的最直接结果是(  )
    A、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B、资产阶级逐渐壮大 C、华夫脱运动兴起 D、英国承认埃及独立
  • 12. 甘地曾赞扬道:这些工人们每天都在市内主要街道上游行示威,没有骚乱,他们只是以和平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他们举着一面大旗,上面写着“绝不违背誓言”。由此可知,甘地主张( )
    A、以非暴力的方式进行抗争 B、以和平方式追求工人权益 C、用暴力推翻英国殖民统治 D、与美国谈判追求国家独立
  • 13. 比较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小华同学围绕“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这一主题搜集材料,从中可以归纳出甘地领导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与以往斗争的不同之处是( )
    A、斗争依靠的群体不同 B、斗争的对象不同 C、以抵制英货为主要目标 D、斗争的方式不同
  • 14. 尼赫鲁在《印度的发现》中描述:“我们好像是在一种全能的怪物掌握之中而无能为力……那时甘地出现了,他像一股强有力的新鲜气流,使我们振作起来……促使人们用头脑思考……人们肩头上恐惧的黑幕就这样突然间被揭掉了。”作者强调的是甘地( )
    A、揭开了武装反抗英国的序幕 B、唤醒了印度民族解放的意识 C、维护了英国殖民当局的利益 D、提高了印度国民的整体素质
  • 15. 有学者认为:卡德纳斯改革是部分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促进了墨西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墨西哥成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拉丁美洲最民主的国家。下列卡德纳斯改革的措施,体现民主政治体制建立的是( )
    A、推行土地改革 B、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C、打击寡头势力 D、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
  • 16. 史明辨同学在历史人物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图片(图),下列最符合他研究主题的是(   )

    玻利瓦尔(1783~1830)

    玻利瓦尔(1869~1848)

    扎格鲁尔(1857~1927)

    A、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B、亚非拉人民的反抗斗争 C、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D、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
  • 17. 习近平主席先后两次拜访他,盛赞他是古巴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缔造者。他就是领导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
    A、玻利瓦尔 B、纳赛尔 C、圣马丁 D、卡斯特罗
  • 18. 15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人非洲,逐步建立起了在非洲的殖民体系。这一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 )
    A、埃及的独立 B、纳米比亚的独立 C、南非的独立 D、“非洲年”的出现

二、材料分析题

  • 19. 19世纪伴随着殖民侵略的加剧,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圣马丁将军逝世160周年当天,阿根廷全国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各界人士纷纷来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五月广场旁的大教堂墓室,向圣马丁将军的灵柩献花致敬,教堂还为圣马丁将军举行了宗教纪念仪式。

    材料二  随着19世纪中期印度变成英国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策对印度各阶层造成的危害日益显露。英国的纺织机器几乎消灭了印度的全部城市纺织工人,失去生计的手工业者大批死亡。大量纺织品的输入也对农村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村社的自然经济结构被瓦解,千百万人失去土地,农民普遍陷入债务网络。此外,戴贺胥以“丧失权利”“治理不善”等理由,兼并了一批土邦(重要的有占西、那格浦尔等),取消了一批封建王公的年金和封号,甚至有名无实的莫卧儿末代皇帝也被告知,在他死后,英国要取消他的皇帝封号,其家族要被赶出德里。

    ——摘编自韩建萍《1837—1857年英国对印度的政策调整与危机》

    材料三 1858年8月,英国议会通过“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徒具形式的东印度公司,由英国女王直接管理(1877年初,英国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11月1日,印度总督坎宁公布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诏书,宣布不再侵犯印度封建王公的利益和特权……同时,进行军事改革,减少英印军队中的士兵比重,增加英籍士兵人数,并大量从印度少数民族中征兵。

    材料四  英国女王1858年11月1日文告(节录):……朕对于当地王公的权利、尊严和荣誉,如同对于朕自己王权一样,加以尊重。……对于其他一切以武装反对政府的人,朕于此特允无条件宽恕、特赦和大赦其对于朕躬、朕的王权和尊严所犯的一切罪行,只要他们回家和从事正常的工作。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高级中学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必修)教学参考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根廷人民纪念圣马丁的原因。
    (2)、材料二的统治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概括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政策发生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性质。这些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殖民地在经济上摆脱宗主国束缚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西班牙、葡萄牙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剥削,引起殖民地社会各阶层、各种族人民的普遍不满。宗主国统治力量的削弱,为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

    材料二:1920年,国大党通过甘地起草的新党章,其中第一条规定:“印度国大党的目标是印度人民用一切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以争取实现自治。”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材料四1955年的万隆会议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概括材料一中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印度国大党的斗争目标及开展的相关运动。
    (3)、识读材料三,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4)、据材料四,指出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为维护独立、谋求发展所作的努力。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