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道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1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 1. 阅读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灭和击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挡”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了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____(遗嘱  遗愿)设立的,是为了____(奖励  鼓励)那些过去的一年里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中夺得十米高台跳水冠军的____(雄姿  英姿),仿佛又听到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朗读《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我们心潮彭湃,豪情万丈, ①  ②  ③  , 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阅读《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我们心情沉重,我们要铭记历史、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1)、文中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锐不可挡    阻(è) B、震耳欲聋灭(qiān) C、豪情万丈    击(kuì) D、心潮彭湃怀(miàn)
    (2)、文中括号里的词语,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遗嘱    鼓励    英姿 B、遗愿    奖励    雄姿 C、遗愿    奖励    英姿 D、遗嘱    奖励    英姿
    (3)、依次填入文中三处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追思与缅怀    ②光荣与梦想    ③决心与信念 B、①光荣与梦想    ②决心与信念    ③追思与缅怀 C、①追思与缅怀    ②决心与信念    ③光荣与梦想 D、①光荣与梦想    ②追思与缅怀    ③决心与信念
  •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①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 

     ②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③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 

     ④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 

     ⑤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 

    A、③②④①⑤ B、④①⑤③② C、③⑤①②④ D、①⑤③②④
  • 3.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即书信,是古代的一种应用型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都属于古代“书”类作品的山水名篇。 B、你提醒小明某活动结束后要迅速写一则消息给校报投稿,小明说:“不着急,消息时效性不强,下周再写也不迟。” C、“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句的主干是:赵州桥显示智慧和力量。 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首律诗四个句子的语气分别是陈述、疑问、感叹、祈使。
  • 4. 古诗文填空。

    能遇到千百年前的古诗词,我们何其幸运。在“遇见最美古诗词”活动中,同学们品味出不同韵味的美。东晋陶渊明的“① , 悠然见南山”是怡然自得之美;唐代王维的“② , 长河落日圆”是苍茫壮丽之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③”是辽阔高远之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水,或灵动优美,如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素湍绿潭,④”;或峻秀清新,如陶弘景笔下的山水“⑤ , 清流见底”;或静谧朴素,如王绩笔下的山野“树树皆秋色,⑥”。阅读这些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 5. 综合性学习

    八(1)班举行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小华围绕本次活动主题,拟写了上联,请你选出合适的下联(  )

    上联:做人有道惟诚信

    下联:____

    A、智慧可资百岁春 B、常把自心比他心 C、处世无奇但善良 D、品行能灿千秋史
    (2)、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写出漫画的寓意。

二、阅读与鉴赏(42分)

  • 6.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送张判官赴河西

    王维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 , 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注)①张征虏:张飞,因功被封征虏将军。②霍冠军:霍去病,因功被封冠军侯。

    (1)、下列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单车”写张判官轻车简从,慷慨出塞,用问句则赞叹了其忠君报国、不计功名的豪情壮志。 B、颔联连用两个典故,夸赞朋友能够像张飞和霍去病一样立功边塞,名垂青史。 C、此诗写送友人张判官赴河西从军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朋友报国之心的理解与支持,赞赏了朋友不畏艰险的勇气。 D、尾联间接抒情,感情深厚而复杂,表达了团聚的感伤和对朋友远赴边关的担忧。
    (2)、请结合全诗,分析“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的作用。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 猿鸟乱鸣;夕日欲 ,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 绿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霜,春萝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里散赏

    (选自吴均《与施从事书》)

    【注释】①故鄣县:古地名,在今浙江安吉西北。②汉:银河。③翼:鸟儿。④企水:口渴求饮。⑤春萝:即女萝,学名松萝,一种地衣类植物。⑥被:同“披”,覆盖。⑦信足荡累颐物,悟里散赏:这样美好的景致,确实会让人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流连忘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晓雾将   夕日欲 绿百重秋露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归飞之鸟”中“之”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 B、何陋 C、水陆草木 D、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②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4)、这两则书信共同反映了当时部分文人具有什么样的思想?请简要概括。
  • 8. 非文学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合理的睡眠时间

    有研究表明: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说,健康的睡眠至关重要。但有些学生熬夜是家常便饭,尤其是争分夺秒、全力备战中考和高考的广大考生。

    可很多时候,熬夜并没有出成果,反而导致了第二天的哈欠连天,并形成恶性循环。那么有哪些学习法可以让你不熬夜,如何让疲劳的大脑得到休息?

    我们都知道,普通成年人一般保持6——8小时睡眠时间,即可满足一天的工作生活需求,未成年人则更长:

    上图,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睡眠学教授明尔博士曾经设计过的一个睡眠时间表,里面详细写好了每个年龄段推荐的睡眠时长,家长们可以针对孩子的年龄学习一下。

    材料二:

    熬夜会变傻

    ①睡觉时,血液会周期性地大量流出大脑。每当血液大量流出,脑脊液就趁机发动一波攻击。脑脊液进入之后会清除毒素,比如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β淀粉样蛋白。而这样的清洗,只有在睡着后才能做到,让人一觉醒来,拥有一个清爽的大脑。

    ②虽然偶尔起晚点或睡晚点也没多大事,但是如果天天都是早上不起,晚上不睡的,势必会扰乱生物钟,让人倍感疲惫。同时,也会虚度时光,连带着吃饭、运动都要往后顺延,也势必会影响学习效率。

    ③长时间晚睡,不仅会摧毁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机能,带来黑眼圈、偏头疼、憔悴、萎靡不振等健康隐患,还会让人逐渐养成“夜猫”病,白天哈欠连天,进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④长期晚睡究竟有多伤身呢?

    ⑤睡眠不足易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伤害听力,长期熬夜可能导致耳聋。

    ⑥熬夜的人经常吃“夜宵”,不但难消化,隔日早晨还会食欲不振,造成营养不均衡,引起肥胖。

    ⑦皮肤在晚10——11点进入保养状态,长时间熬夜,人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就会失调,使皮肤干燥、弹性差、晦暗无光,出现暗疮、粉刺、黑斑等问题。

    ⑧熬夜者的交感神经在夜晚保持兴奋,到了白天就会出现没精神、头昏脑涨、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时间长了,还会出现神经衰弱、失眠等问题。

    ⑨经常处于熬夜、疲劳、精神不振的状况,人体的免疫力会跟着下降,感冒、过敏等就会不期而至地找到你头上。

    ⑩长期“黑白颠倒”的人,不仅脾气会变坏,内脏也得不到及时调整,使心脏病的患病几率升高。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健康的睡眠非常重要。 B、对于初中生来说,一般每天保持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即可满足一天的学习生活需要。 C、长期晚睡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D、作息不规律、喜欢熬夜的孩子容易影响学习效率,从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2)、上初中后,你身边也多了很多熬夜学习的同学,小徐也是其中一位。请你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劝说小徐同学调整作息,拥有合理的睡眠时间。
  • 9.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有趣的灵魂都有静气

    ①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既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的。这两个字含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关,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由于人的感受力有强有弱。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气味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对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

    ②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恰当!一般人的生活枯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的趣味。

    ③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生活的趣味,大半因为心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④静与闲也不同。“闲”是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许多闲人不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

    ⑤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仅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

    (1)、下列对“感受”和“领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感受”是人们的感官和心灵对自然界的各类事物的感知与触动。 B、听美妙的音乐只能联想到棉匠弹棉花的麻木不仁者,哪有一点感受能力? C、领略是感受的一部分,它要求你能在平常的生活中主动去寻找趣味。 D、不同的人领略趣味的能力有大有小,内心空灵者才更容易陶然自得!
    (2)、下列对“静”与“闲”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静”心之人更容易领略到寻常生活中的快乐。 B、工作清闲之人自然能享受得到“静心”之乐趣。 C、工作忙碌者保持内心安静也能领略到人生之乐。 D、忙碌、浮躁的年轻人要学会领略“静心”之乐。
  • 10. 文学性文本阅读

    莲池老人

    贾大山

    ①庙后街,是县城里最清静、最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寺院,山门殿宇早就坍塌了,只留得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树顶上蟠着几枝墨绿,气象苍古。寺院西南两面是个池塘,清清的水面上,有鸭,有鹅,有荷;池塘南岸的一块石头上,常有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一个景物。寺院虽破,里面却有一座钟楼。那是唐代遗物,青瓦重檐,两层楼阁,楼上吊着一只巨大的铜钟。据说,唐代钟楼全国只有四个半了,可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只是年代久了,墙皮酥裂,瓦垄里生满枯草。若有人走近它,老人就会隔着池塘喝喊:

    ②“喂——不要上去,危险——”

    ③老人很有一些年纪了,头顶秃亮,眉毛胡子雪白,嗓音却很雄壮。文物保管所的所长告诉我,他是看钟楼的,姓杨,名莲池。1956年春天,文保所成立不久就雇了他,每月四元钱的补助,他一直看到现在。

    ④我喜欢文物,时常到那寺院里散心。有一天,我顺着池塘的坡岸走过去。

    ⑤“老人家,辛苦了。”

    ⑥“不辛苦,天天歇着。”

    ⑦“今年高寿了?”

    ⑧“谁晓得,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

    ⑨聊了一会儿,我们就熟了,还谈得很投机。

    ⑩老人单身独居,老伴儿早故去了。他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三餐,有米、面吃就行。两个儿子都是菜农,可他又在自己的院里,种了一畦白菜,一畦萝卜,栽了一沟大葱。除了收拾菜畦,他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荷叶,有时也拿着工具到寺里去,负责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

    ⑪他不爱说话,可一开口,便有自己的道理,很有趣味。中秋节前一天的晚上,我和所长去看他,见他一人坐在院里,很是寂寞。我说:“老人家,买台电视看吧。”“不买。”他说,“那是玩具。钱凑手呢,买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我和所长都笑了,他也笑了。

    ⑫那天晚上,月色很好,他的精神也很好,不住地说话。他记得那座寺院里当年有几尊罗汉、几尊菩萨,现在有几块石碑、几棵树木,甚至记得钟楼上面住着几窝鸽子。秋夜天凉,我让他去披件衣服。他刚走到屋门口,突然站住了,屏息一听,走到门外去,朝着钟楼,放声喊起来,“喂——下来,那里玩不得呀!踩坏我一片瓦,饶不了你……”喊声未落,见一物腾空一跃,逃走了。我好奇怪,月色虽好,但毕竟隔一个池塘呀,他怎么知道那野物上了钟楼呢?他说他的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他有“功夫”。

    ⑬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他去世了。那天上午,我到城外给父亲扫墓,看到一棵小树下,添了一个新坟头。坟头很小,坟前立了一块砖,上面写着“杨莲池之墓”。字很端正,像用白灰写的。我感到太突然了,想着他生前的一些好处,就从送给父亲的菊花里,匀了一点儿,放在他坟前……

    ⑭当天下午,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想再看看他的院落。我一进院门,吃了一惊,听得屋里传出了欢笑声。我推门一看,几位老人有的坐在炕上,有的蹲在地上,正听他讲养生的道理。

    ⑮我傻了似的看着他说:“你不是去世了吗?”老人们怔住了,他也怔住了。

    ⑯“我在你的坟上,已经送过花了!”

    ⑰“哎呀,白让你破费了!”

    ⑱他笑了,笑得十分快活。他说去年冬天,到城外拾柴火,见那里僻静,树木也多,一朝合了眼,就想“住”到那里去。他见那里的坟头越来越多多,怕没了自己的地方,就先堆了一个。老人们听了都“扑哧”笑了,一齐批判他:好啊,抢占宅基地!

    ⑲天暖了,他又在池边抱膝而坐,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荷叶……有人走近钟楼,他就隔着池塘喝喊:“喂——不要上去,危险——”

    ⑳清明节,我给父亲扫墓,发现杨莲池的“坟头”没有了,当天就去问他:“你的‘坟头’呢?”

    ㉑“平了。”

    ㉒“怎么又平了?”

    ㉓“那也是个挂碍。”

    ㉔他说,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

    (有删改)

    (1)、请根据“我”与莲池老人交往的经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交往情节

    老人给“我”的印象

    “我”初见老人

    有些年纪,噪音雄壮

    容易相处、生活简单

    “我”劝老人买电视,他拒绝

    记忆很好、很有“功夫”

    “我”亲历他“立坟头”“平坟头”之事

    淡泊豁达,超脱生死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老人家,辛苦了。”“不辛苦,天天歇着。”“今天高寿了?”“谁晓得,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聊了一会儿,我们就熟了,还谈得很投机。(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②中秋节前一天的晚上,我和所长去看他,见他一个人坐在院里,很是寂寞。我说:“老人家,买台电视看吧。”“不买。”他说。(老人为什么不买电视?)

    (3)、莲池老人的“功夫”是什么?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作者给小说人物取名,往往蕴含深意,或契合人物的经历,或象征人物的品行,或暗含对人物的褒贬。请简要分析作者给本文主人公取名“莲池”的用意。
  • 11. 根据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回答问题。
    (1)、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B、书中写道:“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这里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七七事变。 C、埃德加·斯诺在文中描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这些人的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D、作品中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2)、根据提示写出人物。

    A:他是一位年轻的指挥员,一副格外友善的模样,嘴里少了两颗门牙,看起来像个顽皮的孩子。他曾经做过窑工,蒋介石悬赏十万美元击毙他。十年的战斗生涯中,他曾八次负伤,是鄂豫皖苏区第一支游击队的组织者。

    “他”是

    B:他在作者眼里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他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他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他”是

三、表达与写作(58分)

  • 12. 《藤野先生》一文,作者抓住藤野先生的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几笔勾勒,人物的形象便凸显在眼前,这就是白描手法的艺术效果。请仿照鲁迅描写藤野先生的手法,描绘你熟悉的一个人物。要求:90字左右。
  • 13. 作文

    生活不会一路阳光,也不会黑暗无边,但时间却一直流淌,从不停歇。唯有微笑面对,才不负岁月深情。

    请以“微笑面对    ▲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