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遂宁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仿真模拟卷(三)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16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
1. 《诗经》中有“折柳樊圃”的诗句,这句诗描述了古代劳动人民把柳枝折断,插在菜园周围长成篱笆的情景。柳枝的这种繁殖方式称为( )A、播种 B、嫁接 C、组织培养 D、扦插2. 如图为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装置,每个烧杯中放有等量的干燥种子(20粒),并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请预测:种子发芽率最高的是( )A、 B、 C、 D、3. 一般情况下,每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不变的。马蛔虫的体细胞中含有2对染色体,它的卵细胞、精子和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依次是( )A、1条、1条、2条 B、2条、2条、4条 C、2条、2条、2条 D、4条、4条、8条4. 为了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四种实验方案。四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下列四种方案中最为合理的是( )A、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C、两组经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 D、两组经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5. 在下列哪种环境中,霉菌最容易生长?( )A、干燥的皮衣 B、煮沸但密封的鸡肉汤 C、潮湿的粮食堆 D、潮湿的沙土地6. 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下列途径不能排出代谢废物的是( )A、呼吸 B、排尿 C、排便 D、排汗7. 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在应对气候问题上的大国担当。“碳中和”是指将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来中和抵消。这是因为绿色植物能进行(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8. 心脏是由肌肉组成的中空器官,有不同的血管与它的四个腔相连通,其中与左心室、右心房相连的血管分别是( )A、主动脉、肺静脉 B、主动脉、上下腔静脉 C、肺动脉、肺静脉 D、肺动脉、上下腔静脉9. 人在站立时,其下肢血液仍能回流到心脏,这主要与下列哪种瓣膜有关( )A、动脉瓣 B、静脉瓣 C、房室瓣 D、动脉瓣和静脉瓣10. 某患者精神亢奋,易发脾气,身体消瘦。下列激素中最可能与这些症状有关的是( )A、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
二、综合应用题(共 20 分)
-
11. 蝗虫是农业害虫,它的成虫具有群集、迁飞的习性,容易形成蝗灾。大山雀是蝗虫的天敌之一,大山雀生殖和发育的突出特点是能产带硬壳的大型卵。[ ]填序号,请分析回答:(1)、据图1回答:蝗虫的发育要经过卵、[]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与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2)、蝗虫的幼虫和成虫都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请结合蝗虫的发育特征,试着写一条既环保又能防治蝗虫的措施。(3)、据图2回答:将鸟蛋敲破,让内容物流到一培养皿内。可发现卵黄上有一个小白点,它是。受精的鸟卵在母体内发育成幼小的胚胎,鸟卵中,为胚胎发育供给所需的养料和水分的结构是[]和卵白,类似于大豆种子萌发时为胚提供营养的。12.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相互抵消,最终实现“碳”的“零排放”。为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生物柴油作为化石柴油的绿色替代品备受人们的关注。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虚线框中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中,有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是 , 构成该食物网的生物包括生产者和。(2)、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水和无机盐,参与碳循环等过程。(3)、藻类植物能大量累积油脂,是生产生物柴油的良好原料,其大多生活在水中,(填“有”或“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养殖藻类植物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可实现“碳”的“零排放”,原因是藻类植物通过(填生理过程)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几乎抵消生物柴油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