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18分)

  • 1. 下面词语字形及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zháo)        恿(sǒng)        神采奕(yì)        见异思迁 B、宿(xiǔ) 徘(huí) 怪不经(dàn) 人声鼎沸 C、笑(nì)        应(hé)        人听闻(hài)        翻来复去 D、乱(líng)        狭(ài)        根问底(páo)        力不暇供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场阔别已久的雨,淅淅沥沥地飘洒下来,虽说伴有些许寒凉,但仍然是最轻柔的乐章。 B、山洞位于山后一个罕至的地方,幽深曲折,光线晦暗,需要带着照明设备进入。 C、贸易圈内人士认为,特朗普对中国咄咄逼人的举动正在毁掉他达成任何长期贸易协议的机会。 D、春天来了,小芳和哥哥小明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跟着爸爸妈妈去郊游。
  • 3. 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生命的沙漏永远倒不回昨天的轨迹,时间的河流最终也没有办法掉头行驶。②时间就是生命,就是速度,就是力量。③!我们的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藉着风力也要飞远方。④只有飞翔,才会让我们见识到未曾见过的东西,让我们的人生轨迹延伸到更宽更远

    A、句①中划线的“沙漏”是名词,“最终”是副词。 B、句②用了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时间的宝贵。 C、句③中划线的“啊”是叹词,“即使”是连词,“向”是介词。 D、句④划线部分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在“更宽更远”后添加“的地方”。
  • 4. 下面诗作完全展开了想象的是(    )
    A、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B、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C、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D、嘉陵江里航标灯组成银河,/“双鱼”星座在河中遨游;/成渝路上车灯飞驰而过,/是无家可归的流星在走。
  •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诫子书》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书”即“信”,又叫“尺牍”,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B、《春》的作者朱自清,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C、曹操的《观沧海》、刘禹锡的《秋词》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分别是诗、词、曲。 D、古人称谓有敬辞和谦辞的区别,如令堂、垂爱、高寿等都属于敬辞类;家父、寒舍、拙见都属于谦辞类。
  • 6. 八中七年级开展以“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与。
    (1)、小刚写一段话动员同学们积极参加语文实践学习活动,请你帮他补充、修改。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好比一缕阳光,给予人温暖;语文,好比一泓清泉,给予人凉爽;【甲】。学习语文, 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社会生活给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乙】如各种书籍报刊、街上的招牌广告、广播电视节目、电影、网络……等。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

    ①请在【甲】处横线上,仿照前面的句式写一个句子,使前后构成排比。

    ②【乙】处画线句有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你修改。

    ③下列广告词中,最适合作为环保公益广告的一条是(    )。

    A.牢记事故“杯”(悲)剧,不做千古“醉”(罪)人。

    B.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C.来时给你一阵芳香,走时还我一身洁净。

    D.毒瘾人生没有Ctrl+Z。

    (2)、小红同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条公益广告:“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觉得很好,但不知道好在哪里,请你帮忙分析一下。

二、阅读与理解(52分)

  • 7. 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填写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读古诗文既可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又可感悟诗情,引人深思。诸葛亮《诫子书》中“”读出了“志当存高远”的信念;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读出借写风雨梦境,抒发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谭嗣同在《潼关》中“”把山水写活了,读出诗人渴望冲决罗网,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 8.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各题。

    小桃红

    元代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传。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

    注:横练:横铺着的白绢。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线句子展现的画面。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9.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甚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友拽之归,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成疾。家人因劝出游,以纾其意。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归忧益重。夫世之多忧类此也。

    【注释】①蹙然:紧皱眉头的样子。②悒悒yì:闷闷不乐。③纾:解除。

    (1)、给下面的句子用“/”断句(断两处)。

    至杨文广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

    (2)、解释划线的字。

    因往之(    )        

    不能有所中伤(    )

    友拽归(    )        

    归忧重(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忽见负竹入市者

    (4)、甲乙两段都紧扣“忧”字来写,你如何评价两文中几个人的“忧”?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10.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②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

    ③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

    ④每当我想到这位种树的老人,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不禁叹服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普通的牧羊人油然升起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材料二:①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②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对于前几只猫那样感兴趣……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1)、下列两句,对牧羊人的描写角度有何不同?表现出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①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

    ②房间里收拾得很整洁,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他的胡子刚刚刮过,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补丁针脚细密,几乎看不出来。

    (2)、材料中的“王二长”与课文中的“牧羊人”有什么相似之处?

    汝州市有位耄耋老人一一退休干部王二长,他“退而不休”,承包了千余亩荒滩,从“业余植树人”变为“职业植树人”,义务在该市蟒川镇腾店村燕子河滩种树,32年来,共计植树造林1060亩,铺就了一条长达3公里的绿色长廊,在他的带领下,周边5个行政村2000多户农民都纷纷上山种树,绿化山林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少收入,曾今的荒滩如今已是绿树成荫,煞是好看。

    (3)、材料一与材料二都用了共同的写法,这个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种方法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 11. 阅读《田野上的白发》,完成各题。

    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感到心痛。

    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 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圆,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2)、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①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从修辞角度)

    ②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从词语的角度)

    (3)、文章标题“田野上的白发”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 12. 读《西游记》,探究孙悟空与牛魔王的亲与仇。

三、作文(50分,其中书写5分)

  • 13. 题目:初一,我多了一分 ▲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与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