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集训(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13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发现于中国的是( )A、稻、粟 B、小麦、核桃 C、玉米、蚕豆 D、马铃薯、芝麻2.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3. 《前汉纪》记载:“秦钱文曰半两,重为其文。”近年来,各地出土的“半两”钱数量多且形制、重量、厚度基本一致。据此可知( )A、秦始皇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B、“半两”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府铸币 C、秦始皇统一了全国度量衡制度 D、“半两”钱作为秦朝法定货币在全国流通4. 桑弘羊在论及“盐铁官营”时指出:诸侯王和豪门大户通过垄断山海利益,召集流放的犯人采矿治铁,铸造铁器,煮海为盐,同时以减轻赋税、救济穷困小民的手段来收买人心,容易“众邪群聚,私门成党”。由此可知,西汉推行盐铁官营,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提高煮盐治铁技术 C、减少百姓赋税负担 D、抑制地方割据势力5. 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 )
经济加强中央控制
收回铸币权
实行盐铁国有专卖
均输、平准、平抑物价
A、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B、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C、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D、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6. 在东晋,社会出现了“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的历史现象。这说明( )A、北方人口南迁 B、南方社会动荡 C、北方长期战乱 D、南方经济开发7. 由下列材料可知(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南朝)刘宋时,江西已成为江南稻米的重要产区之一,鄱阳湖流域更成为南朝著名粮仓。“萧梁时,其仓……在外有豫章仓、钓矶仓、钱塘仓,并是大储备处。”(豫章仓、钓矶仓都在江西)
——《江西通史》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政权更迭频繁 C、南方战乱不断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8.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大运河( )A、巩固了隋朝统治 B、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C、促进了经济交流 D、结束了南北的分裂9. 杜佑在《通典》中对一位皇帝做了这样的描述:“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据此判断。这位皇帝是( )A、秦始皇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10. 根据《唐朝人口统计表》,分析人口数变化的主要原因,以下正确的是( )时间
人口数
649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
1900万人
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4141万人
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
4531万人
A、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B、唐玄宗重视文教事业 C、唐朝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D、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11.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句唐诗是对下列哪一种瓷器的由衷赞美( )A、青瓷 B、白瓷 C、唐三彩 D、青花瓷12. 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是( )A、秧马 B、曲辕犁 C、简车 D、楼车13. 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秦、隋两朝的这一举措都(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保障了两朝的长治久安 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D、推动了对外文化的交流14. “水机轮转,众兜汲水,日夜不息……”反映出唐代在农业生产方面使用的生产工具是( )A、秧马 B、曲辕犁 C、筒车 D、耧车15. 《募役法》规定: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也要交钱服役《方田均税法》规定: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这说明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收入 B、增强军事力量 C、抑制土地兼并 D、减轻农民负担16. 宋时期,由于经济发展,市场上流通着大量的金属货币。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材料叙述了北宋四川地区“交子”( )A、产生的原因 B、发行的过程 C、产生的影响 D、消亡的结局17. 我国古代走向世界的名片有“丝绸”“瓷器”“茶叶”,其中与“瓷器”这张名片相关且被誉为“瓷都”的是( )A、河北曲阳 B、河南汝州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18. 清朝规定出海商船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这些规定体现清朝( )A、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B、户籍管理制度严格规范 C、限制中国商民出海贸易 D、严格约束外国商人活动19. 如图所示文化中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社会安定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南方政权强于北方20. 清朝时,推广高产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并开垦出大面积耕地。这有利于( )A、消除社会贫富差距 B、改善民族间的隔阂 C、缓解人口增长压力 D、促进生态环境恢复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放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这河,北通涿郡。
——《通典》卷十《遭运》
材料二: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饱腹而身毙。……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
——选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北宋东京)城里没有坊市的区分,随处可以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市区之内,城乡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业活动也没有时间的限制,白天黑夜均可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四: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水利工程的开通?结合材料概括,这一工程的开通起到了什么作用?(2)、 材料二体现了什么观点?结合材料归的,为了“存百姓”应采取哪些措施?(3)、 结合材料三分析,宋代都市商业贸易不同于唐朝的表现有哪些方面?(4)、 阅读材料四,说出清初的统治者为发展农业生产,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5)、 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探究,你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2. 古代农业是立国之本,固国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如下图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图二春秋末期穿有鼻环的牛尊 图三都江堰
材料三 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材料四 (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荆城(今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根据材料一,指出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并谈谈农业发展对当时产生的影响。
(1)、材料二图一、图二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图三都江堰由谁主持修建?该水利工程的作用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初的治世统治局面的名称,并概括文帝、景帝发展农业的措施。(3)、根据材料四,简述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原因。(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