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12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下列有关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
    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不慎将药液溅进眼睛里,立即用手揉眼睛,再用大量水冲洗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起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蔬菜 D、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失火均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 2. 在“做实验”中“学化学”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为了防止液体洒落,滴加液体时滴管应伸入到试管中部 B、为了能看清楚标签,倾倒液体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C、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以触摸药品或品尝药品的味道 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 3. “安全重于泰山”。下列有关化学与安全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着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B、将燃着的烟花爆竹扔到下水道中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D、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气体的气味
  • 4. 兴趣小组做“大象牙膏”实验:向锥形瓶中依次加入H2O2溶液、洗洁精、少量色素,振荡后,加入KI溶液,观察到大量泡沫喷涌而出(如图所示)。

    实验要注意安全,以下行为错误的是

    A、实验前先戴护目镜 B、实验中手一直紧握锥形瓶 C、实验后将废液倒入指定容器内 D、实验后用抹布擦干净实验桌
  • 5. 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点燃酒精灯,燃着的木条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 C、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D、为了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将灯内酒精添满,以增加可燃物
  • 6. 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标签受损 B、受热仪器破裂 C、称量值偏大 D、读数不准确
  • 7. 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闻气味 B、熄灭酒精灯 C、加热液体 D、过滤
  • 8.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滴加液体 C、准备收集气体 D、加入固体粉末
  • 9.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推动注射器时,长颈漏斗下端管中液面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 B、若图中试剂为盐酸和石灰石则能成功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C、若图中试剂为足量澄清石灰水,则可检验二氧化碳 D、可用于收集二氧化碳,且气体从 b通入
  • 10.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探究二氧化锰的的作用 B、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C、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影响 D、证明燃烧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 11. 遵守实验室规则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同学的做法中,值得肯定的是( )
    A、为了节约,小明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B、进入实验室后,小红看到了食盐,于是尝了一小口 C、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小志立即用水扑灭, D、小林想知道某气体的气味,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 12. 正确的操作是安全有效进行实验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或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清洗 B、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之前先检验其纯度 C、闻气体时,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只闻极少量气体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 13. 利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C、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D、排水法收集,先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从水中取出,正放在桌面上,后盖好玻璃片
  • 14. 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就会出现事故或者使实验失败。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握住试管,后将导管伸入水中 B、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先预热试管,后对准固体的部位集中加热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稀盐酸,后加石灰石 D、排水法收集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气管
  • 15. 下列行为符合实验规范的是( )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用实验室的蔗糖泡水喝 C、将试管中的剩余药物倒入垃圾桶 D、滴瓶上的滴管用后不清洗,直接放回原滴瓶
  • 16.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制取时氧气时,始终收集不到氧气----装置漏气 B、量筒量取液体时,所得液体偏少----俯视读数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刚点燃火柴就将铁丝伸入集气瓶 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炸裂----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
  • 17. 木炭燃烧实验过程如下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现象是木炭燃烧,发出红光 B、②中操作应将木炭缓慢伸入瓶中 C、③中操作是为了防止生成物污染空气 D、对比①②现象可知,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含量多少有关

二、填空题

  • 18. 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正确的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溅出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2)、加热时试管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
  • 19. 如图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玻璃管的作用是;锥形瓶底部预先铺一层沙子的目的是

  • 20. 如图为实验操作图,在中出现的现象是  ,在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通过该实验验证了硫酸铜的物理性质:  (答一条即可);化学性质:  。小明在步骤后对试管进行加热的实验过程中,试管炸裂,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  。 

  • 21. 铁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金属。
    (1)、认识铁:从宏观看,铁由组成:从微观看,铁由构成。
    (2)、生活中:如图是常用的铁锅。把铁制成铁锅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性。为防止铁制品锈蚀,可采用的一种防锈方法是
    (3)、实验室: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放出大量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铁丝燃烧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需要
    (4)、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该反应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哪种化学性质:
  • 22. 如图一所示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1)、采用物理方法制取氧气的途径是(选填“甲”、“乙”、“丙”或“丁”,下同);
    (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核心是从源头上做到节能减排。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途径中,采用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3)、如图二是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燃烧时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

    a.螺旋状的细铁丝慢慢变短;b.火星四射;c.放出大量的热量;d.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其中最能说明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字母)。

    (4)、写出该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5)、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6)、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里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三、综合题

  • 23. 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小松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下图所示)手指上的物质与手心的氧气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把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其目的是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利用红磷燃烧可进行“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实验中为减少误差,应注意(答一点即可)。
  • 24. 实验装置及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
    (1)、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填序号,下同)

    A.防止药品污染B.防止试管破裂C.防止实验误差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 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 , 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2)、①实验室量取70mL液体,应选用的量筒规格是

    A.10mL B.25mL C .50mL D.100mL

    ②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读出读数为47mL,则量取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应(填:“>”、“<”或“=”)47mL。

    (3)、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托盘天平。

    ①该天平能称准到g。

    ②某同学要称取11.1g某固体物质,在称量时将物质和砝码位置顺倒,其它操作正确,则称量物质的实际质量11.1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四、实验探究题

  • 25. 【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1)、I.如上图,用MnO2作催化剂,加热KClO3分解制取O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若在装置B中装满水,收集O2时,应从装置B的(选填“m”或“n”)口处通入O2
    (3)、 搭建如图C所示装置时,需要调整铁夹高度,可松开(选填“K1”、“K2”或“K3”)处的螺丝,待调整到所需高度后再拧紧。
    (4)、Ⅱ.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如图“课本实验改进与创新”实验活动:

    图1中,挤入浓氨水后,A处显红色,打开止水夹后,B处也逐渐呈现红色,从微观角度解释此现象的原因是

    (5)、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图2中铁粉却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火星四射,原因是
    (6)、图3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图4是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得图3容器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

    ②关闭弹簧夹K,闭合电路进行实验。图4中装置内压强由a减小到b的原因是:

  • 26. 【科学探究】

    如图为市场上销售的一种“自嗨锅”,其发热包内的物质注入冷水,就可迅速升温至150℃,从而使得上层食材锅内的食物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内的物质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组成。

    【成分探究】取出某品牌的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

    (1)、小明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填名称)。用磁铁将该物质全部吸出后,剩余粉末为样品A。
    (2)、小红将另一份粉末加入冷水中,触摸烧杯外壁有发烫感觉,证明原粉末中含有
    (3)、除上述物质外,还可能存在铝粉、炭粉,对此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只存在铝粉;

    猜想二:只存在炭粉;

    猜想三:

    (4)、【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少量样品A加入足量稀硫酸

    固体部分溶解,

    含有铝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取实验1的残渣灼烧,将内壁涂有的小烧杯罩在上方

    含有炭粉。

    (5)、【总结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林同学做了如下的反思归纳,正确的是

    a.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b.用过的发热包内的固体,可大量堆积或随意丢弃

    c.与水混合能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用作发热包中的发热材料

    d.使用发热包时,不要在汽车等密闭、狭小的环境中使用,要避免明火

五、计算题

  • 27. 小明欲探究氧气的某些性质,他来到化学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少量氧气。请你和他一同完成以下分析。
    (1)、【实验准备】该实验操作中有很多安全措施。
    例如:(写一条)。
    (2)、【数据分析】

    1个集气瓶能盛装约0.4g氧气,欲收集4瓶氧气,至少需制取氧气的质量为g。

    (3)、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制取所需氧气至少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