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1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20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 40 分。)
-
1. 制度创新是隋朝历史发展的一大特色,下列属于隋朝制度创新的是( )A、皇帝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
2. 唐朝诗人杜甫在《垂老别》中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造成这一惨状的历史事件是( )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
3. 在影视作品中,出现不符合历史史实的场景被称为“穿帮”。电视剧《大唐荣耀》 摄制 组布置了一个场景,会导致“穿帮”的是( )A、墙上挂有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 B、桌子上有一首未书写完的李白的诗 C、墙上挂有《天王送子图》 D、书架上有一件从景德镇购买的瓷器
-
4. 下图展示的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部分成就。其中属于唐代的是( )
铁农具 水排 耧车 曲辕犁
A、A B、B C、C D、D -
5. 赵匡胤(宋太祖)当皇帝的第一年, 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的状况, 提出: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普所提计策起到的作用是( )A、杜绝了官员贪腐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加速了宋王朝的统一进程
-
6. 宋朝《神童诗》曰“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谚语“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这表明宋朝( )A、等级森严 B、重农抑商 C、重文轻武 D、轻视军备
-
7. 我国古代走向世界的名片有“丝绸”“瓷器”“茶叶”,其中与“瓷器”这张名片相关且被誉为“瓷都”的是( )A、河北曲阳 B、河南汝州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
-
8.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火器的使用( )A、推动了文化传播 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C、使世界走向了统一 D、促使作战方式由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
-
9. 下列史实发生的地区是( )A、台湾 B、新疆 C、西藏 D、南海
-
10. 马克思曾这样写道: “他戎马一生,统一蒙古,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马克思评价 的人物是( )A、铁木真 B、李世民 C、忽必烈 D、赵匡胤
-
11. 元朝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逐渐交融,形成一个新民族, 这个民族是( )A、维吾尔族 B、藏族 C、蒙古族 D、回族
-
12. 明朝状元赵秉忠的答卷, 共 2460 字,字迹工整, 无一涂改, 上有万历皇帝朱批的六个大字: “第一甲第一名”,现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赵秉忠不可能做的是( )A、按照朱熹的《四书集注》观点答题 B、写规范的八股文 C、在试卷上发挥自己对朝政的独到见解 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
13. 童谣见证历史。明朝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A、戚继光抗倭 B、文天祥抗元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
14. 郑和七次率领船队远航,下列与他的航海史实不符的是( )A、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威望,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 B、最远到达欧洲和地中海 C、船上装载的是丝绸、瓷器、 茶叶、漆器等物品 D、所到之处向当地首领表达通好意愿
-
15. 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表现在( )
① 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② 创 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③ 结束分裂,实现大一统;④ 促进各民族经济、 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③④ -
16.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明朝实行“八股取士”与清朝大兴“文字狱”,所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A、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B、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
17. 根据“宣政院”“澎湖巡检司”“北庭都元帅府”,可以确定学习的主题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18. 班上一期黑板报专门介绍了新冠疫情相关预防知识。如果需要你再补充一些内容,你应 该选择的是( )A、祖冲之 B、徐光启 C、李时珍 D、曹雪芹
-
19. 被称为“中国 17 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巨著是( )A、《伤寒杂病论》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
20. 军机处不设官署, 除了奉命办事之外, 自己不能作出任何决定, 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 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废除了丞相制度 B、提高了办事效率 C、加强了文化专制 D、强化了君主专制
二、nbsp;、非选择题 (21 题 18 分、22 题 8 分、23 题 20 分、24 题 14 分,共 60 分)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1)、右图所示的是我国哪一古代建筑工程? 它是在哪个朝代修建的?(2)、主持建造的是谁?中心是哪里?(3)、修建的目的是什么?(4)、一位商人如果从涿郡到余杭去做生意, 乘船走水路的话, 应该途径哪几个河道?(5)、请依据所学说出它的历史作用(6)、从上述建筑工程中,你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身上的什么品质?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南方经济发展概况简表
朝代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两 宋
概况
受战乱影响,北方地区经 济优势逐渐消失,
大量人 口开始南迁,南方经济得 到开发。经济重心在北方,安史之 乱造成北方民众南移,
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不可避 免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 宋定都临安后,
进一步促进南方经济发展,南 方经济重心地位确立。(1)、据材料指出,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2)、小明同学认为:人口迁移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
23.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在对外交流、科技文化领域都取得了
辉煌成就。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最早的纸币和商标
材料二 :关于北宋都城的描述:它是当时全国的第一大城市和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北宋时期是它最辉煌的阶段。
材料三: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 美国罗兹 · 墨菲的《亚洲史》
(1)、写出材料一中“世界最早的纸币”的名称,它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的什么地方?纸币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 材料二中的北宋最大商业城市名称是什么? 请举例说明宋代城市有哪些发 展?(3)、列举三项宋代的科技成就。选一个说出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
24. 民族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是一个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民族问题自古以来便是国家治理的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隋唐以前, 历朝历代的中原汉族统治者基本都把周边的民族地区视为蛮夷之地, 把生活在周边的民族地区的人民称之为蛮夷……但到了隋唐时期,尤其是从唐太 宗开始,民族思想就有了很大的转变,开明、兼容并蓄成为这一时期的特点。
——程陈《唐宋两朝民族关系的比较》
材料二 :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 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三: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 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地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 指出隋唐时期中原王朝统治者民族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 列举唐朝民族关系和睦的史实。(两例)(2)、根据材料二,指出辽、宋、西夏时期民族文化交往呈现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分别指出清政府派驻西藏、新疆的最高行政长官的名称。(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交融、国家统一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