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4-1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niàng) 蓄(zhù) 咄逼人(duō) B、告(dǎo) 搓(niǎn) 怪不经(dàn) C、(ài) 干(gù) 轻怕重(niān) D、塌(tān)        恿(sǒng)        人听闻(hài)
  • 2.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脉着。 B、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C、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砰砰地跳动。 D、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 3. 下列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成都近几年的变化颇大,曾经人迹罕至的兴隆湖,如今沿湖花团锦簇 , 已成网红打卡地。即使是那些对城市发展漠不关心的人,也无不赞叹。在傍晚,市民们漫步于公园小道,观落日,抚清风,碰到熟人,便随声附和 , 相约同行。

    A、人迹罕至 B、花团锦簇 C、漠不关心 D、随声附和
  •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熙路是成都的商业街道之一。“春”寓意欣欣向荣,“熙”表太平气象。 B、通过开行旅游专列,让乘客在旅行中同步感受到蓉城城市风光和文化魅力。 C、成都大运会,掀起全民热爱运动的热潮和迎接八方来客的主人翁精神。 D、为避免同学们不再受雾霾伤害,学校在雾霾天气下,决定停止户外运动。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 5. 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尊君在?        不:同“否” B、而去        委:委托 C、之于宋君        闻:使听到 D、其家穿井        及:等到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丁氏        两狼并驱如故 B、家穿井        人不堪 C、温故知新        有闻传之者 D、非得一人井中也        我如浮云
    (3)、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文: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便放弃约定离开了,离开后朋友马上就到了。

    B、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朋友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径直)走进家门也不回头看(他)。

    C、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译文:整个国家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宋国的国君也闻到了气味。

    D、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你知道这个消息,还不如不知道。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均言简意赅。采用简短的篇幅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并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B、选文均有鲜明的人物形象。甲文友人无信无礼却不知悔改;乙文宋君审慎求实。 C、选文均于行文中暗含作者态度。甲文是对元方的赞美;乙文是对“国人”的批判。 D、选文均寓理于事。甲文告诫“为人要方正”;乙文表明要“以审慎的态度对待传闻”。

三、古诗文默写(共6分)

  • 6. 默写
    (1)、补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2)、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或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先写题目,再默写诗歌。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共10分)

  • 7.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各题。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A.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节选自《秋天的怀念》)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B.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节选自《荷叶·母亲》)

    (1)、两篇选文人物心理均富于变化,请梳理选文内容,补全表格。

    选文

    相关内容

    “我”的心理

    甲文

    独自在屋内,母亲邀请看花

    不耐烦

    母亲重病,与我诀别

    怀念、坚定、充满希望

    乙文

    听见雨声,天色浓阴

    烦闷

    窗外白莲已谢,红莲被打得左右鼓斜

    荷叶倾侧,覆盖在红莲上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2)、揣摩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A.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B.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3)、甲文中的“菊花”和乙文中的“荷叶”均有象征意义,能互换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看法。

五、作文(共60分)

  • 8. 少年鲁迅遇见百草园,生活充满了乐趣;郑振铎遇见第三只猫,懂得尊重每一种生命;海伦·凯勒遇见莎莉文老师,生命被重塑……进入中学以来,我们总会遇见新的人、事、物、景。因为遇见,我们获得了快乐、思考、成长……

    请以“遇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自定立意,有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六、诗歌鉴赏(共4分)

  •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本诗围绕“山中”主题,一句一景,充满情趣。请描绘三四句呈现出的画面。
    (2)、诗人把富有特色的山中景物组合在一起,营造出怎样的氛围,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七、文言文阅读(共12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郭淮为妻请命

    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淮之妻,太尉王凌之妹,因凌坐事当诛。使者搜捕甚急,淮使妻戒装,准日当发。众劝淮举兵,淮不许。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既至,淮与宣帝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五子若殒,亦复无淮。”宣帝乃表,特淮妻。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有删改)

    【注】①坐:犯罪。②宣帝:司马懿,晋立后追尊为宣帝。此时乃魏朝大将军。

    (1)、下列语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坐凌事当诛        并:一起 B、使戒装        使:派,安排 C、淮与宣帝曰        书:书信 D、淮妻        免:赦免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

    ②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

    (3)、方正,指人的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选文出自《方正》篇,文章是怎样体现郭淮“方正”品性的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八、名著阅读与现代文阅读(共22分)

  • 11. 名著阅读
    (1)、“孙悟空取经路上的成长变化”是《西游记》的一个阅读专题。如果跳读全书完成该阅读专题,以下哪个回目可跳过不读?请作出选择并简述理由。
    A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B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C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D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
     
    (2)、如果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回忆”。下面哪个人物不能入群?请写出人名,并结合人物形象说明理由。
    A范爱农
    B长妈妈
    C藤野先生
    D衍太太
     
  • 12. 现代文阅读

    爱的角力

    明前茶

    ①两年前的春天,我朋友小曹的父母重建了农村的老房子,还装修成民宿的样式。

    ②为什么要建这座大房子?她父母的想法是,人老了,只盼着儿孙能多回家陪陪他们。他们执拗地认为,只要老家房间够多,被褥够多,衣橱够大,有拍照好看的茶几与餐桌,孩子们就愿意回来小住。

    ③果然,小曹与哥哥发现,新房子造好之后,父母就陷入无尽的等待。他们翻晒被褥、腌制腊味、浇灌菜园,就等着儿女的汽车喇叭在院门前摁响。这份沉甸甸的期待,也变成了一家人的精神压力。

    ④然而,人到中年,做儿女的也事务繁忙,加班、做家务、辅导孩子,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被填满了。为了挤出周末时间去探望父母,小曹每周一到周五都过得很累。

    ⑤疲困至极时,她心里也有抱怨。终于有一天,小曹鼓足勇气对母亲说:“既然所有的爱都是双向奔赴,你们也不能总站在原地不动啊,我们也很累。”话刚说出口,小曹就后悔了。在视频里,小曹明显看到母亲的脸色像大晴天里飘来一片乌云,倏然暗下去了。之后,回不回家就变成了一个“话题沼泽”,双方都得绕开走。

    ⑥小曹整整一个月没回老家,父母也不再接二连三地以“笋子已经挖好了,鸡已经杀好了……”等理由来催促儿孙们回老家。在双休日,小曹终于可以睡到自然醒,也终于有时间去美术馆看展览,带着孩子去游乐园。但是,这份清闲为什么又夹杂着说不清的空茫呢?

    ⑦有一天,父亲突然给她打电话,说村委会邀请到一位给孩子们讲授风筝制作的老师,在村里找教室,看中了他们家敞亮的客厅,于是前来商议,想租用作为教室。外聘的老师很忐忑,之前问过几家民宿,都因为价钱谈不拢而作罢。谁想,父亲一听就答应了,说:“你们尽管来,有孩子们在,大房子就有生气,租金多少都无所谓。”

    ⑧这件事好像给父母的生活凿开了一条缝。这一年来,父母家的大客厅就成为了课外讲习所,老师在这里教孩子们写春联、染布、弹尤克里里、做鲜肉月饼……。连父母也被聘请加入了课外教师队伍。从母亲发来的小视频里,小曹看到父母在教孩子们识别已成老古董的农具,教他们点豆腐、晒柿饼、收桃胶……。两位老人也发现,有了大房子,迎接的也不一定是自家儿孙,当他们帮助想做事的年轻人时,自己的生活也变得丰沛充盈起来。

    ⑨有意思的是,当父母不再那么盼望儿孙回家时,孙辈却约好了要回爷爷家,因为爷爷要教村里的孩子学“植物拓染”。小曹的儿子和侄女听说后,提出了小小的抗议:“别人家的孩子都学会了,咱们曹家的小孩倒不会,这怎么说得过去?”

    ⑩小曹笑起来。她知道,在两代人“爱的角力”中,这一回,是父母赢了。

    (1)、请结合文章中对应的情节,补全空格。

    (2)、第⑤段画线句有何妙处?请结合语境分析。

    母亲的脸色像大晴天里飘来一片乌云,倏然暗下去了。

    (3)、文章以“爱的角力”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4)、文章结尾说两代人在“爱的角力”中,是父母赢了,父母赢得了什么?请结合文章具体作答。

九、语言运用(共12分)

  • 13.    2023年7月,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它穿越千年时空,直击观众内心。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回答这部影片大获成功的四个原因,每点不超过6个字。

    近几年,盛行的“国潮国风”点燃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长安三万里》则乘着这股风潮,大获成功。影片全程都有体现人物发展的诗意场景,让整个唐朝都弥漫着诗意;情节中充满奔放不羁的想象力,让真实与幻境交织,让清醒和陶醉交错,把观众的感官打开;制作过程中融入了创新技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更生动的方式深入人心。

    (2)、下面是记者采访《长安三万里》监制于洲的对话。请结合语境补全空缺,注意语意准确连贯。

    记者:于先生,

    于洲:其实,这个名字有点写意,并没有明确是怎样的一个距离。应该说,长安是诗人的理想之地,大家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都要去长安。那么三万里可以说是他们为了理想奔赴的一个行程吧。

    记者:为了保证对历史的尊重,你们是如何搜集史料、取材采风的呢?

    于洲: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我们到长安、潼关等地,对很多学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我们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毕竟这不是 , 而是一部电影,在一些重大事项、人物、历史时间线上不杜撰,但有一些历史空白,就成为我们

    记者:您认为唐诗在现代社会有怎样的价值?

    于洲:唐诗在现代社会有很强的文化传承价值,它就像 , 体现出持久的生命活力,一直活在当下,活在我们身边,不断引发国人产生文化共鸣,实现了中国精神与文化的传承。

    (3)、《夜雨寄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春晓》《春望》《秋词》……一首首唐诗,一直活在当下,沉浸在我们的血液和基因中。请回顾你记忆中的唐诗,结合上下文,完成创作。

    寻梦唐朝

    当月儿升起,

    我想起李白追随它的影子,

    思乡的情愫很长很长。

    当雨声入耳,

    当花儿开放,

    多少次吟诵唐诗

    多少次梦回大唐

    去找寻我们精神的故乡。